京都位於日本關西地區,自平安王朝到明治維新這千年間來一直擔任日本的首都,是日本文化與大和之魂的真正所在。恐怕再也沒有哪座城市像京都一樣擁有如此眾多幽靜的古剎與神社,驚人的古建密度讓她成為世界上最富文化氣息的城市之一。
但京都又有入世的一面,無論在花見小路與盛裝的藝伎擦肩而過,或是觀看一場歌舞伎表演,都能讓你體會京都的世俗風情。
京都三大名勝之一的清水寺,寺內的三重塔顏色鮮豔,非常漂亮。地主神社也是小巧精緻,很有趣味。可惜清水舞臺在維修中,無法看清全貌。除了美麗風景和古色古香的建築,清水寺給我的另一個印象就是人多,遊客數量一點不比伏見稻荷大社遜色,舉目之處都是人。
日本的鞋分為木屐與草履。木屐有各種形狀,一般為桐木製成,還有在前面下了罩子的雨木屐和防寒木屐等。穿木屐一般也不穿足袋,所以木屐要配浴衣。在外面旅行的話,長時間會在外面行走,一雙舒服的鞋子變得重要,日本人為了切合中國人的習慣,鞋子已經做了一次改良版。
接下來說一下和服的一些關鍵字,我們拍照是為了記錄,更需要了解的是衣服的細節。
纏---繩結文化的代表和服是沒有也不用扣子的,而是用繩子纏繞來固定所有衣服部件,從最裡面第一件襦裙到最外面的和服外衣無一例外。像袋帶(也就是寬腰帶)以及系在上面的那些叫做帶締、帶揚的漂亮繩都是用來纏繞固定的,而和服最漂亮的那個後背的「包袱」,其實就是一個最大的「繩結」!
藏---內斂克制文化的精髓和服是從內到外一件又一件將人包裹起來的。胸腰臀腿不但「看」不見,甚至「摸」不出來,這種程度的藏體現出了 日本 人不喜張揚的內斂,而且要包裹到限制走路步幅的程度。連走路都不能隨意的這種克制也是 日本 人克制性格的縮影了。
平---刻板嚴謹文化的濃縮首先和服都是直線平面剪裁,鋪開了還基本能恢復成原來的方形;其次穿著上更是墊胸墊腰鋪平各種身體曲線,就是為了讓衣服上身可以繼續保持一種平整;再次穿上每一層後最主要的工作都是撫平一切褶皺,服裝上很多「口」的設計都是用來深入衣服內側調整平整度的;最後穿上後更是形成了H型的垂線形態!
這一次的和服店鋪是櫻花和服,店主很熱情會說中文,穿和服的妹子很拼,一天的時間裡穿了2套服裝,結束後她說腰已經不是自己的了。
露---特殊審美取向的彰顯和服穿著後,見不到歐美的側s曲線和亞洲正s腰線,也見不到美腿與纖足,唯一能夠傳達美的卻是背影,以及隱約如鶴頸的後脖頸!加之日本人愛恭順,多頷首、常跪坐,脖頸之美時刻被展現,所以這種審美十分與眾不同!
一切準備就緒後,就可以穿著美美的衣服去拍照了,記錄一路旅行的時光。如果店裡有道具,傘面具什麼的,及時帶著可以備用。
對於日本和服,你已經了解清楚的嗎?有機會去日本,一定要去穿一次和服吶。關注小豆學長,更多旅行故事和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