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日本旅遊,很多遊客都會前往京都觀光,這座城市在東京成為現實首都之前,擁有長達一千多年的都城史。
對於京都,很多遊客充滿好奇,我也不例外。
這裡保留了全日本最多的佛寺和神社,很多建築擁有數百年到上千年的歷史。
京都祇園附近有不少出租和服的商行,生意火爆,因為很多遊客喜歡租借和服到各個景點拍照,其中有一個熱門打卡地叫花見小路。
花見小路是日本最古老的花街,全長大約一公裡左右,這裡保留了很多江戶時期的古民宅。
江戶時期持續時間從1603年-1868年,由德川家康創建幕府開始。
花見小路及附近區域是京都藝伎和歌舞伎的發源地,部分私人區域目前是禁止拍照的,不過在2019年十月底之前並沒有明文限制。
日本藝伎和歌舞伎這個職業起源於十七世紀的東京和大阪,最後在日本全國流行,文化底蘊深厚的京都和藝伎文化結合在一起,構成獨特的風景線。從古至今,有能力的外地人到京都旅遊或出差,總是會抽空到花見小路感受這項傳統藝術的魅力。如今,藝伎表演更加平民化。
一般遊客印象中的藝伎和歌舞伎都是女人,但在發展初期其實是清一色的男性,直到十八世紀中期才逐漸被女性所取代。
日本藝伎並不等同於青樓女子,而是具有一定技藝的藝人,她們通過樂器和舞蹈表演為生,有時候也會幫客人斟酒上菜,調節氣氛。她們出沒於高檔餐廳和各種茶舍,儀態端莊,擅於察言觀色。現在一些藝伎從業者是抱著對傳統藝術的熱愛而入行的,但在二戰以前,把一生奉獻給藝伎職業的女子多是生活所迫。
很多人以為藝伎在日本應該屬於低端行業,被別人看不起,事實並非如此。有些父母把藝伎看作從事藝術工作的職業,認為讓自己的女兒接受藝術的薰陶不是壞事。
隨著時代的發展,當地人對藝伎的看法有了很大的轉變,藝伎的定性也和以前有很大的不同。
藝伎和歌舞伎工作的時候都會穿上各種華麗的和服,實際上和服也是日本民間傳統服飾,每個家庭都有。
走在京都花見小路上可以看到很多穿著華麗和服的男女,大多數為東亞面孔,也有少數西亞和歐美人種,相對較難辨認的是東亞人,因為韓國人、日本人、中國人的相似度很高。
花見小路雖然遊人如織,但並沒有破壞清幽的氛圍。這裡的建築大多數為磚木結構,擋有垂簾的茶屋、竹子編織而成的柵欄和華麗紅殼漆的牆壁相映成趣。高高掛起的,低調而雅致的紅燈籠成為完美的點綴。
走在花見小路上,耳畔總是可以聽到各間茶屋飄來的悠悠揚揚,似有若無的日本古樂,仿佛帶人回到幾百年前的江戶時代。
到京都旅遊,想欣賞專業的藝妓表演,首選彌榮會館。藝妓表演是這座會館七個表演項目的其中一個。
彌榮會館位於花見小路的中心地帶,是京都最有代表性的藝術場所,到這裡觀看演出的觀眾基本上都是遊客,其中以中國遊客人數最多,另有不少韓國遊客和歐、美、澳等地遊客。
想欣賞演出,可以在現場購買門票,也可以通過中國的網購平臺購票,每天的下午六點和七點各有一場表演,正常情況下一年只有少數時間會停演,比如元旦假期,七月十六號等。
彌榮會館祇園角的表演項目包括京舞、茶道、花道、琴、雅樂、狂言和文樂,主題圍繞「雅」字和「趣」字,遊客在大約一個小時左右的時間裡可以一次性感受日本經典國粹的魅力。
在進場前,工作人員都會給遊客分發簡介,為了照顧中國遊客,簡介上配有中文簡體字介紹七個節目的內容和淵源,茶道一項直接說明來源於中國。
七個節目連貫進行,部分章節有日文旁白,其他大多數時間只有音樂和舞蹈,即使來自不同的文化國度,放鬆身心,進入藝者的表演世界,也總能感受到細微處的魅力。
京舞是七個表演項目的開篇作,由身穿華麗服飾的舞伎和藝伎表演優雅的舞蹈,最後的「文樂」章節是日本的傳統木偶劇,已經被聯合國定為世界無形文化遺產。
小貼士:距離花見小路最近的電車站是祇園四條和河原町,搭乘100、206路巴士的話,可以在祇園站下車。這裡距離八坂神社不遠,可以一起遊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