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最怕老師的反饋內容之一:你家孩子專注度有點低,回家一定要培養孩子的注意力。家長犯了難,我也知道孩子比較好動,還專門去檢查了,孩子不是多動症,只是性格活潑的問題。專注度不好,家長也沒辦法。難道老師就不能幫家長好好管一管學生嗎?家長哪懂怎麼提高孩子的注意力?我們家長能把孩子的作業輔導好就不錯了。作為老師,我非常理解家長的難處,但是教育是家校雙方共同努力的結果。老師既然和家長提出學生專注度的問題,那就說明,這孩子的注意力問題已經不是他自己的學習問題,而是影響到了其他的學生了。
家長除了誠懇地和老師請教一些解決訓練專注度的方法,還應該多關注孩子在其他生活行為中的表現,專注度太低,不光會體現在學習上,包括孩子在完成遊戲、看電視、做手工等一系列生活行為中,他的專注度都會影響他的行為結果。所以,當孩子出現寫作業專注度太低的情況,家長一定要想辦法儘快幫孩子糾正問題。
從一年級開始關注孩子的學習行為,這才是家長輔導學習的重要方向,並不是糾正孩子字寫得好不好。我們很多三四年級學生的家長,仍舊會面臨學生專注度太差的問題,但是想在三四年級再來糾正,就有些晚了。家長不知道如何幫助孩子糾正,可以試試小島老師這3個方法,從一年級開始,就有目的來訓練孩子的專注度。
1、安靜的學習氛圍,才是家長陪同的目的
低年級家長陪學的目的是幫助孩子糾正寫作業時的一些習慣和不會寫作題,這是沒有問題的,家長本身就有督促學習的責任。但是我們很多家長,太沉浸在「指導老師」這個角色中了,過於去幹涉孩子的學習過程,包括寫作業的質量。孩子寫一個字,也要進行提示,就是坐在孩子身邊,一步步地監督和提醒。孩子的依賴性極高,家長也身心俱疲,越是到高年級,家長的能力越有限,但是不陪學也不行,孩子的依賴性學習習慣已經養成了。沒有家長的督促,專注度就為零。
日常在學校的學習,孩子沒有了家長的約束,如果老師不夠威嚴,學生也不會害怕老師。班規班紀定得不清晰,有些調皮孩子就開始「搗蛋」了。那麼家長該如何配合老師一起糾正孩子的專注度問題呢?在每天回到家中的學習時間裡,家長要保證一個安靜的學習氛圍,這才是家長陪同學習的目的。安靜的學習氛圍中,家長可以和孩子面對面進行學習,孩子寫作業,家長看書,限定30分鐘,家長用實際行動告訴孩子,30分鐘可以做到什麼樣的專注。
2、給孩子一個進步的空間,不要急於求成
有的家長會覺得,小島老師,你的方法,在我們家孩子身上沒有效果,我是能認真看書30分鐘,但是我們家孩子就坐在我對面,他就在玩筆、發呆、摳橡皮,就是不寫作業怎麼辦?我覺得大部分家長,在了解輔導和糾正孩子的學習方法後,總是希望立竿見影的效果。並不是家長坐到孩子的對面,和孩子一起學習,這些專注度太低的學生,就能立刻專心致志寫作業了。而是我們家長需要給孩子一個進步的空間,不要急於求成,讓孩子有一個適應的過程。
家長在專注度練習的時候,應該給孩子按照一周的時間限定,給孩子做好知識點的鞏固。這樣我們可以在一定時間內,就能看到孩子的進步了。比如第一周可以堅持5分鐘的專注度,第二周可以進步到10分鐘,第三周可以20分鐘,逐步提高專注度的時間,讓孩子在練習的過程中,去體會學習進步的成就感,那麼他就能逐漸建立對學習的興趣。
3、逐步提高孩子的學習能力
專注度低下,其實和孩子的學習能力也有關係。課堂的效率不高,那麼很可能家庭作業就不會做,理解不了。一道題,怎麼想都想不出來,比起呆坐著冥思苦想,大部分孩子就會「找事情」,摸一摸鉛筆盒,摳一摳桌子,等到家長發現自己沒有寫作業,再挺直腰板假裝寫一寫作業。這樣是不能提高學習能力的,只有家長幫助孩子把學習的能力,包括解題技巧、時間的統籌、預習方法等學習環節都掌握好,小學生在寫作業的時候,才能有比較高的專注度。
專注度的練習在小學階段很重要,這決定我們學生的學習效率,孩子在學習上的問題,大部分都和專注度不高有關係。家長可以嘗試從陪同共建安靜學習氛圍、不急於求成專注度練習的結果、逐步提高孩子的學習能力3個方面,幫助小學生建立高效專注力,糾正學習問題,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