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朝勝:臺灣深陷窮與亂的惡性循環

2020-12-25 中國臺灣網

  針對島內媒體近日的消息,深圳財政收入早在2015年即已超過臺灣。華廣網19日刊在中國社會科學院臺灣研究所研究員黨朝勝的評論文章指出,往日號稱「錢淹腳目」的臺灣,為何在20多年裡輸得這麼慘?深究其因,都是「臺獨」惹禍,讓臺灣陷入亂與窮的死循環。眾所周知,臺灣經濟是典型的「淺碟子經濟」,兩頭在外,資本積累到一定階段必然要「走出去」,這本是條雙贏之路。然而,臺灣經濟「走出去」是被「臺獨」逼的,且是經第三地「悄悄出走」,當然不能反哺島內。而今蔡當局依然如此固執,看來臺灣還會繼續窮下去、亂下去,並最終形成窮與亂的惡性循環。

  全文內容如下:

  島內媒體近日消息稱,深圳財政收入早在2015年即已超過臺灣。按其提供數據計算,深圳2015年財政收入約7200億人民幣,臺灣2015年財政收入折合人民幣僅5740億。往日號稱「錢淹腳目」的臺灣,為何在20多年裡輸得這麼慘?深究其因,都是「臺獨」惹禍,讓臺灣陷入亂與窮的死循環。

  一、臺灣變窮已成趨勢

  臺灣經濟曾以連續高速增長位居「亞洲四小龍」之首,但經過近30年的折騰,臺灣經濟已榮景不再,甚至可用越來越窮描述。以下幾組數據就很能說明問題:

  一是GDP增長緩慢。按美元計算,1990年臺灣GDP為1700億美元,2016年5287億美元,僅增長2倍多。若將兩岸進行對比,大陸GDP同期增長近29倍,1990年臺灣GDP約相當於大陸的43.8%,但到2015年僅約4.7%。若納入省市排名,臺灣在全國僅能排名第六。

  二是臺當局債務增長迅速。數據顯示,1990年臺當局債務僅約1900億新臺幣,2016年約5.3兆新臺幣,增加超過26倍,人均負債23.2萬元新臺幣,按目前還債速度,需87.9年才能還完。若加上潛在負債17.7兆新臺幣,則達人均75.5萬元新臺幣。

  三是經濟增速低迷常態化。1960年到1990年,臺灣經濟增速超過10%是常態,1990年到2000年中速增長是常態。2000年之後進入低速增長期,有時甚至為避免負增長,「保一」、「保二」成為施政努力方向。

  四是社會分配不公嚴重。據臺媒消息,當前全臺收入排名前5%,拿走全臺31%所得;全體受僱者中月薪不到2萬新臺幣者53.4萬人,佔6%;不到3萬者335萬,佔37.9%,不到4萬者602萬,佔68%,即近7成上班族月薪不到4萬元新臺幣。

  五是實際工資收入長期停滯。臺「主計總處」數據,2016年島內受僱者實質總薪降0.77%,衡量購買力的每月實質總薪資4.6萬餘新臺幣,不及2000年水準,倒退16年。島內媒體斷言,受「一例一休」影響,今年島內勞工的薪資將更少。

  六是青年貧困現象嚴重。島內媒體消息,當前島內畢業生初入職工資扣除物價因素後,僅與1990年代末相同。臺1111人力銀行最新調查,約41%畢業生有貸款,平均負債超過20萬新臺幣,而企業願提供的薪酬僅約2.8萬。

  從全球範圍看,任何經濟體的增速都有高有低,甚至難免短時負增長,但總體呈現周期性波動(多為「V」型或「U」型),且長期趨勢總體向上,增速圖若呈「L」型則被譽為失敗經濟體。上述數據表明,臺灣經濟從1990年尤其是2000年以來,實可稱為「失敗經濟體」。臺灣正在變得越來越窮!

  二、臺灣經濟因「亂」而「窮」

  臺「行政院長」林全日前受訪時稱,90年代中期開始,臺灣很多產業外移大陸與東南亞,導致臺灣即使經濟成長率提高也未必改善就業狀況,進而造成臺灣薪資偏低、社會分配不平衡。顯然,林企圖以表象掩蓋真相,且極力迴避臺灣產業外移、臺灣趨窮的真正原因,即「臺獨」幹擾。

  眾所周知,臺灣經濟是典型的「淺碟子經濟」,兩頭在外,資本積累到一定階段必然要「走出去」,這本是條雙贏之路。與臺灣經濟形態類似、同屬「四小龍」的韓國、香港、新加坡都受惠於此。然而,臺灣經濟「走出去」是被「臺獨」逼的,且是經第三地「悄悄出走」,當然不能反哺島內,島內產業升級與民眾福祉自然受到嚴重影響。

  80年代後期,臺灣經濟發展遇到結構性瓶頸,而大陸改革開放不斷深化給臺提供了巨大機遇。當時,島內產學界普遍認為「臺灣經濟腹地在大陸」,李登輝也有此類表態,臺商首波「大陸熱」由此出現。若能按上述理念推行必然兩岸雙贏,臺灣經濟新榮景可期。但李登輝基於「臺獨」分裂思維,於1993年初推出「南進政策」(後改稱「南向政策」)以減緩臺商投資大陸步伐,但現實立即證明「此路不通」。1995年初臺「行政部門」結合臺灣實情推出「亞太營運中心」,選定製造、海運、空運、金融、電信、媒體等6大專業營運中心,以求讓臺在21世紀以「大自由貿易區」在亞太地區扮演樞紐和中心角色。該規劃一出臺就被稱為「前瞻性計劃」,只要其中一項落實也能為臺灣創造新機遇。但該計劃實施的前提是兩岸「三通」,李登輝反對「三通」,該方案自然無法推動。1996年下半年,李登輝推出「戒急用忍」嚴控兩岸經貿,讓該規劃徹底泡湯。於是,外企紛紛撤離,島內企業也轉經第三地前往大陸。此後又經陳水扁8年「急獨」,最終導致臺灣產業空洞化、經濟邊緣化。

  2008年馬英九上臺,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時代來臨,兩岸籤署系列協議進入大交流、大合作、大發展新局面。開放的兩岸政策不僅為島內引入「經濟活水」,還為臺灣營造了良好外部環境。2008年7月4日大陸旅客正式入島,2010年兩岸籤署ECFA,落實ECFA早收清單;對外事務方面,臺與紐西蘭、新加坡籤署經濟合作協議。臺灣經濟出現向好局面,2010年臺經濟增長率達10.7%。然而,遭受慘敗的民進黨不改阻撓兩岸經濟合作的本性,在全臺掀起大規模社運,而被各界寄予厚望的馬英九在不該模糊、不該妥協、不該姑息、不該放棄的地方都讓步了。最終導致大陸資本入島受限、「服貿」無法生效、「貨貿」未能談成、「自貿區」規劃胎死腹中,臺灣經濟轉型升級,民眾薪資提升的機會再次被浪費,美國媒體也感嘆臺灣「自甘墮落」。

  三、臺灣社會因「窮」而「亂」

  雖然臺灣經濟持續低迷連帶財政收入受損,但許多必需與非必需卻在持續增加。

  一是福利支出。福利支出本是社會進步的必然,但縱觀全球,基本都會量入為出。但在島內,福利支出(尤其是財政負擔部分)卻成朝野爭奪選票的籌碼。如當初民進黨力推老農津貼,在朝野競爭下,最終從每月3000新臺幣飆升到7500。目前,島內福利支出已佔財政總支出的1/5到1/4。

  二是軍購支出。「臺獨」為自我壯膽不斷加大對外軍購,甚至導致政黨將軍購量作為爭奪選票的資本。網上搜集的不完整數據顯示,1990年以來臺對美軍購總額(含意向)超過650億美元,按當前匯率超過2兆新臺幣,另有維護費及對他臺軍購額未算入。

  三是對外事務支出。為在國際場合推行「臺獨」分裂,李登輝、陳水扁沒少當「凱子」。媒體消息,李登輝每年「外交」花費以數十億美元計,1995年李赴美活動前後花銷近1000萬美元。陳水扁「衝撞外交」總量雖不得而知,但僅對美遊說一項每年花費300多萬美元,另有政客與「外交」掮客上下其手貪瀆。

  四是政策浪費。自李登輝始,臺行政團隊壽命都不長,許多重大工程如「四年臺建」、「六年臺建」、「振興方案」等常被中途廢止。因政治鬥爭「核四」被廢,更讓2838億新臺幣打水漂。蔡英文執政後為維繫其錯誤路線又是大手筆。為落實「新南向」將企業南引,各部門預算合計達42億新臺幣,據傳還有對相關企業的補助,迄今臺企「新南向」投資至少20多億美元。為討好川普,蔡還鼓勵臺企赴美投資,屆時島內資金將進一步減少。一年多來,陸客劇減造成觀光業者700多億新臺幣損失,為湊人數,觀光部門花大筆費用補助外籍遊客,50人以上旅遊團每人補助超過400新臺幣,而高雄市為吸引東南亞、東北亞遊客,每晚補助300新臺幣。為提前綁樁,蔡當局推出「前瞻計劃」,預算高達8800多億新臺幣,後被至4200億,輿論普遍認為看不見其對經濟的拉抬作用。此外,蔡當局不僅已花55億新臺幣購買美國報廢艦艇,還為「潛艦自造」計劃編列數百億預算。

  龐大支出讓臺灣財政捉襟見肘,社會福利瀕臨破產,但民眾還要繼續生活,選舉還需繼續花錢。於是,民進黨以「改革」之名拆東牆補西牆,以「轉型正義」之名扣押國民黨及其附隨組織的「不當黨產」,導致朝野對立加劇;為兌現修改「勞基法」承諾,強推「一例一休」立法,讓勞資雙輸;為兌現「年金改革」承諾,強行「立法」大幅削弱「軍公教」人員退休金,雖暫緩養老金破產,卻讓臺當局失信,並將擴大貧窮階層。蔡當局所作所為動了普通百姓的奶酪,必然引發更大動蕩。蔡執政以來,島內民眾一波波走上街頭,蔡英文民調急劇下挫,以至民進黨內有人開始公開挑戰蔡英文,著手準備2020「大選」,民進黨內部也開始亂了起來。

  早在1990年代中期,島內媒體便一針見血地指出,「臺灣經濟問題的癥結不在於經濟因素,而在於非經濟因素」,包括政黨惡鬥、行政效率低下、「法制」不足、治安惡化、社運不成熟、兩岸關係等。20多年過去了,上述非經濟因素對經濟的幹擾依舊,甚至不斷惡化。郭臺銘日前就公開表態,除非必要不考慮到臺灣投資。或許,這也正是蔡所期待的,其競選政見就是強調就業與分配而不重視投資。只不過,沒投資就難實施經濟轉型升級,更難以增加收入與就業。看來臺灣還會繼續窮下去、亂下去,並最終形成窮與亂的惡性循環。

  

相關焦點

  • 為什麼家裡越亂日子過得越窮,孩子也沒出息?原因很現實
    家裡越亂就感覺家庭越窮,這個雖然沒有必然的因果關係,但現實生活中這種現象還帶有普遍性。家庭環境整潔程度跟貧富程度還是有點關係的。今天說的是 為什麼家裡越亂日子過得越窮,孩子也沒出息?其實大家只要觀察一下他的家裡,就會明白他為什麼那麼窮了!因為他的家裡非常的亂,所有東西擺放的都沒有秩序,早上急著上班,可怎麼也找不到襪子放到哪裡了,你說他心情能好嗎?所謂「人窮志短」,窮人要麼因懶惰而窮,要麼因無知而窮,要麼因災禍而窮。物質財富的匱乏導致了他們對精神價值的隨意。窮人的憂愁太多,吃完這頓,擔心下頓。
  • 蔡英文遭批:把臺灣帶到「人一綠就腦殘」的惡性循環中
    (圖片來源:臺灣「中時電子報」)中國臺灣網9月22日訊 據臺灣「東森新聞雲」報導,近日,民進黨舉行中常會。蔡英文在中常會上表示,臺灣未來將面臨很多不確定的考驗,如果民進黨做不好,臺灣就沒有人做得好,引發討論。對此,國民黨前「立委」邱毅表示,蔡英文的愚昧推己及人,整個社會陷入「人一綠就腦殘」的惡性循環中。
  • 島內機構評估:臺灣經濟面臨「亂流型」成長風險
    島內機構評估:臺灣經濟面臨「亂流型」成長風險 2018-03-29「亂流型」成長風險  新華社臺北3月29日電(記者賈釗、陳鍵興)近日,臺灣多家機構先後發布關於臺灣經濟發展趨勢的分析報告,對景氣的預估普遍較為保守。
  • 教你3招打破這惡性循環
    如果在一個髒、亂、吵的環境下睡覺,就可能會加重焦慮情緒,進而影響到人的入睡。所以想要解決這個惡性循環,就要營造一個好的睡眠環境,保持衛生乾淨,安裝遮光簾,做好隔音措施等,在舒服的環境下比在髒亂差的環境下更容易入睡。
  • 臺灣人比以前窮,將來會更窮
    臺灣人比以前窮了,這是不爭的事實。自前年起,韓國的國民所得就超越了臺灣,現在臺灣是穩居四小龍之末,甘之若飴沒人大驚小怪。今年的情況肯定更糟,油電大幅度調漲,帶動其它物價上漲,大家會更窮。主計處也指出,臺灣的貧富差距愈拉愈大,最高收入群與20%最低收入戶相比,差距已經上升為7.45倍。
  • 扎心了 | 臺灣新的流行語「又老又窮」
    導讀:最近臺灣出現了一個新的流行語叫:又老又窮。用它來形容我們的寶島,聽起來真的是讓人又心酸又無奈。
  • 西貴南富東窮北亂?成都的改頭換面正在進行
    成都西貴南富東窮北亂的說法是之前被大家一致認可的,其實看現在的成都,還是能夠從中看到這句話的影子,比如西貴,他貴在哪裡?我們將目光放在青羊區,青羊區的歷史人文是其他區域無法比擬的,這同樣也代表著青羊區曾是多數文人墨客的居所。
  • 臺灣陸委會不是說大陸窮嗎?
    臺灣陸委會不是說大陸窮嗎?近日,臺灣陸委會公布書面報告,妄評中國大陸情勢,讀之令人噴飯。綠媒《自由時報》撮其要者,強調三點,深得陸委會之心。第一點強調「中共強化區域軍事行動」,抗議美國對臺軍售,與美國激烈交鋒,與俄羅斯等國進行聯合軍演,持續「打壓」臺灣的「國際空間」。這本是老調重彈,毫無新意,但是在中美關係變化、貿易摩擦和經貿談判並行的微妙時刻,陸委會的用意十分明顯。
  • 蔡英文「執政」無能 臺灣又「亂」了
    圖:臺灣2019代表字票選結果6日出爐,「亂」字在42個候選字中脫穎而出,繼2008年後,第二度獲選為年度代表字 網絡圖片  臺灣又「亂」了!臺灣2019代表字票選結果6日出爐,「亂」字在42個候選字中脫穎而出,繼2008年後,第二度獲選為年度代表字。對此,兩岸學者向大公報表示,「亂」字準確概括了民進黨當局「執政」無能,且自今年以來為了選舉利益不斷拉高兩岸對立態勢,造成臺灣政治、經濟、社會亂象叢生。同時,這也是島內民眾對蔡當局的當頭棒喝,反映民眾已經忍無可忍。
  • 「惡性循環」英語怎麼說?
    vicious circle,惡性循環。vicious,殘酷的;兇猛危險的;嚴厲的。That's a vicious circle we have made.這是我們製造的一個惡性循環。We were chained to a vicious circle of violence.我們被牽制在暴力的惡性循環之中。
  • 臺灣深陷「牛肉麵風波」,民進黨當局如何處理?
    臺灣民進黨當局討好美國的事例數不勝數,臺灣地區與大陸本就是一家人,而民進黨當局為了討好美國,不斷破壞兩岸民眾的關係,效仿美國打壓大陸。 臺灣陸委會前副主委張顯耀此前曾在臉譜網發文表示,含有萊克多巴胺美豬進口大限日日逼近,民意反撲怒火日益加劇,民進黨當局從上到下慌亂了手腳,到處拉人墊背,尋找進口含瘦肉精的美豬合理的「正當性」。
  • 「惡性循環」用英語怎麼說?
    大家好,今天我們分享一個非常有用且地道的表達——惡性循環, 這個短語的英語表達是:vicious circle 惡性循環Many people get caught/trapped in a vicious
  • 臺灣作家感嘆:臺灣窮的只剩小吃業
    【觀察者網綜合】據臺媒2月6日報導,全球景氣不好,臺灣受創特別嚴重,經濟增長主要只靠內需撐場,不少人紛紛轉戰這塊市場。對此,臺灣財經作家狄驤感嘆,他近來聽到見到太多朋友,包括工程師、醫生等轉戰餐飲小吃業,「難道臺灣真窮到只剩下小吃業?其他行業都要滅絕了嗎?」
  • 臺灣「立法院」亂不亂,這頭豬說了算
    臺灣「立法院」亂不亂,這頭豬說了算 2020-11-21 12:5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科普|稀缺心態:「是什麼讓我們越忙越窮,越窮越忙」
    為什麼窮的人會越來越窮,富的人越來越富?有很多人可能會說,富人有足夠多的資源用於投資,有足夠多的錢來讓自己的孩子接受教育,有更廣的人脈,更好的機遇,和更多把握住機遇的資本。其實上面所作的兩個對比,十分真實赤裸,但它揭示的只是"貧富差距"的形成原因,卻不能完全正確地解釋為什麼窮的人會越來越窮,富的人越來越富?有大量例子表明,給予一個長期貧窮的人一筆錢,只能解決他們短時間的問題,而當這筆錢揮霍完畢過後,他們的生活又會重新回歸到以前一貧如洗的狀態。
  • 臺灣被福布斯點名啦!上榜原因竟是「窮」
    嗯,說這話的朋友,你可能要被「打臉」了……據臺灣《聯合報》報導,福布斯雜誌網站19日刊出題為《為何臺灣的薪資和墨西哥一樣低》的文章,內容稱,根據經濟合作發展組織(OECD)的統計,被列為發展中國家的墨西哥,勞工平均月薪為1276美元(約新臺幣3萬7223元),貧窮率高達46%;而據臺當局相關數據顯示,去年臺灣人的平均月薪是
  • 臺灣哪座城市正宗「又老又窮」?網友回應超心酸
    中國臺灣網10月30日訊 據臺灣「中時電子報」報導,國民黨高雄市長候選人韓國瑜日前批評,民進黨執政20年讓高雄變的「又老又窮」,引爆藍、綠不同意見的辯論。韓國瑜粉絲團小編王律涵上政論節目,狂嗆「敵方陣營的心跟高雄一樣又老又窮」「長大之後才知道你們這些大人有多噁心」,更掀起一波高潮,「又老又窮」已經變成2018流行語。
  • 臺灣貧富差距不斷擴大 13個縣市家庭越來越窮
    根據臺灣「行政院主計處」最新家庭收支調查,過去5年,臺灣的貧富差距與區域差距不斷擴大,23縣市中有13縣市的家庭越來越窮。  一邊是「肚子扁扁也要選阿扁」的政治盲從,一邊是自殺現象蔓延、社會治安持續惡化等貧富差距擴大的社會後果。島內有識之士關於縮減貧富差距、防止社會撕裂等呼籲不絕於耳,但民進黨當局卻缺少有效的應對之策,甚至還被認為助長了這一趨勢。
  • 讓良性循環持續,讓惡性循環止息
    文:王玉根 朗讀:耶加米  在漫長的人生旅途中,人經常會經歷二種狀態:良性循環和惡性循環。
  • 熱評丨「再窮不能窮教育」背不動7.1億元的鍋
    樂見地方把錢花在教育上,再窮不能窮教育。但近來媒體報導,陝西鎮安縣花7.1億元修豪華中學,這樣的大手筆卻很難讓人「樂」得起來,這錢雖然花在教育和學校上,卻讓人覺得困惑和彆扭。當地年財政收入才1.78億元,作為深度貧困縣剛脫貧摘帽,7.1億元的投入讓當地背上了巨額債務。改善山區教育條件當然好,但一些與教學無關的豪華設施,削平真山建假山,修建瀑布群、帶豪華包間的食堂,似乎毫無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