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logue Of Harry Potter(哈利波特)
貴族樂團當熟悉的音樂在片頭響起時,一個魔法的世界瞬間就在腦海中構建起來,《神奇動物在哪裡》 作為哈利波特系列的衍生物,從紛繁纏繞的枝節中抽取部分線索,進而在空白的背景板上延伸出讓人耳目一新的章節。
1926年的紐約, 魔法世界暴露的可能性岌岌可危,麻雞們對魔法師的抵制達到了最高峰,與此同時,街頭巷尾之中時時發生的種種災難意外讓魔法世界的存在離暴露僅有一線之隔,整個魔法部陷入了空前緊張的氣氛之中。 黑巫師格林德沃流竄在外的陰影,同樣鬧得巫師世界滿城風雨 。在這種背景下,嶄新的情節編排,電影成功幾乎是板上釘釘的事。
01《神奇動物在哪裡》是《哈利波特》前傳還是續集?
提到《神奇動物在哪裡》不談《哈利波特》,就像討論《霍比特人》時避開《指環王》三部曲一樣,本質上是荒謬而有失原則的。對虔誠的支持者來說,這和品牌自身的宣傳戰略無關,更像是一份早早訂下的契約,或電影腳本中無形投下的影子,何況班底陣容都是一張張老面孔,從椰子導演到羅琳阿姨醒目的編劇頭銜,在打造出精美絕倫視效的同時,更多宣示著影像純正血統的回歸。《神奇動物在哪裡》的故事比麻瓜世界熟知的《哈利波特》系列早了大概70年。它講述的是哈利波特誕生前54年,英國偉大的魔法生物學家紐特斯卡曼德在世界各地探險歷程。事實上,不管用「續集」還是「前傳」,都不足以精確概括本片之於哈波系列的關聯度。
本片將不少衝突部分放在了巫師與人類身上。小雀斑初至紐約街頭,便在銀行門口碰上反巫師的教會組織,站在臺階上面向人群發表激憤的演說。其間強烈的對抗性讓人轉而想起中世紀統治的黑暗時期,歐洲爆發的大規模女巫獵殺。正是從恐懼氛圍中誕生的民間傳說,促使人們將狂熱的信條指引奉為真理,對有能力駕馭魔法的人保持敵意。影片多次提及的「第二塞勒姆」便體現出與時代背景間的融合,對女巫的瘋狂審判最終將一些心智健全者拖入毀滅的深淵,也成為沉寂多年的默然者重現江湖的重要誘因。
02格林德沃和鄧布利多的「曖昧關係」你了解嗎
熟悉哈利波特秘史的朋友應該知道,格林德沃曾經和鄧布利多有過一段曖昧的感情,兩人最終因為理念不一致和一些意外事故(鄧布利多與其弟弟發生紛爭,格林沃德用鑽心咒折磨了鄧布利多的弟弟,三人大戰導致鄧布利多妹妹意外死亡)最終分道揚鑣。(據官方確認,偉大的鄧布利多確實是一名同性戀,這是他終生未婚的原因之一)。
格林沃德並不像伏地魔那樣是殺人不眨眼壞人,格林沃德本身是極富理想的魔法師,只是他的改革魔法世界的理念較為極端,最終誤入歧途,但是這位黑巫師尚存底線,1998年獄中被囚禁53年的他為了保護鄧布利多的墳墓,向伏地魔否認自己持有過魔法界的超級武器——老魔杖,最終被伏地魔殺死。
03格林德沃什麼時候暴露了野心?
紐曼因攜帶被懷疑有危險的魔法生物被蒂娜抓到魔法部,偽裝成格雷夫斯的格林德沃審問紐曼,紐曼在與格雷夫斯的對話中提到了默默然如果沒有寄生在宿主體內是沒有危害的,紐曼的注意力在沒有危害這一性質上,而格雷夫斯卻問:「所以沒有宿主是沒有用的?」,言辭中暗示了他想要利用默默然的力量,紐曼立刻感到困惑,小女孩就是因此而死,這種東西應該被束之高閣不讓任何人輕易觸碰,為什麼會需要。
每個人都會在自己渴求的事物面前露出本性。機關算盡,老謀深算的格林德沃費盡心思地偽裝成格雷夫斯潛入魔法部,輕而易舉地欺騙了魔法部的所有人甚至堅定正義的魔法部長,卻在一個心思善良只想要保護羸弱的動物愛好者紐曼面前露出了馬腳。尋求戰無不勝的力量,挑起魔法界與麻瓜之間的戰爭,格林德沃日思夜想,默默然無疑是最好的戰爭武器,所以才會在紐曼提到關於默默然的信息時,情不自禁地站在了自己的角度暴露了狼子野心。
hp系列從不是純粹的童話,它對成人世界的透視,和對現實種種險象環生的構築能力,依附在龐大的想像力基石上,總能時刻牽動觀者起伏的思緒,製造無數共鳴。不論原著賣斷貨的那段光陰,還是從霍格沃茨畢業之後的幾年裡,每個曾參與過冒險之旅的人,都在真實的麻瓜世界裡一路打拼,經歷不同程度的成長。而那道引人入勝的金色光芒,看似早已淡出忙碌生活的舞臺,卻仍作為不可缺席的角色藏在閣樓一隅,等待我們去尋覓、追逐,開啟另一段全新的旅程。
即使一個差點被驅逐出境的巫師,即使對魔法生物的痴迷得不到同行認可,只要秉守對信念的堅持,就能在灰暗低迷的年代裡撥雲見日,看到雲端懸掛的彩虹。
那場雨洗去了所有平凡人的記憶,但魔法並未消退,它藏匿我們身邊看不見的角落,寄居在每個人純淨的內心深處,守護我們最珍視的財富。哪怕對魔法一無所知,我們也能做個樂觀前進的麻瓜,等待緣分不期而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