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本華:21歲失戀終生未婚,餘生鑽研於創作,晚年成名受人敬仰

2020-12-17 歷史知心人

叔本華:21歲失戀終生未婚,餘生鑽研於創作,晚年成名受人敬仰

我一翻開他的書,就好像馬上長出了一對翅膀。——尼採

在我的印象中,哲學和哲學家都是非常固執和無知的,帶著這種偏見,好幾年都沒有認真地探索這個領域。直到我看到了叔本華的人生智慧,我才意識到我曾經是刻板印象的受害者,如果沒有讀過這本「哲學著作」你一定有和我一樣的感覺,讀這本書的標題是滿是雞湯的文字,沒有真正的用處。但現實總喜歡給人當頭一棒。

當我讀完這本書的時候,我發自內心地感到,這本書真正地寫出了生命的本質,闡述了「如何在生活中獲得幸福」的問題。在哲學的最高意義上,有無數的小問題,從這個問題。

說真的,我很高興能在不太老的時候看到這本書。叔本華睿智的文字為讀者掃清了許多人生的困惑,包括對幸福、金錢、生活、人際關係等最基本的討論和解釋,使我更睿智、更成熟、生活更美好。在這本書中有無數的生活經驗教訓,它們是從最深刻的現實中提煉出來的,三個是隨機的:

得於我們自身的幸福,要比我們從外界獲取的更偉大;財富會帶來幸福,也會打擾幸福;任何事都不值得你犧牲健康去追求。

幸福的意義

叔本華的哲學思想是深刻而深刻的,讓人很難不去想它的意義何在。我想從我自己的生活經歷來談這個問題,儘管叔本華解釋了,並且解釋了為什麼。本華說過:「在痛苦面前,人人平等。」

對比當今社會的大眾追求,可以說許多人的理想只是幻想。人們認為如果你有足夠的物質基礎,你就會幸福,但是社會地位雖然有高有低,並不意味著內心的幸福和滿足就會不同。

精神的力量可以幫助一個人獲得更高層次的幸福。如果一個人的精神不夠強大,即使一個人被百萬人羨慕,或者擁有很多錢,他也只能獲得有限的幸福。但是讓我澄清一下,叔本華對人們應該追求財富但是不應該把財富當作至高無上的與他的認識。

一個健康的乞丐可能比一個垂死的國王更幸福。我們抓住生命是因為它美好,而不僅僅是因為我們害怕死亡。我的理解是,我們自己的幸福比我們從外部世界得到的更強大。當然,我們要去學習,去讀書,去了解,這樣才能豐富我們的精神世界。

悽涼的一生

叔本華比起同時代的歌德、託爾斯泰等大家顯得異常慘澹。叔本華出生於1788年,從小的時候開始叔本華就對人文的學術研究產生了非常大的興趣,得益於家庭的富貴叔本華有過不少有出國遊學的經歷,但在他不到20歲的時候父親就因故去世,這一打擊對他來講如同晴天霹靂。

叔本華的父親留給他一大筆遺產,足以支撐他的生活。與其他人不同的是,叔本華並沒有安定下來,靠遺產度過餘生。相反,他專注於他的精神追求。他一生大部分時間都是自由撰稿人,但不幸的是,他的書賣得不好,最多賣出幾百本。叔本華雖然傷心,但依然鬥志昂揚,說:如果不是我配不上這個時代,那就是這個時代配不上我!

叔本華唯一有過的熱戀是在他21歲時與歌劇女星卡洛琳娜邂逅並偷偷愛上對方。叔本華瘋狂的迷戀並展開追求,無奈這位女星當時已經是一個老伯爵的情人,並沒有給予他積極地回應。這次痛苦的單戀成了叔本華一輩子的痛,導致他終生未婚,對於這段感情他寫道「我的命運黯淡無光」。

叔本華認為「人是什麼」比「人有什麼」更加重要,儘管叔本華在愛情和工作上都失敗了,但他還是活了下來,餘生都在孤獨中思考和寫作,因為他尋求的是精神上的豐盛,而不是外面的生活。

正是懷著這樣的思想,叔本華在63歲時出版了《生命的智慧》一書,一舉成名。這本書獲得了極大的成功,並在晚年為他贏得了人生的榮耀時刻。他被柏林的皇家科學院任命為院士,但亞瑟·叔本華毫不猶豫地拒絕了。亞瑟·叔本華於1960年9月死於肺炎,把他的財產留給了慈善機構。

英雄主義

羅曼羅蘭評價叔本華:認清了生活的真相,仍然有勇氣繼續活下去,沒有比這更本質的英雄主義了。

叔本華的一生令人敬佩,在痛苦中努力,在輝煌中謙虛,在寂寞中勇敢,在名利前理智。叔本華的封筆之作《人生的智慧》,他在其中努力揭示並面對殘酷的真相,並在面對真相後,繼續更好地活下去。這才是真正的樂觀。

正如叔本華在逆境中說過的那句話:名聲越是晚到,能夠持續的時間就越長——「優秀」需要時間來成就!

如果你對人生失去希望;如果你面對困境時沒有奮起的勇氣;如果你不知道自己存在的意義是什麼,那閱讀叔本華的作品將會讓你脫胎換骨,或許會改變你下半生的命運。

現在這本《人生的智慧》就是一杯咖啡錢,卻能買來叔本華一生的智慧結晶,讓自己醍醐灌頂,受益一生,我認為這是非常划算的!大家想要的話點擊下方「去看看」立即購買:

相關焦點

  • 叔本華:一個人的性格與生俱來,終生保持不變
    叔本華:一個人的性格與生俱來,終生保持不變(一)叔本華:性格具有個體性,每個人的性格都不一樣性格即命運。德國偉大思想家、哲學家、作家叔本華承認「性格即命運」的說法,認為一個人的命運就是其性格導致的。同時,叔本華認為,一個人的性格是與生俱來的,終生保持不變。據此,人在一出生的時候就決定了自己的性格,由性格決定了自己的命運,所有遇到的一切、發生在我們每一個人身上的一切,都是必然發生的了。叔本華在《論意欲的自由》一文中說:「人的性格具有個體性,每個人的性格都不一樣。」
  • 因「龍婆」成名的她,號稱我們的童年噩夢,83歲終生未婚
    這使得羅蘭敲開了演藝圈的大門,開始不斷在劇中跑龍套戲演得多了,名氣也小有成就,課室裡走紅還差得很遠,所以她決定苦心鑽研,直到「裘千尺」這個角色,讓她成為了一個與眾不同的演員。也因此他的名氣迅速打開,使得他開始了她的第一部恐怖片《七月十三之龍婆》。「龍婆」這個角色,也使得她成了整個香港的話題,因為塑造的過於出色,拿下了當年金像獎最佳女配角。
  • 光棍節裡盤點「單身貴族」——歷史上20位終身未婚的名人
    享年70歲。4.米開朗基羅米開朗基羅(1475-1564年),義大利雕塑家。創造了人世間最美的《大衛》,自卑與痛苦困擾著他一生。人認為他之所以終生未婚,是由於其貌不揚,導致他有很強烈的自卑情結。作為歐洲文藝復興「三劍客」之一(另兩位:達文西與米開朗基羅),他的性情平和、文雅,創作了大量的聖母像,他的作品充分體現了安寧、協調、和諧、對稱以及完美和恬靜的秩序 。他終身未婚,曾與一位紅衣主教的侄女馬蒂亞訂婚,可惜不得而終。在37歲的大好年華,英年早逝。
  • 14歲被抓去當兵,因信守承諾,照顧長官妻兒66年,自己卻終生未婚
    有的人信守承諾;有的人只是說說不當回事。但是,對於軍人庹(tuǒ)長發來說,承諾不是風中的雲,一吹就散,而是像執行軍中命令一樣,必須做到且永遠有效。70年前,25歲的他就是因為信守承諾,照顧長官妻兒66年,自己卻終生未婚。
  • 安徒生:因童年的陰影終生未婚
    安徒生 安徒生終生未婚,但他渴望婚姻的幸福。在臨終前不久,安徒生曾對一位年輕作家說:「我為自己的童話付出了巨大的,甚至可以說是無可估量的代價。 關於終生未娶,安徒生自己曾給出了原因:一是相貌醜,二是窮。他多次在日記和書信中說「由於我長得醜並且將永遠貧窮,誰也不會願意嫁給我」「如果我長得漂亮,或者有錢,又有一小間像樣的辦公室,那我就會結婚成家」,等等。 安徒生是否醜,我們現在很難知道,但安徒生肯定沒有一直很窮。安徒生小時候確實很窮,11歲時父親因病去世。
  • 時尚界翹楚:香奈兒,離開修道院成為知名裁縫,情人無數終生未婚
    直至今天,其中仍有著屬於它的故事,正是這樣,很多人越來越好奇這位品牌的創始人,這位用自己的名字命名的神奇品牌香奈兒以及它創始人的故事。香奈兒小姐的身世之謎1883年,法國索米爾的一所貧民院裡誕生這位名為加布裡埃.香奈兒的姑娘。
  • ​胡友松:27歲嫁給76歲李宗仁,3年後丈夫去世,晚年皈依佛門
    胡友松在中學畢業以後,考入了一所醫專就讀,畢業後相繼在北京積水潭醫院、復興醫院擔任護士,由於出身成分不好,她是醫院裡幹活最多、最為沉默的一個,在做護士期間,胡友松失戀過一次,發誓不再結婚,因此一直到27歲依舊單身一人。
  • 叔本華:17歲實現財富自由,秒殺「咪蒙」的毒雞湯鼻祖
    與那些富家子弟一樣,叔本華的父親也滿心希望叔本華能繼承自己的家業,也因此為其特別規劃他的教育和學習。在十四五歲的時候,叔本華就被老師認為具有「哲學才華」。叔本華也因此向父親提出了要轉入普通學校的請求,意料之中地被父親嚴詞拒絕。
  • 人到晚年,有房有錢,70歲老人:餘生不找老伴與保姆相伴就好
    等到了一定的年歲,手裡有錢,可以請保姆回家做家務,收拾衛生,還能夠彼此相伴。這樣的晚年生活,既可以讓自己省心,也讓兒女放心。02、傾訴人:70歲的尹大爺我今年70歲了,老伴走了3年,女兒在我的身邊,兒子在外地。
  • 叔本華:人越庸俗越是喜歡交往,真正的高手從來都是孤獨的
    他們善於從世俗瑣事中,窺見事物的真相;他們不驕不躁、拎得清楚;他們是擁有大智慧的人。生活中,我一直都想做一個活得通透的人,然因愚笨,無法如願。幸得拜讀了叔本華的文字,才能在煩擾時,覓得一絲清淨;混沌時,求得一絲清醒。1788年,出生於德國但澤(現屬波蘭)的叔本華,是德國著名的哲學家,也是「悲觀主義哲學」的代表人之一。
  • 尼採:叔本華為什麼被時代給遺棄了?
    他在29歲出版的代表作《作為意志與表象的世界》又成了滯銷書,叔本華在《序言》裡,既帶自嘲又有幾分苦澀地勸慰那些花錢的買書人,讀不懂沒關係,起碼這本書「可以填補他的圖書室裡空著的角落,書既裝訂整潔,放在那兒總還相當漂亮。要不然,他還有博學的女朋友,也可把此書送到她的梳妝檯或茶桌上去。」這跟另一個滯銷書作家尼採何其相像!
  • 吳大觀:航空人尊崇敬仰的楷模
    2006年,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黨組書記、總經理林左鳴在祝賀吳大觀從業65年暨90華誕時說:「吳老早已成為老一輩航空人的傑出代表、後輩航空人尊崇敬仰的楷模。」  吳大觀無愧於這樣的評價。  他一生忠黨愛國。
  • 叔本華誕辰|在自己身上克服這個時代的哲學家
    從25歲到30歲的六年中,天才勃發的叔本華連續寫出了博士論文《論充足理由律的四重根》(1813年)和他的代表作《作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1814-1818年),尤其是後者,足以奠定他一生的成就。這一斷言呼應了他在德勒斯登的筆記中指定為單一思想的東西(這一思想貫穿了叔本華的整個生涯):「我的整個哲學用一個表達式加以概括:世界是意志的自我認識。」由此,將人的身體作為意志和表象的雙重體驗,成為叔本華形上學的關鍵。在該書第二版中,叔本華指出世界乃是「人的宏觀體現」,那種宏偉的人。因此,有人將叔本華戲稱為「身體哲學家」(絲毫不帶任何貶義)。
  • 未來兩周,自作多情,比失戀還痛苦,3星座往後餘生,只愛自己
    人生短短數十年,何必為不值得的人苦苦糾纏,愛自己才是最明智的選擇。未來兩周,自作多情,比失戀還痛苦,3星座往後餘生,只愛自己。白羊座衝動的白羊座,很容易一見鍾情,完全憑藉著好感,就會喜歡上一個人,甚至愛到無法自拔。
  • 叔本華與歌德:兩位偉大人物的歷史交集
    關於此事,叔本華曾向一位友人描述道,歌德「本人高度讚揚了這篇他頗為看重的文章,它令他對這位青年學者立刻滿懷鐘愛之情」。但究竟是什麼真正促使歌德在竟然達到發出次日清晨去拜訪他邀請的程度上而發自內心地認可了叔本華呢?儘管歌德在歐洲已久享名流尊榮,但1813年之前他已經是在開始依靠自己以往成就的榮耀生活。他對一些人而言,已是盛景不再的過時之人。
  • 心理學教授:如何從失戀的痛苦中走出來
    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失戀的經歷,有的人云淡風輕,但更多的人會痛不欲生。心理學教授李玫瑾在《圓桌派》裡和幾位學者探討了如何面對失戀的問題。一,什麼是戀愛?戀愛無非就是兩個人在一起,做一些甜蜜蜜的事情。雖然無縫對接式地談戀愛看似很不道德,但或許也是一些人想要從失戀痛苦中走出來的一種方法。3,求助心理專家或者自學心理學曾經有一個28歲的女人丈夫出軌了,她極其痛苦就來諮詢李玫瑾教授。
  • 叔本華:優秀人物難以獲得承認和賞識,主要是因為這一劣性
    在19世紀的西方哲學界,有這樣一個人:他30歲時,就寫出名著,可直到63歲時,才名震世界。他一輩子沒有上過班,也沒有結過婚,卻靠著巨額遺產,衣食無憂。他,就是德國著名哲學家亞瑟·叔本華。叔本華生前無比寂寞,死後卻收穫無數讚譽。
  • 哲學家叔本華:自殺不會讓人獲得解脫
    叔本華向來以所謂悲觀主義哲學聞名,不少沒讀過他的人也大概知道這點。所謂悲觀主義,是一種以負面的角度去理解價值的方案。而所謂負面,又有幾個面向。首先,叔本華說,人類是一步一步地邁向死亡的存在物,從這個存在特質去看,人類的存在目標和目的也就指向著死亡。「假如存在的目標是死亡,那為什麼不能現在就死?」一位詩人或許正在如此提問。
  • 叔本華哲學:人活著那股勁兒可怕也可悲,明白了心裡就有希望了
    如果將叔本華的哲學思想照此分類的話,它是屬於唯心主義範疇。叔本華為什麼這麼強調人但是理性主義太強調人的理性了,把人塑造得不像一個人了,沒有了感情,一堆冠冕堂皇的道理充斥著,所以筆者認為理性主義的擁護者還是沒有真正重視到人的全面性。到了叔本華,他將人的真正本能拿到了第一位,強調人的生命意志。生命意志是一個哲學術語,通俗理解就是「活著的那股執著勁兒」。這是筆者的認識。
  • 測你的餘生——晚年怎樣度過
    ——晚年生活是平淡的你的晚年生活平淡而幸福。B:你的餘生——晚年生活是享受的你這個人是很有福氣的,很會享受的。晚年的你,很大程度上是和老伴在一起生活的。孩子有孩子的生活,你們並不想給他們添亂,不想過多參與他們的生活。所以你們決定自己生活,想幹什麼就幹什麼,享受你們的二人世界。你們的孩子是非常孝順的,他們會常常來看你們,和你們一起吃吃飯、喝喝茶、聊聊天。你晚年的生活是很精彩的,朋友、親戚也時常來和你們聚一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