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記者 王楚捷 樹文
一年前還在徵戰青年聯賽,一年後高考,570分!超一本線70分!
沒有特長加分,僅憑普通高考,山東魯能泰山足球學校2001年齡段球員吳梓嶽在網上曬出的高考成績讓很多人直呼「不可思議」。
要知道,這名長期接受專業訓練的足球小將,全力備戰高考的時間僅僅只有半年。
「參加高考我是有把握的」
2019年,吳梓嶽報名參加了北京體育大學的單招考試,但以文化課五分之差與大學生活失之交臂。
「比完青超隔天就去了考場,酒店也沒來得及定,中午連休息的地方都沒有,影響了成績。」吳梓嶽說,但那次「匆忙」的單招經歷,給了今年決定全力備戰高考的他一份信心,「參加高考我是有把握的」。
「最後一門英語提前交了卷,想會不會有人採訪『第一個出考場的考生』。」回憶起今年的高考,吳梓嶽還是很興奮。
這位綠茵場上的學霸有一套屬於自己的學習方法。僅政治一門科目,從複雜的知識點到簡化的概念框架,吳梓嶽對著教材先後整理了三次思維導圖。
「我的弱項是數學,但我基礎還不錯,不怕啃不下來。」吳梓嶽說,「因為我們要兼顧訓練和比賽,足校數學老師不會往前催著教,主要確保我們掌握基本知識點,我覺得這樣的學習節奏很合理。」
根據廣西招生考試院發布的《2020年普通高考一分一檔表》,在今年廣西超過12萬名高考文科考生中,吳梓嶽以570分的成績並列第1539名。
踢球還是學習?喜歡,就都能做到!
在魯能足校期間,吳梓嶽隨隊拿下了全國青少年男子足球U14、U15及U16聯賽冠軍。「他在隊中司職邊後衛,拼勁十足,和隊友的關係也都非常好。」吳梓嶽在校期間的跟隊助教、現魯能足校U15黃隊主教練段立剛說。
在吳梓嶽看來,踢球和學習並不矛盾。「老師教練推著學沒用,興趣是第一位,要看你本身願不願意主動花時間和精力。」吳梓嶽說,「喜歡踢球就會努力訓練,比賽就會盡全力去拼,學習也是一樣,感興趣就會主動學。」
他拿自己喜歡的語言學習舉例:「語言是工具,學好可以看懂更多東西,特別是足球方面的知識,所以就不會覺得學不下去。」
年初回家備考時,吳梓嶽想在南寧當地找一家教育機構輔導數學。被高額學費「嚇退」的他,憑著在足校零星學來的葡語,反倒成了一名兼職老師。備考期間把手機娛樂App全部卸載的吳梓嶽笑稱:「一個星期上兩三節葡語課,和學生聊聊天,算是種解壓方式。」
難說「再見」
2012年,南寧市全區小學生足球比賽,吳梓嶽和雙胞胎弟弟吳梓巖被時任魯能足校招生辦主任郭恩信看中,加上酷愛足球的父親吳劍的全力支持,兄弟倆就此開始了足校生活。
「若不是因為傷病,職業前景還能更好。」段立剛說,「老大(吳梓嶽)學習東西很快,因為在身體對抗方面較弱,所以從小踢球就喜歡動腦子。」
2018年,因十字韌帶斷裂,吳梓嶽接受了手術治療,前後休息了將近一年的時間。這場意外讓吳梓嶽與踢職業聯賽的目標漸行漸遠,但他並不覺得自己會離開足球。
「我還會回來的,以另外的身份。」吳梓嶽說,「因為有親身經歷,所以我知道哪怕只是一名普通教練,對青訓球員的影響都非同小可。」
這位正在做填報志願功課、剛過完19歲生日的大男孩坦言,還沒想好具體選什麼專業,但對於學成「反哺」足球,他回答得十分篤定。
「各方面都要多學一點兒,才有『再入行』的底氣。」吳梓嶽說。
(小標題)「學霸型球員」是如何練成的
無論是以高考成績引發熱議的吳梓嶽,還是目前正在中超賽場徵戰、在校時成績名列年級前茅的段劉愚,近年來,山東魯能足校常與「學霸」一詞同時出現在熱搜榜單上。
對此,魯能足校常務副校長劉寶玉表示:「足球比賽是一項高智商的競技運動,不僅比身體條件,更比球商。學校提出了『學訓雙一流』的目標,就是希望在崇尚學習的氛圍中,使球員充分認識到學習的重要性。這是『學霸型球員』產生的關鍵。」
「我們充分尊重球員個性,會根據球員水平和特點創造多種成才路徑。一是輸送到魯能的一線隊或者預備隊;二是輸送到國外俱樂部進行培養;三是輸送到國內各級別聯賽;四是通過升入大學等途徑繼續深造。」劉寶玉說。
據介紹,截至2019年,魯能足校共有294名球員考入高校深造,升學率超過70%。今年學校6名球員參加高考,全部超過錄取分數線。
「從學校梯隊走出的球員趙碩,從山東大學畢業後又回到學校,目前擔任學校U14黃隊主教練。他實踐經驗和學識兼備,深受小球員們的肯定和喜愛。我相信,以後這樣的人才在魯能足校會越來越多。」劉寶玉說。(新華社北京7月30日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