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臺灣的中部直轄市,臺中的景點不可謂不多,然而眾所周知,到臺灣看自然風景的確不如體驗臺灣的人文風情,你從臺灣人民對以下一些地名的稱呼就可看出不少門道,廢話少說,趕緊騎上電動機車將成功車站、棲梧漁港、高美溼地這幾個臺中必遊之地挨個領略一番吧。
緊鄰成功嶺的成功車站,距離彩虹眷村大約二十分鐘路程,這裡每逢大學生軍訓會客日便會湧來大量的探親人潮,而現在車站更因為臺灣鐵路局推出的「追分成功」、「大肚成功」等紀念車票而成為近年來新興的熱門景點。
成功車站位於臺中市烏日區,始建於1905年,古老的車站很有古早味,因為鄰近車站還有一個叫」追分「的車站,故而當地的學生每當大考來臨的時候必到這裡購買」成功—追分「車票以祈求學業順利,大考成功。
不過現在這座車站已經很少作為交通目的使用了,到這裡的大多數人不是文藝青年前來打卡,便是為討一個好彩頭前來成功追分的莘莘學子們。
臺中的路確實難找,手機導航亦莫名其妙誘人誤入歧途,一不小心竟竄上高速,在好心的大叔、阿姨不厭其煩的指點下,幾番折騰才到達距市區20多公裡的梧棲漁港。
栽下梧桐樹,引來鳳凰棲!臺中著名的梧棲漁港便得名於此。進入清水鎮港口區,碼頭標誌性建築美人魚昂然立於眼前。
這是梧棲漁港的另一個著名地標,叫做鯊魚不會轉彎,據說鯊魚捕食從不轉彎,所以它的身子筆直穿過白色巨塔。
汽車入港要收取費用,機車免費,停好機車步行進入觀光長廊。誘人的烤海鮮味道已是撲面而來。
鮮烤魷魚當地又叫烤花枝,因為烤魷魚的觸鬚就像花枝招展一般,顏值、口感均屬一流,誘人的香味還引來一對福建老夫婦購買。
梧棲漁港是臺中部重要的漁業港口,也是休閒觀光的海港,又稱梧棲假日觀光漁市。每年在冬至前後,這兒就會湧進各地來此捕撈烏賊的船,最多時可達三、四百艘。
梧棲漁港早期是漁商攤販集結之地,後來政府規劃成觀光漁港,不但解決了攤販髒亂差的問題,也為當地帶來了旅遊觀光收入。
這裡直面臺灣海峽,也是臺灣中部地區出海旅遊觀光的好所在,據當地船家說,如果運氣好的話,出海一兩個小時就可看到象徵一年好運的粉紅色海豚呢!
港內的海鮮市場中新鮮的海產超多,許多臺灣當地人驅車到此購買生鮮海貨回家烹飪,各種海產在這裡真的便宜,超市或大賣場都沒有這種份量跟價格。聽賣生魚片的老闆說,因為地處臺灣中部,這邊的黑鮪魚也是東港直送的。
鮮活水靈的八爪魚,那一條條外星生物般的觸角和紐扣般的吸盤,渾身晶瑩剔透,難怪不得日韓等國不論男女老幼都那麼喜愛生吃它。
天氣不佳,出海看不了粉紅海豚,惟有拿蝦兵蟹將果腹出氣嘍!這裡是全臺規模最大的魚貨直銷中心,海鮮鮮得非生吃不足以嘗鮮解饞。
餐飲區每家餐館人都滿座,可以從旁邊海產品交易區購買新鮮海鮮拿到此處加工,也可以直接在這裡點菜。在此隨便點了清蒸海鱸魚、生魚片、魚籽、蚵仔酥、魚頭味增湯,總共花費879臺幣就飽餐了一頓。
吃過午飯,天色愈發陰暗,害怕遭遇突如其來的狂風暴雨,戴上頭盔發動機車向5公裡外的高美溼地出發。
出行旅遊一定要記得查詢當地天氣預報,我們因為每天玩的太晚太累,一時疏忽大意,竟然不知道強度已達強熱帶風暴級或颱風級的卡努先生今天已然駕到。
可能當地早有預報和警告,梧棲漁港到高美溼地的濱海公路空無一人,狂風烈烈、海嘯陣陣,蒿草灌木已被吹得貼地嗚咽,陣性強風橫刮,幾度差點將人車掀翻,第一次見識這麼厲害的威風,簡直嚇壞了俺的小心肝!
海邊是一排排迎風傲立的風力發電機,這在藏區、西北地區多了去,這兒據說要一億臺幣一隻呢!不過它們的存在只能說明一個問題:這裡風緊,趕緊扯乎!
海面上驚濤駭浪,綿綿疊疊,壯觀遠勝錢塘江潮,十幾米高的巨浪不停擊打著海中孤立的燈塔,空氣中全是鹹鹹的味道,瀰漫的水汽令頭盔模糊不清。
既來之則安之,驚鴻一瞥,風力發電機下的觀景平臺還有幾車遊客哆嗦著在風中觀潮,我們也停下車直奔防波堤。
颱風卡努果然名不虛傳,僅僅是它的風力邊緣,就將臺灣海峽弄得個風生水起,不過也得感謝它,讓我們這些生長在內陸腹地的四川人第一次領略了颱風的威力。
繼續頂風逆行來到高美溼地,洶湧的潮水拍打著岸堤,也拍碎了我們下灘趕海,笑看落日的美夢!
高美溼地位於臺中清水鎮西邊,形成原因是由於高美海堤修建後,大甲溪挾帶泥沙於此,累積幾十年的淤沙逐漸形成一大片灘涂溼地,成為各種底棲生物、魚貝類,鳥類、水禽類棲息的最佳場所,不過此刻灘涂灌滿海水,只能看潮聽海了!
近年來,高美溼地聲名在外,成為不少攝影愛好者的創作採風地,當地也不遺餘力地改善硬體設施以吸引遊客,饒是風力強勁得相機都端不穩,造型獨特的觀景橋上仍有一些頂風賞景之徒不願離開。
臺灣在應對颱風來襲這方面做得很好,挺人性化,除了提前預警外,在路旁還可以看到不少施工人員頂著強風在拆除一些廣告鋼架結構,防止大風颳倒傷及路人。
風越來越大,浪越來越急,安全第一,有工作人員開始勸離大家儘快散去,除了極個別的冒險主義者留滯外,大部分遊客四散逃離,我們也小心翼翼抱頭鼠竄回城。數度迷路幾度知返,最終在秀氣的眼鏡學弟的帶路下找到正確返城之路,華燈璀璨,車河流動,回到酒店已是肉僵骨酥,雖然來去的路途有些波折,但看到臺灣對生態保護的重視,人與自然的和諧共處。雖然高美溼地絢爛華麗的日落成為泡影,不過驅車逃避颱風追逐的驚險經歷應該比之更為難忘吧!高美,下次再會!追風、追分,一定都會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