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班後,朋友難得約我出去小酌幾杯。
酒過三巡,朋友開始大吐苦水,說他家孩子要上補習班,本著「再苦不能苦孩子」的金科玉律,他豪言壯語把話撂到了檯面上,「上是一定要上」,轉頭卻只能扶額為錢發愁。
過去幾年,他手頭還有寬裕的錢的時候,周圍的人像瘋了一樣買股票,他禁不住誘惑,瞞著妻子把餘錢都「一擲千金」到了股市。
不料來年,股市行情一落再落,他竟被套得牢牢的,用年輕人的說法,他成了被收割的韭菜,只配在深夜獨自咀嚼這份苦澀。
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事業卻毫無起色,還被「熊市」套得牢牢的,但他卻不敢崩潰,整日整日地失眠。看朋友一籌莫展,我邀請他周末一起去寺廟散散心。
次日正是周末,我和朋友一起驅車來到寺廟中。朋友將苦悶說與一個老僧,「生活不盡人意,何解?」那僧人微微頷首,「有解,去這三個地方,答案就在那裡。」
01清靜的寺廟
老僧引我和朋友來到角樓。正是清晨,放眼望去整個寺廟都沉浸在一片靜謐中,我和朋友閉上眼睛,深呼吸,耳邊只聽到清脆的鳥鳴聲。
驀然,寺廟的鐘聲響起,一聲一聲迴蕩在我的腦海中,再睜開眼睛,整個世界仿佛煥然一新。
我和朋友都驚異於這種變化。老僧仿佛看穿了朋友的心思,氣定神閒道,「滌蕩心靈,唯廟宇也」。
「何故?」朋友不由地追問。老僧繼續道,「只有在安靜的地方,才能耐心傾聽你自己的聲音。」我們豁然開朗。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若無閒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 春天有百花爭豔的美景,而秋天有圓月的奇景。夏天有涼風習習吹散暑意,而冬天有冰天雪地的奇觀。
如果心中沒有憂愁的閒事需要去煩惱,一年四季都是人間的好時節。這告訴我們,觀賞四季的美的前提,必是擁有一顆平靜的內心。
誠然,在喧囂的城市,耳邊所聞都是喧譁,而所有的人都被快節奏的生活裹挾著,孩子們追逐學業的名次,年輕人們追逐著成功的滋味,中年人們疲於應對生活的夾擊。
所有人都疲憊不堪,罕有人能聽到自己內心的聲音,去叩問自己的內心,到底想要什麼。
只有在清淨的廟宇中,摒除掉俗世對成功的定義,我們才能找回作為「人」的意義,去為自己的內心找回片刻的寧靜,找回我們丟失的初心。這就是「佛」對我的啟發。
此刻,我們站在這寺廟中,不再是隨波逐流的過客,而是一個虔誠悔過的「人」,我和朋友仿佛窺見了答案的一角。
生活不盡如意之時,來到清淨的寺廟,你才能從繁忙的塵世抽身,真正去聆聽自我的聲音,去反省自己的所作所為,耳清目明,你才能做成清醒的決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