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玫瑾:如果孩子不想讀書,就帶他去這3個地方看看,比說教管用

2020-09-11 神奇爸爸之積極教育

關於孩子的問題,我想父母最為關心無非是三點:健康、快樂、學習

在這三點中,健康是我們父母在平常的生活中注意一些習慣和培養,就能夠做到的。快樂,平常的時候咱們多多注意孩子的情緒,一般也是沒有問題

最令家長頭疼的便是這個學習,有的孩子比較自覺,家長們也就相對輕鬆一些。但是也有很多不自覺的孩子,他們對學習就是不感興趣。特別是疫情在家的這段期間,很多孩子就好像回歸到小時候,又解放了玩耍的天性,你給他提到學習,他就不願意搭理你了

怎麼辦?不妨來聽聽公安大學的心理學教授李玫瑾老師的一番話

神奇爸爸記得李玫瑾教授在某一中學演講中提到:如果孩子不想讀書,建議咱們家長帶他去這3個地方看看,比我們苦口婆心的說教管用的多

李玫瑾:如果孩子不想讀書,就帶他去這3個地方看看,比說教管用

1、公交站

現在人們上班一般選擇的交通工具無非就是這幾種,公交車,地鐵,私家車,自行車

每種交通工具對人們來說共同的地方就在於方便,另外一種就是財富的不同。但凡是條件好的,能夠開得起私家車的基本不會選擇自行車

而且看著人來人往的忙碌的上班族,是希望孩子能夠感受大家的緊張的感,現在可能孩子還感覺不到生活的不容易,但是你可以看看擠在公交車上的哥哥姐姐,叔叔阿姨,看看為了趕上下一趟地鐵奔跑的人們,他們都是在為自己的生活打拼著

而開私家車的人,則是他的奮鬥肯定是要有成就或者已經很成功了,他們不必為了趕公交地鐵著急

2、菜市場

帶孩子去菜市場是希望孩子看看,有很多人會為了雞毛蒜皮的菜價爭來爭去,但是在超市裡卻沒有這種情況

因為人們的環境不同,自然生活方式就會有不同。條件好的可能想吃什麼,就直接進入超市去了,不會為了這些菜價而爭過來爭過去

在菜市場也可以讓孩子們看到,這些賣菜的叔叔阿姨們也都是為了自己家的孩子過上好的生活,所以才會這麼的拼命和辛苦

我們可以告訴孩子,如果有一天你不好好讀書,可能也要做著辛苦的工作,為計算菜價而氣的抓耳撓腮。可能你因為沒有好好讀書,連算幾斤菜怎麼賣也不懂

孩子,生活就是這麼的現實,你的努力有多高,你的生活就會有好

3、醫院

醫院是一個讓人悲傷也讓人喜悅的地方,有人歡喜是因為醫治好疾病,有人憂愁是因為昂貴的醫療費可能成為整個家庭的負擔

可能我們現實中碰不到幾個看病之前先問醫藥費是多少的,但是在電視劇中應該見過,因為家裡條件不好,他們首先就會問醫藥費貴不貴 ,如果貴的話,可能就會為了省下錢來,放棄治療

我們可以告訴孩子,如果你不讀書,可能就沒有知識,沒有知識就沒辦法找到一個合適的工作,也許有一天你也可能會為了一點點醫藥費而猶豫不決

我們不是說坐公交車坐地鐵,騎自行車不好,也不是說去菜市場買菜是為了便宜和討價還價,可能你也會覺得去醫院沒什麼用

但是我們想要表達的是,明明只要我們努努力就可以過得更好,為什麼不為了過的好一些而堅持奮鬥一下呢?

神奇爸爸想說:孩子比你優秀的人有很多,你所看到的不過是這一個城市的一角,在其他城市裡還有更多奔波勞碌的人,沒有誰不過想好的生活。爸爸媽媽也想過,所以我們才會努力上班,但是爸爸媽媽的工作也是靠自己努力換來的

你現在不讀書,等到以後你想要利用你學的東西的時候,才發現原來我不會。爸爸媽媽不圖你能夠成為一個學霸,只要你在學,就一定有收穫。而你不學,那你可肯定是顆粒無收

相關焦點

  • 李玫瑾:孩子不想讀書時,家長帶他去這三個地方看看,比說教管用
    她的回答,讓很多家長都反思,自己平時孩子教育的方式。她這樣回答:孩子不想讀書,你就帶她去3個地方看一看。第一是機場,第二是圖書館,第三是火車站。為什麼是這三個地方呢?,如果你不努力讀書,未來就得看別人的臉色活著。
  • 李玫瑾:孩子不想讀書,就帶他去這4個地方,比任何說教都管用
    曾經,犯罪心理學教授李玫瑾的一段育兒講座刷爆了朋友圈。在這個講座中,李玫瑾教授向大家提出一個問題:「在你的孩子不想認真讀書的時候,你應該怎麼弄他?」隨後,李玫瑾教授的回答也讓很多家長萬分佩服,她說:「如果你的孩子不想再認真讀書了,請你帶著孩子到這4個地方去看看,可能會比你的任何說教都管用,這4個地方就是汽車站、火車站、高鐵站、飛機場」。為什麼呢?
  • 孩子不想讀書,就帶他到這3個地方轉轉,李玫瑾:比打罵更管用
    想要孩子成才,家長就要讓他們吃讀書的苦。李玫瑾是我國著名的犯罪心理學家,她對於育兒也有獨特的理解,曾經在網上做出的講解,得到了無數的家長支持,同時,李玫瑾坦言:孩子不想讀書,就帶他到這3個地方看看,比你說教更管用!孩子不想讀書,就帶他到這3個地方看看,比你說教更管用!
  • 孩子不想讀書,就帶他到這3地方看看,李玫瑾:比任何方式都管用
    孩子不想讀書,就帶他到這3地方看看,李玫瑾:比任何方式都管用李玫瑾教授是我國著名的犯罪心理學專家,在對於育兒上她也有著自己獨到的見解,關於孩子不想讀書或者不想學習時,應該採取怎樣的手段?李玫瑾教授這樣說:孩子不想讀書,就帶他到這4個地方看看,比你說教更管用!
  • 李玫瑾:孩子不喜歡學習,就帶他去這5個地方看看,比說教更管用
    對兒童心理學家李玫瑾教授,在一次演講中說到:如果孩子不願意讀書,那就帶他去這5個地方看看,比你的說教更管用。特別是對於獨生的孩子,接觸到好的朋友有利於孩子的成長和發展。如果孩子不想學習,就帶他去圖書館看看,可以從那些努力的背影裡找到奮進的力量。
  • 李玫瑾:若孩子不想讀書,就帶他到這3個地方看看,比打罵更管用
    但是,讓孩子讀書僅僅是父母的一廂情願,如果孩子不喜歡讀書,你是真的拿他沒有辦法,就算你批評他跟他講道理,孩子都是不會理解的,他更不會理解你的煞費苦心。與其跟孩子浪費口舌,我們不要帶孩子去感受一下真實的生活,只有孩子經歷才會知道讀書有多重要。
  • 李玫瑾:孩子不想讀書,就帶他去這3個地方,比講任何道理都管用
    有一天,媽媽都為孩子收拾好書包,正要準備送孩子上學,可這時候孩子突然問道:「媽媽,我不想去讀書了,上學太辛苦了!」孩子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緒呢?,很多情況是因為他們不懂讀書有多麼重要,更不知道讀書能給他們帶來什麼樣的生活和影響,我國著名的育兒教授李玫瑾,曾經在講壇上表示過:「當孩子不想讀書時,父母就帶他去這3個地方,比摸講任何道理都管用!」
  • 李玫瑾:如果孩子不想念書,可以帶他去這3個地方,比說教管用
    文/育兒全明白最近挺多家長都說孩子不想念書,當家長勸他的時候,剛開始還能聽一聽,可轉頭就把你說的話拋在腦後,這樣的孩子,我們該如何管教呢?她的回答,讓很多家長都反思,自己平時孩子教育的方式。她這樣回答:孩子不想念書,你就帶她去3個地方看一看。第一是公交車站,第二是菜市場,第三是醫院。李玫瑾:為什麼是這3個地方?1.在我們平時生活中,很多人出行的工具大多就這幾種:公交車,地鐵,私家車,自行車。
  • 孩子不想讀書,李玫瑾:帶他去這3個地方,比講任何大道理管用
    演講中,李玫瑾提出一個問題:「當孩子不想念書的時候,如何處理呢?」她的回答,讓很多家長都反思,自己平時孩子教育的方式。她這樣回答:孩子不想念書,你就帶她去3個地方看一看。第一是公交車站,第二是菜市場,第三是醫院。
  • 當孩子說「不想讀書」,帶他去這4個地方看看,比不停地說教管用
    如果孩子說「不想讀書」,那麼父母們可以帶他去這4個地方看一看,說不定能有額外的收穫。一般孩子不想讀書的理由是對學習不感興趣,覺得從學習中沒有收穫感。或者是學習給他們造成了巨大的壓力,讓他們感覺自己喘不過氣來。所以父母們根據孩子不想讀書的原因,就可以幫助孩子做出一些改變。
  • 哈佛女校長:孩子不想讀書,帶他去這3個地方,比你說教更管用
    老話說「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裡路」哈佛唯一的一位女校長德魯·吉爾平·福斯特曾提出:世界上需要我們去熟悉和探索的東西有太多,而這些東西絕不僅僅局限於對他國語言的學習,語言只是一種工具,比他更重要的是學習他國文化和歷史、人文和生活。這些都是需要我們親身經歷才能體會。
  • 李玫瑾坦言:孩子不想上學,就帶他去這3個地方,比你打罵更管用
    媽媽:孩子你昨天跟我說,你不想上學,今天早上外婆也抱怨,說孩子每天上學就像上戰場一樣,非得軟硬兼施才肯去上學。媽媽當然也知道讀書的辛苦,要聽課、要寫作業、要背書,對於愛玩的你來說,上學讀書確實是很煎熬的事情,但是媽媽還是希望你上學,因為讀書不苦,不讀書的人生才苦。
  • 孩子不想讀書,這4個地方帶他來看看,李玫瑾:比棍棒教育更管用
    ,而遺憾當初沒有在學校好好的讀書,這才是最可悲的,我國著名的犯罪心理學家和育兒專家李玫瑾教授曾說:孩子若不想讀書,帶他到這4個地方看看,比棍棒教育更加的管用。當孩子不願意學習和讀書時,帶他來機場看看,機場也是個小型的社會縮影,也會有分消費的等級,讓孩子知道只有努力讀書,才能夠在以後的生活有選擇的權利。
  • 李玫瑾:當孩子不想讀書,家長帶他到這5個地方看看,比打罵強太多
    想要孩子成才,家長就要讓他們看到不讀書的苦。李玫瑾是我國著名的犯罪心理學家,她對於育兒也有獨特的理解,得到了無數的家長支持。李玫瑾坦言:孩子不想讀書,就帶他到這5個地方看看,比你打罵更管用!所以,不妨帶他來農村老家看看,親眼看看農民伯伯是如何辛勤勞作的。孩子年齡大一點的,還可以親自體驗插秧、灌溉、收割等農活,體會到生活點點滴滴都來之不易,才會懂得珍惜當下,好好學習。
  • 哈佛女校長:孩子不想讀書,就帶他去這3個地方,比你說教更管用
    孩子的教育問題一直是父母的頭等大事,而如今這個社會,每個孩子都必須經歷讀書學習。只有通過讀書學習才能讓孩子更好成長成才,才能讓孩子更好適應這個社會,特別是為孩子規劃好美好的未來。打開百度APP,查看更多高清圖片而孩子不想讀書時,父母應該採取一些讓孩子能接受的方法,從而激起孩子的興趣,而哈佛女校長就對這個問題提出了很寶貴的建議。這位女校長就是德魯·吉爾平·福斯特校長,她每年都會堅持帶孩子到處旅行,讓孩子領略不同地方的風土人情和當地獨特的歷史文化。
  • 孩子不想讀書,家長帶他去3個地方看看,比打罵教育更管用
    經常會有家長苦惱於孩子產生了厭學情緒,不想讀書,不願意努力了。這個時候,有的家長就會採用打罵教育,但是好像只能管一陣子,過了一段時間,孩子又原形畢露了。面對這樣的問題,知名育兒專家李玫瑾教授就提出了不一樣的解決辦法。李教授建議孩子不願意學習的時候,父母可以帶孩子去機場、大學校園和圖書館看一看,這樣一圈走下來,孩子或許就自己明白了讀書的重要性。
  • 哈佛女校長:孩子不想讀書,就帶他去這3個地方,比你說教更管用
    如果孩子在讀書的期間忽然向你說「我不想讀書了」,那麼你會用哪種方式去說服孩子呢?有的家長可能脾氣比較暴躁,在聽到孩子說這些話的時候立馬會跟孩子吵起來,或者是棍棒伺候。才不去管孩子有什麼理由,就覺得他這個年紀不讀書就是錯的。
  • 如果孩子不想讀書了,就帶他去這3個地方看看
    其實,在我看來,告訴孩子為什麼要讀書,遠比逼著孩子去讀書更重要。我建議她,與其講一大堆孩子聽不進去的道理,不如親自帶著他到這三個地方去看一看。也許他們當初認為,讀書和不讀書又能怎樣,反正以後都是要出來的打工的。可等真正遭受過現實的摧殘後才發現,不好好讀書,換來的是一生的卑微。讀書的苦總有盡頭,可生活的苦,卻如同無邊的黑夜,永遠看不到盡頭。所以,如果你的孩子不想讀書了,就帶他去工廠轉轉。
  • 孩子不想讀書,就帶他去這4個地方,比打罵更有效
    想要孩子成才,家長就要讓他們看到不讀書的苦。李玫瑾是我國著名的犯罪心理學家,她對於育兒也有獨特的理解,得到了無數的家長支持。李玫瑾坦言:孩子不想讀書,就帶他到這些地方看看,比你打罵更管用!2、招聘市場現在孩子都能夠去接受教育,都能夠去上學讀書,但是有的孩子恰恰確實不想讀書,認為讀書是沒有用的——低學歷的人不是照樣可以創業,當老闆?甚至提出讀書無用論的理論來反駁父母。帶孩子去看看求職的人群和招聘的學歷要求,讓他可以直觀的感受到高學歷的重要性。
  • 如果孩子不想讀書了,就帶他去這3個地方看看
    其實,在我看來,告訴孩子為什麼要讀書,遠比逼著孩子去讀書更重要。我建議她,與其講一大堆孩子聽不進去的道理,不如親自帶著他到這三個地方去看一看。可等真正遭受過現實的摧殘後才發現,不好好讀書,換來的是一生的卑微。讀書的苦總有盡頭,可生活的苦,卻如同無邊的黑夜,永遠看不到盡頭。所以,如果你的孩子不想讀書了,就帶他去工廠轉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