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想讀書,就帶他去這4個地方,比打罵更有效

2020-12-18 叮噹派

龍應臺寫給兒子的信說:

"孩子,我要求你讀書用功,不是因為我要你跟別人比成績,而是因為,我希望你將來會擁有選擇的權利,選擇有意義、有時間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謀生。」

想要孩子成才,家長就要讓他們看到不讀書的苦。

李玫瑾是我國著名的犯罪心理學家,她對於育兒也有獨特的理解,得到了無數的家長支持。李玫瑾坦言:孩子不想讀書,就帶他到這些地方看看,比你打罵更管用!

1、貧困山區

在貧困落後的山區裡,沒有網際網路,沒有遊樂場,沒有購物廣場……

孩子不僅要餵豬餵牛,下田插秧,還要跋山涉水走十幾裡路去上學

但是他們從來沒有抱怨過,因為他們知道讀書是改變命運的唯一方法。

四川阿土勒爾村有15個6至15歲的孩子在山腳下的勒爾小學上學,平時住校,每月月中和月底的周末才回家。每次上下山,家長們都會輪流接送。

上學的孩子都背著沉沉的書包,大多數是女孩,15個孩子在三個家長的保護下,大約用了2個小時,到達「懸崖村」。

孩子們累了,坐靠在崖壁上休息片刻。 

帶著自己的孩子們看著這些努力學習的孩子們,和自己擁有的生活相比,難道不應該好好學習嗎?

2、招聘市場

現在孩子都能夠去接受教育,都能夠去上學讀書,但是有的孩子恰恰確實不想讀書,認為讀書是沒有用的——低學歷的人不是照樣可以創業,當老闆?

甚至提出讀書無用論的理論來反駁父母。

帶孩子去看看求職的人群和招聘的學歷要求,讓他可以直觀的感受到高學歷的重要性。

考研名師張雪峰也曾說:

「在中國幾乎所有的500強企業,在世界幾乎所有的500強企業,都告訴你學歷不重要,但是他們不會去普通大學招聘!他們說的都是假話!」

沒錯,沒有高學歷,連入場通行證都沒有!

讀書是能夠讓一個人更有選擇權利去選擇自己工作,選擇自己生活的方式,讀書能夠讓一個人有更多的選擇。

讀過書的人就能夠在讀書的過程中去擁有更多的知識,擁有更多的能力,從而這些知識以及能力,以及接受過的教育,能夠讓孩子在這社會當中有更多的選擇項目,能夠在社會找工作的時候有更多的選擇方向,甚至能夠讓孩子以後的事業有更多的發展空間。


讀書能讓孩子在以後的成長當中,有足夠多的選擇權力去選擇自己生活的,凡是生活方向,而不是單單因為沒有讀過書而受到限制。

3、火車站和飛機場

讓孩子來這裡不是讓他們去旅行,就是要看各種各樣的人,他們穿什麼樣的衣服,選擇什麼樣的交通工具。

特別是遇到尖峰時間的時候,他們拿著大包小包塞進人群。

讓孩子知道社會沒有絕對意義上的公平,你現在的努力,都是為了未來能有更好的生活。

4、凌晨5點的街道

還記得很早之前看過一個新聞,有一個媽媽帶著孩子去上學,路過一個環衛工人,然後媽媽就順勢教育:「不好好學習,你就跟他一樣,天天掃大街」。

這樣的話是一種歧視某些職業的行為,我們不能提倡!
但是我們可以這樣問問孩子:你是否願意在凌晨5點,在大部分人都在睡覺的時候,開始為生活奔波呢?

孩子們看到這個場景,抱怨自己因為學習累而痛苦的時候,看看這些比你累十倍、百倍的人,有什麼不愛學習的理由呢?

END

相關焦點

  • 哈佛女校長:孩子不想讀書,就帶他去這3個地方,比打罵更有效
    她又繼續說道:「如果孩子不想讀書,你就帶他去這3個地方,第一個是火車站、第二個是地鐵站、第三個是飛機場!」孩子不想讀書,就帶他去這3個地方,比打罵更有效1、火車站在眾多的交通工具中,火車站是人最多的地方了,尤其是過春節的時候,你就會見到很多農民工背著大大的行李包,手裡端著泡麵,高興的坐上了火車。
  • 哈佛女校長:孩子若不想讀書,就帶他去這3個地方,比打罵更有效
    比如對一些家庭條件不好的孩子,讀書幾乎是唯一的出路。哈佛校長直言:孩子不想上學,就帶他去這3個地方,比打罵更管用!她說:「如果一個孩子不想讀書,帶他去這三個地方,比你無休止的說教更有效。」如果孩子不想讀書,我們可以帶他到這三個地方去1、地鐵站地鐵站大部分都是短途,而其中我們可以看到更多的學生和白領工作者,雖然社會地位稍高一點,但仍然不能保證完美的生活。
  • 哈佛女校長:孩子不想讀書,就帶他去這3個地方,比打罵更有效
    哈佛女校長德魯·吉爾平·福斯特曾經說過:在這個世界上,有很多的東西等著我們去探索、發現,不僅僅是別國的語言和風景,最重要的是了解他國的文化、歷史和生活。她又繼續說道:「如果孩子不想讀書,你就帶他去這3個地方,第一個是火車站、第二個是地鐵站、第三個是飛機場!」
  • 孩子不想讀書,家長帶他去3個地方看看,比打罵教育更管用
    經常會有家長苦惱於孩子產生了厭學情緒,不想讀書,不願意努力了。這個時候,有的家長就會採用打罵教育,但是好像只能管一陣子,過了一段時間,孩子又原形畢露了。面對這樣的問題,知名育兒專家李玫瑾教授就提出了不一樣的解決辦法。李教授建議孩子不願意學習的時候,父母可以帶孩子去機場、大學校園和圖書館看一看,這樣一圈走下來,孩子或許就自己明白了讀書的重要性。
  • 李玫瑾:孩子不想讀書,就帶他到這3個地方轉轉,比打罵更有效
    與其家長苦口婆心的給孩子說這麼多,不如帶孩子設身處地的去感受一下,只有他親身經歷經歷的一切,還會變成他人生刻骨銘心的印記。去帶孩子看看現在有很多家長都喜歡以歐美教育為典範,學習人家如何「快樂」教育,給孩子尊重和一定的自由,這樣他們能夠有一個快樂的童年。
  • 李玫瑾坦言:孩子不想上學,就帶他去這3個地方,比你打罵更管用
    媽媽:孩子你昨天跟我說,你不想上學,今天早上外婆也抱怨,說孩子每天上學就像上戰場一樣,非得軟硬兼施才肯去上學。媽媽當然也知道讀書的辛苦,要聽課、要寫作業、要背書,對於愛玩的你來說,上學讀書確實是很煎熬的事情,但是媽媽還是希望你上學,因為讀書不苦,不讀書的人生才苦。
  • 李玫瑾:若娃不想讀書,家長帶他到這3個地方轉轉,比打罵更有效
    李玫瑾:孩子不想讀書,就帶他到這3個地方轉轉,比打罵更有效作為成年人,作為家長,大多都明白學習的重要性,明白學習所能帶給以後人生的好處,這也是為什麼很多家長都特別注重孩子學習成績的關鍵因素。但是家長重視沒用,孩子不明白其中的道理就很難靜下心來好好學習,父母就是在給孩子苦口婆心,說一千道一萬,說你不好好學習,今後要吃苦等等,孩子是不能理解的,他不能感同身受家長的想法。與其家長苦口婆心的給孩子說這麼多,不如帶孩子設身處地的去感受一下,只有他親身經歷經歷的一切,還會變成他人生刻骨銘心的印記。
  • 李玫瑾:孩子不想讀書,家長帶他到這幾個地方轉轉,比打罵更有效
    如果發現自己的孩子不愛讀書,你會選擇什麼方法讓他改正呢?很多家長的做法就是查閱資料或者向別人吸取經驗;還有的家長甚至會對他們進行打罵,以求達到他們改正的目的。但是有些孩子真的對學習毫不感興趣,這樣影響的不止是他們的學習成績,還有他們的情緒和未來的價值觀。我國著名心理學家李玫瑾教授曾經在講座探討過關於孩子不愛讀書的問題,使得很多家長都從中得到領悟。
  • 哈佛校長支招:孩子不想上學,就帶他去這三個地方,比打罵更管用
    讀書苦,但不讀書會苦一輩子!但是孩子的眼界沒有家長長遠,他只能看到現在讀書很苦,不願意用現在的辛苦換取今後的好生活。 作為家長,我們應該做的就是幫孩子看清現實,吃下學習的苦。
  • 李玫瑾:若孩子不想讀書,就帶他到這3個地方看看,比打罵更管用
    但是,讓孩子讀書僅僅是父母的一廂情願,如果孩子不喜歡讀書,你是真的拿他沒有辦法,就算你批評他跟他講道理,孩子都是不會理解的,他更不會理解你的煞費苦心。與其跟孩子浪費口舌,我們不要帶孩子去感受一下真實的生活,只有孩子經歷才會知道讀書有多重要。
  • 孩子不願意讀書?李玫瑾:帶他去這3個地方轉轉,比打罵更有用
    尤其是在輔導孩子學習的時候,看著兒子一臉抗拒,不想讀書的樣子,劉女士真的非常崩潰。這讓劉女士非常苦惱,雖然每天在她的吼叫之下,孩子都不情願的完成了學習任務。可是考慮到以後長遠的學習生活,劉女士也深知,如果不想辦法讓兒子對學習產生興趣,一味的打罵並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 若娃不想讀書,家長帶他到這4個地方轉一轉,比打罵更有效
    很多家長總是吐槽說娃不想讀書,每次勸他的時候,可能剛開始還有一點兒用,3分鐘熱度後又是以前的老樣子了,這樣的孩子我們應該怎麼辦?,你就帶他去4個地方轉一轉。為什麼會是這4個地方?每逢節假日,人們總會步履匆忙地踏上旅途,而不同的人所選擇的交通工具也各不相同。
  • 孩子不想讀書怎麼辦?張雪峰:帶他去這4個地方,比講道理管用
    可是不知為何,孩子突然開始不斷逃學,甚至在網吧通宵一整夜不回家。孩子每一次被父親抓回來,都免不了遭到一頓毒打。兒子跟周女士說,他不想去學校,不想讀書了,讓父母不要逼自己。因為這件事,父子倆徹底鬧掰,父親每天回家就板著一張臉,兒子則是每天把自己鎖在房門。而周女士每天還要照顧正在上小學的二寶,以免二寶也受到影響。
  • 李玫瑾:孩子不想讀書,帶他到這幾個地方轉轉,可比打罵有效多了
    這些名人名言無一不是在說讀書有多重要,作為一個成年人,我們歷經一生滄桑自然明白學習的重要性和學習能給今後人生帶來的好處,這也是為什麼家長都要求孩子努力學習的原因。 其實,與其和孩子在這苦口婆心的這些,不如帶孩子到一些地方讓他自己感受一下知識的重要性,只有讓他親身經歷過,他們才會明白讀書到底是為了什麼。
  • 李玫瑾:當孩子不想讀書,家長帶他到這5個地方看看,比打罵強太多
    李玫瑾坦言:孩子不想讀書,就帶他到這5個地方看看,比你打罵更管用!所以,不妨帶他來農村老家看看,親眼看看農民伯伯是如何辛勤勞作的。孩子年齡大一點的,還可以親自體驗插秧、灌溉、收割等農活,體會到生活點點滴滴都來之不易,才會懂得珍惜當下,好好學習。
  • 哈佛女校長:孩子不想上學,就帶他去這3個地方,比打罵更管用
    身為過來人家長知道孩子不學習是不行的,畢竟在未來的社會真正能夠打拼出一條路來的將會是有知識的人。可是孩子還小,不懂得這些道理,與他說很多時候又講不通。一位哈佛的女校長對此曾發表過言論,說如果孩子不想讀書的話,那就帶他去這三個地方看一看,比你打罵更管用。
  • 如果孩子不想讀書了,就帶他去這3個地方看看
    其實,在我看來,告訴孩子為什麼要讀書,遠比逼著孩子去讀書更重要。我建議她,與其講一大堆孩子聽不進去的道理,不如親自帶著他到這三個地方去看一看。可等真正遭受過現實的摧殘後才發現,不好好讀書,換來的是一生的卑微。讀書的苦總有盡頭,可生活的苦,卻如同無邊的黑夜,永遠看不到盡頭。所以,如果你的孩子不想讀書了,就帶他去工廠轉轉。
  • 如果孩子不想讀書了,就帶他去這3個地方看看
    其實,在我看來,告訴孩子為什麼要讀書,遠比逼著孩子去讀書更重要。我建議她,與其講一大堆孩子聽不進去的道理,不如親自帶著他到這三個地方去看一看。可等真正遭受過現實的摧殘後才發現,不好好讀書,換來的是一生的卑微。讀書的苦總有盡頭,可生活的苦,卻如同無邊的黑夜,永遠看不到盡頭。所以,如果你的孩子不想讀書了,就帶他去工廠轉轉。
  • 孩子不想讀書,就帶他到這3個地方轉轉,李玫瑾:比打罵更管用
    最近,經常會有家長向我反映,自己家孩子不想讀書怎麼辦?甚至還說過自己討厭學習,這讓家長感到十分頭疼,並向我諮詢有沒有正確的處理方法。其實,現在有很多家長都喜歡以歐美教育為典範,學習人家如何「快樂」教育,給孩子尊重和一定的自由,這樣他們能夠有一個快樂的童年。
  • 李玫瑾:孩子不想讀書,家長帶他到這5個地方看看,比打罵強太多
    李玫瑾坦言:孩子不想讀書,就帶他到這5個地方看看,比你打罵更管用!1.農村老家在現代城市生活的孩子們,周圍有數不清的玩具和吃不完的零食,完全感受不到父母和祖先生活的痛苦。所以,帶他去農村老家,親眼看看農民叔叔是怎麼勤奮工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