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娃不想讀書,家長帶他到這4個地方轉一轉,比打罵更有效

2020-10-15 東平縣融媒體中心

很多家長總是吐槽說娃不想讀書,每次勸他的時候,可能剛開始還有一點兒用,3分鐘熱度後又是以前的老樣子了,這樣的孩子我們應該怎麼辦?

李玫瑾是我國著名教育學家,她多年來對於育兒有著獨特的理解,曾經一段育兒講座視頻,火爆刷屏整個朋友圈,得到了無數的家長支持。

她是這麼說的:

"當你的孩子不想好好學習的時候,你就帶他去4個地方轉一轉。

第一是長途汽車站,第二是火車站,第三是高鐵站,第四是飛機場。」

為什麼會是這4個地方?

每逢節假日,人們總會步履匆忙地踏上旅途,而不同的人所選擇的交通工具也各不相同。

1、長途汽車站

有很多人為了省錢,會選擇長途汽車。只要坐過長途汽車的人都知道,在車上有多難受,狹小的空間裡塞滿了人以及大包小包,而且人一多,氣味就難聞,尤其是當你尿急的時候也無法解決,只能一忍再忍到服務區……

2、火車站

如果是選擇火車,空間或許大一點,但是對於大部分人來說,趴在桌子上睡覺,一坐就是十多個小時也很難受,下車後感覺腰酸背痛也是常事。

3、高鐵站

如果有錢一些或許還能夠選擇高鐵,不僅乾淨,速度也要比火車快很多,相比較前兩種交通工具,可以說是很舒服了,但價錢也貴一些。


4、機場

再到衣著光鮮的機場,候機環境舒適,坐飛機的同時還會分不同等級,飛機的頭等艙無論是檢票還是服務都是一流的。

你帶著孩子看完這些地方之後可以問一問孩子,未來你想成為哪一類人,選擇哪一種交通方式?

告訴孩子為什麼要用功讀書?

這裡並不是說坐長途汽車或者坐火車不好,而是想讓孩子知道,很多事情並不是只有一條路,只要你足夠用功,那麼你的人生將會有更多選擇的可能,你想選擇什麼樣的路就取決於自己,而不是被迫選擇。


著名文學家龍應臺在寫給兒子的信裡也說到:

「孩子,我要求你讀書用功,不是因為我要你跟別人比成績,而是因為,我希望你將來會擁有選擇的權利。選擇有意義、有時間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謀生。」

當孩子抱怨讀書苦,不想再堅持下去的時候,請這樣告訴孩子:

寶貝,我知道你很委屈。你要每天早起上學、背課文、做練習題、考試、上培訓班……可是,千萬不要因為覺得委屈,就抱怨讀書苦,不想努力學習。


有句話說得好:「凡是讓你爽的東西,以後一定會讓你痛苦!」孩子,讀書時偷的懶,是要用一輩子來還的。

讓孩子明白,你用功讀書,意味著你將來有更多選擇的權利,可以選擇更好的生活方式。

要用功讀書,但不做無用功

學習從來就不是輕鬆的事情,它不僅需要孩子明白用功讀書的重要性,更需要家長的引導,讓孩子的用功不白費。

如今的課業這麼重,很多孩子花在學習上的時間很長,成績卻提不上來,家長也很痛苦。其實並不是孩子的問題,而是沒有好的老師來指導孩子有效的學習方法。

但好老師都集中在名校,家長想要給孩子報名校老師的輔導班,又需要花費大量時間和精力接送孩子,價格也不便宜。其實也可以給孩子試試優質網課。

隨著技術的進步,網速越來越快,視頻清晰度越來越高,線上教學的整體效果正在向線下看齊。同時網課的方便性,低價性,還可以為家長節省大量接送孩子的時間和精力,並且節省線下補習班的高額費用。

有人說,用功讀書不是唯一出路,但可以擁有選擇更多出路的權利。

您認為用功讀書是孩子唯一的出路嗎?歡迎評論下方討論。

相關焦點

  • 李玫瑾:若娃不想讀書,家長帶他到這3個地方轉轉,比打罵更有效
    李玫瑾:孩子不想讀書,就帶他到這3個地方轉轉,比打罵更有效作為成年人,作為家長,大多都明白學習的重要性,明白學習所能帶給以後人生的好處,這也是為什麼很多家長都特別注重孩子學習成績的關鍵因素。但是家長重視沒用,孩子不明白其中的道理就很難靜下心來好好學習,父母就是在給孩子苦口婆心,說一千道一萬,說你不好好學習,今後要吃苦等等,孩子是不能理解的,他不能感同身受家長的想法。與其家長苦口婆心的給孩子說這麼多,不如帶孩子設身處地的去感受一下,只有他親身經歷經歷的一切,還會變成他人生刻骨銘心的印記。
  • 李玫瑾:孩子不想讀書,就帶他到這3個地方轉轉,比打罵更有效
    作為成年人,作為家長,大多都明白學習的重要性,明白學習所能帶給以後人生的好處,這也是為什麼很多家長都特別注重孩子學習成績的關鍵因素。但是家長重視沒用,孩子不明白其中的道理就很難靜下心來好好學習,父母就是在給孩子苦口婆心,說一千道一萬,說你不好好學習,今後要吃苦等等,孩子是不能理解的,他不能感同身受家長的想法。
  • 孩子不想讀書,就帶他去這4個地方,比打罵更有效
    想要孩子成才,家長就要讓他們看到不讀書的苦。李玫瑾是我國著名的犯罪心理學家,她對於育兒也有獨特的理解,得到了無數的家長支持。李玫瑾坦言:孩子不想讀書,就帶他到這些地方看看,比你打罵更管用!四川阿土勒爾村有15個6至15歲的孩子在山腳下的勒爾小學上學,平時住校,每月月中和月底的周末才回家。每次上下山,家長們都會輪流接送。
  • 李玫瑾:若孩子不想讀書,就帶他到這3個地方看看,比打罵更管用
    但是,讓孩子讀書僅僅是父母的一廂情願,如果孩子不喜歡讀書,你是真的拿他沒有辦法,就算你批評他跟他講道理,孩子都是不會理解的,他更不會理解你的煞費苦心。與其跟孩子浪費口舌,我們不要帶孩子去感受一下真實的生活,只有孩子經歷才會知道讀書有多重要。
  • 哈佛女校長:孩子若不想讀書,就帶他去這3個地方,比打罵更有效
    孩子每次不想學習的時候,都會生氣地問:「為什麼要讀書?」雖然有些人說成績不能決定一個孩子是否優秀,但是在如今這個社會當中,學習成績也代表著孩子能否可以上一所好學習,今後找一個好工作。通常只要拿出自己的成績,別人就會比較認可你的能力。
  • 李玫瑾:孩子不想讀書,家長帶他到這幾個地方轉轉,比打罵更有效
    如果發現自己的孩子不愛讀書,你會選擇什麼方法讓他改正呢?很多家長的做法就是查閱資料或者向別人吸取經驗;還有的家長甚至會對他們進行打罵,以求達到他們改正的目的。但是有些孩子真的對學習毫不感興趣,這樣影響的不止是他們的學習成績,還有他們的情緒和未來的價值觀。我國著名心理學家李玫瑾教授曾經在講座探討過關於孩子不愛讀書的問題,使得很多家長都從中得到領悟。
  • 哈佛女校長:孩子不想讀書,就帶他去這3個地方,比打罵更有效
    她又繼續說道:「如果孩子不想讀書,你就帶他去這3個地方,第一個是火車站、第二個是地鐵站、第三個是飛機場!」你帶著孩子來到火車站,你看看坐在火車上的人有什麼樣的打扮、說什麼話、是什麼樣的素質,然後再去地鐵站、飛機場看看,最後反思自己,孩子你將來想成為什麼樣的人?
  • 哈佛女校長:孩子不想讀書,就帶他去這3個地方,比打罵更有效
    她又繼續說道:「如果孩子不想讀書,你就帶他去這3個地方,第一個是火車站、第二個是地鐵站、第三個是飛機場!」孩子不想讀書,就帶他去這3個地方,比打罵更有效1、火車站在眾多的交通工具中,火車站是人最多的地方了,尤其是過春節的時候,你就會見到很多農民工背著大大的行李包,手裡端著泡麵,高興的坐上了火車。
  • 孩子不想讀書,家長帶他去3個地方看看,比打罵教育更管用
    經常會有家長苦惱於孩子產生了厭學情緒,不想讀書,不願意努力了。這個時候,有的家長就會採用打罵教育,但是好像只能管一陣子,過了一段時間,孩子又原形畢露了。面對這樣的問題,知名育兒專家李玫瑾教授就提出了不一樣的解決辦法。李教授建議孩子不願意學習的時候,父母可以帶孩子去機場、大學校園和圖書館看一看,這樣一圈走下來,孩子或許就自己明白了讀書的重要性。
  • 李玫瑾:孩子不想讀書,家長帶他到這5個地方看看,比打罵強太多
    龍應臺寫給兒子的信說:"孩子,我要求你讀書用功,不是因為我要你跟別人比成績,而是因為,我希望你將來會擁有選擇的權利,選擇有意義、有時間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謀生。」想要孩子成才,家長就要讓他們看到不讀書的苦。
  • 李玫瑾:當孩子不想讀書,家長帶他到這5個地方看看,比打罵強太多
    想要孩子成才,家長就要讓他們看到不讀書的苦。李玫瑾是我國著名的犯罪心理學家,她對於育兒也有獨特的理解,得到了無數的家長支持。李玫瑾坦言:孩子不想讀書,就帶他到這5個地方看看,比你打罵更管用!所以,不妨帶他來農村老家看看,親眼看看農民伯伯是如何辛勤勞作的。孩子年齡大一點的,還可以親自體驗插秧、灌溉、收割等農活,體會到生活點點滴滴都來之不易,才會懂得珍惜當下,好好學習。
  • 李玫瑾:孩子不想讀書,帶他到這幾個地方轉轉,可比打罵有效多了
    這些名人名言無一不是在說讀書有多重要,作為一個成年人,我們歷經一生滄桑自然明白學習的重要性和學習能給今後人生帶來的好處,這也是為什麼家長都要求孩子努力學習的原因。 其實,與其和孩子在這苦口婆心的這些,不如帶孩子到一些地方讓他自己感受一下知識的重要性,只有讓他親身經歷過,他們才會明白讀書到底是為了什麼。
  • 李玫瑾坦言:孩子不想上學,就帶他去這3個地方,比你打罵更管用
    媽媽:孩子你昨天跟我說,你不想上學,今天早上外婆也抱怨,說孩子每天上學就像上戰場一樣,非得軟硬兼施才肯去上學。媽媽當然也知道讀書的辛苦,要聽課、要寫作業、要背書,對於愛玩的你來說,上學讀書確實是很煎熬的事情,但是媽媽還是希望你上學,因為讀書不苦,不讀書的人生才苦。
  • 孩子不想讀書,就帶他到這3個地方轉轉,李玫瑾:比打罵更管用
    最近,經常會有家長向我反映,自己家孩子不想讀書怎麼辦?甚至還說過自己討厭學習,這讓家長感到十分頭疼,並向我諮詢有沒有正確的處理方法。其實,現在有很多家長都喜歡以歐美教育為典範,學習人家如何「快樂」教育,給孩子尊重和一定的自由,這樣他們能夠有一個快樂的童年。
  • 哈佛校長支招:孩子不想上學,就帶他去這三個地方,比打罵更管用
    讀書苦,但不讀書會苦一輩子!但是孩子的眼界沒有家長長遠,他只能看到現在讀書很苦,不願意用現在的辛苦換取今後的好生活。 作為家長,我們應該做的就是幫孩子看清現實,吃下學習的苦。
  • 沒事幹就帶孩子去這4個地方轉一轉,比浪費口舌「勸學」有用得多
    有些家長心疼孩子,便同意請假;也有的家長比較狠心,不想上學,那就帶你去「打工」!最近「打工人」這個梗很火,然而只有工作了的人才知其中的辛苦和心酸,也是工作了之後才明白讀書有多幸福。於是,父母總是苦口婆心地勸孩子好好學習,否則將來會吃苦。
  • 孩子不願意讀書?李玫瑾:帶他去這3個地方轉轉,比打罵更有用
    尤其是在輔導孩子學習的時候,看著兒子一臉抗拒,不想讀書的樣子,劉女士真的非常崩潰。摸摸這個,看看那個,不拖到最後時刻,堅決不想坐在書桌前。這讓劉女士非常苦惱,雖然每天在她的吼叫之下,孩子都不情願的完成了學習任務。可是考慮到以後長遠的學習生活,劉女士也深知,如果不想辦法讓兒子對學習產生興趣,一味的打罵並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 當孩子不願意讀書,帶他到這4個地方看一看,勝過一千句大道理
    ,爸爸帶著他去這「4個地方」,轉了一圈後改變想法小威是一名初一的學生,生活在二線小城市裡。本來開明的爸爸聽了孩子的想法,有心讓他一試,但是看了小威遊戲上的戰績之後,又默默地打消了這個念頭。趁著周末,他帶著小威去火車站、機場、人才市場、大學這四個地方轉了一圈,讓小威體驗了一把成年人的生活後,小威改變了自己不願意學習的想法。
  • 「媽,我想打工賺錢」,當娃不想讀書時,帶他去這3個地方轉轉
    知道小勇心思的爸爸並沒有在說什麼,只是帶著孩子到了這三個地方去轉了轉,回來以後的小勇像是變了一個人似的,開始認真刻苦的學習,這轉變讓王女士都傻了,當王女士問兒子的爸爸時,爸爸笑著說:「只可意會不可言傳」。
  • 「媽,我想打工賺錢」,當娃不想讀書時,帶他去這3個地方轉轉
    小勇說:「我能做網紅啊,爸,你不知道,我那天看到一個比我小的孩子做網紅,他一個小時就掙了3千塊呢」。知道小勇心思的爸爸並沒有在說什麼,只是帶著孩子到了這三個地方去轉了轉,回來以後的小勇像是變了一個人似的,開始認真刻苦的學習,這轉變讓王女士都傻了,當王女士問兒子的爸爸時,爸爸笑著說:「只可意會不可言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