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玫瑾:孩子不想讀書,帶他到這幾個地方轉轉,可比打罵有效多了

2020-12-15 騰訊網

文\欣兒媽

編輯\欣兒媽

古代趙恆說:「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今有高爾基說:「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這些名人名言無一不是在說讀書有多重要,作為一個成年人,我們歷經一生滄桑自然明白學習的重要性和學習能給今後人生帶來的好處,這也是為什麼家長都要求孩子努力學習的原因。

但是,許多孩子沒有經歷過這些事情,他們並不知道學習到底有什麼用,因此很難明白家長們的良苦用心,就算家長說一千道一萬,孩子仍舊我行我素不聽勸告

其實,與其和孩子在這苦口婆心的這些,不如帶孩子到一些地方讓他自己感受一下知識的重要性,只有讓他親身經歷過,他們才會明白讀書到底是為了什麼。

現如今有許多家長都喜歡參照歐美的教育方法來教育自己的孩子,他們和歐美人一樣給予孩子自由與尊重,實行所謂的「快樂」教育,希望能夠讓孩子不再因為學習而煩惱。

家長們能夠知道讓孩子勞逸結合是非常好的一件事情,但是有個別家長在實施「快樂」教育的時候往往忽略了一個問題——過度的自由演變成了放縱。

魯迅曾經說過:「偉大的成績和辛勤的勞動是成正比例的,有一分勞動就有一分收穫。日積月累、從少到多,奇蹟就可以創造出來」

沒有誰的成功是可以輕而易舉的,家長們想要望子成龍就必須讓孩子先經歷風雨。要明白「魚躍龍門方化龍」的道理。

我國著名的育兒專家李玫瑾也曾經表示:如果孩子不想讀書,帶他到這幾個地方轉轉,可比打罵有效多了。

李玫瑾說的是哪幾個地方呢?

火車站

火車站是所有交通工具中人流量最大的地方,我們只需在火車站停留片刻便可以發現形形色色的行人,特別是春節返鄉季的時候場面更是無比壯觀。

來自全國各地的務工人員背著大大小小的麻袋,拿著顏色各異的行李箱,他們往往因為小時候沒有受到良好的教育,從而導致了現如今收入有限,只能選擇價格較為便宜的火車進行返程,畢竟他們也就只有春節才能夠得以和家人團聚。

火車站中務工人員滿身泥灰的工夫,疲憊的眼神可以在視覺上給孩子帶來極其強烈的衝擊,這樣正好可以教育孩子,這些人大多數都是因為各種原因放棄了學習機會,才導致了只能靠著出賣體力來生活,當然,工作不分高低貴賤,務工人員靠著自己的雙手養活自己同樣值得尊敬,但是可以讓孩子明白,用體力和用腦力賺錢是完全不一樣的兩個概念,讓孩子明白學習的重要性。

高鐵站

相比起火車站,高鐵站的檔次可能要更高一些,在這裡的人普遍都是城市白領或者辦公室人員,他們往往都穿著體面,西裝革履夾著公文包提著電腦的人更是隨處可見。

對於這些人來說時間就是金錢,他們會利用所有碎片化的時間進行工作和學習,這些人在學習上付出了努力,所以他們可以依靠腦力賺錢。

飛機場

在我們的生活中,能夠以飛機作為交通工具的人大多都是經濟較為獨立的人,可以讓孩子知道在機場中也分三六九等,在機場無論是候機廳亦或者是檢票登機也都是分等級的,需要等商務艙、頭等艙的人上了飛機,才能輪到經濟艙的人上。

家長們可以藉此讓孩子明白,世界上並沒有所謂的公平,你付出多少便可以得到多少,如果你不讀書自然就沒有選擇未來的權利,現在這些頭等艙的人都是因為他們曾經付出了我們所沒有見到的努力才獲得了如今的人前富貴。

大學校園

當孩子不想讀書的時候,可以帶著孩子去大學校園走走看看,讓孩子感受一下大學校園的學習氛圍,讓孩子知道大學裡的學生也是能夠在業餘時間隨心所欲地做自己想要做的任何事情,只需要讀書便可以不需要理會柴米油鹽醬醋茶的煩惱,而這一切都要孩子努力學習才能夠擁有。

走完這些地方後,我們可以問問孩子自己想要成為哪一類人,究竟是在火車站中背著麻袋行走在人群中的務工人員,還是夾著公文包提著電腦在高鐵站奔波的白領,亦或者是在世界各地機場到處飛的成功人士。

欣媽說

現實社會中沒有什麼絕對的公平,但是面對知識時是人人平等的,你在學習上所付出的時間和精力,會像你看過的風景、走過的路一般融入成長,助力未來。

我是欣兒媽,一個立志為大家帶來育兒好文章的寶媽,喜歡我的話就關注我,幫忙點讚轉發文章支持我吧!

(本文內容皆是原創,轉載請註明,圖片來源於網絡,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李玫瑾:若娃不想讀書,家長帶他到這3個地方轉轉,比打罵更有效
    李玫瑾:孩子不想讀書,就帶他到這3個地方轉轉,比打罵更有效作為成年人,作為家長,大多都明白學習的重要性,明白學習所能帶給以後人生的好處,這也是為什麼很多家長都特別注重孩子學習成績的關鍵因素。但是家長重視沒用,孩子不明白其中的道理就很難靜下心來好好學習,父母就是在給孩子苦口婆心,說一千道一萬,說你不好好學習,今後要吃苦等等,孩子是不能理解的,他不能感同身受家長的想法。與其家長苦口婆心的給孩子說這麼多,不如帶孩子設身處地的去感受一下,只有他親身經歷經歷的一切,還會變成他人生刻骨銘心的印記。
  • 李玫瑾:孩子不想讀書,家長帶他到這幾個地方轉轉,比打罵更有效
    如果發現自己的孩子不愛讀書,你會選擇什麼方法讓他改正呢?很多家長的做法就是查閱資料或者向別人吸取經驗;還有的家長甚至會對他們進行打罵,以求達到他們改正的目的。但是有些孩子真的對學習毫不感興趣,這樣影響的不止是他們的學習成績,還有他們的情緒和未來的價值觀。我國著名心理學家李玫瑾教授曾經在講座探討過關於孩子不愛讀書的問題,使得很多家長都從中得到領悟。
  • 李玫瑾:孩子不想讀書,就帶他到這3個地方轉轉,比打罵更有效
    作為成年人,作為家長,大多都明白學習的重要性,明白學習所能帶給以後人生的好處,這也是為什麼很多家長都特別注重孩子學習成績的關鍵因素。但是家長重視沒用,孩子不明白其中的道理就很難靜下心來好好學習,父母就是在給孩子苦口婆心,說一千道一萬,說你不好好學習,今後要吃苦等等,孩子是不能理解的,他不能感同身受家長的想法。
  • 孩子不想讀書,就帶他到這3個地方轉轉,李玫瑾:比打罵更管用
    最近,經常會有家長向我反映,自己家孩子不想讀書怎麼辦?甚至還說過自己討厭學習,這讓家長感到十分頭疼,並向我諮詢有沒有正確的處理方法。其實,現在有很多家長都喜歡以歐美教育為典範,學習人家如何「快樂」教育,給孩子尊重和一定的自由,這樣他們能夠有一個快樂的童年。
  • 李玫瑾:若孩子不想讀書,就帶他到這3個地方看看,比打罵更管用
    「知識改變命運」這是永恆不變的真理,我們當家長的都知道讀書的重要性,為了讓孩子未來過上好生活有更多的選擇,不走自己的老路,所以,特別注重孩子的學習成績。但是,讓孩子讀書僅僅是父母的一廂情願,如果孩子不喜歡讀書,你是真的拿他沒有辦法,就算你批評他跟他講道理,孩子都是不會理解的,他更不會理解你的煞費苦心。與其跟孩子浪費口舌,我們不要帶孩子去感受一下真實的生活,只有孩子經歷才會知道讀書有多重要。
  • 李玫瑾:當孩子不想讀書,家長帶他到這5個地方看看,比打罵強太多
    想要孩子成才,家長就要讓他們看到不讀書的苦。李玫瑾是我國著名的犯罪心理學家,她對於育兒也有獨特的理解,得到了無數的家長支持。李玫瑾坦言:孩子不想讀書,就帶他到這5個地方看看,比你打罵更管用!所以,不妨帶他來農村老家看看,親眼看看農民伯伯是如何辛勤勞作的。孩子年齡大一點的,還可以親自體驗插秧、灌溉、收割等農活,體會到生活點點滴滴都來之不易,才會懂得珍惜當下,好好學習。
  • 孩子不想讀書,就帶他去這4個地方,比打罵更有效
    想要孩子成才,家長就要讓他們看到不讀書的苦。李玫瑾是我國著名的犯罪心理學家,她對於育兒也有獨特的理解,得到了無數的家長支持。李玫瑾坦言:孩子不想讀書,就帶他到這些地方看看,比你打罵更管用!2、招聘市場現在孩子都能夠去接受教育,都能夠去上學讀書,但是有的孩子恰恰確實不想讀書,認為讀書是沒有用的——低學歷的人不是照樣可以創業,當老闆?甚至提出讀書無用論的理論來反駁父母。帶孩子去看看求職的人群和招聘的學歷要求,讓他可以直觀的感受到高學歷的重要性。
  • 孩子不願意讀書?李玫瑾:帶他去這3個地方轉轉,比打罵更有用
    尤其是在輔導孩子學習的時候,看著兒子一臉抗拒,不想讀書的樣子,劉女士真的非常崩潰。摸摸這個,看看那個,不拖到最後時刻,堅決不想坐在書桌前。這讓劉女士非常苦惱,雖然每天在她的吼叫之下,孩子都不情願的完成了學習任務。可是考慮到以後長遠的學習生活,劉女士也深知,如果不想辦法讓兒子對學習產生興趣,一味的打罵並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 李玫瑾坦言:孩子不想上學,就帶他去這3個地方,比你打罵更管用
    媽媽:孩子你昨天跟我說,你不想上學,今天早上外婆也抱怨,說孩子每天上學就像上戰場一樣,非得軟硬兼施才肯去上學。媽媽當然也知道讀書的辛苦,要聽課、要寫作業、要背書,對於愛玩的你來說,上學讀書確實是很煎熬的事情,但是媽媽還是希望你上學,因為讀書不苦,不讀書的人生才苦。
  • 孩子厭學不想讀書怎麼辦?李玫瑾:不妨常帶寶寶去這3個地方轉轉
    文|張女子育兒原創,當好媽,帶好娃,娃娃愛媽媽。(本文原創,版權歸作者所有)寶寶:媽媽,我不想讀書了,聰明的寶媽這樣應對,勝過打罵十次寶寶哭著說,媽媽讀書好辛苦,我不想讀書了!你會如何應對呢?可能很多父母,都是打罵責備寶寶的吧!但是這樣真的有效果麼?
  • 李玫瑾:孩子不想讀書,家長帶他到這5個地方看看,比打罵強太多
    龍應臺寫給兒子的信說:"孩子,我要求你讀書用功,不是因為我要你跟別人比成績,而是因為,我希望你將來會擁有選擇的權利,選擇有意義、有時間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謀生。」想要孩子成才,家長就要讓他們看到不讀書的苦。
  • 孩子不想讀書,就帶他到這3地方看看,李玫瑾:比任何方式都管用
    孩子不想讀書,就帶他到這3地方看看,李玫瑾:比任何方式都管用李玫瑾教授是我國著名的犯罪心理學專家,在對於育兒上她也有著自己獨到的見解,關於孩子不想讀書或者不想學習時,應該採取怎樣的手段?李玫瑾教授這樣說:孩子不想讀書,就帶他到這4個地方看看,比你說教更管用!
  • 孩子不想讀書,家長帶他去3個地方看看,比打罵教育更管用
    經常會有家長苦惱於孩子產生了厭學情緒,不想讀書,不願意努力了。這個時候,有的家長就會採用打罵教育,但是好像只能管一陣子,過了一段時間,孩子又原形畢露了。面對這樣的問題,知名育兒專家李玫瑾教授就提出了不一樣的解決辦法。李教授建議孩子不願意學習的時候,父母可以帶孩子去機場、大學校園和圖書館看一看,這樣一圈走下來,孩子或許就自己明白了讀書的重要性。
  • 哈佛女校長:孩子不想讀書,就帶他去這3個地方,比打罵更有效
    她又繼續說道:「如果孩子不想讀書,你就帶他去這3個地方,第一個是火車站、第二個是地鐵站、第三個是飛機場!」孩子不想讀書,就帶他去這3個地方,比打罵更有效1、火車站在眾多的交通工具中,火車站是人最多的地方了,尤其是過春節的時候,你就會見到很多農民工背著大大的行李包,手裡端著泡麵,高興的坐上了火車。
  • 孩子不想讀書,李玫瑾:帶他去這3個地方,比講任何大道理管用
    文/鵬爸育兒經最近挺多家長都說孩子不想念書,當家長勸他的時候,剛開始還能聽一聽,可轉頭就把你說的話拋在腦後,這樣的孩子,我們該如何管教呢?演講中,李玫瑾提出一個問題:「當孩子不想念書的時候,如何處理呢?」她的回答,讓很多家長都反思,自己平時孩子教育的方式。她這樣回答:孩子不想念書,你就帶她去3個地方看一看。第一是公交車站,第二是菜市場,第三是醫院。
  • 哈佛女校長:孩子若不想讀書,就帶他去這3個地方,比打罵更有效
    孩子每次不想學習的時候,都會生氣地問:「為什麼要讀書?」雖然有些人說成績不能決定一個孩子是否優秀,但是在如今這個社會當中,學習成績也代表著孩子能否可以上一所好學習,今後找一個好工作。通常只要拿出自己的成績,別人就會比較認可你的能力。
  • 若娃不想讀書,家長帶他到這4個地方轉一轉,比打罵更有效
    很多家長總是吐槽說娃不想讀書,每次勸他的時候,可能剛開始還有一點兒用,3分鐘熱度後又是以前的老樣子了,這樣的孩子我們應該怎麼辦?,你就帶他去4個地方轉一轉。為什麼會是這4個地方?每逢節假日,人們總會步履匆忙地踏上旅途,而不同的人所選擇的交通工具也各不相同。
  • 李玫瑾:孩子不想讀書時,家長帶他去這三個地方看看,比說教管用
    她的回答,讓很多家長都反思,自己平時孩子教育的方式。她這樣回答:孩子不想讀書,你就帶她去3個地方看一看。第一是機場,第二是圖書館,第三是火車站。為什麼是這三個地方呢?第二個地方:圖書館大家都知道圖書館是看書的地方,學習氛圍很濃,裡面有很多人都在看書,能夠帶給人一種「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的感覺,感染孩子,讓孩子不自覺的就陷入到學習的氛圍中,並且從中找到學習的樂趣,去的次數多了,自然而然的就喜歡上了學習,有了興趣,那就不怕學不好了。
  • 哈佛女校長:孩子不想讀書,就帶他去這3個地方,比打罵更有效
    她又繼續說道:「如果孩子不想讀書,你就帶他去這3個地方,第一個是火車站、第二個是地鐵站、第三個是飛機場!」你帶著孩子來到火車站,你看看坐在火車上的人有什麼樣的打扮、說什麼話、是什麼樣的素質,然後再去地鐵站、飛機場看看,最後反思自己,孩子你將來想成為什麼樣的人?
  • 李玫瑾:如果孩子不想讀書,就帶他去這3個地方看看,比說教管用
    但是也有很多不自覺的孩子,他們對學習就是不感興趣。特別是疫情在家的這段期間,很多孩子就好像回歸到小時候,又解放了玩耍的天性,你給他提到學習,他就不願意搭理你了怎麼辦?神奇爸爸記得李玫瑾教授在某一中學演講中提到:如果孩子不想讀書,建議咱們家長帶他去這3個地方看看,比我們苦口婆心的說教管用的多李玫瑾:如果孩子不想讀書,就帶他去這3個地方看看,比說教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