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想讀書,就帶他到這3個地方轉轉,李玫瑾:比打罵更管用

2020-12-11 含沁說歷史

孩子的教育是一個漫長且充滿曲折的過程,同時也是父母不斷地學習、充電的過程,為了能夠讓孩子未來能夠出人頭地,父母們是想盡各種辦法,只是為了給子女們最好的教育。

從小到大,身邊的人都在說著:「女孩要富養,男孩要窮養」,但是樂樂媽認為,不論是男孩還是女孩,他們的教育方式其實沒有必要分得太過清楚。

最近,經常會有家長向我反映,自己家孩子不想讀書怎麼辦?甚至還說過自己討厭學習,這讓家長感到十分頭疼,並向我諮詢有沒有正確的處理方法。

其實,現在有很多家長都喜歡以歐美教育為典範,學習人家如何「快樂」教育,給孩子尊重和一定的自由,這樣他們能夠有一個快樂的童年。家長們有這個想法是很好的,但是有一些家長在實行「快樂」教育時出現了弊端,那麼就是從尊重放在自由,變成了對孩子的放縱。

龍應臺寫給兒子的那段話說的:

"孩子,我要求你讀書用功,不是因為我要你跟別人比成績,而是因為,我希望你將來會擁有選擇的權利,選擇有意義、有時間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謀生。」

想要孩子成才,家長就要讓他們吃讀書的苦。李玫瑾是我國著名的犯罪心理學家,她對於育兒也有獨特的理解,曾經在網上做出的講解,得到了無數的家長支持,同時,李玫瑾坦言:孩子不想讀書,就帶他到這3個地方看看,比你說教更管用!

孩子不想讀書,就帶他到這3個地方看看,比你說教更管用!

第一個地方:機場

我們當家長的都知道,機場內大多數聚集的都是有錢有身份的人,而且坐飛機的同時還會分不同等級,家長們可以告訴孩子,飛機頭等艙無論是檢票還是服務都是一流的,如果你是經濟艙的話,就要等到人家上完後才能輪到你。

所以,告訴孩子這個社會上沒有絕對的公平,你不讀書就沒有選擇未來的路,這些人小時候學習付出了努力,那麼將來肯定會過上幸福的生活,如果你不喜歡讀書學習,未來肯定會看別人眼色而活著。

第二個地方:火車站

火車站算是所有交通中人員流動最大的地方了,在車站中你會發現各種各樣的人,特別是在節假日時,火車站人山人海,有的人背著麻袋,有的人提著行李箱,不過,最值得注意的是,這裡大部分都是工人,平均收入有限,平時只有節假日才有機會回到家中團聚。

在火車站中你會看看很多疲憊的身影,滿身深灰的衣服,而這種現象正好可以用來教育孩子,你可以告訴他們,這些人大多數是因為放棄了學習的機會,導致未來非常迷茫,只能靠著自己的身軀來維持生活,當然,這不是歧視普通工人,而是讓孩子通過觀察,知道學習的意義。

第三個地方:高鐵車站。

跟火車站相比較,高鐵站可能整體的檔次提升了一階,這裡的人差不多都是收入較高的人,打扮得體穿著西裝,特別是拿著電腦包的人隨處可見,對於這些人來說,時間是很寶貴的,他們會利用坐車的時間去工作,因為這些人在學習上付出了努力,正所謂時間就是金錢,說得就是這個道理。

當然,除了以上的地方,當孩子不願意學習時,父母可以帶他們去醫院或大學校園看看。當他們去醫院的時候,他們能深切地感受到生活是多麼的脆弱,尤其是當人們身患重病,沒有錢去治療,他們的家人是多麼的絕望。雖然一個人的健康和學習沒有絕對的關係,但是有一定的聯繫。

當然,除了以上的3個地方之外,當孩子不想讀書時,你可以帶著他會醫院或者大學看看,讓孩子明白你自己不努力的話,將來就不會有好的生活。

父母更要知道,教育孩子從來就不是快樂的事情,也可以說,它是痛苦的。因為教育需要付出大量艱苦智識的挑戰!

學習從來就不是輕鬆的事情,它不僅需要孩子刻苦努力,更需要家長的引導。如果不想讓孩子長大後悔,家長就要承擔起教育的責任,讓孩子明白,如果不好好讀書,未來的路會更加的難走。在孩子想要放棄學習時,父母要用適當的方式引導孩子,鼓勵孩子堅持下去。

優秀的孩子必定都是見過世面的,他們的背後也一定站著一對有遠見、有見識的父母

3-6歲其實就是給孩子養成良好行為習慣最重要的時期,可能有很多家長平時比較忙,忽視了這一點,家長要抓住3-6歲這個性格關鍵期,培養孩子良好的行為習慣和性格品質,未來的路才會更好走。

李玫瑾教授就像各位家長推薦這套《兒童情緒管理與性格培養》繪本,全套共10冊,中英文雙語,在培養孩子情商的同時,也對孩子的英語啟蒙有很大的幫助。

這套書一共有十個主題,分別從不同的角度講述不同的故事:做最好的自己、誠實守信、不亂發脾氣、自我保護、克服恐懼、團結友愛、知書達禮、分享快樂、我能行、形成好習慣。

在3歲之前,父母可以讀給孩子聽,當作睡前故事書。在3-6歲當作好習慣養成的故事書,用來幫助孩子管理情緒,養成好性格。

好習慣決定好未來,家長要抓住孩子3-6歲的黃金期,好好培養孩子的情商、習慣和情緒管理,讓孩子受益終生。

10冊不過是69元平均一本不到7塊錢,也就是一頓早餐的錢,卻能夠幫助孩子更好的成長,養成好習慣、好性格,同時培養閱讀好習慣,一舉多得!怎麼算怎麼划算!

相關焦點

  • 李玫瑾:若孩子不想讀書,就帶他到這3個地方看看,比打罵更管用
    「知識改變命運」這是永恆不變的真理,我們當家長的都知道讀書的重要性,為了讓孩子未來過上好生活有更多的選擇,不走自己的老路,所以,特別注重孩子的學習成績。但是,讓孩子讀書僅僅是父母的一廂情願,如果孩子不喜歡讀書,你是真的拿他沒有辦法,就算你批評他跟他講道理,孩子都是不會理解的,他更不會理解你的煞費苦心。與其跟孩子浪費口舌,我們不要帶孩子去感受一下真實的生活,只有孩子經歷才會知道讀書有多重要。
  • 李玫瑾:若娃不想讀書,家長帶他到這3個地方轉轉,比打罵更有效
    李玫瑾:孩子不想讀書,就帶他到這3個地方轉轉,比打罵更有效作為成年人,作為家長,大多都明白學習的重要性,明白學習所能帶給以後人生的好處,這也是為什麼很多家長都特別注重孩子學習成績的關鍵因素。但是家長重視沒用,孩子不明白其中的道理就很難靜下心來好好學習,父母就是在給孩子苦口婆心,說一千道一萬,說你不好好學習,今後要吃苦等等,孩子是不能理解的,他不能感同身受家長的想法。與其家長苦口婆心的給孩子說這麼多,不如帶孩子設身處地的去感受一下,只有他親身經歷經歷的一切,還會變成他人生刻骨銘心的印記。
  • 李玫瑾:孩子不想讀書,就帶他到這3個地方轉轉,比打罵更有效
    作為成年人,作為家長,大多都明白學習的重要性,明白學習所能帶給以後人生的好處,這也是為什麼很多家長都特別注重孩子學習成績的關鍵因素。但是家長重視沒用,孩子不明白其中的道理就很難靜下心來好好學習,父母就是在給孩子苦口婆心,說一千道一萬,說你不好好學習,今後要吃苦等等,孩子是不能理解的,他不能感同身受家長的想法。
  • 李玫瑾坦言:孩子不想上學,就帶他去這3個地方,比你打罵更管用
    媽媽:孩子你昨天跟我說,你不想上學,今天早上外婆也抱怨,說孩子每天上學就像上戰場一樣,非得軟硬兼施才肯去上學。媽媽當然也知道讀書的辛苦,要聽課、要寫作業、要背書,對於愛玩的你來說,上學讀書確實是很煎熬的事情,但是媽媽還是希望你上學,因為讀書不苦,不讀書的人生才苦。
  • 李玫瑾:孩子不想讀書,帶他到這幾個地方轉轉,可比打罵有效多了
    這些名人名言無一不是在說讀書有多重要,作為一個成年人,我們歷經一生滄桑自然明白學習的重要性和學習能給今後人生帶來的好處,這也是為什麼家長都要求孩子努力學習的原因。 其實,與其和孩子在這苦口婆心的這些,不如帶孩子到一些地方讓他自己感受一下知識的重要性,只有讓他親身經歷過,他們才會明白讀書到底是為了什麼。
  • 李玫瑾:當孩子不想讀書,家長帶他到這5個地方看看,比打罵強太多
    想要孩子成才,家長就要讓他們看到不讀書的苦。李玫瑾是我國著名的犯罪心理學家,她對於育兒也有獨特的理解,得到了無數的家長支持。李玫瑾坦言:孩子不想讀書,就帶他到這5個地方看看,比你打罵更管用!所以,不妨帶他來農村老家看看,親眼看看農民伯伯是如何辛勤勞作的。孩子年齡大一點的,還可以親自體驗插秧、灌溉、收割等農活,體會到生活點點滴滴都來之不易,才會懂得珍惜當下,好好學習。
  • 李玫瑾:孩子不想讀書,家長帶他到這幾個地方轉轉,比打罵更有效
    如果發現自己的孩子不愛讀書,你會選擇什麼方法讓他改正呢?很多家長的做法就是查閱資料或者向別人吸取經驗;還有的家長甚至會對他們進行打罵,以求達到他們改正的目的。但是有些孩子真的對學習毫不感興趣,這樣影響的不止是他們的學習成績,還有他們的情緒和未來的價值觀。我國著名心理學家李玫瑾教授曾經在講座探討過關於孩子不愛讀書的問題,使得很多家長都從中得到領悟。
  • 孩子不想讀書,就帶他到這3地方看看,李玫瑾:比任何方式都管用
    孩子不想讀書,就帶他到這3地方看看,李玫瑾:比任何方式都管用李玫瑾教授是我國著名的犯罪心理學專家,在對於育兒上她也有著自己獨到的見解,關於孩子不想讀書或者不想學習時,應該採取怎樣的手段?李玫瑾教授這樣說:孩子不想讀書,就帶他到這4個地方看看,比你說教更管用!
  • 孩子不願意讀書?李玫瑾:帶他去這3個地方轉轉,比打罵更有用
    尤其是在輔導孩子學習的時候,看著兒子一臉抗拒,不想讀書的樣子,劉女士真的非常崩潰。摸摸這個,看看那個,不拖到最後時刻,堅決不想坐在書桌前。這讓劉女士非常苦惱,雖然每天在她的吼叫之下,孩子都不情願的完成了學習任務。可是考慮到以後長遠的學習生活,劉女士也深知,如果不想辦法讓兒子對學習產生興趣,一味的打罵並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 孩子不想讀書,就帶他去這4個地方,比打罵更有效
    想要孩子成才,家長就要讓他們看到不讀書的苦。李玫瑾是我國著名的犯罪心理學家,她對於育兒也有獨特的理解,得到了無數的家長支持。李玫瑾坦言:孩子不想讀書,就帶他到這些地方看看,比你打罵更管用!上學的孩子都背著沉沉的書包,大多數是女孩,15個孩子在三個家長的保護下
  • 孩子不想讀書,家長帶他去3個地方看看,比打罵教育更管用
    經常會有家長苦惱於孩子產生了厭學情緒,不想讀書,不願意努力了。這個時候,有的家長就會採用打罵教育,但是好像只能管一陣子,過了一段時間,孩子又原形畢露了。面對這樣的問題,知名育兒專家李玫瑾教授就提出了不一樣的解決辦法。李教授建議孩子不願意學習的時候,父母可以帶孩子去機場、大學校園和圖書館看一看,這樣一圈走下來,孩子或許就自己明白了讀書的重要性。
  • 李玫瑾:如果孩子不想讀書,就帶他去這3個地方看看,比說教管用
    但是也有很多不自覺的孩子,他們對學習就是不感興趣。特別是疫情在家的這段期間,很多孩子就好像回歸到小時候,又解放了玩耍的天性,你給他提到學習,他就不願意搭理你了怎麼辦?神奇爸爸記得李玫瑾教授在某一中學演講中提到:如果孩子不想讀書,建議咱們家長帶他去這3個地方看看,比我們苦口婆心的說教管用的多李玫瑾:如果孩子不想讀書,就帶他去這3個地方看看,比說教管用
  • 李玫瑾:孩子不想讀書,就帶他去這3個地方,比講任何道理都管用
    有一天,媽媽都為孩子收拾好書包,正要準備送孩子上學,可這時候孩子突然問道:「媽媽,我不想去讀書了,上學太辛苦了!」孩子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緒呢?,很多情況是因為他們不懂讀書有多麼重要,更不知道讀書能給他們帶來什麼樣的生活和影響,我國著名的育兒教授李玫瑾,曾經在講壇上表示過:「當孩子不想讀書時,父母就帶他去這3個地方,比摸講任何道理都管用!」
  • 李玫瑾:孩子不想讀書,家長帶他到這5個地方看看,比打罵強太多
    李玫瑾是我國著名的犯罪心理學家,她對於育兒也有獨特的理解,得到了無數的家長支持。李玫瑾坦言:孩子不想讀書,就帶他到這5個地方看看,比你打罵更管用!1.農村老家在現代城市生活的孩子們,周圍有數不清的玩具和吃不完的零食,完全感受不到父母和祖先生活的痛苦。
  • 李玫瑾:孩子不想讀書時,家長帶他去這三個地方看看,比說教管用
    她的回答,讓很多家長都反思,自己平時孩子教育的方式。她這樣回答:孩子不想讀書,你就帶她去3個地方看一看。第一是機場,第二是圖書館,第三是火車站。為什麼是這三個地方呢?第二個地方:圖書館大家都知道圖書館是看書的地方,學習氛圍很濃,裡面有很多人都在看書,能夠帶給人一種「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的感覺,感染孩子,讓孩子不自覺的就陷入到學習的氛圍中,並且從中找到學習的樂趣,去的次數多了,自然而然的就喜歡上了學習,有了興趣,那就不怕學不好了。
  • 孩子厭學不想讀書怎麼辦?李玫瑾:不妨常帶寶寶去這3個地方轉轉
    文|張女子育兒原創,當好媽,帶好娃,娃娃愛媽媽。(本文原創,版權歸作者所有)寶寶:媽媽,我不想讀書了,聰明的寶媽這樣應對,勝過打罵十次寶寶哭著說,媽媽讀書好辛苦,我不想讀書了!你會如何應對呢?可能很多父母,都是打罵責備寶寶的吧!但是這樣真的有效果麼?
  • 李玫瑾:孩子不想讀書,就帶他去這4個地方,比任何說教都管用
    曾經,犯罪心理學教授李玫瑾的一段育兒講座刷爆了朋友圈。在這個講座中,李玫瑾教授向大家提出一個問題:「在你的孩子不想認真讀書的時候,你應該怎麼弄他?」隨後,李玫瑾教授的回答也讓很多家長萬分佩服,她說:「如果你的孩子不想再認真讀書了,請你帶著孩子到這4個地方去看看,可能會比你的任何說教都管用,這4個地方就是汽車站、火車站、高鐵站、飛機場」。為什麼呢?
  • 孩子不想讀書,李玫瑾:帶他去這3個地方,比講任何大道理管用
    文/鵬爸育兒經最近挺多家長都說孩子不想念書,當家長勸他的時候,剛開始還能聽一聽,可轉頭就把你說的話拋在腦後,這樣的孩子,我們該如何管教呢?演講中,李玫瑾提出一個問題:「當孩子不想念書的時候,如何處理呢?」她的回答,讓很多家長都反思,自己平時孩子教育的方式。她這樣回答:孩子不想念書,你就帶她去3個地方看一看。第一是公交車站,第二是菜市場,第三是醫院。
  • 孩子不想讀書,這4個地方帶他來看看,李玫瑾:比棍棒教育更管用
    ,而遺憾當初沒有在學校好好的讀書,這才是最可悲的,我國著名的犯罪心理學家和育兒專家李玫瑾教授曾說:孩子若不想讀書,帶他到這4個地方看看,比棍棒教育更加的管用。當孩子不願意學習和讀書時,帶他來機場看看,機場也是個小型的社會縮影,也會有分消費的等級,讓孩子知道只有努力讀書,才能夠在以後的生活有選擇的權利。
  • 哈佛校長支招:孩子不想上學,就帶他去這三個地方,比打罵更管用
    哈佛大學歷史上唯一的一位女校長吉爾平就曾為家長們支招,她認為孩子不想上學、不想學習是因為眼界太窄,家長應該多帶孩子到外面去看看,開闊視野。 如果你的孩子不想上學,不妨就帶他去這三個地方看看,比打罵更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