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孩子不願意讀書,帶他到這4個地方看一看,勝過一千句大道理

2020-11-10 文竹媽媽

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我國的偉人曾經說過,中華兒女要為了中華崛起而讀書。

如今的中國已經成為了影響世界格局的一個大國,人們的生活水平比起當年要更上一層樓,孩子們有了能夠吃飽穿暖的生活,更有了可以參加學習的機會。

這都是先輩們用他們的熱血與汗水,為我們創造出來的美好今天。

可是,在這樣繁榮昌盛的社會中,有的人卻忘記了學習的重要性,不少孩子被如今形形色色的誘惑所吸引,不願意再把心思放在學習上,甚至產生了不願意讀書的念頭。

當孩子不願意讀書,父母應該怎麼糾正孩子的錯誤觀念呢?



孩子不願意讀書,爸爸帶著他去這「4個地方」,轉了一圈後改變想法

小威是一名初一的學生,生活在二線小城市裡。因為父母的努力,小威家裡的經濟條件還不錯,從來沒有短吃少穿,平時還有不少零花錢讓小威揮霍。

在父母的富養之下,小威過得像一個不知人間疾苦的大少爺,除了學習沒有什麼需要他所煩惱。

小威平時最喜歡的事情就是回家之後開始打電腦遊戲,因為近些年來電競的崛起,他認為自己也可以走電競的職業選手這條路,根本沒有必要再把時間花費在讀書上,所以在學習上花的心思越來越少,成績也越來越差。

有一天,班主任因為小威的成績問題打電話通知了小威的家長,小威的父母這才知道自己的孩子整天不好好學習,就知道打遊戲。


「我就是不想讀書!我想去打比賽!」本來開明的爸爸聽了孩子的想法,有心讓他一試,但是看了小威遊戲上的戰績之後,又默默地打消了這個念頭。

趁著周末,他帶著小威去火車站、機場、人才市場、大學這四個地方轉了一圈,讓小威體驗了一把成年人的生活後,小威改變了自己不願意學習的想法。

回到家之後,小威和爸爸媽媽保證,自己以後會把心思花費在學習上,在期末的時候拿到一個滿意的成績。

看著改變的小威,爸爸覺得很欣慰,果然自己帶孩子出去轉一圈的決定,是正確的。現實永遠比講道理要管用得多。


孩子不願意讀書,對孩子的未來有何不良影響?

①孩子的眼界與格局受到限制

書讀得越多而不加思索,你就會覺得你知道得很多;但當你讀書而思考越多的時候,你就會清楚地看到你知道得很少。——伏爾泰

如果孩子從來不讀書,他就無法獲得豐富的知識和經驗,他的學習能力只能夠止步於此,他的眼界與格局被局限在自己周圍的小小天地,沒有辦法用更長遠的眼光去分析問題。


②孩子未來找工作會變得很艱難

大家都知道,在如今這個社會,如果沒有一技之長的話,學歷就是自己找工作的「敲門磚」,學歷越高,公司的招聘者就會高看你一眼。

因為高學歷通常意味著招聘者擁有極強的學習能力,這種學習能力,能讓他無論什麼工作都能夠迅速上手。

所以,讓孩子堅持讀書、堅持學習,能夠讓孩子擁有一份拿得出手的學歷證書。

③孩子的選擇變得更少


臺灣女作家龍應臺寫給兒子安德烈的一段話:「孩子,我要求你讀書用功,不是因為我要你跟別人比成績,而是因為,我希望你將來會擁有選擇的權利,選擇有意義、有時間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謀生。

當你的工作在你心中有意義,你就有成就感。當你的工作給你時間,不剝奪你的生活,你就有尊嚴。成就感和尊嚴,給你快樂。」


不讀書的孩子,未來的生活中能夠進行自主選擇的很可能性很小,選擇權大多是在其他人手裡,而不能夠掌握在自己的手上,這會讓孩子處於被動的地位,只能夠聽從上級或是其他人的安排。


當孩子不願意讀書,帶他到這4個地方看一看,勝過一千句大道理

①汽車客運站

父母可以帶著孩子去汽車客運站看一看,在客運站裡來往的人,大部分都是一些務農或是務工人員,無論是他們的談吐還是氣質,都與那些受過高等教育的人是不一樣的。

這裡並沒有歧視工種的意思,只是想表明,知識帶給一個人的變化,是顯而易見的。


②機場

在機場來往的人員,大部分都是受到高等教育或是有一定積蓄能夠保證自己處於高質量生活的人。

他們對於教育的重視程度,肯定比在汽車客運站裡來往的那些人高得多,穿著也更加優雅,說話中能夠感覺得到他們的底氣。


③人才市場

帶著孩子去人才市場的目的,是想要讓孩子直觀地感受到學歷對一個人的影響。

當一個人沒有學歷又沒有一技之長的時候,他通常只能去出賣自己的勞動力,通過賣苦力氣而活的報酬。

而當一個人既有學歷又有相關的知識與經驗,他在招聘者眼裡就是一塊香餑餑,到哪裡都很搶手。


④大學

父母帶著孩子去大學裡看看,能夠讓孩子感覺到高校的濃厚學習氛圍。讓孩子明白求學路上雖然辛苦,但是也能夠獲得不菲的收穫。

培養孩子對於大學生活的嚮往,提升孩子對於吸收知識的渴望,能夠有效讓孩子改變不願讀書的想法。

帶孩子去這個四個地方轉一轉,勝過給孩子講1000句讀書的大道理,有時候耳濡目染與言傳身教,才是給孩子最好的教育。


和你說句貼心話


高爾基曾經說過:「我讀書越多,書籍就使我和世界越接近,生活對我也變得越加光明和有意義。」


培養孩子對於讀書的興趣,讓孩子了解讀書對自己人生的重要意義,是父母應該教給孩子重要一課。

當發現孩子有不願意讀書的念頭時,一定要讓孩子扭轉這個不正確的觀念,保持對讀書的熱愛才行。

今日話題:你家的孩子喜歡讀書嗎?

————————————

(本文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孩子不想讀書,李玫瑾:帶他去這3個地方,比講任何大道理管用
    文/鵬爸育兒經最近挺多家長都說孩子不想念書,當家長勸他的時候,剛開始還能聽一聽,可轉頭就把你說的話拋在腦後,這樣的孩子,我們該如何管教呢?演講中,李玫瑾提出一個問題:「當孩子不想念書的時候,如何處理呢?」她的回答,讓很多家長都反思,自己平時孩子教育的方式。她這樣回答:孩子不想念書,你就帶她去3個地方看一看。第一是公交車站,第二是菜市場,第三是醫院。
  • 當孩子說「不想讀書」,帶他去這4個地方看看,比不停地說教管用
    讀書對於孩子來說一直是一件無聊的事情,「不想讀書」成為了很多青春期和叛逆期孩子的一大想法,父母們都因為孩子的這一想法而感到頭疼,想要幫助孩子扭轉這種想法卻無能為力。如果孩子說「不想讀書」,那麼父母們可以帶他去這4個地方看一看,說不定能有額外的收穫。
  • 孩子不想讀書,就帶他去這3個地方
    現在的孩子都不願意主動有效地讀書,其實,告訴孩子為什麼讀書,遠比逼著孩子讀書更重要。與其給孩子講一堆大道理,不如親自帶著他去看看這3個地方。再領他到一線的流水作業的工廠,他們把人生裝在一個桶裡,為了便於遷徙,桶裡只有維持生活最低限度的衣物和用品。這是提桶者的標配他們當中的絕大多數人,來這裡的目的就是為了賺夠錢,儘早脫離這種枯燥無趣的生活。但結果是往往相反,周而復始。有很多的孩子,初中畢業就再沒讀讀書了。有很多孩子曾經也好高騖遠,覺得自己只要不讀書,做什麼都能做好。
  • 如果孩子不想讀書,就帶他去這4個地方看看,勝過你吼1000句!
    如果你家孩子不想讀書,那就帶他去四個地方看看:帶孩子去看看,那些在長途汽車站擠大巴的人穿著什麼樣的衣服,說什麼話,是什麼樣的素質。然後再帶孩子去火車站看看,去高鐵站看看,去機場看看。看下這幾個地方的人又是什麼樣的穿著,什麼樣的素質。最後問問孩子,未來你想成為哪一類人?
  • 孩子不想讀書很腦火,帶他去這4個地方看看,輕鬆勝過你吼1000句!
    如果孩子不想讀書就帶他去4個地方看看張雪峰之前在衡水中學演講的一段視頻火了。這次演講,和他以往的演講一樣精彩。張雪峰妙語連珠,憑藉生動形象的語言和專業的講解,贏得了現場師生的陣陣掌聲。演講中,張雪峰說的一段話給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果你家孩子不想讀書,那就帶他去四個地方看看:第一是公共汽車站,第二是火車站,第三是高鐵站,第四是飛機場。
  • 孩子不想讀書時,帶他去5個地方走一走,比大吼大叫更管用
    與其和孩子講大道理,不如帶他去5個地方走一走,比大吼大叫更管用。其實對於孩子來說,每到一個地方,最不該錯過的,就是大學的校園,優美的校園風景、濃重的學習氛圍、豐富的社團活動於一體,既能給孩子帶來視覺上的享受,又能給孩子帶來心靈上的觸動。了解了大學的豐富多彩,區分了不同學校的氛圍,孩子才會有努力學習的動力。
  • 孩子若不想讀書,去這四個地方帶他看一看,就什麼都明白了
    導入語:孩子若不想讀書,去這四個地方帶他看一看,就什麼都明白了科技越來越發達,手機也是真正的進入到了「每家每戶每人」,許多小孩子現在人手一部手機,手機到了小孩手裡就出不來了,家長不讓玩,小孩會說,老師讓學習,尤其是這次疫情,網課更加讓小孩有了光明正大的機會玩手機。
  • 孩子不想讀書,暑假就帶他去這4個地方看看,勝過你吼他
    如果你家孩子不想讀書,那就帶他去四個地方看看:第一是長途汽車站,第二是普通火車站,第三是高鐵站,第四是飛機場。帶孩子去看看,那些在長途汽車站擠大巴的人穿著什麼樣的衣服,說什麼話,是什麼樣的素質。然後再帶孩子去火車站看看,去高鐵站看看,去機場看看。看下這幾個地方的人又是什麼樣的穿著,什麼樣的素質。最後問問孩子,未來你想成為哪一類人?
  • 如果孩子不想讀書,就帶他去這四個地方看看,勝過100句說教!
    他說,如果孩子不想讀書,你就帶他去四個地方,第一是汽車客運站第二是火車站第三是高鐵站第四是飛機場你在長途汽車站看看那些擠大巴車的人穿什麼衣服,說什麼話,抽什麼煙,是什麼樣的素質這是抬槓,我們不必理他。在擠大巴車的人流中,名校的博士不會太多,在高鐵和飛機的座艙裡,文盲也不會太多。對於我們每一個人來講,努力讀書,考上好大學,仍然是改變自己生活境遇的最重要途徑。
  • 孩子不想學習怎麼辦?帶他去這4個地方看看,比講任何道理都管用
    若孩子不想讀書,帶他去這4個地方看看,勝過家長吼10000句著名教育專家李玫瑾曾說過:教育就是培育人的精神長相。他是這麼說的:"當你的孩子不想好好學習的時候,你就帶他去四個地方看一看。為什麼非要到這4個地方?每到節假日的時候,人們總是步履飛快地踏上旅途,不同的人會怎麼選擇交通工具呢?很多人為了省錢,尤其是過年的時候,都會扛著大包小包直奔汽車站。
  • 當孩子「不想讀書」,帶他去4個地方感受下,比說一堆大道理有用
    有的孩子厭煩讀書,覺得枯燥泛味沒什麼意義,尤其是到了青春期,變得叛逆什麼事都想跟父母對著幹,父母越讓好好讀書,越產生逆反心理,越不想讀書,這時很多孩子會跟父母說「我不想上學了,不想讀書了」。聽到孩子這句話,父母都會感覺到很無奈,父母小時候家裡窮沒有機會讀書,現在的孩子能讀書了,卻不願意讀書,苦口婆心的勸說
  • 若娃不想讀書,家長帶他到這4個地方轉一轉,比打罵更有效
    很多家長總是吐槽說娃不想讀書,每次勸他的時候,可能剛開始還有一點兒用,3分鐘熱度後又是以前的老樣子了,這樣的孩子我們應該怎麼辦?,你就帶他去4個地方轉一轉。為什麼會是這4個地方?每逢節假日,人們總會步履匆忙地踏上旅途,而不同的人所選擇的交通工具也各不相同。
  • 孩子不想讀書,就帶他去這4個地方,比打罵更有效
    想要孩子成才,家長就要讓他們看到不讀書的苦。李玫瑾是我國著名的犯罪心理學家,她對於育兒也有獨特的理解,得到了無數的家長支持。李玫瑾坦言:孩子不想讀書,就帶他到這些地方看看,比你打罵更管用!帶孩子去看看求職的人群和招聘的學歷要求,讓他可以直觀的感受到高學歷的重要性。
  • 學校不是混日子的地方!當孩子不想讀書,請帶他去這5個地方走一走!
    孩子時常會說出「我不想讀書」這樣的話語。 而父母也習慣了用這樣的話語去回復孩子:「不讀書,你將來能幹什麼」「只有讀書,將來才能出人頭地」…… 然而這樣往往是治標不治本,孩子還小,無法從言語中理解到讀書的重要性。
  • 哈佛女校長:孩子不想讀書,就帶他去這3個地方,比你講道理管用
    儘管德魯·吉爾平·福斯特平時工作比較忙碌,但會在有空的時候帶孩子去世界各地走走看看,她認為對孩子的教育不能只停留在課本上,有很多知識是課本上永遠學不到的,帶著孩子去旅遊可以讓孩子見見各地的風土人情,學習當地不一樣的歷史文化,讓孩子開闊視野。
  • 李玫瑾:孩子不喜歡學習,就帶他去這5個地方看看,比說教更管用
    對兒童心理學家李玫瑾教授,在一次演講中說到:如果孩子不願意讀書,那就帶他去這5個地方看看,比你的說教更管用。,圖書館裡會有很多愛閱讀的小朋友,經常帶孩子去圖書館的話,孩子會結識到愛讀書的小朋友,接觸到志趣相投的同伴,共同提高學習興趣增進學習與進步。
  • 孩子不想讀書,就帶他去這5個地方走一走!比你吼1000句都管用
    孩子時常會說出「我不想讀書」這樣的話語。而父母也習慣了用這樣的話語去回復孩子:「不讀書,你將來能幹什麼」、「只有讀書,將來才能出人頭地」......然而這樣往往是治標不治本,孩子還小,無法從言語中理解到讀書的重要性。
  • 孩子不想讀書,家長帶他去3個地方看看,比打罵教育更管用
    經常會有家長苦惱於孩子產生了厭學情緒,不想讀書,不願意努力了。這個時候,有的家長就會採用打罵教育,但是好像只能管一陣子,過了一段時間,孩子又原形畢露了。面對這樣的問題,知名育兒專家李玫瑾教授就提出了不一樣的解決辦法。李教授建議孩子不願意學習的時候,父母可以帶孩子去機場、大學校園和圖書館看一看,這樣一圈走下來,孩子或許就自己明白了讀書的重要性。
  • 如果孩子不想讀書了,就帶他去這3個地方看看
    其實,在我看來,告訴孩子為什麼要讀書,遠比逼著孩子去讀書更重要。我建議她,與其講一大堆孩子聽不進去的道理,不如親自帶著他到這三個地方去看一看。山路漫長且崎嶇,有的地方又險又窄,冬天冰霜大,稍不留神就會摔倒,而這種路,他們通常一走就是一兩個小時。遇到冬天,更是讓上學的道路難上加難,只要一下雪,這些道路幾乎滿地冰霜,寒風像刀子在臉上割過,孩子們手上腳上,全是凍瘡。
  • 如果孩子不想讀書了,就帶他去這3個地方看看
    其實,在我看來,告訴孩子為什麼要讀書,遠比逼著孩子去讀書更重要。我建議她,與其講一大堆孩子聽不進去的道理,不如親自帶著他到這三個地方去看一看。這裡曾是附近山裡唯一的學校,有200來名孩子,都靠走路上學。特別是冬天的時候,他們要在凌晨5點就起床,天還沒亮,就打著手電筒走山路。山路漫長且崎嶇,有的地方又險又窄,冬天冰霜大,稍不留神就會摔倒,而這種路,他們通常一走就是一兩個小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