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昂的音樂響起,「江姐」高舉紅旗在舞臺上奔跑,燈光與背景投影交相呼應,仿佛將觀眾們帶回到了那個熱血的革命年代……近日,全省戲曲進校園文藝匯演在安慶市黃梅戲藝術中心上演,安慶師範大學音樂黃梅劇藝術學院7名學生以一首《紅梅贊》贏得一片喝彩。
本次全省戲曲文化進校園文藝匯演共收到來自全省各地的88組節目申報,最終選取了38組節目呈現在舞臺上,為觀眾們帶來了一場戲曲盛宴。
為了演出的完美呈現,音樂黃梅劇藝術學院特地打造了一支團隊,從編劇、編導到指導老師、服裝都在演出的背後默默付出著。「《紅梅贊》從確定劇目、排練到正式演出花了一個多月的時間,我們想給學生一個鍛鍊的機會的同時,也希望學生成長成才、老師教育教學過程中都有紅梅精神,革命精神是不倒的。」《紅梅贊》的編導、國家一級演員郭霄珍介紹。
「我們繡一面五星紅旗迎接新中國!」鏗鏘有力的臺詞帶動了全場觀眾的情緒,掌聲不斷響起。
在舞臺的背後,汗水、疼痛、聲音沙啞對這群演出的女孩們是常有的事,她們就像「紅梅」,帶著堅韌的精神一遍又一遍地排練,只為給觀眾們呈現出自己最好的功底。
「我們8月25日就提前回學校準備《紅梅贊》的排練了,這個劇目的詞、舞蹈動作都是原創,排練中舞蹈動作經過了很多修改。排練的時候每天練功服上全是汗,雖然辛苦,但演出最後很成功,心裡很開心。」劇目中江姐的扮演者汪晨晨說。
在演出現場不少黃梅戲老戲迷聽得津津有味,今年53歲的任華是安慶本地人,得知這次的全省戲曲進校園文藝匯演,她立刻趕了過來,「我一直很喜歡聽黃梅戲,兒子知道我喜歡經常給我買票讓我去看演出。今天的《紅梅贊》我覺得表演得很不錯,之前看過《紅梅贊》的電影,今天來聽覺得唱腔不一樣了,很不錯,孩子們在傳承黃梅戲,我覺得很欣慰。」她感慨地說。
「《紅梅贊》是我院教師創編的作品,以黃梅歌舞獨特形式呈現了歷史,能讓觀眾在欣賞中接受革命傳統教育,增強愛國情感。」音樂黃梅劇藝術學院副院長陳銀鳳表示,這種專業實踐是藝術類學生成長的重要途徑,能有效激發她們的專業學習興趣,提升她們的綜合能力。
本次「戲曲進校園」文藝匯演由省委宣傳部、省文明辦、省文化廳、省教育廳、安慶市人民政府共同主辦。今年6月,學校在接到匯演通知後,副校長汪時珍迅速做出批示,要求校團委和音樂黃梅劇學院根據通知要求,認真創作曲目,精心組織排練,增強演出效果,能夠反映和代表安慶師範大學黃梅戲教育教學水平。演出期間,他又要求團委做好服務保障工作,確保演出活動圓滿成功。
文/邱焱平 圖/楊玉瀅
審核:陳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