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珅風光的時候家裡人跟著一起風光,可他一倒臺他老婆孩可就倒黴了。
當時和珅有兩個侍妾:吳卿憐和豆蔻。一個於和珅自殺兩天後上吊自盡,追隨和珅而去,得年三十歲;另一個賦七律二首挽之,並以此自悼。詩成之後,縱身從樓上跳下,也追隨和珅而去。還有他的女兒因受到衝擊,抑鬱不得志。
除了侍妾,和珅還有兩子一女,均是由髮妻馮霽雯所生。次子是和珅在40多歲才生的。生下來沒多久就死了,所以沒有名字。女兒在和珅死後,受到衝擊,抑鬱不得志。而作為和珅長子的豐紳殷德則是最幸運的那一個孩子。
那麼為什麼和珅的兒子怎麼能叫「豐紳殷德」呢?和珅作為當時風頭無兩的寵臣,乾隆對於他的兒子也有那麼點愛屋及烏的意思。乾隆看五歲的豐紳殷德聰明伶俐、眉清目秀,頗具其父和珅的神韻,因此很受乾隆賞識,當即賜名為「豐紳殷德」,意為「福祿興旺」。除了賞戴紅絨結頂、雙眼孔雀翎、穿金線花褂外,乾隆還親自指其為十公主之額駙,所以給他起這個名字也有好為自己最寵愛的小女兒帶來好運的意思。
這個十公主可不是一般的公主,在她出生後,乾隆對這個盼望已久的女兒,給予的關愛也是超過所有其它子女的。經常有世間稀少的珍寶被送入惇妃宮中,賞賜給十公主以及她的母親。
「乾隆喜怒暴發,宦寺之屬,少有差失, 輒施鞭棰, 多至百餘度。雖盛怒之時,見公主則輒解。所以每當鞭棰之時,宮人必送公主而止之,是如為白遣。乾隆凡有非常之擧,宮中必借公主一言以沮之。」
不僅如此,乾隆還因為十公主饒恕她的母親惇嬪。本來打死宮女乾隆是要狠狠處置的,但是他僅僅是將惇妃革去妃位,降為嬪級,不久後又因十公主需要母親便將其恢復妃位。乾隆曾對她說:
「汝若為皇子,朕必立汝儲也」。
足以見乾隆對她的寵愛。
13歲時,十公主被封為固倫和孝公主。按清朝祖制,皇后所生的女兒才能封為固倫公主,品級等同於親王;其餘嬪妃的女兒最高只能封為和碩公主,品級相當於郡王。所以這豐紳殷德簡直是得了個大便宜,婚前靠父親,婚後就是靠的這十公主。
婚後,固倫公主發現和珅貪贓枉法,她預感到和珅這樣貪財好貨不會有好下場,昭槤《嘯亭續錄》記載:
"公主嘗對豐紳殷德言:"汝翁愛皇父厚德,毫無報稱,惟有見有日彰,吾代為汝憂。他日恐身家不保,吾必遭汝累矣。"
嘉慶四年正月,和珅伏法,固倫公主多次向嘉慶求情,為和珅求得全屍。豐紳殷德便以公主故,免連坐,仍給伯爵。嘉慶七年,四川、陝西、湖南三省教匪全平,嘉慶龍顏大悅,又賜豐紳殷德民公品級,繼續讓他在散秩大臣上行走。
嘉慶八年(1803年)八月,固倫和孝公主府長史奎福告「豐紳殷德演習武藝、與父報仇,並欲毒害公主及將侍妾帶至墳園,於國服內生女」等罪,謀反雖然子虛烏有,但是,國服一年內侍妾生女一事確實無誤,遂革去公銜及所管職任,在家圈禁,閉門思過。
嘉慶帝怎麼看豐紳殷德都不順眼,於是找了個理由將他發配到了烏裡雅蘇臺任職軍中,固倫公主定然是不能同行,當起了活寡婦。絕望的豐紳殷德從此開始自暴自棄,沉溺於酒色之中,身體日漸虛弱,以致疾病纏身,生活不能自理。嘉慶十五年二月,豐紳殷德回京養病。同年五月病逝,享年三十六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