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家庭也擇校?看中國和德國小升初之不同

2020-12-13 自主學習自在成長

又到一年升學季,各地小升初政策紛紛落地。多地升學引入新規,如「公民同招」、電腦派位等,以減輕升學壓力,緩解社會焦慮。

擇校這件事,世界各地都有。在法律和政策的框架之內,每個家庭都有一定程度上的選擇自由。這並不是中國獨有的現象。況且,為了孩子的將來,無論什麼樣的經濟基礎或上層建築,家長都願意傾盡所能,讓孩子讀一所心儀的學校,這也是人之常情。

只要是做父母,沒有誰可以不辛苦、不操勞。我們來看看德國和中國的小升初擇校有什麼不同吧!

何時擇校

中國實行九年義務教育,絕大部分為6+3,小學6年初中3年,但也有少數地區,如上海採用5+4,小學5年初中4年;另有少數學校,比如北京人大附中的早培班、北京八中的少兒班、素質班,意在培養天才兒童,屬於特殊性質的擇校,需要學生在四、五年級時申請。

所以,國內主流的小升初擇校時間是在小學六年級。

德國被認為是世界上最早普及義務教育的國家。德國是聯邦制國家,每個聯邦州教育體制不同,有G8、G9兩種,前者12年制,後者13年制。德國的小升初擇校絕大部分發生在小學4年級,但柏林和布蘭登堡州比較特殊,小學為6年制,這一點和中國類似。

無論是小學4年級,還是5年級、6年級,這個時期孩子有一個共同的特點。他們大約在10-13歲這個年齡段,處於兒童期後期和青春期前期,是從兒童向少年過渡的階段。

這個時期的大腦處於內部結構和功能完善的關鍵期,孩子的生理和心理變化明顯,他們的自我意識和獨立性大為增強,但價值觀和世界觀尚未形成,經常會遇到很多自己難以解決的問題,導致內心的不安與困惑。

與常規的初中3年制相比,上海初中的4年(6-9年級)或德國初中的5年(5-9年級),能克服學生課業負擔過重的弊端。現在的孩子越來越早熟,青少年身心發展提前了1-2年,把初中的時間拉長,更有利於兒童青少年的身心發展,增強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

擇校的類型

對於中國的家長來說,孩子以後要上個好大學,要從中學打好基礎。所以小升初擇校的主流熱點是優校、名校、重點校。

拋開超常兒童選拔的特例,在國內現行分區劃片、就近入學的小升初體制下,成績高低對孩子選擇什麼樣的學校並不是決定性的,而是影響他進入什麼樣的班級。即便很多學校倡導平行分班、混班教學,也會針對數學、英語、物理等科目設置走班制的特長班或提高班。

德國小學生面臨更為多樣化的學校選擇。並不是所有人都奔著上大學的目標。如果孩子將來想從事產業技術工作或其他技能型工作,如廚師、操作工、技師、繪圖員、服務員等,可以選擇職業學校。

在這一點上,中西方社會文化觀念有很大區別。德國人並不認為藍領職業低端,相反,有的技能型職業收入非常高(如汽車、機械製造等),也有一定的稀缺價值。

從4年級開始,德國的小學生們開始分流。學習成績優異的學生會被推薦到文理中學,為將來升入大學做準備,這部分孩子約佔30%。其餘學習能力相對較弱、接受能力較差的孩子進入實科中學、職業預校或擁有多種升學可能的綜合型學校。

這幾種學校的區別在於:

Hauptschule:職業預校,普通中學,以職業教育為主;Realschule:實科中學,以較高等的職業需求為主;Gymnasium:文理中學初階(初中部),以上大學深造為目的;Gesamtschule:綜合中學,學制類型多,包含職業預校、實科中學及文理中學,一般規模較大,多在千人以上(德國很多中學只有二三百人);

因此,成績直接決定德國小學生進入哪個類型的學校,是將來進入大學深造,還是及早踏入社會謀生。這個成績主要來源於三門功課,數學,德語和常識。它不單體現為一個分數,關鍵還要看老師的評價和推薦。

在巴伐利亞、圖林根、薩克森以及其他一些聯邦州,老師的推薦信上註明了老師對孩子學校的推薦,是升入文理中學、實科中學還是職業預校。

上述四種學校在教育理念、培養方向和教學重點上各不相同,但它們並非有著不可逾越的鴻溝。學生根據自己的學習表現,可以通過考核升入高級別的學校。比如從職業預校進入高一級的實科中學學習;而實科中學的學生,如果發現自己有強烈的上大學願望,可以通過自己的勤奮和努力,重新考入文理中學。

所以,德國小學生考大學的路並沒有因為小升初的推薦和選擇而堵死。當然,文理中學的學生,如果跟不上學校的進度,或者興趣發生轉移,也可以轉入另外類型的中學。

學區劃片的困擾

位置,位置,還是位置。為了給孩子爭取一個良好的教育環境,古有孟母三遷,今有學區比拼。

國內學區房屬於教育資源稀缺背景下的特色產物,其昂貴的程度令人乍舌。一線城市的一套學區房動輒千萬以上,屬於家庭的巨額支出。

當然學區房並不是萬無一失的。如果學區劃片變更,原本位於熱點學區內的房子突然被排除在外,那才是令人抓狂的事情!

與以往的單校劃片相比,很多地區採用的「多校劃片」給小升初擇校帶來更多的不確定性。如北京海澱區規定,從2019年1月1日起,在海澱區新登記並取得房屋不動產權證書的住房用於申請入學的,將不再對應一所學校。這就意味著,即使買了海澱的學區房,也不一定能上成理想的目標學校。孩子入學當年,根據就近原則,如果學校學位不足,有可能被分配到劃片區域內的其他學校。

如果你以為德國擁有完善的社會保障制度和教育體系,孩子們都能享受到等同的教育,家長們不用為學區發愁,那就大錯特錯了。

在任何國家都沒有絕對的教育均衡。有精英學校、名校,必然也有普通學校、渣校。德國學校沒有排名,但也並不說明這些學校的質量整齊劃一。

在大部分聯邦州,公立中學都實行分片區就近招生的原則。德國的住房私有率並沒有中國那麼高,很多家庭選擇租房。

教育部門判斷學生是否位於某個學區,一般根據其居住登記。有的家長為了讓孩子進入好中學,不惜「以身試法」。他們絞盡腦汁,想方設法利用假冒的租賃協議,向政府登記部門「謊報地址」,從而讓孩子進入理想學校的招生片區內。

曾有德國媒體表示,約有三分之一的家長在擇校問題上有謊報地址的嫌疑。但現在教育部門對地址登記的審查越來越嚴,導致「漏網之魚」越來越少。

如果某個學區、某個知名學校申請的人數太多,校方仍然可以按照就近原則招生並佐以擇優錄取或抽籤等辦法。按照德國的規定,如果家長對片區劃分的學校不滿意,可以向政府相關部門提出申訴,如果對複議結果不認同,還可以到法院去打官司。但這種方式耗時耗力耗財,很少有家庭這麼做。

當然還有一種選擇就是把孩子送到私立學校,但私立學校數量很少,學位名額也是有限的,家長還得掏腰包支付學費。

德國私立學校對本土學生和留學生的收費體系不同,本土學生的學費可能只有留學生的1/10,但即便是這樣的費用標準,很多家長也認為無力承擔。他們寧願上孩子讀不用花錢的公立學校。

總結

毋庸置疑,教育能為人生發展提供更高的起點。只要存在教育資源的稀缺或者不均衡,擇校就會有生存的市場。

學習很重要,育人是本質。擇校有爭議,關鍵在自己。家長和孩子擁有什麼樣的心態,採取什麼樣的應對措施,因人而異。

與蜂擁競爭相比,也有的家庭選擇順其自然,一切隨緣。無論中國、德國,無論身處哪個地區,為孩子選一個合適的學校,比一味追求好學校更重要。因為,初中只是孩子成長的一個階段,一切都未定型。只要有目標並為之付出努力,相信每個孩子都能遇見更好的自己。

相關焦點

  • 親歷德國小升初
    由於德國的教育每個州自治,所以每個州都會有不一樣,本文主要講訴的是作者本人所生活的德國拜仁州的小升初經歷。近兩年分別陪伴了兩個女兒經歷了德國的小升初,如今老大已是文理中學七年級,老二是文理中學五年級。德國的小升初,沒有想像的輕鬆,也感嘆德國明確的社會分工和嚴謹真的無處不在,真正做到了因材施教!
  • 巴川中學小升初擇校攻略之擇校流程和費用
    2015重慶小升初的家長們,您了解了巴川中學的招生和班級設置以及其高大上的是校園環境和食宿情況,是否覺得巴川中學還不錯呢?是否想要再進一步了解更多巴川中學的小升初報名、考試情況和收費情況和中考升學成績呢?那麼請您接著看下文的盤點。
  • 德國小學就近入學無需擇校 中學分流成績決定
    新華網柏林7月20日電(記者 張碧弘)德國中小學教育體制在制度設計上與世界上多數國家存在著較大差別。無論上小學還是中學,德國基本不存在家長想方設法為孩子擇校的現象。  德國的小學也叫「基礎學校」,學制一般4至6年。由於沒有重點與非重點之分,孩子上學不存在選擇學校的問題,一般就近入學。
  • 德國大學擇校攻略—德語系(上)
    別急,今天小編特意為大家整理了德語系的擇校攻略,幫助同學們更快的選到自己心儀的學校!咦,那哪所大學的德語專業最靠譜呢?首先,小編帶大家來看看大學排名。在德國,較有參考價值的官方排名有兩種。一種是德國經濟周刊排名(WIWO),一種是德國高等教育發展中心排名(CHE)。
  • 天天說擇校!那小升初擇校,究竟擇的是什麼?
    開學第一天,學校又迎來新一批小六年級畢業生,今天開始,就有不少家長諮詢,關於擇校的問題,哪所初中更好?怎樣才能進某所學校?能否跨區升初中……本文就針對家長的問題,談一下如何擇校?擇校,是不是名校就一定最好呢?其實不然,擇校,擇的不只是學校成績,比起一味追逐名校,家長更應該全面權衡這三個因素:孩子、學校、家庭。
  • 德國幼兒園和中國幼兒園的不同
    文=陳平(一位住在德國的中國媽媽)  德國幼教工作者認為,對孩子們來講最重要的是玩,通過玩來教他們;老師只是一個觀察者、幫助者,要充分發揮孩子們的天性。這一點在德國幼兒園的實踐中表現得尤為徹底。德國幼教界很重視幼兒獨立性以及社會適應能力的培養,只不過他們的培養方式是玩。
  • 萬變不離其宗的北京小升初擇校通關文牒
    在北京小升初擇校,想要進入頂尖精英教育圈,要麼就是把孩子送到國學校或者國內的國際學校或國際部。而且在這些精英教育圈裡,也流傳著這些密碼:KET、PET、UKiset等。其實這並非真是某些密碼或暗號,而是一些證書考試,說白了也就是證明孩子實力的考試。
  • 從德國十大電器品牌,看德國藍寶電器在中國的大好前景
    隨著消費升級的不斷深入,人們對於健康的重視以及對品質、生活、格調的追求,在近幾年,具有「德國製造」光環加持的德國家電品牌越來越受到中高端家庭的追捧。中國家電行業正進入全球化配置時代。觀家電市場之行情,筆者為大家羅列出德國電器的十大品牌排行。1.
  • 德國留學|斯圖暴力打砸搶主角兩元店?德國安全性及擇校建議
    騷亂發生的起因是對位於斯圖加特國家歌劇院,州議會和新宮之間的埃肯湖(Eckensee)附近的毒品管制。當天,附近湖邊的草地在周末會聚集著喝酒和歡慶的年輕人。周六午夜警方收到附近有毒品交易的消息,出警控制。
  • 德國取消小學家庭作業!中國為什麼不學習德國?主要原因有三點!
    寫在前面:德國取消小學家庭作業!中國為什麼不學習德國?主要原因有三點!大家都知道,不同的國家,實行著不同的社會制度。在不同的社會制度之下,每個國家的教育方式都是不一樣的。當然了,教育方式不僅和意識形態有關,還和文化傳統有很大的關係。
  • 德國教育 | 德國小學為啥叫基礎學校,因為就是在給未來打基礎
    作為義務教育,每個適齡兒童都必須入學,關於小學入學條件、時間等等,可以參看往期文章《德國安居指南——從幼兒園到高中,德國移民子女入學全解析》。今天主要簡單介紹下,小學在打怎樣的基礎,小升初在德國,是否同樣是一個重要人生抉擇。
  • 寧波小升初必讀關鍵詞解讀之公辦學校
    寧波小升初備戰已經逐漸進入白熱化階段,究竟在寧波小升初考試中,寧波家長應該如何更好得了解寧波本地的小升初考試呢?寧波奧數網編輯特將寧波小升初擇校過程中常見的各種關鍵詞解讀以供家長更改的參考。
  • 中國家庭教育的痛點是什麼?看看德國家庭是怎麼做的?
    答案是美國、英國和德國,但是如果我們不看國籍而看族裔,其結果是德裔的獲獎者佔到了全部諾貝爾獎獲得者總數的近一半。正因為家庭教育十分重要,所以德國的每一個家庭都十分注重對孩子的家庭教育,德國也是唯一把父母教養兒童的義務明文寫入憲法的國家。
  • 德國大學擇校攻略—建築系
    在德國學建築 建築學一般是在綜合性的理工大學裡面,跟藝術類的建築設計不同,像魏瑪包浩斯的建築學專業偏向藝術類的建築設計,無論本科碩士的申請,都要提供藝術設計的作品集,還要去參加學校面試,跟國內的美術學院有些相似。
  • 在奧地利留學和在德國有什麼不同?
    所以很多學生在考慮到德語國家留學時,往往把德國和奧地利作為一個整體來選擇學校。奧地利的物價總體高於德國,是的,儘管平均工資低於德國。小編從德國到奧地利後第一次逛超市是崩潰的。先是連進了兩家超市,看看物價都以為是進了本身定位偏高的超市,直到進了DM,看到一模一樣的牙膏,奧地利DM比德國DM貴差不多一倍,才接受奧地利就是比德國貴的現實。相關新聞報導看這裡:奧地利物價高於德國義大利,與英國持平房租不太好比較,因為城市之間的差別比國家之間的差別更重要。
  • 盤點德國大學擇校攻略—德語系(上)
    今天小編特意為大家整理了德語系的擇校攻略,幫助同學們更快的選到自己心儀的學校!咦,那哪所大學的德語專業最靠譜呢?首先,小編帶大家來看看大學排名。在德國,較有參考價值的官方排名有兩種。班貝格大學的眾多學院位於城市的不同位置,但之間距離並不遠,騎自行車或者乘坐公共運輸可以迅速到達。班貝格交通發達,是柏林-慕尼黑鐵路線的停靠站之一,而到達最近的國際機場只需要45分鐘。市內交通便利,學生憑藉學期卡免費乘坐公共運輸工具,並且自行車道規劃地非常好,騎車有時更方便。
  • 德國納粹和納粹德國的意思一樣嗎?原來它們是不同的
    提到二戰時期的德國,人們的第一反應就是納粹。然而我們通常說的「德國納粹」和「納粹德國」兩者間的概念完全不同。德國納粹即納粹黨,指的是民族社會主義德國工人黨。而納粹德國指的是1933年至1945年在納粹黨統治下的德國。
  • 德國生活 | 同樣是高考,在中國是生死之戰!在德國只是結業考試
    【德國生活】七月流火,高考如火如荼,小編祝福所有考生都能超常發揮,進入心儀學府,走上人生花路。大家是否好奇,德國高考是什麼樣的,是否也有主科、副科,高考滿分多少?各個國家高考都不相同,沒有優劣之分,今天小編就跟大家聊一聊德國高考。
  • 德國留學|不同階段的德國留學條件解析
    由於德國地理條件優越,經濟非常發達,教育體制完善,學習氛圍濃厚。有越來越多的人選擇去德國留學。那麼,不同階段的德國留學條件又是怎麼樣的呢?
  • 我國「小升初」超過四分之一的學生擇校
    「小升初」超過四分之一的學生擇校  從2014年開始由中國人民大學中國調查與數據中心負責組織實施的中國教育追蹤調查(CEPS)通過對全國20個省、112所初中、近2萬名初中生及其家長的調查結果顯示,為了讓孩子在「小升初」過程中進入所在的初中就讀,有13.8%的家長找親戚、朋友、熟人幫忙走關係,1.9%的家長給相關的領導送禮,2.9%的家長給學校交納額外的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