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昌碩幼兒園組織的「安吉遊戲」系列培訓第二講在鄣吳村委大講堂開講。所有參訓老師非常有幸地聆聽了安吉幼教研究中心的袁青老師為我們做的主題為——「如何深入安吉遊戲理念下的觀察」的講座,感觸頗深,回味悠長。
一、觀察新視角
安吉遊戲的開創者程學琴在《放手遊戲 發現兒童》的書中寫到:像人類學家一樣研究兒童,帶著對兒童的好奇,去觀察發現兒童。安吉遊戲理念下的觀察要求教師「閉住嘴 管住手 睜大眼 豎起耳」,從眼睛、耳朵、心三個角度更加深入地去觀察兒童。深入到看孩子的表情、神態、姿勢及其變化;聽孩子的聲音、語調、語氣、流利程度;用心感受孩子的情感、渴望、需求、信念和氛圍。
二、深化兒童觀
深入觀察的背後是兒童觀的深入轉變。以前,我們的兒童觀似乎已經很前衛了,我們相信兒童是有能力的;兒童是有能力的學習者;兒童是有能力自己發現問題並解決問題的。在深入觀察過後,我們更加相信,兒童是有渴望和需要的;兒童是有目標和夢想的;兒童是有資格成為自己想成為的人,做自己想做的事的。這種信念讓我很感動,體現了對孩子更加充分的、完全的、絕對的尊重,我覺得安吉的孩子都是幸福的,我都想再次回到童年,去感受這種充分尊重帶來的快樂。
三、抓感性,促理性
會上,袁青老師從理性和感性的角度,為我們解答了觀察中的困惑:找不到幼兒經驗的連續性。那是因為我們理性地將幼兒遊戲的延續性等同於幼兒遊戲經驗的延續性了。幼兒在玩了一個遊戲幾次之後去玩別的遊戲了,看似經驗斷掉了,其實並非如此。袁青老師舉了一個幼兒玩水的例子,在噴水的過程中,孩子的遊戲似乎每個階段都不一樣,但是這種對噴水把控能力的提升是不斷延續的。
四、《指南》三維度,提升觀察力
在充分理解能力發展四個階段「無意識的無能力」,「有意識的無能力」,「有意識的有能力」,「無意識的有能力」的基礎上,從三個維度提升我們的觀察能力:1、三個年齡段左右看,某個年齡段的孩子可能涵蓋了三個年齡段的特徵,我們要關注孩子的個體差異。2、關注領域綜述,把握每個領域的核心內容以及各領域之間的相互滲透。3、看《指南》最前面的說明,涵蓋了整個《指南》的核心內容,即領域滲透,幼兒學習與發展的整體性;尊重個體差異,每個幼兒都是在自己原有的基礎上小步遞進的發展的(爬梯子);幼兒的學習是在遊戲和生活中進行的(在哪裡爬梯子);重視幼兒的學習品質。
最後袁青老師深有感觸地說到,「當我們把幾年的觀察經驗,編織成內心帶有視頻和照片案例的幼兒發展能力地圖,我們會更坦然地放手;更尊重幼兒的渴望與需要;更從容地支持幼兒攀登自己的「階梯」。我相信袁青老師肯定是在這幾年觀察累積的基礎上有感而發的,我們現在還達不到這樣的境界。我們當下要做的,就是帶著對幼兒充分的尊重和信任,踏踏實實地去觀察幼兒,觀察幼兒遊戲,在此基礎上解讀幼兒遊戲行為背後的發展,努力提升自己的觀察能力,不斷反思、不斷進步,做一個合格的安吉幼教人。
來源:安吉教育網
申明: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