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25日,由湖南省中小學教師發展中心主辦,長沙高新區教育局、長沙高新區教育學會協辦的湖南省「智能教育」論壇與英語課堂展示活動在長沙高新區旺龍小學召開。此次活動圍繞「信息技術的應用與課堂教學的改變」的主題,以智能教育微論壇、課堂展示、教者說課、培訓師評課、學校經驗分享、互相交流等多種形式展開。深圳市南方科技大學教育集團第一實驗小學及可瀚學堂受邀出席本次活動。
可瀚學堂創始人兼董事長何海平做了「2019正在改變的世界——科技助力教育」的主題分享,從發展智能教育的意義、人工智慧在教育領域的主要應用、智能教育應用場景和內涵這幾個方面闡述了「智能教育」。何海平說:「希望構建包含智能學習、交互式學習的新型教育體系,建立以學習者為中心的教育環境,實現日常教育和終身教育定製化」。
活動上,來自深圳市南方科技大學教育集團第一實驗小學的李老師和長沙高新區旺龍小學的楊老師分別展示了智能教育在英語課堂上的應用場景,展現了智能課堂的風採。教材內容選自可瀚學堂之伊索寓言第一輯初級的The Frog and the Ox 的內容。
楊老師上的是一堂總結課,她先用智慧型手機投屏,為學生們展示了上一節課的作業情況,並做了簡單講解。然後通過「聽音識人」的小遊戲與學生互動,讓學生閉上眼睛聽配音作業,猜這個配音的同學的名字。接著楊老師帶著學生看動畫、根據故事情節複習對話,再用智能課件帶領學生跟讀,最後讓大家把故事表演出來。
李老師上的是一堂新課,她根據APP 上學生們預習數據中反映出來的問題,帶著大家重點跟讀幾個單詞的發音,用動作模仿等肢體語言不斷地演繹詞彙的意思。然後用智能播放器帶著學生們一句一句、幾句幾句地跟讀,反覆演示對話場景,最後指導學生把故事表演出來。
兩位老師都立足於英語繪本故事文本,運用可瀚學堂的教學資源包、APP合理科學地設計教學流程,運用動畫、音頻、演示等打造場景,帶領學生們邊演邊學,讓課堂「活」起來,讓英語「說」出來,讓學生「動」起來。
展示課結束後,在場聽課的領導和老師們都驚訝於二年級學生的英語課堂竟然能呈現出如此生動的效果。湖南省中小學教師發展中心名師工作科副科長鄭衛十分肯定這次展示課教學效果,並用「四個融合」高度評價。
1、工具性和人文性的融合
鄭科長表示,伊索寓言英語繪本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每個伊索寓言故事都具有深刻的教育寓意,幫助學生培養文化意識、樹立價值觀,幫助教師樹德育人。同時用英語進行故事教學,讓學生掌握一門語言技能,對於落實學科核心素養有非常大的積極作用。
2、情景性與任務性的融合
老師們應用動畫、音頻、APP等各類信息化工具,在課堂上創設了語言學習場景,使學生「全員、全情、全程」參與,讓課堂充滿生命的活力。教學過程中採用任務型教學策略,根據故事情節設置任務,引導學生發散思維,培養學生思維認知能力。
3、階梯性和整體性的融合
課堂上學生的英語發音與APP上動畫的發音非常接近。老師們的教學設計由淺入深。從導入到文本學習,再到語言輸出,巧妙處理英語發音教學方法。整個教學過程,包含了「聽、說、讀、演、辯」,教學步驟完整,將發展學生語言能力、多維思考能力、社會文化能力等多元目標融合,以「潤物無聲」的方式落實了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
4、結構性和創新性地融合
伊索寓言課程體系具有完整的結構性,不是碎片化的教學。它將線上與線下融合,課上與課下融合,學校與家庭融合,形成教學閉環。在課堂上老師不再是設計者、推動者,更像是一個導演,學生才是主角。老師和學生的角色轉變,形成一個顛覆傳統教學場景,具有創新性的翻轉課堂。
鄭科長在點評中還提到,基於核心素養的教育如何落地。教學方式的轉變讓更多的落地變成可能,現在農村地區的學校雖然已經有很多信息化教室,但是師資力量跟不上,如果藉助於智能化教學產品、優質課程體系和優秀的教學理念,例如英語教育的「follow the tap」,就能夠很好的解決師資問題。在未來,智能教育讓老師的作用主要從教變成設計者、推動者,本次展示課就是一個很好的案例。
長沙市高新區英語教研員喻老師對展示課進行了點評。喻老師說,她在孩子們那裡感受到了純正的口語,很驚訝於長沙二年級的學生說英語沒有長沙口音。同時非常認同楊老師、李老師讓學生學習發音。「follow the tap」的教學理念和方法,讓學生發音不受老師口音的影響。
喻老師認為楊老師有非常強的處理教材的能力,語言提煉非常到位。英語學習,實操非常重要,操練越多,表達情感的能力就越強。喻老師說到,李老師善於抓細節,重點單詞句子反覆操練,一直到學生們完全掌握。通過「潤物細無聲」的方法,在場景中教會孩子對單詞對詞組的理解,區別於傳統的講解。
最後,喻老師提出一個值得所有教師思考的問題:怎麼樣在輕鬆愉快的環境中讓孩子們學習英語、學會英語。
活動上,長沙高新區旺龍小學校長羅湘君分享了學校建設「智能教育」的經驗。
1、操練多樣化,幫助學生構建語言意義
運用圖畫、情節、故事、對話等內容,通過朗讀、表演、聽說多樣化的形式操練,為學生提供有意義的語言環境和主題活動,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旺龍小學就藉助了可瀚學堂APP上的動畫和題型豐富的練習來實現操練多樣化。
2、數據精準化,指導學生自主學習
藉助人工智慧、大數據的優勢,用精準的數據指導學生自主學習。課前預習看視頻、聽錄音、學單詞、讀句子,系統給出評分;課堂上根據預習評價報告指點學習,幫助學生突破難點;課後通過做多種形式的練習給出評分,根據分數為學生提供學習優化的建議。
3、反饋即時化,輔助教師調整教學策略
老師們在教學過程中,為了做到個性化、精準化教學,往往會遇到數據統計難度大、缺乏統計工具、工作量大等問題。在智能化手段的幫助下,老師可以在線查看學生預習情況,根據學情前測,合理設計課堂教學方案。課堂進行隨堂檢測,針對學生的掌握情況,即時調整教學活動。大數據統計作業完成情況,一目了然便於進行個性化指導。
最後,羅校長表達了她對未來「智能教育」的展望,希望在智能信息化手段的支持下,實現精裝化教育、個性化教學,讓教育更加高效。
本次活動連接了長沙與深圳兩地的優秀教師,交流智能教育新模式、分享優質課程教學產品,展示優秀智能教育課堂案例。隨著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的推進,全國多地陸續啟動「智慧教育」三年行動計劃,《長沙高新區智慧教育三年行動計劃》也正在起草。目前長沙高新區正從多方面探索智慧教育新模式,通過依託高新教育雲平臺,探索教育資源的共建共享;依託人工智慧研課系統,探索課堂教學方式的深度變革;藉助大數據,探索學校教育質量綜合評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