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寫過一篇介紹標準差的文字,可能是過於理論,有點晦澀難懂,今天再寫一篇,介紹一下標準差的神奇作用。
首先還是簡單複習一下什麼是標準差。
一組數據的標準差是每個數與平均數之差的平方的算術平均數的平方根。(好多的的的,理解困難)
如果你上網搜一下,除了標準差 ,還有其它的差,例如標準偏差、均方根誤差什麼的,不想深入研究的話,可以把他們都叫做標準差。計算方法你也不用糾結,直接用Excel上專用函數STDEVP就行。(補充說明一點,STDEVP的算法和我上面給出的標準差定義是不同的,不過無所謂,因為我們要的只是個趨勢)
下面就轉入正題,說說標準差和我們投資有啥關係。
投資任何產品,我們都要問兩個問題:歷史或者預期的年化收益率是多少?歷史或者預期的年化收益率的標準差是多少?
投資顧問很樂意提供產品的歷史年化收益率,如果這個數字很漂亮的話,還會不斷向你提起。但是年化收益率的標準差就很少有人願意說,因為這個數字直接反映出投資風險。
標準差是衡量投資風險的重要指標!
請看案例:投資顧問向你推薦一個基金,最近10年的年化收益率高達12%,你是不是很心動?別著急買,一定要看看年化收益的標準差是多少。在你的強烈要求下,投資顧問不得不告訴你,最近十年年化收益的標準差是29%!
有了這兩個數據,我們可以對這個基金的風險情況給出以下判斷:未來6年,我們就可能會遇到一年的年化收益率低於-17%。這種情況如果超過你對資產損失的忍耐極限,那你就不應該購買。
備註:如果收益情況沒有大的變化,參考歷史數據,可以近似認為每6年會出現一次收益率低於平均收益率減去一個標準差的情況,每44年會出現一次收益率低於平均收益率減去兩個標準差的情況。
我舉例的這個基金是易方達策略成長混合,歷史上曾經半年淨值縮水40%。
在實際投資中,如果我們面對多個投資產品,就應該畫一張收益風險圖,樣例如下圖,縱軸是產品的年化收益率,橫軸是收益率的標準差。
其中AB兩個產品收益一樣,但是B的風險明顯大,BC兩個產品的風險一樣,但是C預期的收益更大。有了這個圖,你就可以結合自己的風險偏好,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裡之外!
最後照例附上最新的指數估值數據,供各位看官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