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問瑪利亞·佩姬如何跳舞?這麼跟你說吧,地球上其他人都是用腳踩踏地面,而瑪利亞·佩姬是在地面上用雙腳畫出她的問題與答案。」諾貝爾文學獎得主霍塞·薩拉馬戈曾經這麼說。瑪利亞·佩姬,這位西班牙弗拉明戈藝術的代表性人物,即將在10月18日-19日晚,把她的新作《我,卡門》帶到第20屆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55歲的瑪利亞將和瑪利亞·佩姬舞團的舞者們,用弗拉明戈塑造一個自由、獨立、真實的 「卡門」,跳出弗拉明戈美麗而不羈的靈魂。
弗拉明戈,一種有生命力的舞蹈
在《我,卡門》正式亮相上汽·上海文化廣場之前,瑪利亞·佩姬帶著舞團成員,在復旦大學進行了一場弗拉明戈工作坊。瑪利亞現身學生們中間,一襲黑衣,素麵朝天,一頭濃密的長髮編成髮辮垂下來。55歲的瑪利亞,身材不似從前纖細,臉上長出了皺紋,但她跳起舞來,充滿爆發力的肢體、桀驁不馴的眼神,依然讓人無法抗拒。
瑪利亞·佩姬在復旦大學教學生們跳弗拉明戈。 亦檸 攝
「弗拉明戈是一種有生命力的舞蹈。」講起弗拉明戈的故事,瑪利亞眼神放光,「弗拉明戈誕生於西班牙南部,歷史並不長,大約60年前才有第一篇關於弗拉明戈的報導。但弗拉明戈吸收了不同種族、宗教、文化元素,從未停止發展的步伐。就像做一道菜,逐漸加入不同的原料,小火慢燉,才有了今天的美味。」
瑪利亞·佩姬可謂弗拉明戈發展的見證者和推動者。她4歲就在塞維亞接受舞蹈啟蒙教育, 15歲就成為了一位專業的舞蹈教師。她在經典弗拉明戈舞蹈中融入了不同的藝術形式,逐漸創立了強烈的個人風格。《大河之舞》中那段讓人難忘的「火舞」,就由瑪利亞·佩姬編創和演出,驚豔世界。1990年,她創辦了瑪麗亞·佩姬舞團,製作並參演《塞維亞》等一系列名作。
在鼓手和吉他手的現場伴奏下,一位西班牙歌手吟唱出傳統的西班牙旋律,瑪利亞·佩姬教給熱愛舞蹈的學生們兩種弗拉明戈的節奏和舞步。一種是基礎節奏索列亞,十二拍子,往往用來表達悲傷、負疚的情緒。另一種是探戈弗拉明戈,顧名思義,在弗拉明戈中融入了探戈的風格。瑪利亞·佩姬的教學不是簡單的示範和模仿,而是不斷提問,啟發學生們去聆聽節奏、感受弗拉明戈的魅力。現場有一個看上去四肢不太協調的男孩,總是找不準節奏,瑪利亞就讓樂手重複奏樂,直到男孩可以用雙手打出精確的節拍。面對這幫零基礎的學生,瑪利亞十分嚴格。她帶領著學生們不斷加快節奏,挑戰自己的極限。「弗拉明戈很強烈,即使快要無法呼吸了,也必須在舞臺上堅持到最後。」瑪利亞說。
卡門,卡門,每個女人都是卡門
從2008年紅裙似火的《塞維亞》到2014年對話靈魂的《自畫像》,瑪利亞·佩姬不斷突破自我。2014年,瑪利亞·佩姬將目光投向世界上最有名的西班牙女郎「卡門」,創作出了《我,卡門》。瑪利亞·佩姬是弗拉明戈傳統最堅定的捍衛者,也是最大膽的開拓者。在《我,卡門》中,她將這兩種特質展現得淋漓盡致。
瑪利亞·佩姬拒絕接受人們對梅裡美筆下「卡門」的固有印象,而是試圖在《我,卡門》中塑造一個更為柔軟、堅定、真實的女性形象。她說:「在西班牙,卡門是一個非常普遍的名字。如果在西班牙,你在大街上隨便喊一音效卡門,可能就有一百個女人回頭。通過這個名字,可以看到所有女性身上的特質,也可以看到女性對於自己的認識。」
《我,卡門》劇照
女舞者們穿著裁剪簡單的服裝,先是隨著和諧、規整、均勻、對稱的旋律翩躚起舞,而後將這些節奏全部打亂,重新排列,煥發新的生命力。在「女人與文字」「女人與輓歌」等場景中,跟隨著弗拉明戈傳統節拍,她們舞蹈歌唱、歡笑痛苦。觀眾在舞臺上看到的不是身穿紅裙的性感「卡門」,而是有血有肉的真實女性。
其中一個場景,瑪利亞·佩姬和舞者們打開書本,和著背景裡播放的各國女性文學者的母語朗誦,讀與謝野晶子、讀瑪利亞·贊布蘭諾、讀瑪格麗特·阿特伍德,讀茨維塔耶娃,讀李清照。瑪利亞說:「《我,卡門》不是一個關於卡門的故事,也不是一個男人寫女人的故事,而是一個女人發出自己的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