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鏡驗配的各類計算方法您是否全部知道?是否在為找到雜亂不齊的文章而苦惱?此次眼鏡世界特別針對眼鏡驗配計算類方面而整理出詳細整齊的文章,文章內包含視力表、近視度數換算方法、角膜曲率計測量介紹和用法、鏡片移心計算方法、雙光 漸進多焦點眼鏡的加工製作、瞳距瞳高測量方法、隱形眼鏡度數換算方法和步驟各6篇文章,以供大家參考學習。
A、視力表、近視度數換算方法
標準對數視力表與小數記錄視力表的換算
查自己視力最簡單、最直觀的方法就是用視力表。以前視力1.5就是最好了,對一些概念比較根深蒂固的人來說,對於現在的視力表記錄方法感到不太直觀,需要進行視力表的換算。現在的視力表不再採用0.1-1.5這樣的小數記錄方法,我們經常可以聽到視力5.0、4.0之類,這種新的方法叫做標準對數記錄法。這兩種視力表換算規則如下:
小數記錄法
標準對數記錄法
度數
0.1
4.0
650
0.12
4.1
550-600
0.15
4.2
500
0.2
4.3
450
0.25
4.4
400
0.3
4.5
300-350
0.4
4.6
250
0.5
4.7
200
0.6
4.8
150
0.8
4.9
100
1.0
5.0
1.2
5.1
1.5
5.2
視力表是根據視角的原理設計的。所謂視角就是由外界兩點發出的光線,經眼內結點所形成的夾角。正常情況下,人眼能分辨出兩點間的最小距離所形成的視角為最小視角,即一分視角。視力表就是以一分視角為單位進行設計的。
使用視力表測量視力時,被測者應距視力表5米(如不滿可利用鏡面反射),1.0及以上是正常視力。一般是從視力表較低的水平往高水平辨別,直到不能辨認這樣來測定;不過實際操作時由於整個群體的視力水平還算不錯,為了節省時間會有一些施測者喜歡從最難的開始讓測試者辨別。
有些朋友視力的確很糟糕,他們在5米內還是看不清0.1處E字缺口。此時可讓其走近直到能看清為止,這時他的視力為:視力=0.1×距離(米)/5。如果在半米內仍然看不清視力表上的E字缺口,那麼就要測試者辨認指數,測手動、光感等。按檢查情況記錄視力。
視力表上的數值與屈光度的換算
讓我們先了解一下屈光度的概念。人們口中的近視度數與屈光度關係密切。1屈光度被定義為光線在通過鏡片在鏡片後一米處形成焦點。以D表示,f表示焦距就有公式D=1/f。距離如果鏡片焦距是0.5米那麼這個鏡片的屈光度就是1/0.5=2,習慣上人們喜歡把這個叫做200度。
很多朋友想搞清視力表上的視力跟屈光度(近視度數)的關係,其實這兩個概念是彼此獨立的,它們之間沒有絕對準確的換算關係。
一般來說屈光不正的人視力都不太好,屈光度數越高,裸眼視力也就越低。但這也不絕對,有人屈光度不高,但是視力缺很低,因為影響視力好壞的不只屈光度一個因素。如果眼睛有其他疾病或網膜成像功能、視神經功能受損等也會使視力下降。而屈光度不變不表示視力不能改變,所以近視的朋友們不必太過灰心,及時使用合理的幹預,慢慢積累的成果就會讓你擺脫框架鏡的煩惱啦。青少年朋友長期使用還能有效控制近視增長,讓近視度數不會快速加深。
B、角膜曲率計測量介紹和用法
由於角膜屈光力佔人眼總屈光力的2/3,因此角膜的曲率測量可以了解人眼總屈光力的情況。同時,由於人眼散光大部分來自角膜,因此在驗光和處方分析方面,角膜曲率讀數非常重要。
這一次將介紹光學的角膜曲率計及其應用。角膜曲率計是利用角膜反射性質來測量其曲率半徑的。
角膜曲率計的特點有:
①可調整目鏡使得檢查者的眼睛能清晰聚焦。
②可調整頜託和頭靠,使得檢查過程中被檢者的頭位能固定;手柄可上下移動,調整儀器高度,和被檢者的眼睛在同一水平線上。
③兩個度數轉輪可測量兩主子午線的曲率。
④有軸向的刻度,可表達兩主子午線的位置,曲率計的整個桶體可以轉動。
⑤光標投射到被檢者的角膜,焦距控制柄可以前後移動,將光標清晰地聚焦在被檢者的角膜上。
正常角膜曲率讀數可以使用曲率半徑(mm)也可以使用屈光度(D),在驗光中,一般採用屈光度表達比較方便,可以直接提供角膜散光的情況,如:43.00 D@180/44.00 D@ 90,我們就可以直接獲得該角膜為1.00 D的順規散光。
屈光度為單位的主要價值還在於便於接觸鏡驗配師計算殘餘散光量(配戴硬性球性接觸鏡),因為淚液的折射率與角膜曲率計計算角膜總屈光度的折射率很接近,用角膜曲率計測出的散光量相似於由戴接觸鏡後的淚液鏡的中和量,所以通過比較角膜曲率計測出的散光量和驗光測出的散光量,就能迅速估算出殘留散光。曲率半徑為單位主要在驗配隱形眼鏡時計算鏡片基弧中應用。此外,角膜曲率測量還可以了解角膜是否規則及淚膜情況。
一、角膜曲率計的原理
角膜曲率計是利用角膜的反射性質來測量角膜曲率半徑的。在角膜前的一特定位置放一特定大小的物體,該物體經角膜反射後產生像,測量此像的大小即可計算出角膜前表面的曲率半徑。
二、檢查步驟
1.準備
(1)消毒頜託和頭靠。
(2)被檢者摘掉其眼鏡或者角膜接觸鏡。
(3)目鏡的聚焦。
(4)打開電源開關。
(5)逆鐘向旋轉可調整目鏡到最大限度。
(6)將一張白紙放在曲率計前面,反射照明目鏡內的十字線。
(7)順鐘向緩慢轉動目鏡,直到十字線首次出現清晰為止。
(8)調整椅子和儀器的高度,直到被檢者和檢查者的位置均舒適為止。
(9)鬆開鎖定鈕,一般的角膜曲率計都有這個結構。
(10)指導被檢者將下巴放人下頜託,額頭靠人頭靠。
(11)升降頜託,直到被檢者的外毗角與支撐架上的高度標誌對準。
2.操作步驟
(1)從儀器的外面,通過升降和前後移動曲率計的桶體,檢查者應看到被檢者右眼角膜前面的視標像位置。
(2)指導被檢者眼睛平視前方,從儀器的桶體中找到自己的眼睛的反射像。
(3)從曲率計的目鏡中觀察,直到看到三個環對應到被檢者的角膜。
(4)調節手柄使三個環保持清晰,並使黑+字正好落在右下環當中。
(5)鎖定儀器(部分儀器沒有這一項,根據廠家的要求設定)。
(6)調整水平和垂直的度數轉輪,直到光標像靠得很近。
(7)為了確定患者角膜的兩主子午線,旋轉曲率計的桶體,直到光標像的水平支線能完全延續。
(8)調整水平度數轉輪,直到水平光標像完全重合。
(9)調整垂直度數轉輪,直到垂直光標像完全重合。
(10)整個檢查過程中,有時有必要重新定位和聚焦。
(11)通過觀察角膜反射像可了解角膜的完整性。
(12)如步驟(1)所示將曲率計的桶體移到被檢者的左眼前。
(13)重複(2)~(11)步檢測左眼的角膜曲率。
3.記錄
(1)分別記錄每一眼。
(2)首先記錄水平子午線(第一子午線)的度數和方向。
(3)記錄好水平子午線以後,劃一條斜槓,然後記錄垂直子午線(第二子午線)的度數和方向。
(4)用屈光度大小記錄角膜散光量。
(5)記錄散光的類型:
(6)順規(WR) 垂直方向度數較大。
(7)逆規(AR) 水平方向度數較大。
(8)斜向(OBL) 主子午線在45°和135°的左右各15°。
(9)不規則 兩條主子午線的方向不相垂直。
[舉例]:
例:角膜曲率計讀數為:
DmmA
H41.008.24175
V43.757.7286
記錄為:41.00@175/43.75@85
或8:24@175/7.72@ 85
平均角膜曲率42.37
平均角膜基弧7.98
角膜散光:-2.75×175,WR
三、注意事項
(1)由於廠家的不同,角膜曲率計的設計和結構也有所不同,檢查者在使用角膜曲率計以前需要了解廠家提供的信息。
(2)光線經角膜反射後不是來自角膜的中央,而是主光軸兩側的小區域,這兩個區域的大小取決於角膜曲率計物鏡光圈的大小。角膜曲率計的設計基礎是假定這兩個區域是球面,實際上人們早就知道,正常的角膜不是球面,而是向周邊逐漸平坦。由於不同的角膜曲率計光標反射的角膜區域不同,所以用兩個不同的角膜曲率計測同一角膜時會有兩個不同的讀數。由於角膜曲率計僅僅表達角膜的小區域,驗光師在患者隨訪時要注意,有時候角膜不規則位於被測區域之外,這時只看角膜曲率計讀數也會是正常的。
C、鏡架配鏡之鏡片移心計算方法
鏡架配鏡之鏡片移心計算方法:
1.紅線A(單位:mm)必須通過瞳孔中心
2.藍線B(單位:mm)為鏡架內緣之最大斜角
3.PD為兩眼瞳孔距離(單位:mm)
4.公式:A-PD+B=配鏡所需要使用的鏡片直徑
例題1:左眼S-5.00D,兩眼瞳孔距離:64mm,當鏡片直徑為65mm時,應該如何訂製鏡片處方?
答:
(1)72-64+62=70…所以需使用鏡片直徑為70mm
(2)當鏡片直徑為65mm時,所以需移動鏡片光心5mm
(3)訂片處方:-5.00D,鏡片直徑為65mm移鏡片光心5mm
例題2:左眼S-6.00D-C1.50 × 135∘,兩眼瞳孔距離:58mm,當鏡片直徑為65mm時,應該如何訂製鏡片處方?
答:
(1)68-58+57=67…所以需使用鏡片直徑為67mm
(2)當鏡片直徑為65mm時,所以需移動鏡片光心2mm
(3)訂片處方:S-6.00D-C1.50 × 135∘,鏡片直徑為65mm移鏡片光心2mm
當左、右眼PD不一樣大時應該如何處理?
右眼訂片的所需直徑=【鏡片所需直徑】+【(平均PD)-(右眼PD)】
左眼訂片的所需直徑=【鏡片所需直徑】+【(平均PD)-(左眼PD)】
例題:
當您量出總PD=60mm,因此單眼的平均PD為30mm
假設右眼=29mm;右眼=31mm
當您使用以上方法算出【鏡片所需直徑=45mm】
右眼訂片的所需直徑=45+【30-29】=46mm
左眼訂片的所需直徑=45+【30-31】=44mm
D、雙光、漸進多焦點眼鏡的加工製作
隨著眼鏡的驗配水平提高,今天我們能為顧客提供的產品種類也越來越多,更多的顧客選擇了適合他們的產品,雙光和漸進多焦點眼鏡就屬於這一類型,雙光和漸進多焦點由於鏡片的設計比較複雜,對我們測量和裝配時比單光眼鏡有更多的要求,特別在您使用半自動磨邊機時要求就更加的嚴格,如何規範的測量和使用半自動磨邊機加工雙光、漸進多焦點眼鏡就成為廣大驗配工作者的一個難題,今天我們談一下驗配方法,希望可以給大家啟迪。
1、處方要求:
雙光和漸進多焦點眼鏡的處方和單光眼鏡不同,通常單光眼鏡有常規的屈光度、瞳距、鏡架和鏡片種類就可以了,雙光鏡片則需要包扣遠用屈光度、近用屈光度或下加光、遠用瞳距、近用瞳距、子鏡片頂點高度、鏡架和鏡片種類,漸進多焦點眼鏡的處方則要包扣遠用屈光度、近用屈光度或下加光、單眼瞳距、單眼瞳高、鏡架和鏡片種類(特殊時還要標出鏡片直徑、基彎、垂直稜鏡要求等)。遠用、近用屈光度或下加光的測量方法和普通遠、近用眼鏡的測量方法基本一致,鏡架和鏡片的選擇我們也不多做敘述,主要討論一下測量、加工和檢驗。
2、測量:
(1)、雙光眼鏡的測量:
雙光眼鏡的測量包括遠用瞳距、近用瞳距和子鏡片頂點高度的確定,瞳距與一般單光眼鏡的測量方法一致,子鏡片頂點的測量方法如下:
①、幫助顧客選擇合適的鏡架,通過調整保證鏡架舒適的戴在顧客臉上,前傾角8--15º,鏡眼距12mm,並符合面彎。
②、驗光師與顧客正面對坐,眼睛保持在同一高度上,讓顧客配戴上調校好的鏡架。
③、矚顧客注視驗光師的鼻梁中心,使用油筆在顧客左右眼瞳孔中心正下方的下眼瞼處分別畫出水平線。
④、取下鏡架,測量並記錄左右眼水平線至鏡圈內緣最低點的垂直距離H。
⑤、詢問顧客的配鏡目的(使用此眼鏡以遠用為主還是近用為主),如顧客看近為主則H即為子鏡片頂點高度,如顧客看遠為主則子鏡片頂點高度為H-2mm(如H為16,則子鏡片頂點高度為14mm)。
⑥、如出現左右眼測量高度不同,則要首先檢查顧客配戴眼鏡的水平度,確認鏡架在同一水平線後,當雙眼測量結果相差2mm以內,以主眼的測量高度為子鏡片頂點高度,雙眼測量結果相差2mm以上,以雙眼測量的平均值作為子鏡片頂點高度。
(2)、漸進多焦點眼鏡的測量:
驗配漸進多焦點眼鏡時,最重要的是測量單眼瞳距和瞳高,測量的方法有很多種,今天我們就介紹一種比較好的測量方法,首先幫助顧客選擇合適的鏡架,通過調整保證鏡架舒適的戴在顧客臉上,前傾角8--15º,鏡眼距12mm,並符合面彎。
①、驗光師與顧客正面對坐,眼睛保持在同一高度上。
②、將有鼻梁槽的瞳距尺放置在顧客的鼻梁上,將筆式電筒置於左眼下方,直射顧客右眼,令顧客注視驗光師的左眼,驗光師閉上右眼使用左眼讀出顧客右眼瞳孔的反光點處的數值即為顧客右眼的單眼瞳距。
③、同樣方法測量左眼單眼瞳距。
④、將鏡架水平、對稱的放在測量卡上,在每邊的鏡片撐片上標出單眼瞳距的位置,在此處畫出一條單眼瞳距的垂直線,在鏡架撐片上畫出鏡圈的基準線,並在基準線上方每2mm的位置標一短線。
⑤、將鏡架戴回到顧客臉上,使用筆燈複查一次確保單眼瞳距的精確度,同時分別注意左右眼反光點和基準線的位置,如反光點在基準線上方第2根短線處,則瞳高為鏡片最低端到基準線的距離加上4mm。
⑥、將測量出來的單眼瞳距、單眼瞳高分別記錄在處方單上,漸進鏡片允許左右眼的瞳距和瞳高的不一致。
總結:
1、測量的準確程度直接決定配鏡後的效果,所以當測量時可以多次測量、讓顧客戴鏡覆核以保證測量的準確性。
2、測量子鏡片頂點高度和瞳高時,讓顧客保持舒適的頭位,並非要一定與地面垂直,而是要按照顧客生活中的自然頭位測量。
3、加工:
(1)、雙光眼鏡的加工:
雙光眼鏡加工的要點是:確定加工基準線水平、根據處方中子鏡片頂點高度確定鏡片垂直方向的位置、根據子鏡片頂點距離和近用瞳距一致來確定鏡片水平方向的位置,所以雙光眼鏡加工首先要確定加工基準線然後確定子鏡片頂點位置。具體做法如下:
①、平頂雙光加工基準線和子鏡片頂點的確定方法:平頂雙光的子鏡片上方是平的,這條水平的邊就是加工基準線,平頂的中點就是子鏡片頂點。
②、圓頂雙光加工基準線和子鏡片頂點的確定方比平頂雙光複雜,又根據遠用屈光度是否有散光分為兩種情況:
i、遠用屈光度含有散光時,首先使用焦度計點出遠用的光學中心和遠用加工基準線(方法和普通散光眼鏡確定方法相同,就是列印出三個點),將此遠用加工基準線水平向下平移,當和子鏡片相切時停下來,此切點就是子鏡片頂點,切線就是子鏡片加工基準線。
ii、遠用屈光度沒有散光時,首先確定遠用光學中心位置(遠用區為平光時,以鏡片幾何中心點代替此位置),然後將子鏡片放在遠用光學中心正下方,根據左右眼鏡片分別向左和右旋轉子鏡片(一般需要旋轉10o左右),旋轉時以遠用光學中心為旋轉點,會發現子鏡片最高點在變化,當遠用光學中心和子鏡片最高點在水平方向的距離為遠用和近用瞳距差值的一半時停下來,此時最高點就是子鏡片頂點,做一條水平切線就是子鏡片水平基準線,例如遠用瞳距為68mm,近用瞳距為63mm,則旋轉後遠用光學中心和子鏡片最高點在水平方向的距離應為2.5mm
③、製作一個與鏡架形狀、大小一樣的模板,必需保證模板上的刻度水平線與鏡架水平線平行。全框眼鏡要剛好能裝到鏡圈內,半款和無框眼鏡把撐片和模板相比相同即可,測量模板圓孔中心到鏡架鼻梁中心的水平和鏡圈內緣最低點的垂直距離。
④、根據處方中的近用瞳距和子鏡片頂點高度確定子鏡片頂點的水平和垂直移心量,例如近用瞳距為62mm,子鏡片頂點高度為15mm,模板圓孔中心到鏡架鼻梁中心的水平和鏡圈內緣最低點的垂直距離分別為35和18mm,那么子鏡片頂點水平移心量就是35-(62/2)=4mm內移,垂直移心量是18-15=3mm下移。
⑤、在定中心儀上按照計算的移心量將子鏡片頂點移到所需的位置(上例就是移到內4mm,下3mm處),將子鏡片加工基準線的水平放置。上吸盤後磨邊就可以了。
(2)、漸進多焦點眼鏡的加工:
漸進多焦點眼鏡的加工要點是:保證鏡片裝配後鏡片上的水平線與鏡架水平線平行、裝配後單眼瞳距、單眼瞳高與處方上相同,漸進鏡片出廠時都有臨時標記,所以裝配時的操作方法比雙光更加的方便,只是要求加工精度更高而已。
①、取出漸進鏡片觀察臨時標記,找到配鏡十字和加工水平線(鏡片上已經標明)。
②、製作一個與鏡架形狀、大小一樣的模板,必需保證模板上的刻度水平線與鏡架水平線平行。全框眼鏡要剛好能裝到鏡圈內,半款和無框眼鏡把撐片和模板相比相同即可,測量模板圓孔中心到鏡架鼻梁中心的水平和鏡圈內緣最低點的垂直距離。
③、根據處方中的單眼瞳距和瞳高確定配鏡十字的水平和垂直移心量,例如右眼瞳距為32mm,右眼瞳高為22mm,模板圓孔中心到鏡架鼻梁中心的水平和鏡圈內緣最低點的垂直距離分別為35和18mm,那麼配鏡十字水平移心量就是35-32=3mm內移,垂直移心量是22-18=4mm上移。
④、在定中心儀上按照計算的移心量將配鏡十字移到所需的位置(上例就是移到內3mm,上4mm處),加工基準線的水平放置。上吸盤後磨邊就可以了。
總結:
1、雙光和漸進多焦點眼鏡的加工並不是非常困難,只要您多加練習一定能很快掌握裝配方法。
2、裝配的質量好壞取決於您的細心程度和您的磨邊機的穩定性,裝配前您要對您的磨邊機足夠熟悉。
4、檢驗:
與普通眼鏡一樣雙光和漸進多焦點眼鏡也需要檢驗後才能交付給顧客,裝配質量、外觀檢測等和普通眼鏡相同的我們就不逐一列舉,我們主要講講雙光、漸進多焦點和普通眼鏡檢驗不同之處。
(1)、雙光眼鏡的檢驗:
①、主鏡片和子鏡片頂焦度偏差要符合國標GB10810的規定,測量方法是主鏡片測量後頂點焦度,子鏡片測量前頂點焦度(含子鏡片的表面即前表面靠在鏡託上進行測量)。
②、兩鏡片子鏡片頂點垂直方向的互差不得大於1mm。
③、雙光眼鏡子鏡片頂點在垂直方向上應位於主鏡片幾何中心下方2.5—5mm處。
④、雙光眼鏡兩子鏡片的幾何形狀應左右對稱,直徑互差不得大於0.5mm。
(2)、漸進多焦點眼鏡的檢驗:
①、目前我國還沒有漸進多焦點眼鏡配裝的國家標準,所以頂焦度偏差可以參照GB10810的規定,遠用區測量後頂點焦度,近用區也是測量前頂點焦度。
②、左右眼單眼瞳距和瞳高的偏差,一般也是自己制定標準的,根據顧客的適應能力一般為單眼 ±0.5mm。
③、在稜鏡參考點處測量的稜鏡度一般為 P=2/3 Add,如下加光+3.00D則P=2/3 X3=2△。
E、漸變鏡驗配中的【瞳距瞳高測量】方法
一、瞳孔距離的定義
瞳孔距離(papillary distance)簡稱瞳距,是指兩眼瞳孔中心間的距離,或指兩眼正視前方、視線平行時瞳孔中心間的距離。一般用英文字母縮寫PD來表示,單位為毫米(mm)。
二、瞳孔距離的分類
瞳距有雙眼瞳距和單眼瞳距之分。雙眼瞳距,是指從右眼瞳孔中心到左眼瞳孔中心之間的距離。單眼瞳距,是指分別從右眼或左眼的瞳孔中心到鼻梁中線(nasal centreline)之間的距離。獨眼、斜視眼者,尤其需配漸進多焦點鏡片者,需測量其單眼瞳距。
瞳距又有遠用瞳距和近用瞳距之分。遠用瞳距,是指患者看遠時的瞳距,即指當兩眼向無限遠處平視時兩眼瞳孔中心間的距離。近用瞳距(NCD),是指患者注視近處目標,即眼前30~ 40cm閱讀或近距離工作時瞳孔中心間的距離。近用瞳距總要小於遠用瞳距。
遠用瞳距測量
直尺測量:瞳孔緣法、角膜緣法、角膜反光點法
瞳距儀測量
角膜緣法
1) 被檢者與檢查者相距40cm相對而坐,雙方眼睛保持平行在同一高度上。
2) 檢查者右手拇指和食指拿著直尺,其餘手指起穩定作用,將直尺放置於被檢者眼前。
3) 檢查者閉上右眼,讓被檢者注視檢查者的左眼,同時將直尺的零刻度對準被檢者右眼的角膜內緣。
4) 檢查者睜開右眼閉上左眼,讓被檢者注視檢查者的右眼,同時讀取被檢者左眼角膜外緣所對應的刻度。
重複三次取平均值作為被檢者的遠用瞳距。
瞳距儀法
1) 檢查者與被檢者相對而坐。
2) 將注視距離鍵調整到注視距數值為∞的位置上,打開電源開關。
3) 將瞳距儀的額頭部和鼻梁部輕輕放置在被檢者的前額和鼻梁處,並使其保持水平。
4) 讓被檢者注視裡面綠色光亮視標。
5) 檢查者通過觀察窗,可觀察到被檢者瞳孔上的反光亮點,然後分別移動右眼PD可調鍵和左眼PD可調鍵,使PD指針與反射亮點對齊。
6) 讀取瞳距儀上面所顯示的數值。
近用瞳距測量
直尺測量
瞳距儀測量
計算法
角膜緣法
1) 被檢者與檢查者相距33cm相對而坐,雙方眼睛保持平行在同一高度上。檢查者右眼正對被檢者雙眼中間。
2) 檢查者右手拇指和食指拿著直尺,其餘手指起穩定作用,將直尺放置於被檢者眼前鏡眼距位置。
3) 檢查者閉上左眼,讓被檢者雙眼同時注視檢查者的右眼。
4) 檢查者測量被檢者右眼角膜內緣與左眼角膜外緣之間的距離。
5) 重複三次取平均值作為被檢者的近用瞳距。
瞳距儀法
與遠用測量基本相同,唯一不同為第2部應將注視距離鍵調整到注視距數值為33的位置上,打開電源開關。
計算測量
近用瞳距=遠用瞳距×(L-12)/(L+13) L為注視距離,單位為毫米。
特殊情況下的瞳距測量
1、兩瞳孔大小不等
可分別測量從右瞳內緣及外緣至左瞳外緣及內緣的距離,然後取兩次讀數的平均值。即PD=(AB+CD)/2
2、兩瞳孔位置不對稱
即一眼或兩眼的瞳孔不在虹膜中心位置,多見於外傷或老年白內障手術後,其瞳距難測量,可用眼鏡試戴以確定其值。
3、斜視眼的瞳距測量
⑴檢查者與患者相隔40cm的距離正面對座,使兩人的視線保持在同一高度。
⑵檢查者用右手大拇指和食指拿著瞳距尺或直尺,其餘手指靠在患者的臉頰上,然後將瞳距尺放在鼻梁最低點處,並順著鼻梁角度略為傾斜。
⑶檢查者閉上右眼,令患者右眼注視檢查者左眼,檢查者用左手將患者的左眼遮蓋,並將瞳距尺的零位對準患者右眼的瞳孔中心。
⑷檢查者睜開右眼閉上左眼,令患者左眼注視檢查者右眼,檢查者用左手將患者的右眼遮蓋,並讀取瞳距尺在患者左眼瞳孔中心的數值,即為該患者瞳距。
4、單眼瞳距的測量
患者鼻梁明顯偏離中線時進行需單眼瞳距的測量。
⑴檢查者與患者相隔40cm的距離正面對座,使兩人的視線保持在同一高度。
⑵檢查者應分別從某眼的瞳孔中心測至偏鼻梁的中線以得到單眼瞳距。
⑶精確的單眼瞳距測量需使用瞳距儀。
注意事項
⑴檢查者與患者的視線在測量時應始終保持在同一高度上。
⑵瞳距尺勿觸及患眼的睫毛,以免引起患者閉目反應。
⑶當瞳距尺確定零位後,一定要拿穩瞳距尺,以免移動。
⑷讓患眼注視指定的方向,不使其漂移不定。
⑸一般應反覆測量2~3次,取其精確的數值。
三、瞳高的定義及分類
瞳高是瞳孔中心高度的簡稱,指從眼的視軸通過鏡片處到鏡框下緣槽底部最低點的距離。在配製漸進多焦點眼鏡時對瞳高有嚴格的要求,需特別仔細反覆測量。
四、測量瞳高的操作步驟:
1.在測量之前必須對鏡架進行調整以獲得最舒適地配戴效果。一般鏡眼距離為12-14mm,前傾角為10-15度,鏡腿長短合適。
鏡眼距離為12-14mm
前傾角為10-15度
2.用瞳距尺測量單眼瞳距
3.使用漸變鏡的測量卡片在襯片上標出瞳距位置,劃一條垂線。在垂線上劃幾條橫線,第一條橫線以眼鏡腿中線為參考。其餘橫線以第一條為中線,橫線間相隔1MM的距離。
4.檢查者和被檢查者相對坐著,距離40cm,視線保持同一水平。檢查者左手持筆式電筒放在自己左眼的下眼瞼位置,令被檢查者看檢查者的左眼。根據被檢查者的瞳孔中心反光點落在哪一條橫線上,這樣就可以確定瞳高位置。同樣的方法做左眼的瞳高測量。
5.瞳高位置確定後,在襯片上標識配鏡十字,配鏡十字距上鏡框緣的距離應大於10mm,如不夠10mm時要重新調整鏡架到夠為止。根據配鏡十字的位置依照測量卡片畫出近用參考圈。
6.將標記好的眼鏡給顧客戴上,驗光師與戴鏡者隔著一小桌子面對面坐下,將一畫有注視目標的小鏡子放在兩人之間,請戴鏡者看著鏡面上的注視目標,並且驗光師的鼻子與戴鏡者的鼻子處於同一平面。
7.驗光師的右眼往下看著鏡子裡戴鏡者的左眼,並與戴鏡者的視線在同一平面內,驗光師閉左眼,筆式手電筒靠近自己右眼並照射在鏡面上,觀察戴鏡者在鏡面上的右眼反光點,這點應位於鏡片上標記的近用參考圈內。如不在近用參考圈內時則要重新調整鏡架,令其反光點位於鏡片上標記的近用參考圈內。
8.重複以上步驟觀察左眼,獲得左眼的瞳高參數。
9.最後要詳細記錄測量數據,如:
右眼
左眼
測量者
單眼瞳距
33mm
33.5mm
張晨
單眼瞳高
22mm
22mm
配鏡十字距上鏡框邊緣
12mm
12mm
F、隱形眼鏡度數換算方法和步驟
隱形眼鏡的度數和一般框架眼鏡的度數是不能混為一談的。驗光的度數是框架眼鏡的度數,框架眼鏡的度數和隱形眼鏡的度數是不一樣的,那麼隱形眼鏡度數怎麼算呢?由小編帶大家好好了解下吧。
1、驗光的度數是框架眼鏡的度數,框架眼鏡的度數和隱形眼鏡的度數是不一樣的,框架鏡的後頂點距離角膜的距離,黃種人大約是12毫米。這中間的12mm就造成了框架與隱形眼鏡的度數差異。框架眼鏡在400度以下,因差值較小可忽略不計。
2、隱形眼鏡的度數有一個換算公式,隱形眼鏡屈光度=框架眼鏡屈光度÷(1-0.012×框架眼鏡屈光度),1個屈光度相當於平時所說的100度,近視的屈光度是負數,遠視的屈光度是正數。0.012是框架眼鏡和黑眼球最高點的距離,單位是米。
3、框架鏡與隱形眼鏡度數換算公式: Fo=Fs/(1-dFs) Fo—隱形眼鏡度數Fs—框架鏡驗光度數d—框架鏡與角膜的距離(0.012m)
可以參數下面表格:
例如:框架鏡度數為-4.00D,框架與隱形眼鏡的距離為12毫米,則隱形眼鏡的度數可以換算為Fo=4.00D/[1-0.012(-4.00)]=-3.82D,可按-3.75D給予(-4.00D以下,因差值較小可忽略不計)
4、如果某個度數折算後並沒有對應的度數,可以選擇偏低最接近的度數,例如,800度減少75度後是725度,沒有725度,則應選擇700度,以此類推。
5、隱形眼鏡可以矯正輕微的散光,一般來說,含水量越低,矯正散光的效果就越好,如果散光度數較高,可以選擇隱形眼鏡散光定製片。原則上散光度數大於75度,建議選購專用的散光隱形眼鏡。
注意事項
沒有近視的可以選擇平光,也就是0度的鏡片,近視者可按實際度數選購,不同牌子的度數範圍和間隔都不一樣,一般來說,100度-500度之間,每25度一檔,500-1000度之間,50度一檔,選購時,應儘量選擇跟自己實際度數相同或者稍低的度數,沒有相同度數的時候,宜低不宜高,因為過高的度數可能會導致頭暈眼花等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