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不慣實話的人,自然也就見不得現實的殘酷。
前段時間,華為「天才計劃」的入選名單曝光,引起了不少網友的熱議,而其中頂級大學生的年薪,更是讓大家羨慕嫉妒。
據悉,今年華中科技大學有2名學生入選華為的「天才計劃」,分別是「天才少年」張霽和「天才少女」姚婷,其中張霽的年薪為201萬元,姚婷的年薪則為156萬元。
原本這是一件值得開心的事情,但在隨後,卻有不少網友開始質疑姚婷的情商很低,不配做天才。
這件事的起因是有記者採訪姚婷,詢問關於自己年薪百萬的看法。姚婷回答說:「一百萬在深圳也做不了什麼,畢竟現在深圳的房子10萬一平,我還是打算先拿著這個錢給家裡改善生活。」
姚婷沒有想到自己會因為這句話而被某些人謾罵。
我們一方面要求做人要誠實,實話實說,另一方面卻只聽得進去好話,這樣的情況下,說什麼都是錯的。
那些人之所以謾罵姚婷,無非就是她那句「一百萬在深圳也做不了什麼,畢竟現在深圳的房子10萬一平」刺痛了他們的心。
姚婷的話有錯嗎?
我覺得沒錯,她只是把現實說了出來。
但為什麼會有人看不慣她呢?從那些人的話語中,其實能大概知道原因。
有人說:「年薪百萬已經很多了,小小年紀就想著在深圳買房?過幾年難不成還要上天?」
也有的人說:「你的樣子真的很貪心。」
實話,有時候真的很難聽,所以忠言逆耳這句話並非開玩笑。
一個小姑娘,只是說出了自己對於現在「房價」的無奈嘆息,卻遭到了無數人的謾罵,這難道不應該引起我們的深思嗎?
那些說姚婷小小年紀就想著在深圳買房的人,我覺得很可笑:難道買房的夢想,還要靠年紀去劃分?
我覺得姚婷最大的錯,或許就在不應該把「赤裸裸」的現實擺在眾人面前。
同樣為生活奮鬥,同樣幻想著買房,當收入高的人捅破對現實的無奈時,某些人就會有著這樣一種想法:你都比我好這麼多了,憑什麼唉聲嘆氣不滿足?
每個人都會有對現實無奈的時候,有的人嘆息幾句後繼續前進,也有的人「彎腰認命」,停滯不前。
羨慕別人的成就是每個人都會有的心理,但當羨慕成了嫉妒,「紅眼的妖魔」也就開始肆虐。
姚婷並非第一個因「嫉妒」而遭到謾罵的人。
由於網絡暴力的成本低,近些年來,越來越多的人把自己現實生活中的不如意發洩到網上,看見比自己過得好的人發表一些傷感的話,就會認為他是在裝模作樣。
殊不知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煩惱,月收入5000的人有煩惱,月收入5萬的也有煩惱,這是不可避免的事情,何必用陰暗的心理去揣摩人家。
我們羨慕那些過得比我們好的人,羨慕別人住著豪華的房子、開著高檔的車、過著奢侈的生活,都可以理解,但這些不能成為嫉妒的理由,更不能因為別人說了一句實話就謾罵他們。
普通人可能要20年才能買得起房子,但收入高的人希望自己能在10年或者更短的時間買到房子,這是人之常情,為什麼我們要努力,不就是為了能讓自己更快獲得某些東西嗎?
每一份努力,都是為了更好的靠近自己的目標。
就像姚婷,她把目標放在深圳,希望自己在深圳能買一套房子,這是她的目標,也許這個目標很遙遠,但她也是努力去實現,只不過有時候會感慨一下,而有些人同樣把目標放在深圳,只不過當聽到月薪百萬的人都在感嘆房價的時候,他們驟然絕望:「比自己還努力的人都在嘆息,自己又能怎麼辦?」
於是他們認為姚婷是裝模作樣,不知滿足,太貪心,但所有的一切,只不過是他們嫉妒這個年輕小姑娘的成就而已。
別人努力了這麼久,才有如今的成就,而某些人卻覺得不公平,憑什麼自己沒有這麼好的事情。
什麼是公平?就是你付出多少努力,就有多少收穫。
多少人只看到了姚婷年薪百萬的外表,卻不知這是人家小姑娘用了十幾年的時間換來的,大學期間夜以繼日的學習,參加科研項目,才有了如今的成就。
那些喊著不公平的人,請問你們要拿什麼去和人家比。
與其浪費時間去抱怨命運的不公,不如好好坐下來想想怎麼提升自己。
對於我們這些「三無」的普通人來說,其實早就該明白:人生拼自己。
誠然,如今的房價確實很高,這是不爭的事實,但這也讓我們明白,自己除了努力,別無選擇。
每個人都想要過好的生活,但資源有限,只有那些努力奮鬥,把自變得優秀的人才能實現自己的夢想。
這就是現實,也是真實的人生。
看著那些謾罵姚婷的人,其實我能理解他們的心情,就像我曾經一段時間也是如此。日子一天天過去,歲數一年比一年大,但該有的東西一直沒有,車子、房子
票子,在這樣焦慮的心情下,人確實很容易變得敏感極端。
但焦慮並不能幫助人實現夢想,反而會讓自己的生活變得一塌糊塗。
成年人,要學會與自己和解。
在看到姚婷新聞的第一眼,我覺得這個小姑娘真的很了不起,同時也想著,既然這個小姑娘都能這麼努力,那我這個油膩的「中年大叔」是不是也該以她為榜樣,更加努力的奮鬥。
「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省也」,看見優秀的人,我們應當把他們當成自己奮鬥的目標,看見差的人,我們要反思自己有沒有和他一樣的缺點,從而逐漸改變自己,把自己變得更加優秀,這樣才能離我們的目標越來越近。
正如那句話:「除了努力,我們別無選擇。」
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