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源視覺中國
臭豆腐、常德肥腸、口味蝦、剁椒魚頭……一邊欣賞著街景,一邊享受著美食,疫情後長沙的煙火與城市繁華交織成了一道美麗的風景。它撫慰著食客們的內心,在氤氤氳氳中組成了我們的生活。
經過精心搜尋之後,口碑&餓了麼出品的「江湖封神榜」正式放榜,覆蓋長沙、成都、廣州等38個城市,2185家被口口相傳的市井「神店」。吃貨打開支付寶-口碑/口碑App,搜索「江湖封神榜」可查看當地上榜門店。這裡先為大家介紹幾家由口碑餓了麼攜手瀟湘晨報挖出來的大隱於市,最具長沙精氣神的江湖餐館。
嗍粉是長沙人早餐的標配
豬油拌粉、光頭粉、肉絲粉、排骨粉,偶爾加個碼加個蛋……在很多長沙人眼裡,嗍粉是早餐的標配。今年復工復產時,自帶「網紅」標籤的易裕和粉館,又一次成為市民打卡點,可見嗍粉對於長沙人的誘惑力有多大。
說到嗍粉,在長沙不得不提李易麵館,這家位於雨花區圭塘路的夫妻店,藍底白字的招牌顯得十分醒目,內部裝修十分質樸簡單,開店4年多,人氣一直爆滿,並且下午1點後就不再營業。
該店的秘訣是,店老闆每天都堅持自己炒制碼子,麻辣鴨子粉是該店的招牌,鴨肉帶著皮,皮很勁道,香中帶辣。店裡還有一碗全城食客慕名而來的啟蒙面,湯汁是墨魚和豬肚共同燉煮而成,清亮的湯汁喝起來是濃濃的海鮮味,回味無窮。
嗍完粉,還不解饞,再來點小吃。位於長沙市南門口就有一家長沙小吃界的網紅店——「旺旺小吃」,店裡環境比較簡陋,約摸只有5平米的小店,涼粉和涼麵拌得十分入味,蒜苔、土豆絲、捆雞等涼菜,吃的就是地道的長沙味道。不過,「佛系」的老闆開店看心情,下雨天一般不開門。
一條魚的江湖廚藝大比拼
看菜點菜,沒有菜單,是長沙江湖餐館的一大特色。
愛吃的還是那口純粹的魚味。財魚是每桌必點,一條魚物盡其用,魚皮用來涼拌,是為「一呷」,魚肉切片過滾油,是為「二呷」,魚骨燉湯,是為「三呷」。
「財魚三呷」就是這樣一家隱在居民小區裡的江湖菜館,開到鴻富大廈居民區已經10年了,每天要做50條財魚10隻雞,老客不斷。
長沙人不僅愛吃魚,還吃出了境界。在湖南廣電附近,有一家廣電人私藏的「小食堂」,他家二十幾年來專做一碗魚丸湯,引得無數吃貨慕名前來,這家就是廣殿魚丸。店裡魚丸都是現點現做,一整條鱸魚,把魚肉剔骨現打成丸子,剩下的魚骨熬成湯,撒上油辣椒提味,魚處理得很乾淨。不僅分量足,鮮辣嫩滑,毫無腥味,而且限量供應,無數吃貨專程前來,去晚了就吃不到了。
其實,魚有很多種吃法,被長沙江湖菜館的大廚們演繹得多姿多彩。特別對於剛剛進入高溫的長沙市民來說,一份苦瓜燒魚,讓整個夏天變得透心涼。
在長沙市林子衝路14號,就有一家店鋪招牌是苦瓜燒魚的餐館,店內的裝修比較簡單,有三種魚可選,中華鱘、回頭魚、黃鴨叫,煮出的魚湯特別濃鬱鮮美。這道菜是老闆自己發明的,全國只有這一家店,所以這道菜也是全國唯一的特色,也火了10多年了。
此外,作為長沙的老牌酒樓,起源於1937年的奇峰閣酒家,不僅是很有年代感的一家湘式酒樓,其招牌的片片鴨味道很好,皮酥肉嫩,跟外面的烤鴨不一樣,十分值得一試。
搜索「江湖封神榜」可查看各地「神店」
行在江湖,吃在江湖。長沙人不僅「霸得蠻,耐得煩」,會玩,更會吃。
一家腸子館,不僅帶紅一條街,還上過各大衛視。雖然幾經搬遷,從八一橋到紅星,張氏父子常德腸子館依然魅力不減,腸粉們一路風塵僕僕,排著長隊,感受著在蜂窩煤的慢火煨烤,一鍋腸子的出神入化,軟糯Q彈,每一口都很有嚼勁,特別是酸菜的加入,提升了整鍋的味道,酸爽十足,食客們也是大汗淋漓,讓吃過的人都念念不忘。
民以食為天,江湖餐館就是當地人和當地文化的側影。很多人都知道重慶電臺巷火鍋,創始人大龍的徒弟,從19歲開始做火鍋,一開始店裡只有三張桌子,然後變成了三張半,如今28年過去了,他依然堅持人工炒料,為了把控味道和菜品,固執地堅持不開加盟店,這條老街成了人聲鼎沸的美食街,大龍火鍋也成了響噹噹的招牌。
在廣州的一個巷子裡,藏著一家傳統雲吞麵「吳財記」,老吳每天三點就起床準備各種食材,煲湯、燜豬蹄牛腩,七點鐘開門迎客人,三十幾年始終如一,位置難找,仍很多人慕名而來。
小炒泡饃,可謂西安不可替代的美食名片,而馬洪小炒則是當地人的心頭大愛。剛開始時有鄰居直言「開在這裡給誰吃」,後來靠著口口相傳,小店人氣爆棚,最忙的時候每天能賣1000碗左右。
在支付寶-口碑/口碑App,搜索「江湖封神榜」,你可以查到全國各地的「神店」。
瀟湘晨報記者陳張書長沙報導
【來源:瀟湘晨報】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