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3日,看到一年級小朋友興高採烈走進校園,全校所有班級終於分階段全部實現有序複課,江蘇省太倉市實驗小學校長錢瀾長舒了一口氣。
「草根學校」,名副其實
太倉實驗小學有1800餘名學生,他們有一個共同的稱呼——「草根娃」。正如疾風勁吹下的野草生命力驚人,太倉實小的學生們自從疫情暴發以來,表現出了很強的愛心、創造力與堅強樂觀。
2月初,在江蘇省少工委引領下,太倉實驗小學與湖北省黃石市磁湖小學成為「紅領巾手拉手」牽手夥伴。面對疫情中心區的小夥伴們,「草根娃」們似乎一下子長大了:他們有的寫下書法條幅,有的創作主題畫作,有的對著手機彈唱舞蹈,有的揮筆寫信作詩……磁湖小學每個同學都收到了太倉實小的小夥伴親手製作的真情滿滿的禮物。在獲悉磁湖小學急需紅外體溫檢測儀器之後,太倉實小各少先隊中隊第一時間做出響應,少先隊員紛紛捐出自己的「壓歲錢」。
居家防疫期間,學生們也是腦洞大開,或總結防疫知識,或分享學習心得,或表達個人情感,作品內容豐富多彩,形式不拘一格,每一件作品都體現了學生們的自信和才氣。
對同處疫情一線的國際友校,太倉實小的學生們也送去了問候、分享自己的抗疫經驗,而學校也分享了抗疫流程圖。
這正是特級校長、蘇州市名校長錢瀾希望看到的——讓每一個學生,成為自由成長和社會責任相伴、民族情懷與國際理解融通的現代「草根娃」。在太倉實小,學生叫「草根娃」,教師叫「草根教師」,連校長錢瀾的網名也帶著一個「草」字。太倉實驗小學,被草根文化、草根理念浸潤了十餘載,已經形成了獨有的精氣神:像草根一樣堅韌質樸,像草根一樣靈動舒展。內生的「草根精神」和外部的「草根文化」,正在合奏「草根教育」的和諧樂章。
「草根教研」,17年的執著
創辦於1922年的太倉實驗小學,是當地一所歷史名校。但進入21世紀,學校的傳統優勢已大大減弱,硬體設施老化,教師發展後勁不足。2003年,錢瀾通過競聘就任這所學校的校長,這是她在外校擔任領導之後重返自己曾長期工作的「老東家」,深感責任重大。
那時,被稱為「草根化」經濟的浙江民營經濟發展強勁,那種萌生於地方、求真務實的「草根」精神,令錢瀾眼前一亮:我們的學校、課堂,不也正需要這樣紮實成長的「草根」文化嗎?2003年,正當錢瀾冥思苦想「如何激發教師的使命感、責任感以達成基於共同價值觀的利益共同體」、卻苦於缺乏理論支持時,「首屆教育科學」論壇上的一篇《校本研究:一種「草根化」教育研究基本規範的論證》讓她一下子有了想法。當年12月23日,「太倉實小草根化學術沙龍」正式成立,而且一做就是17年,真的像草一般深深扎了根。
這個沙龍不是空泛的組織,而是全校教科研工作的抓手,有完備的章程和落地的支撐:明確的活動場所、負責部門和經費;每次活動不超過20人,成員包括特聘專家、學校各級各類學術學科帶頭人及對本期話題感興趣的教師;每月一個話題,由一線教師提出,教科室確認,誰的話題中標,誰就是沙龍主持;話題中標及參加沙龍活動完成相關學習研究任務的教師,學校會給予獎勵。
由「草根化」學術沙龍營造的民主、開放、務實的研究學習氛圍迅速在全校形成,不少「有心」的教師脫穎而出:吳振亞老師每天上完課就要把自己的課後反思發到論壇上,2005年一年就發了1056個帖子,寫下了幾十萬字的隨筆,一學期在省級刊物上發表七篇文章,科研和課堂教學水平迅速提高;顧燕老師通過對學生寫字姿勢的觀察,每天利用晚上休息時間寫「草根日記」,學校課題組對此進行了推廣。
「草根教育」使學校很快成為當地教育高地。錢瀾又開始致力於集團化辦學研究,領導太倉實驗小學管理團隊建設多元的城鄉學校共同體。通過草根「淘金」計劃、育「新綠」計劃和「播種」計劃,帶領實驗小學聯盟學校成為區域教育高位均衡的示範點、全國促進教育均衡發展樣本校。
「草根教育」,為了每個人
為了培植更多「草根教師」,錢瀾認為,作為一校之長必須大力「培土引水」。
針對新教師的職業發展特點,學校實施「青藍工程」,為每位新教師分別安排了學科師傅和德育師傅。新教師每月要聽師傅10節課以上,備課經師傅指導後才能進課堂,每月完成一節匯報課,每周完成一篇教學隨筆。而對入職多年、面臨職業倦怠的中高年資教師,通過「跨校研修」打破原有工作框架,重新激發他們的研究熱情。
為了讓骨幹教師儘快成長,錢瀾帶領班子策劃了名師「追隨與突破」活動:在學校遴選一批積極向上的學科帶頭人和青年骨幹教師,聘請國內特級教師擔任導師,近身傳幫帶。如為了「攀上」全國著名的數學特級教師、北京第二實驗小學教師華應龍這根「高枝」,錢瀾帶著學校的查人韻老師專門進京拜師,白天沒機會,一直等到晚上10點才與華應龍見上面。被其收為徒弟的查老師在師傅指點下,很快就成長為蘇州市數學學科帶頭人、市十大傑出青年,進入成長快車道,如今也做了一所小學的校長。
骨幹教師的成長帶動了全新的校風和學風,包容、積極的環境給有內生需求的「草根」們帶來了春天。在對教師要求「一年有序,三年有效,五年有風格」的基礎上,學校形成了教、研、訓一體化的教師發展體系,明確教師「有終身學習理念,有草根教育情懷,有課程開發能力,有專業生活情趣,有國際文化理解」的「五有」教師發展目標。目前,該校市級以上骨幹教師已經佔到了全校教師總人數的68%。
聽課,是錢瀾幾乎每天必做的功課,一學年下來,她平均要聽200節課。在她主持下,學校開展了江蘇省教學前瞻性項目的研究,打造深度學習的自由課堂,邀請學生評課、座談、參與校園建設。經過十餘年的開發沉澱,太倉實驗小學已經形成了包括學科性主題課程、本土「婁東文化」校本課程、遊學課程在內的「草根情懷教育」課程體系。同時,學校還有被稱為玩味、情味、真味「三味課程」的廣闊舞臺和綜合素養評價,每個孩子都有機會成為學科明星、藝術明星、愛心明星、勞動明星、體育明星。
2020年,學校連續17年獲得教育局綜合評估一等獎第一名。四季往復,「草根」繼續生長。
《中國教育報》2020年09月02日第6版
作者:通訊員 袁睿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