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的夏天,雖然沒有空調,沒有網絡,而我卻感覺那時的夏天並不像現在的夏天這樣炎熱,這樣煩躁。兒時的夏天裡,帶給我最多的還是那絲絲清涼,縷縷回憶……
那時的夏日裡,雖然也會驕陽似火,烈日炎炎,但我們總能找到清涼的地方,去避避暑,去消消夏。
夏日的清晨,是我們一天當中精力最充沛的時候。經過一晚上的休息,早晨起床的我們總會活力十足,信心滿滿。辛勤的人們,也總會趁著這清涼時光去地裡拔拔草,鋤鋤地。
雖然清晨的露珠會弄溼了褲腿,即使辛勞的汗水會浸透了衣著,但是忙碌過後的充實,總會讓回家的人們感到陣陣欣慰。就像是東晉詩人陶淵明在其作品《歸園田居》中寫到的那樣:
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願無違。
午飯過後的時光,雖然是一天當中最熱的時刻,但卻阻礙不了我們這些孩子們去尋找清涼的願望。這時,村外的那一條條小河便成了我們最理想的去處。
清涼的河水,總是會滲透進我們的身體;河畔的微風,總是會撫慰著我們的心靈。我們就在這樣的環境中,樂呵呵的打打鬧鬧,一待就是一下午。等到太陽西下,夕陽落山的時候,才戀戀不捨的離開這片清涼地。
經過一下午的調整,那悶熱的暑氣,煩躁的心情,好像也早已經是消失殆盡。取而代之的是,回家路上從山林裡傳出的那一個個歡快的玩笑,一陣陣爽朗的笑聲……
那時的夏夜裡,經常會是繁星滿天,涼風習習,我們總是趁著這舒適的環境,去吹吹風,去聊聊天。
忙碌了一天的大人們,也總是喜歡在夏夜裡去吹吹風,聊聊天。有的在自家的院子裡,把屋內的電視機搬出來,切一個西瓜,一家人圍在一起,邊吃邊看;有的在村子的胡同口,拿著芭蕉扇,坐在馬紮上,三五成群,去談一談家長裡短,去聊一聊過去將來。
我們這些孩子們,也總能在夏夜裡找到最適合自己的娛樂方式。有時候,我喜歡在自家的院子裡躺在母親為我縫製的墊子上,看滿天繁星,聽風吹樹葉;有時候,我喜歡在父親的陪伴下去村子的胡同口聽大人們聊著聽不懂的話題,偶爾還會故作深沉的去思考一下。
漸漸的,夜已深,人已靜。整個村子趨於平靜,趨於祥和。偶爾也會從遠處傳來幾聲乘涼人的話語聲,或者是不知從何處傳來幾聲犬吠蟬鳴,把整個環境襯託的更加溫馨,愜意。人們便在這樣的環境中,趁著這清涼的時刻,安靜的睡去,迎接著黎明的到來……
謹以此篇,回憶一下,那些年,炎炎夏日裡的絲絲清涼……
(圖片來源於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