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國內高校為因疫情無法赴海外求學的中國留學生提供學習機會。圖/上海紐約大學官方微信公眾號
2020年,新冠疫情徹底打亂了中國留學生的計劃和節奏。因為疫情限制、出入境限制、航班限制等因素,許多學生無法正常赴海外求學。為了幫助海外學子解決求學問題,部分國內高校在確保教育公平的前提下,通過與海外高校的合作,接收留學生先行在國內高校就讀。
今年7月,上海紐約大學宣布了一項「Go Local」(就近入學)方案,接收被紐約大學錄取的中國籍學生,為無法回到紐約、阿布達比的中國留學生提供線下複課的機會。
此外,清華大學、上海交通大學、浙江大學等國內綜合性大學,以及崑山杜克大學、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喬治亞理工深圳學院等中外合作辦學高校,都接收了一批中國籍留學生。
眼下正是上海紐約大學(以下簡稱上紐大)的期中考試季,近五千名大學生將在這裡經歷個人展示、小組項目等不同形式的考核。
這一學期,這座位於上海浦東的年輕校園格外有活力。來自紐約大學、紐約大學阿布達比分校的2300名中國籍本科生和800名中國籍研究生,通過紐約大學的「Go Local」(就近入學)計劃,成為上紐大的社區成員。
研究生生涯從紐約到上海
「想不到我研究生生涯是在上海開始。」早上8點,2020級紐約大學整合市場營銷專業碩士劉明(化名)吃過早飯,步行至世紀大道附近的教學大樓,開始一天的學習生活。
2020年1月初,劉威從美國回到北京,想在讀研前,利用寒假陪陪國內的家人。「沒想到一回來就回不去了。」留在國內實習一年?還是註冊紐約大學線上入學?5月之前,劉威一直在兩者中糾結不定。「前者會增加一年的不確定性,後者的體驗感可能一般。」
糾結之中,劉威收到來自紐約大學的郵件,稱受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對出入境的影響,被紐約大學錄取、目前身在中國且無法前往紐約大學的學生,可通過Go Local(就近入學)項目申請在上紐大註冊入學。劉威有了選擇。
「相比於純網課,我覺得『Go Local』明顯是更好的選擇,它的學費和純網課一樣,但在上海上課,起碼會跟教授、同學有更多互動。」劉威說。
對比還在線上隔著屏幕、時差,上美國網課的同學,劉威可以在上紐大享受面授課堂,和小組成員進行線下頭腦風暴,到圖書館等場所學習,到食堂品嘗特色食物。
「混合式」課堂兼顧中外課程
上紐大官網顯示,針對參加Go Local項目的學生,上紐大在2020年秋季學期開放了「擴展校園」,並開設了近200門本科生課程和40門研究生課程。參加該項目的學生既可以在擴展校園選線下課程,也可以參加原屬校園開設的線上課程。
記者獲悉,為了迎接「混合式」課堂,上紐大對遠程教學設備進行了升級完善,在教學樓內的60間教室安裝了近300臺新設備。此外,還在新學期新聘任了28名教師,與上紐大教師團隊共同負責教學工作。
劉威這學期共選了四門專業課,兩門線下課和兩門線上課。他介紹,「線上課程大多是紐約大學的課程,需要按照紐約時間進行,有的課程會在深夜。」
劉威所選的線下課程每節課有20多人。他享受這樣的課堂,「有什麼問題就隨時舉手提問,甚至可以隨時打斷老師。老師也會經常安排小組討論。就連小組成員之間的爭論,也是求學過程中值得珍惜的部分。」
而在線上課堂,師生互動的氛圍則很難形成。「基本都是在固定的時間內,學生問老師問題。上網課也經常會走神。」
校園文化「中西合璧」
上海的文化和家鄉北京不同,跟紐約更不一樣。劉威在上紐大校園裡,總有一種「中西合璧」的感覺。比如,在開學典禮上,他在校長致辭中學習了關於新時代的長徵精神。「這是我在國外校園裡接觸不到的內容。」
中國學生普遍聰明好學,想要脫穎而出,就更需要努力。劉威說,「期中這段時間非常忙,為了做好小組展示,我們小組成員要不停開會、討論,經常討論到兩三點,最晚的一次到了凌晨五六點。」
紐約大學傳媒與經濟雙專業大三學生依依也回到祖國,註冊了上紐大。「我身邊的中國同學,超過七成選擇了『Go Local』項目。」
依依說,上海的生活給她帶來驚喜,她喜歡上上海紐約大學這片中外文化融合的小天地,還交到了不少好朋友,有上海紐約大學本校的學生,也有一些外國學生。依依最近在和一名上海本地學生一起策劃組織工作坊,準備帶著在上紐大校園就讀的紐約大學真正的新生了解校園文化、幫助新生答疑解惑、擴展人脈。
依依很滿意這樣的「借讀」方案,她已經註冊了下學期依然在上紐大校園就讀,「現在美國疫情不穩定,我不一定能回到美國,回去了也不一定安全。況且,按照我的職業規劃,我畢業後可能會在上海工作,在上海紐約大學就讀,方便我找實習單位。」
「這是紐約大學全球教育體系的優勢,在同一教育體系中解決學生學習的問題。」上海紐約大學名譽校長俞立中曾這樣點評疫情之下,紐約大學和上海紐約大學之間的合作。
上紐大常務副校長雷蒙也說,「在充滿挑戰的時刻,我欣慰地看到,上紐大依然在積極促進中國與世界其他地區的人文交流與合作。我們也在靜候出入境政策的最新動態,期待儘快恢復正常。」
Q:回顧2020年,你最大的收穫是什麼?
依依:受到疫情影響,我們無法正常回到校園上課,在這個層面,我們也許是「不幸運」的;但我又很幸運,能在上海紐約大學繼續線下學業。在這裡我結交了新朋友,上海這座城市也給我帶來新鮮的體驗。這份「幸運」是我在2020年的收穫。
本版採寫/新京報記者 戚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