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環球網
「任何經歷都是讓我們快速成長的催化劑。」
北京大學附屬中學英語高級教師、著名英語高考輔導及研究專家馬燕,在有道精品課的「開學第一課」上開講,分析如何順利融入疫情後複課的學習狀態。
9月初,各大中小學校陸續開學,分別已久的師生在校園相遇,難題由此開始:從寒假開始就在家線上學習的學生,是否能夠迅速適應線下學習?在家學習效率不高,還能否跟上課堂的教學?即將進入畢業班的學生,如何查漏補缺,跟上最後一年的衝刺進度?
為了在複課之際,替家長和學生出謀劃策,9月5日、6日,有道精品課邀請衡水中學、北大附中名師,聯合推出免費的開學第一課。
參與開學第一課的老師有來自北京大學附屬中學英語高級教師、著名英語高考輔導及研究專家馬燕,衡水中學校長助理、年級主任、班主任張立傑,他們都經歷過2013年的非典複課,對於學生複課後的狀態深有了解。
不過,在馬燕和張立傑眼裡,新冠疫情的情況與非典有所不同,學生們在家待得時間太長,因此更需要一些技巧來調整適應,迅速進入正常的學習生活。
做好時間的管理者
恩格斯說過,利用時間,是一個極其高級的規律。
疫情期間,學生在家裡有著各種各樣的作息時間,到了學校便需要把生物鐘調整到學校時間。張立傑表示,每天的時間規劃有三個要點,一是以量定量,即根據當天各學科課堂知識容量,綜合自身認為的重難點,來平衡時間分配。給重點、難點知識足夠的時間去消化。
二是今日事今日畢,這是對時間的尊重,也是對自己負責。如果將學習規劃一拖再拖,那麼拖延下來的知識點會令學生不堪重負,甚至放棄這門學科。而且,作業的完成必須趁熱打鐵,這樣能夠有充裕的時間去完善不足,同時,完成作業後也可以盡情休閒,安排自己的課餘生活。
三是做好總結反思。古人云,日三省吾身。學生也要將知識點、錯誤點做好總結和梳理。
馬燕也提及,平時就養成了自律習慣的學生,疫情時期在家學習,反而更加激發了他們的自我管理能力。
返校後成績下降,塞翁失馬?
疫情返校,不少學生不可避免地會遇到測試、考試,然而經歷了疫情的「放鬆式」學習,這迎面而來的考試成績恐怕不理想。
「塞翁失馬焉知非福?」這是馬燕對這種現象的第一反應。
這是對學生的一個警示。疫情後返校,學習、成績都下降,怎麼辦?學生發現自己的問題了,療傷的最好辦法,趕快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制定一套切實有效的計劃,去努力實現目標。
與非典不同的是,今年疫情的放假時間很長,中間也經歷了中考、高考。
馬燕直言,這次北京因為疫情,很多初三學生只在校學習了不到一個月,就回家上網課複習了,直到中考當天才回到學校。這導致不少中考生的成績受了很大影響,甚至有一個學生,平時成績在班裡前10名,中考分數卻連母校的高中都上不了。
「一些同學初一初二不努力,初三拼命考上好高中,但這在高中不能如法炮製,因為高中內容比初中更多。」馬燕表示,如果返校之後遭遇成績下降,能夠給與學生一些警示,在未來的學習中,無論是上網課還是在校學習都要踏實進步,而不是寄希望於「臨時抱佛腳」、「超常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