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木一
俗話說得好,「你不理財,財不理你」。如今,投資理財已經成為個人資產收益最大化的有效手段。隨著金融市場的不斷發展,人們對投資理財有了更多的選擇。從傳統的銀行儲蓄、證券、期貨、黃金、股票,到日益流行的網際網路金融,種類繁多,令人眼花繚亂。同時,環境的複雜性也使得投資和理財風險迅速增加,尤其是近年來誕生出的P2P平臺,更是良莠不齊。
2007年,國內首家P2P平臺拍拍貸在上海成立,P2P模式正式進入中國市場。不過直至2013年,P2P才憑藉高出銀行理財產品數倍的回報利率,成為了深受民眾熱捧的「新寵兒」。截至2013年底,國內已有超過800家P2P平臺,總交易額超過1000億元,貸款總量接近270億。2016年,國內P2P平臺更是開始集中上市,趣店、樂心、拍拍貸等先後登陸美股市場。然而,讓人沒想到的是,這也是國內P2P平臺最後的高光時刻。
經歷了短暫的爆發期後,P2P平臺迅速陷入了低谷。其實早在2015年,就已傳出了多起P2P平臺暴雷的消息。然而2016年的集體上市,又讓投資者們重拾對於P2P的信心,繼續加大投資。然而也就是在2016年,P2P平臺便開始雷聲不斷,無數投資人血本無歸。據數據顯示,我國共有近7000家P2P平臺,但如今還能繼續運營的,只有不足千家。
其實在很早之前,馬雲就曾這樣評價過P2P平臺:P2P從誕生之日起就不是網際網路金融,而是一個有網頁的非法集資產品。而也就是在馬雲說出這番話的同一天,上海證大集團的創始人戴志康發布公開信,向他的P2P平臺撈財寶的投資者承諾,他不會失聯,不會跑路。僅僅三天後,戴志康就選擇自首,並被官方通報涉嫌非法集資,欠下50億元未還。
而如今,又一P2P平臺暴雷,背後同樣站著一棵參天大樹,它就是隨手記。此前,隨手記曾是廣受投資者們認可的一款P2P平臺,由於背靠金蝶集團,因此用戶們對於隨手記還是比較放心的,甚至一度將隨手記與支付寶相提並論。然而在不久前,隨手記發布公告稱將啟動戰略轉型,良性退出網貸業務。此則公告一出,立刻就在隨手記的出借群中炸開了鍋,很快,出借人們就發現,自己的本金和利息已經無法提現。
據數據顯示,截至3月底,隨手記累計借貸465億元,借貸餘額25億元,出借人數近8萬人。如果選擇要在此時退出的話,那麼要扣除此前所產生的所有收益,僅能取回本金而已,出借人們自然不願接受。6月6日,隨手科技對外披露,其投資兌付方案獲表決通過,截至6月6日8時,已完成確權擁有表決權的出借人合計49739人,代表的未償還本金餘額合計24.42億元,佔平臺未償還本金餘額的83.58%。7月17日,隨手科技再次發布公告,將在7月20日開展第二次兌付,兌付比例為確權本金的7%,出借人可自行到穩盈餘額申請提現。但即便如此,依然有超過7成出借人無法拿到屬於自己的資金。
隨手記的暴雷,也牽連到了背後的金蝶集團。隨手記的創始人名叫股份谷風,曾在金蝶集團工作十餘年,在理財投資領域擁有多年的經驗。而在金蝶集團的徐少春投資了入股隨手記後,用戶們對於隨手記也更為放心,創始人古風也是認為自己經驗豐富,在理財領域還是有一定發言權的。除此之外,谷風還自信地表示,自己很像統計一下國內到底有多少個人和個人和企業的錢被他「打理」過。的確,1995年,谷風就進入了財政局工作,並開發出了一套工資管理系統;2000年,谷風跳槽至金蝶集團,並在2010年創辦隨手記,經驗十分豐富。
但即便是在豐富的經驗,也並不意味著一定能夠獲得成功。最終,隨手記落得一地雞毛,8萬用戶欲哭無淚。7月17日,中國銀保監會發布了《商業銀行網際網路貸款管理暫行辦法》,進一步完善對於網貸平臺的規範要求,相信未來這類暴雷的消息也會越來越少。而出於風險起見,大家在進行投資理財時,一定要慎之又慎,不要一昧地選擇那些高回報的產品。一旦出了問題,後果不堪設想。
本文由大話企業原創出品,未經許可,任何渠道、平臺請勿轉載。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