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自:愛閱公益
提到漫畫,相信不少家長會對其嗤之以鼻。因為在大多數人眼裡,愛看漫畫總讓人產生不務正業的刻板印象。
可漫畫真的一無是處嗎?
同樣有圖又有字,漫畫和繪本有哪些區別?
為啥有的孩子看文字書費勁,看漫畫卻停不下來?
……
所有問題,小閱為你一一解答!
表現形式不同:繪本是「圖x文」,用圖畫與文字共同敘述一個故事。
以圖為主,旨在為兒童提供視覺的體驗。圖與字都不是對方的附屬,它們相互結合,取長補短,來共同講述書裡的內容。繪本本身更傾向表現情緒、氣氛、寓言。
繪本作品《野獸國》內頁
漫畫(多格漫畫)是「圖>文」,主體是圖,文字極少,通過畫面中人物動作和場景轉換推進故事的發展。
圖文分開後,圖基本可獨立閱讀,文字不可以。
漫畫作品《丁丁歷險記》內頁
篇幅不同:繪本的頁數比較少,通常32頁-40頁左右;一般漫畫作品比圖畫書篇幅長、人物多、線索多、故事曲折。
適讀對象不同:一般圖畫書的核心讀者是幼兒和小學低年級的孩子,漫畫針對的是年齡層較高的孩子以及成年人。
現在能夠流暢閱讀這篇文字的大人,已經忘記當初磕磕巴巴學習閱讀的過程了,所以很難體會孩子們那種艱難思索字詞意思、反覆斷句、連蒙帶猜理解句子的困難。
剛開始學習識字和閱讀的兒童,在閱讀漫畫的時候很容易理解讀物中的內容,因為單從人物的動作、表情、場景的變換中,就能猜測出大概的故事情節,再輔助以少量的文字,閱讀的過程就很容易了。
相比滿頁都是密密麻麻的字符,漫畫讀起來簡單、直接、快速,當兒童的識字量較小的時候,閱讀漫畫讓他們了解更多有趣、曲折、有深度的故事,獲得閱讀的快樂,這就是他們喜歡漫畫的原因。
漫畫作品《哆啦A夢》內頁
加上,漫畫的戲劇性、誇張和幽默的成分較多,所以很受孩子們的喜歡。當他們不再滿足於頁數不多的圖畫書時,漫畫算是一種既有深度又有趣有容易的讀物。當然,不是說,漫畫是一種必不可少的讀物,一定要去讀。如果孩子有一個階段喜歡上閱讀漫畫,是可以理解的,不必過分擔憂。
在幫助兒童養成閱讀興趣、發展兒童閱讀能力方面,漫畫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比如,有個媽媽說自己9歲的孩子原本不怎麼看書,但自從身邊的小朋友介紹了一套《植物大戰殭屍歷史漫畫》,就開始對歷史有了興趣。
後來看到介紹《寫給兒童的中國歷史》便買了一套,整個暑假孩子開始逐頁獨立閱讀這套書,並且不停地詢問一些歷史問題,學校學古詩詞提到哪個朝代,他也會再去查閱關於這個朝代的介紹。
很多國家認可漫畫書對孩子閱讀能力起到的積極作用,在法國出版物中,為學齡兒童提供的漫畫作品很多。作為一種重要的圖書形式,幾乎所有的法國兒童雜誌最後幾頁都會有漫畫故事連載,一些漫畫故事還進入了中小學課本。
文字量小、語言表達的邏輯深度和語言複雜程度不是特別夠是漫畫書的局限所在。這使得其與其他有深度的純文字書相比存在一定差距。
作為閱讀的發展階段,漫畫書是非常重要的一個門類,但是,如果長期只讀漫畫,也就是所持續時間段內閱讀漫畫書的比例很大,不願意讀文字書閱,這樣的問題就需要重視。
家長擔心孩子看漫畫的另一個原因是,同學間會傳遞一些粗製濫造、品質低劣的漫畫,甚至是一些過於性暴露的作品等。
確實存在這樣的現象,我們沒有辦法建立一堵安全牆,把孩子圍起來。解決的辦法,只有依靠提升孩子的藝術鑑賞能力、培養有目標感的學習和生活態度來抵抗一些庸俗的作品。
孩子只愛看漫畫不愛看文字書,這時想發展孩子閱讀能力該怎麼辦?
這裡有一個不錯的方法,就是可以從孩子喜歡的漫畫書入手,尋找同系列的文字書。
比如《名偵探柯南》除了漫畫還有文字版,《哆啦A夢》、《神奇校車》這些非常棒的作品都有文字版。
漫畫版
文字版
從這些孩子喜歡的圖書入手,孩子的抗拒文字的程度不那麼大,會在困難中堅持閱讀,再過渡到一般的文字書。慢慢的孩子對閱讀文字書就不會那麼抗拒了。
而第6個真相,《朗讀手冊》作者吉姆·崔利斯曾說過:童年時期愛看漫畫的人,長大以後往往會變成閱讀能力較強的讀者。
看漫畫才不等於不務正業,漫畫和繪本一樣能給我們帶來愉快的閱讀體驗,讓我們發現更多關於世界的美好。通過漫畫來提升孩子的閱讀興趣,啟發孩子的思維,無不是個非常好的閱讀選擇。
本文內容整理自徐徐風之翼《關於孩子該不該讀漫畫,答案都在這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