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分享 | 軟科2020年中國兩岸四地大學排名出爐!澳門3所高校上榜!

2021-02-19 逐夢MACAU

軟科中國兩岸四地大學排名於2011年首次發布。軟科中國兩岸四地大學排名採用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師資質量和學校資源4大類13項具有跨地區可比性的評價指標,展示了我國內地、臺灣地區、香港特別行政區和澳門特別行政區最為領先的100所研究型大學。

澳門3所高校上榜。

排名方法大學選擇

根據排名目的,本排名的對象是中國大陸地區、臺灣地區、香港特別行政區和澳門特別行政區的高校中以建設世界一流大學和國際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學為目標,並且面向兩岸四地招生的大學。

大陸地區

在大陸地區,我們以是否屬於「雙一流」建設高校作為標準來判斷大學是否以建設世界一流大學和國際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學為主要目標。「雙一流」建設高校共有140所,是大陸地區高水平大學的代表。大陸地區「雙一流」建設高校中面向臺港澳招生的有121所,我們選擇這121所大學作為大陸地區排名的對象。

臺灣地區

在臺灣地區,我們根據淡江大學學習與教學中心教育評鑑發展組對臺灣高校分類中的「博士型大學」的劃分標準,篩選出43所大學作為建設世界一流大學和國際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學的群體。這些大學涵蓋了所有12所受到「邁向頂尖大學計劃」支持的大學,並且均招收大陸學生。因此我們選擇這43所大學作為臺灣地區排名的對象。

香港特別行政區和澳門特別行政區

香港和澳門的高校數量不多,兩地也都沒有可供使用的高校分類。我們最終選擇了可以授予博士學位、並且面向內地招收學生的14所大學作為排名的對象,其中香港10所、澳門4所。

我們共對兩岸四地的178所大學(其中大陸121所、臺灣43所、香港10所、澳門4所)進行排名。

指標體系

由於歷史的原因,兩岸四地的高等教育體制差異較大,因此,只能選擇那些共同適用於兩岸四地大學實際情況、具有跨地區可比性的指標。根據我們從事國際性大學比較與排名的經驗和對國內外主流大學排名所採用的指標的研究和分析,我們在世界大學學術排名所採用的指標體系的基礎上,又增加了數個同時適用於兩岸四地教育狀況的指標,形成了包括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師資質量和學校資源4大類13項指標的指標體系。為了更好地體現大學的水平和質量,我們對所有與規模有關的指標都同時使用了絕對數和相對值。在指標權重的安排上我們遵循了《高等教育機構排名的柏林原則》中要求優先考慮產出指標的原則,對於7項產出指標各分配10%的權重,對於另外6項投入和過程指標各分配5%的權重。計算單項指標得分時,令表現最好的大學的該項指標為100分,其它按其與最高值的比例得分,一所大學的總得分由各單項指標得分加權得出。

指標定義

研究生比例
一所大學攻讀學士及以上學位的學生中,攻讀碩士及以上學位的學生所佔的比例。

留學生比例
一所大學攻讀學士及以上學位的學生中,非本地區學生所佔的比例。

師生比
一所大學的專任教師數與攻讀學士及以上學位的學生數之比。

博士學位授予數
一所大學一年中(2018)授予的博士學位數。

校友獲獎
一所大學的畢業生獲得諾貝爾科學獎和菲爾茲獎的數量。對不同年代的獲獎畢業生賦予不同的權重,每回推十年權重遞減10%。統計2018年及之前的獲獎者。

科研經費
一所大學一年中(2018)獲得的用於科學研究的經費,經費來源主要包括政府、企業和社會。

頂尖論文
一所大學五年中(2014-2018)在Nature和Science兩本期刊上發表論文的折合數。只統計研究論文(Article)。對不同作者單位排序賦予不同的權重,通訊作者單位的權重為100%,第一作者單位的權重為50%,下一個作者單位的權重為25%,其它作者單位的權重為10%。

國際論文
一所大學一年中(2018)被SCIE和SSCI收錄的論文數量,只統計研究論文(Article)。對SSCI收錄的論文賦予2倍的權重。

國際專利
一所大學五年中(2014-2018)被Derwent專利資料庫收錄的國際專利(在中國大陸和臺灣地區以外的專利審查機構申請授予的專利)數量。

博士學位教師比例
一所大學的專任教師中有博士學位的教師比例。

教師獲獎
一所大學的教師獲得諾貝爾科學獎(物理、化學、生理或醫學、經濟學)和菲爾茲獎(數學)的數量。只考慮教師獲獎時所在單位。對不同年代的獲獎者賦予不同的權重,每回推十年權重遞減10%。

高被引科學家
一所大學的高被引科學家總數。高被引科學家是由科睿唯安公司研製的世界範圍內論文被引次數最高的研究人員。2020年兩岸四地大學排名中的「高被引科學家」指標採用的是2018年12月版的高被引科學家名單(2018 HCR List as of December 6 2018),對於同一單位的學者如果在不同學科中均有高被引,會被記錄多次。統計時僅考慮高被引科學家的第一工作單位。

辦學經費
一所大學一年中(2018)的辦學經費總額。

數據來源

諾貝爾科學獎數據來自:http://nobelprize.org/

菲爾茲獎數據來自:https://www.mathunion.org/imu-awards/fields-medal

高被引科學家數據來自:https://clarivate.com

頂尖論文、國際論文、國際專利數據來自:http://www.webofknowledge.com

教師、學生、經費等數據來自:

各高校發布的《2018-2019學年本科教學質量報告》、《2018屆本科畢業生就業質量報告》及各高校通過其他權威渠道(如學校官方網站)發布的數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國際合作與交流司.《2018來華留學生簡明統計》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科學技術司.《2018年高等學校科技統計資料彙編》及各高校通過其他權威渠道(如高校部門決算表)發布的數據

臺灣地區「教育部」統計處.107(2018-2019)學年度各校基本資料庫檔案,見http://depart.moe.edu.tw/ED4500/Default.aspx

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高等教育輔助辦公室.《2018年高教統計數據彙編》,見http://www.gaes.gov.mo/MHEDB/

軟科世界研究型大學調查(ShanghaiRanking's Global Research University Profiles)

軟科中國高校數據共享計劃(ShanghaiRanking's Data Exchange Program)

「雙一流」建設高校名單來自: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見http://www.moe.gov.cn/srcsite/A22/moe_843/201709/t20170921_314942.html

相關焦點

  • 【榜單】2018中國兩岸四地大學排名出爐,廣東這幾所高校上榜
    >軟科中國兩岸四地大學排名的對象是兩岸四地高校中以建設世界一流大學和國際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學為目標,並且面向兩岸四地招生的大學。具體來看,香港大學相較於去年下降2位,香港中文大學與香港科技大學與去年持平,其餘三所則均有不同幅度的提升。澳門上榜的2所高校均位列前40名,其中澳門科技大學從去年的28位上升到今年的21位,澳門大學上升4位排在38位。  兩岸四地大學排名採用了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師資質量和學校資源4大類13項指標的指標體系。
  • 2018中國兩岸四地大學排名出爐!雲南僅一所大學上榜,比去年進步12名
    11月28日,軟科正式發布2018年中國兩岸四地大學排名。
  • 中國大學排名出爐 看看兩岸四地都有哪些大學上榜
    上海軟科10月18日正式發布了2016年中國兩岸四地大學排名,據了解,這是該排名自2011年問世以來第六次發布,排名展示了中國大陸、臺灣、香港和澳門四地領先的100所研究型大學。  清華大學(北京)蟬聯兩岸四地第一名,北京大學躍升至第二名,排名第三的是臺灣的清華大學(新竹),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位列第四,香港大學和香港中文大學並列第五名。澳門排名最高的澳門科技大學名列兩岸四地第32名。
  • 2018年軟科中國兩岸四地大學排名正式發布
    其他排在前十名的高校依次是中國科學技術大學(6),上海交通大學(7),香港大學(8),臺灣大學(9)和復旦大學(10)。   2018年軟科中國兩岸四地大學排名結果   軟科中國兩岸四地大學排名的對象是兩岸四地高校中以建設世界一流大學和國際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學為目標,並且面向兩岸四地招生的大學。
  • 兩岸四地大學排名出爐,100所高校上榜
    昨天,上海軟科正式發布了2016年中國兩岸四地大學排名,排名展示了我國大陸、臺灣地區、香港特別行政區和澳門特別行政區領先的100所研究型大學
  • 權威發布:2019軟科中國兩岸四地大學排名
    軟科中國兩岸四地大學排名的對象是兩岸四地高校中以建設世界一流大學和國際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學為目標,並且面向兩岸四地招生的大學2019年排名的對象有178所,其中大陸121所、臺灣43所、香港10所、澳門4所。與去年相比,大陸高校中,中南大學、南京理工大學、重慶大學、東北大學、中國礦業大學、河海大學和武漢理工大學今年排名均有顯著上升,展示了大陸高校強勁的發展勢頭。
  • 2017年中國兩岸四地大學排名正式發布 第一名還是這所高校!
    2017年軟科中國兩岸四地大學排名正式發布上海軟科正式發布了2017年中國兩岸四地大學排名,這是該排名自2011年問世以來第七次發布,排名展示了我國大陸、臺灣地區、香港特別行政區和澳門特別行政區領先的100所研究型大學。
  • 2017軟科中國兩岸四地大學排名正式發布!
    這是中國兩岸四地大學排名自2011年問世以來第七次發布,排名展示了我國大陸、臺灣地區、香港特別行政區和澳門特別行政區領先的100所研究型大學。軟科中國兩岸四地大學排名的對象是兩岸四地高校中以建設世界一流大學和國際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學為目標,並且面向兩岸四地招生的大學。2017年排名的對象有152所,其中內地103所、臺灣40所、香港7所、澳門2所。
  • 2017年中國兩岸四地大學排名正式發布
    11月23日,上海軟科正式發布了2017年中國兩岸四地大學排名,這是該排名自2011年問世以來第七次發布,排名展示了我國大陸、臺灣地區、香港特別行政區和澳門特別行政區領先的100所研究型大學。  據悉,軟科中國兩岸四地大學排名的對象是兩岸四地高校中以建設世界一流大學和國際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學為目標,並且面向兩岸四地招生的大學。
  • 2018軟科中國兩岸四地大學排名正式發布!
    軟科中國兩岸四地大學排名的對象是兩岸四地高校中以建設世界一流大學和國際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學為目標,並且面向兩岸四地招生的大學澳門地區上榜的2所高校均位列前40名,其中澳門科技大學從去年的28位上升到今年的21位,澳門大學上升4位排在38位。 兩岸四地大學排名採用了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師資質量和學校資源4大類13項指標的指標體系。
  • 2020年兩岸四地大學排名公布,看看大灣區高校表現分別如何?
    2020年軟科「中國兩岸四地大學排名」正式發布,這是該排名自2011年問世以來第十次發布。
  • 2018年中國兩岸四地大學排名發布!孩子的目標大學上榜了嗎?
    上海軟科於今日正式發布了2018年中國兩岸四地大學排名。這是該排名自2011年問世以來第八次發布。
  • 「高校」2020中國兩岸四地大學排名發布:清華第一,北大第二!
    2020年軟科中國兩岸四地大學排名正式發布,這是該排名自2011年問世以來第十次發布。軟科中國兩岸四地大學排名採用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師資質量和學校資源4大類13項具有跨地區可比性的評價指標(查看排名方法),展示了我國內地、臺灣地區、香港特別行政區和澳門特別行政區最為領先的100所研究型大學。
  • 2018年軟科中國兩岸四地大學排名發布
    中國教育新聞網訊(記者 董少校)上海軟科於11月28日發布2018年中國兩岸四地大學排名,展示了我國大陸、臺灣地區、香港特別行政區和澳門特別行政區領先的100所研究型大學。清華大學、北京大學、臺灣清華大學、香港中文大學、浙江大學位列前五名。
  • 兩岸四地大學究竟哪家強?剛剛,軟科權威榜單發布!
    今日(11月28日)軟科正式發布了2018年中國兩岸四地大學排名。
  • 2018中國兩岸四地大學排名
    上海軟科於今日正式發布了2018年中國兩岸四地大學排名。這是該排名自2011年問世以來第八次發布。該排名展示了我國大陸、臺灣地區、香港特別行政區和澳門特別行政區領先的100所研究型大學。清華大學(北京)蟬聯兩岸四地第一名北京大學高居第二名排名第三的是臺灣的清華大學(新竹)香港中文大學位居第四名浙江大學第五名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第六名上海交通大學第七名香港大學第八名臺灣大學第九名復旦大學第十名軟科中國兩岸四地大學排名的對象是兩岸四地高校中以建設世界一流大學和國際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學為目標
  • 高校 | 2017年中國兩岸四地大學排名正式發布!這10所內地高校勢頭強勁
    2017年軟科中國兩岸四地大學排名正式發布!排名展示了我國大陸、臺灣地區、香港特別行政區和澳門特別行政區領先的100所研究型大學。三甲高校與去年保持不變,清華大學(北京)蟬聯兩岸四地第一名,北京大學高居第二名,排名第三的是臺灣的清華大學(新竹)。
  • 2016年軟科中國兩岸四地大學排名正式發布
    (2016年10月18日)上海軟科於今日正式發布了2016年中國兩岸四地大學排名,這是該排名自2011年問世以來第六次發布,排名展示了我國大陸、臺灣地區、香港特別行政區和澳門特別行政區領先的100所研究型大學。
  • 2019軟科中國兩岸四地大學排名發布
    11月28日,上海軟科於正式發布了2019中國兩岸四地大學排名。這是該排名自2011年問世以來第九次發布。該排名展示了我國大陸地區、臺灣地區、香港特別行政區和澳門特別行政區領先的百強研究型大學。
  • 【熱議】2017年中國兩岸四地大學排名正式發布
    2017年軟科中國兩岸四地大學排名正式發布  上海軟科正式發布了2017年中國兩岸四地大學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