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林地佔補平衡試點促生態保護經濟發展共贏

2020-12-20 中國新聞網

  2020年是泉州市德化縣、晉江市實施全國林地佔補平衡試點工作的最後一年。試點以來,泉州市秉承「既要金山銀山,也要綠水青山」,堅持在保護中利用,在利用中提升,以用促造林、以用促提升,實現生態保護和經濟社會發展發展共贏。

  在「佔補」中提質增效,嚴守林業生態紅線。一是以「補」增總量。建立補充林地儲備庫,保持林地總量動態平衡,林地不減反增。開展試點工作以來,共完成補充林地2416宗、2034公頃,實現了林地總量不下滑、森林面積不減少、覆蓋率不降低的「三不」目標。二是以「補」提質量。從「補充位置是否符合要求、土壤條件是否適宜造林、現狀是否有林木、鬱閉度是否達0.2、權屬是否明晰」等方面,有意識引導將疏林地、炭薪林等林分質量較差的林地調出,並通過佔補平衡機制將林分質量好的風景林、防護林補充成林地。三是以「補」促聚集。通過佔補,逐步將原本分散、破碎的林地聚集連片;將區位外的零星林地,逐步補充到重點區位內。通過佔補平衡,達到建設項目「有佔有補」,林地面積「有出有入」,林地地塊「化零為整」,林地質量「有增無減」的目標,保持林地總量適量增長,林分質量穩步提升。

  在「服務」中快報快審,助推經濟快速發展。一是突破用林受限於指標。泉州與其他許多發展中的城市一樣面臨著「用地指標」跟不上「用地需求」的問題。實施林地佔補平衡,解決了經濟社會發展中林地定額指標不足的問題。二是促進政府服務轉型升級。在佔補平衡中,實行「一對一」服務,不斷簡化徵佔用林地的行政審批流程、壓縮辦結時限。在申請材料齊全的情況下,徵佔用林地審核手續即時轉報上級林業主管部門審批,大大縮短了項目落地時間。三是促進項目加快落地發展。實施林地佔補平衡後,晉江的食品園、食品專業市場、智能裝備園、時尚服飾製造園、現代物流園、蓮花汽車,德化的城東陶瓷園區、中國茶具城、彭村水庫、廈沙高速德化段等一批省市重點項目徵佔用林地快速獲批、快速落地。兩個試點單位共為泉州節省用地指標1496公頃。

  在「機制」上激發活力,加快造林綠化進展。晉江市、德化縣分別出臺《林地佔補平衡暫行規定》,加大財政投入力度,對可提供補充林地給予適當獎勵,同時通過林權抵押貸款、林權兩換(以林權換收益、以收益換保障),激活了社會各界造林綠化熱情。晉江市完成23個鎮級公園、220個村級景觀點、725個企業景觀點以及266個校園造景建設;德化縣完成非規劃林地造林0.45萬畝、森林撫育27萬畝、封山育林10.8萬畝,推進戴雲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石牛山國家森林公園、唐寨山、葛坑省級森林公園等生態品牌建設,打造本地特色樹種福建山櫻花村7個、茶花村1個,省級以上生態鄉鎮18個、省級綠色鄉鎮9個、省市級綠色生態村161個。

相關焦點

  • 【文書案例100】謝某在退耕還林地上進行佔補平衡項目建設應如何處理
    【案例100】謝某在退耕還林地上進行佔補平衡項目建設應如何處理【案情】2017年5月26日,某縣林業局在接到舉報,長衝鋪鄉長古村村委會主任謝某使用退耕還林地搞耕地佔補平衡建設項目。謝某放棄了聽證權,辯稱,近年來,因村公益事業佔用了耕地,耕地佔補平衡建設項目是我村佔用耕地應完成的法定義務,不應處罰。本案現已審查終結。現查明,2017年5月期間,謝某用挖機整地,完成耕地佔補平衡建設項目面積7.6公頃,其中荒蕪閒置地7.2公頃,退耕還林地0.4公頃(6畝)。
  • 中共海南省委 海南省人民政府關於加強耕地保護和改進佔補平衡的...
    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於加強耕地保護和改進佔補平衡的意見》(中發〔2017〕4號)、省第七次黨代會及省委七屆二次全會精神,切實把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和佔補平衡制度落到實處,進一步加強生態文明建設,譜寫美麗中國海南篇章,結合我省實際,提出如下實施意見: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 政策解讀 | 創新完善耕地保護制度 改進佔補平衡管理方式
    一、《實施意見》出臺的背景和意義近年來,廣西牢固樹立新發展理念,認真貫徹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和佔補平衡制度,切實履行耕地保護責任目標,在耕地保護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守住了耕地保護紅線,保障了經濟社會發展用地。
  • 石門交出綠色生態與經濟發展共贏高分答卷
    ,國家生態環境部、財政部日前公布了2019年度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縣域生態環境質量監測與評價結果,石門縣縣域生態環境質量監測與評價結果為1.19分,管理評分連續三年獲全省第一,被評為全國生態環境保護管理較好的縣,並獲得中央生態轉移支付資金1.24億元。
  • 商品林地變身美麗公園 泉州生態區位商品林贖買改革見成效
    人民網泉州12月13日電 走進泉州永春縣留安山公園,眼前呈現鬱鬱蔥蔥、多姿多彩的景象,植物種類豐富,森林景觀凸顯,已成為永春城區市民最重要的休閒遊樂和健身場所。從一座山到一座公園的轉變,這正是泉州市推進重點生態區位商品林贖買改革試點所收穫的成果,是「生態得保護、林農得利益」的雙贏寫照。
  • 流域溼地面臨人為活動威脅 如何平衡經濟發展與保護
    如何實現溼地保護與地方經濟發展之間的平衡?怎樣破解地塊權屬不清以及法律缺失帶來的管理和執法「疲軟」現象?針對以上問題,本報記者進行了調研式採訪。1.流域溼地面臨人為活動威脅位於三江平原的洪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四周被農田包圍,從空中俯瞰像一個孤島。
  • 福建南平市「生態銀行」調查:山水林地資源變資產
    來源:經濟日報原標題:存入「綠水青山」 取出「金山銀山」南平市農戶林下套種竹蓀喜迎豐收。池亮亮攝 順昌森林生態運營中心。本報記者 薛志偉攝隨著「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不斷深入人心,如何加強生態保護、加快綠色發展,使生態資源轉化為生態資產、生態價值體現為經濟價值,成為我國生態文明治理領域的焦點。
  • 松谿縣溪東鄉:黨建引領謀發展 生態銀行促振興
    近年來,該村黨組織抓住鄉村振興機遇,立足生態優勢,以「黨建+」鄉村振興模式,推進「生態銀行」實踐探索,大力發展鄉村旅遊、林下經濟、生態農業等多種產業,相繼獲評國家級生態村、省級鄉村旅遊特色村、市級五星級美麗鄉村,2019年被列入省級鄉村振興試點村,2020年村集體經濟收入達到12.64萬元。
  • 甘肅:工程佔林地先足額繳納植被恢復費
    中國園林網10月18日消息:我省加強森林資源保護今後,嚴格執行徵佔用林地審核審批制度,實行佔一補一,佔補平衡,確保林地面積不減少,政府批准的工程項目佔用林地的,須向林業部門足額繳納森林植被恢復費。
  • 黔南:百姓富 生態美——走進綠博園貴州展園看我省綠色發展成果
    黨的十八大以來,貴州堅持生態產業化、產業生態化,因地制宜發展綠色經濟「四型」產業(生態利用型產業、循環高效型產業、低碳清潔型產業、環境治理型產業),標本兼治快速打造生態產業集群,推動產業轉型發展,有效促進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的動態平衡和互促共贏。
  • 森林生態系統獲取經濟收益的四種途徑
    4條途徑,即生產木材和其他林產品的途徑、發展林下經濟的途徑、開展生態旅遊和文化康養(養生、養老、養病)的途徑以及以提供生態產品而獲得生態補償的途徑。世界上幾個林業科技較發達國家的經驗表明,採用最新的科學成果,包括近自然森林經營的理念及低影響採伐方式,在採伐收穫木材的同時維持好林區良好的生態功能是完全可以做得到的。而且經營好森林必須進行的撫育伐、衛生伐、救生伐等在保護和培育森林的同時也能生產出相當數量的木材(在瑞典可佔其木材生產量的近一半),這方面的功能不能忽視。
  • 區域經濟發展專家學者共同探討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
    與會專家學者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關於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講話和指示批示精神,緊扣重大國家戰略,為促進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助力山東省「走在前列、全面開創」建言獻策。省委書記劉家義12日下午會見了出席嘉賓代表,省委副書記、省長李幹傑,中國區域經濟50人論壇代表魏禮群在開幕式上致辭。
  • 湘潭縣人民政府關於湘潭縣譚家山煤礦區生態保護修復工程試點項目...
    根據湘江流域和洞庭湖生態保護修復工程試點辦公室《關於做好湘江流域和洞庭湖生態保護修復工程試點五大礦區生態修復項目驗收銷號的函》要求,我縣加強領導,精心組織,按照《關於印發湘江流域和洞庭湖生態保護修復工程試點工程銷號標準的通知》和批覆的《湘潭市譚家山煤礦區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工程試點實施方案
  • 木本飼料篇-關於科學利用林地資源 促進木本糧油和林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意見
    堅持綠色發展,促進資源永續利用。將保護森林生態系統質量和穩定性作為發展木本糧油和林下經濟產業的重要前提,嚴格保護生態環境,嚴禁違規佔用耕地,協同推進生態保護與綠色富民,促進「產業生態化、生態產業化」。堅持深化改革,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圍繞釋放林地資源潛力,著力完善資源管理政策,落實財稅金融投資等支持政策,釋放穩定政策預期,提高木本糧油和林下經濟產業對各類市場主體的吸引力。
  • 區域經濟發展專家學者齊聚泉城 共同探討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
    本報濟南12月13日訊 今天上午,黃河發展論壇在濟南開幕,區域經濟發展專家學者齊聚泉城,共同探討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省委書記劉家義12日下午會見了出席嘉賓代表,省委副書記、省長李幹傑,中國區域經濟50人論壇代表魏禮群在開幕式上致辭。
  • 中共泉州市委關於制定泉州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
    五年來,我們堅持製造立市、創新發展,實施傳統強鏈、重化補鏈、高新建鏈,經濟結構持續優化,工業總產值躍上2萬億元臺階,獲批國家創新型城市、首批「科創中國」試點城市等。我們堅持全域統籌、協調發展,「一灣兩翼」建設取得重要進展,古城提質、新城集聚協同推進。
  • 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一體化保護修復,請看這個地方的實踐
    作為國家第三批山水林田湖草保護修復工程的試點城市,在生態文明建設中走出了一條獨特之路。重慶市出臺《關於深入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加快建設山清水秀美麗之地的意見》,實施生態優先、綠色發展行動計劃,跳出重慶自身、站在長江經濟帶發展整體的高度;跳出眼前、站在中華民族長遠發展的角度看問題,把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厚重的歷史責任感、「兩個維護」落實在保護好長江這一「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事業上。源頭防控,劃定紅線,堅決遏制生態問題增量。
  • 中央黨校這個調研組聚焦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一體化保護修復
    重慶市出臺《關於深入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加快建設山清水秀美麗之地的意見》,實施生態優先、綠色發展行動計劃,跳出重慶自身、站在長江經濟帶發展整體的高度;跳出眼前、站在中華民族長遠發展的角度看問題,把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厚重的歷史責任感、「兩個維護」落實在保護好長江這一「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事業上。另一方面,源頭防控,劃定紅線,堅決遏制生態問題增量。
  • 零陵錳礦區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工程試點(自然資源部分)完成...
    今日永州訊(通訊員 呂飛)12月29日,湖南省自然資源廳組織專家組以查看施工現場、集中審閱資料的方式對零陵錳礦區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工程試點(自然資源部分,以下簡稱「修復工程試點」)開展驗收銷號工作,專家組對零陵區在修復工程試點上取得的成效予以充分肯定,並對修復工程試點後續工作開展提出了寶貴意見
  • 書寫長江生態大保護的「鎮江答卷」
    日日思君不見君,共飲長江水……2016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深入推進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上指出:「當前和今後相當長一個時期,要把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生態修復 建設綠色廊道鎮江,因江而生、因江而名、因江而興,是長江經濟帶的重要節點,更肩負守護長江生態屏障的重任。鎮江市長江辦主任殷國興說:「長江為包括鎮江在內的眾多沿江城市經濟社會發展賦予了巨大動能,如何兼顧『發展』與『保護』,既要經濟發展『跑起來』,也生態環境『綠起來』,鎮江多措並舉、綜合施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