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是泉州市德化縣、晉江市實施全國林地佔補平衡試點工作的最後一年。試點以來,泉州市秉承「既要金山銀山,也要綠水青山」,堅持在保護中利用,在利用中提升,以用促造林、以用促提升,實現生態保護和經濟社會發展發展共贏。
在「佔補」中提質增效,嚴守林業生態紅線。一是以「補」增總量。建立補充林地儲備庫,保持林地總量動態平衡,林地不減反增。開展試點工作以來,共完成補充林地2416宗、2034公頃,實現了林地總量不下滑、森林面積不減少、覆蓋率不降低的「三不」目標。二是以「補」提質量。從「補充位置是否符合要求、土壤條件是否適宜造林、現狀是否有林木、鬱閉度是否達0.2、權屬是否明晰」等方面,有意識引導將疏林地、炭薪林等林分質量較差的林地調出,並通過佔補平衡機制將林分質量好的風景林、防護林補充成林地。三是以「補」促聚集。通過佔補,逐步將原本分散、破碎的林地聚集連片;將區位外的零星林地,逐步補充到重點區位內。通過佔補平衡,達到建設項目「有佔有補」,林地面積「有出有入」,林地地塊「化零為整」,林地質量「有增無減」的目標,保持林地總量適量增長,林分質量穩步提升。
在「服務」中快報快審,助推經濟快速發展。一是突破用林受限於指標。泉州與其他許多發展中的城市一樣面臨著「用地指標」跟不上「用地需求」的問題。實施林地佔補平衡,解決了經濟社會發展中林地定額指標不足的問題。二是促進政府服務轉型升級。在佔補平衡中,實行「一對一」服務,不斷簡化徵佔用林地的行政審批流程、壓縮辦結時限。在申請材料齊全的情況下,徵佔用林地審核手續即時轉報上級林業主管部門審批,大大縮短了項目落地時間。三是促進項目加快落地發展。實施林地佔補平衡後,晉江的食品園、食品專業市場、智能裝備園、時尚服飾製造園、現代物流園、蓮花汽車,德化的城東陶瓷園區、中國茶具城、彭村水庫、廈沙高速德化段等一批省市重點項目徵佔用林地快速獲批、快速落地。兩個試點單位共為泉州節省用地指標1496公頃。
在「機制」上激發活力,加快造林綠化進展。晉江市、德化縣分別出臺《林地佔補平衡暫行規定》,加大財政投入力度,對可提供補充林地給予適當獎勵,同時通過林權抵押貸款、林權兩換(以林權換收益、以收益換保障),激活了社會各界造林綠化熱情。晉江市完成23個鎮級公園、220個村級景觀點、725個企業景觀點以及266個校園造景建設;德化縣完成非規劃林地造林0.45萬畝、森林撫育27萬畝、封山育林10.8萬畝,推進戴雲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石牛山國家森林公園、唐寨山、葛坑省級森林公園等生態品牌建設,打造本地特色樹種福建山櫻花村7個、茶花村1個,省級以上生態鄉鎮18個、省級綠色鄉鎮9個、省市級綠色生態村161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