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家庭教育的情與理」:專家談對家庭教育的看法

2020-12-13 環球網

「教育的本質、愛的本質,是不去剝奪孩子推陳出新、自己做決定的機會。」10月25日晚,熱播劇《小歡喜》原著作者、浙江傳媒大學教授、資深媒體人魯引弓做客麥奇教育科技(iTutorGroup)旗下青少兒在線教育品牌vipJr「大教育·小歡喜——中國家庭教育的情與理」活動現場,分享創作心路和對家庭教育的看法,並就如何解決家長焦慮、如何正確陪伴孩子、什麼是好的教育等話題,與麥奇教育科技創始人、董事長兼CEO楊正大博士展開了一場教育觀察者之間的深度對話。

我們通過教育要培養什麼樣的孩子?魯引弓指出,教育要培養當代家長「不可想像的人」。然而現在這一代孩子卻是前所未有的「補課一代」——從小一路補到高三,變得找不到人生的意義,不快樂、沒熱情。但是從自然規律來說,孩子是充滿了生命熱血的,這本就是青蔥少年的天然渴望。

「大數據是當前一個火熱的概念,但大數據是基於已有現實的。已有的信息只是世界中的10%,90%以上的事物是未知的。」魯引弓表示,正如蘋果手機的誕生是打破既有的手機概念而實現的創新,教育事業也是如此——補課補不出創新力,我們要培養「不可想像的一代」,就不能把孩子約束在既有的條框之下,而是要尊重孩子創新的天性、自然的天性。「所以我們在面對孩子的時候,無論學校、機構、家長、老師還是社會,都需要多一點善良、多一絲溫柔。」他說。

針對當下高壓的教育環境,魯引弓向家長提出了解決焦慮的三個方法。第一,接受「成長的未完成時」,以發展和期待的眼光看待孩子成長中的不足;第二,接受不完美的狀態,心中就會對孩子多一份寬容,從而使自己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不失控,並能修煉自己思維的方式;第三,把孩子「陌生化」,當作利益相關方,與孩子保持界限、給予他們尊重。

針對「如何正確陪伴孩子」的問題,作為一名三個孩子的父親,楊正大現場分享了自身的教育經驗。「孩子就像一根麵條,光從後面推是推不動的,麵條會變成一坨。家長只有從前面去拉他、引導他,孩子才能前進。」楊正大說。他認為,真正的教育不是滿足父母的期待,而是去幫助孩子完成夢想。家長應當約束自己,不要直接給孩子答案,而是要問孩子「為什麼」,以此幫助孩子理清思路、找到人生的目標,「教育不是在孩子身上灌滿一桶水,而是點燃他們心中的一把火。」

從教育公平,到階層焦慮;從個性成長,到功利選擇;從兩代人的觀念搏殺,到愛的教育。《小歡喜》的臺前幕後、書裡書外,有太多關於家庭教育的哲思與啟迪。可以說,家庭教育是青少年健康發展的起點和基礎,是國民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家庭教育關係到孩子的終身發展,關係到國家和民族的未來。目前,我國家庭教育的現狀不容樂觀,許多家長對家庭教育倍感迷茫,他們迫切地希望教育好子女,但卻常常感到心有餘而力不足。

據北京師範大學《全國家庭教育狀況調查報告(2018)》顯示,四、八年級學生最希望家長關注的方面存在較大差異,四年級學生最希望家長關注自己的學習情況,而八年級學生最希望家長關注自己的興趣愛好或特長,比例高達60.3%。進入青春期,孩子經歷著巨大的身心變化,內心對父母的「期許」也發生著變化,很大一部分家長並沒有捕捉到這些「變化」、沒有真正讀懂孩子內心的需求,就容易出現溝通偏差,導致相互不理解。

正如嘉賓們在活動現場所提出的理念,vipJr也始終認為,教育是釋放孩子探索未知的天性、建立起與外界對話的過程,例如學習英語是與世界對話,學習數學是與自然對話,學習語文是與心靈對話,學習編程是與未來對話。讓教育褪去焦慮,回歸本真,不僅是孩子們的願望,也是家庭和社會的共同期待。作為行業領先的在線教育品牌,vipJr也正此為己任,引進並傳達健康向上的教育理念,致力於培養和呵護孩子在學習過程中的好奇心和創造力,幫助中國家庭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

相關焦點

  • 《父母必讀》創刊40周年 專家再談家庭教育
    「樹文明家風 育時代新人」《父母必讀》雜誌創刊40周年主題活動在北京出版集團舉行 高凱 攝中新網北京12月12日電 (記者 高凱)中國創刊最早、影響力廣泛的家庭教育期刊《父母必讀》11日舉行創刊40周年慶祝活動,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家庭教育首席專家孫雲曉
  • 興智教育受邀網易教育峰會創始人艾江生談疫情家庭教育的變與不變
    興智教育受邀出席第十二屆網易教育峰會,創始人艾江生談疫情時代家庭教育的變與不變2020年12月1日,作為中國教育界備受關注年度教育盛典之一,第十二屆網易教育金翼獎頒獎典禮在北京網易研發中心盛大舉行。興智家庭教育董事長艾江生受邀出席,與教育界專家、學者以及機構大咖共聚一堂,圍繞著「守正破局·創贏未來」這一主題,共同探討疫情時期下教育行業的發展趨勢,在新的機遇與挑戰,守正篤實,謀大局、應變局、破困局、開新局,銳意探索以創新贏未來的教育發展之道。
  • 專家引領、助力牛馬司鎮三尚學校家庭教育
    本網訊(通訊員 李敏輝)為了傳承最新的家庭教育理念,提升家長的教育方法,達到家校攜手同心的目的。10月29日,牛馬司鎮中心學校特邀請到邵東市教育局關工委主任金冶平和原邵東縣教育局教研室主任、家庭教育講師團專家劉成龍同志到三尚學校為一年級家長作《提高家庭教育意識,掌握家庭教育的科學方法》專題講座。牛馬司中心學校黨支部書記、校長許東清帶領三尚學校校務會成員及48名一年級學生家長參與學習。講座由學校教科室主任李敏輝主持。
  • 博瑞智家庭教育,您身邊的家庭教育專家!
    博瑞智教育是由中國著名教育家、「以愛為核心」教育理論創始人、兩性關係專家、個人心靈成長導師、吉林大學副教授董進宇博士創立的教育培訓機構
  • 新東方家庭教育中心謝琴: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根
    另外一個詞就是「教育」,我們現在經常在說中國的家庭教育,有時候教育這個詞也是兩個字,一個是「教,一個是「育」。現在經常有專家和學者在評價,說現在中國的家庭是「有育而無教」,也就是說純粹家長在完成養育的責任,但是卻忽視「教」。  那什麼是「教」,從中國古代的很多詞語和俗語可以看出來。
  • 劉雅娟老師談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下集)
    劉雅娟老師談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下集) 2019-03-13 21:5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家庭教育學科期待覆興
    在近日首都師範大學家庭教育研究中心舉辦的第二屆學術論壇上,圍繞「家庭教育學科建設——大學的責任」這一主題,與會專家學者一致呼籲在「教育學」下設立二級學科——家庭教育學。「家庭教育學科建設不能走學校化之路,不能以學校教育模式為標準來推演家庭教育的理念和方法。」首都師範大學家庭教育研究中心特聘教授、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家庭教育首席專家孫雲曉研究員注意到,很多教育詞典和家庭教育研究論著對家庭教育的解釋都是學校教育的翻版或延伸。「這顯然是學校中心主義的體現,是無視家庭與家庭教育特點和規律的體現,也是忽視人過一種完整而幸福生活需求的體現。
  • 【家庭教育1】為什麼要重視家庭教育?
    如何改革中國教育?大家都忽視了中國教育的一個重要問題:家庭教育缺失。家教是什麼?是家長對孩子的言傳身教,往往體現在非智力因素方面。比如感恩、尊重別人、基本的規矩等等,其實就是讓孩子成為一個合格的社會人。孩子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在某種程度上,首先取決於父母。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也是最重要的老師,但目前中國家長在這方面是嚴重缺失的。把正確的家庭教育理念發揚光大。
  • 關於家庭教育我們要知道的事,中國家庭教育普遍存在的問題
    人們在家庭教育上,中國的家庭教育,西方的家庭教育理念也存在很大的差異。如今有越來越多的父母,會學習西方的教育方法,來教育自己的孩子,其實更多的是他們有意識地認為中國的教育對孩子其實也是有一點問題的,所以他們可能會去學習更加優秀的家庭教育方式,想讓自己孩子成為更優秀的。,那麼今天我們就來討論一下,關於中國家庭教育中存在的問題。這個問題,其實就是父愛的缺失。
  • 家庭教育不只是家務事!首屆家庭教育指導培訓班開課
    本網訊 (記者 何靜 編輯 餘夢娜)「孩子做事情拖拖拉拉、主動性不強怎麼辦?」「孩子到了青春期非常叛逆,怎麼辦?」據悉,本次培訓邀請了省內外家庭教育專家作專題講座,帶來滿滿「乾貨」的同時,還設置了互動環節,為學員們釋疑解惑。現場,幾名學生家長結合育兒親身經歷,講述家庭教育困惑,引起了在場家長的普遍共鳴。
  • 家庭教育核心是培養健康人格
    熱點大家談·家庭教育之綜述篇 家庭教育核心是培養健康人格  從4月23日開始,本報「熱點大家談」欄目聚焦家庭教育,引發強烈反響。  在陸續收到的讀者投稿、網友回復和專家來稿中,既有曾為人子女的「過來人」講述親身經歷,也有現在的為人父母者分享心得體會;既有普通的讀者網友吐露心聲、表明立場,也有來自一線的教育專家剖析原因、提出建議。這充分表明,作為社會最基本的組成單元,家庭如何對孩子進行正確的教育,以便為學校教育、社會教育打下良好基礎,已成為百姓關切、社會關注的熱點話題。
  • 專家:家庭教育也要實現現代化
    《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是教育領域第一個以現代化為主題的戰略規劃。家庭教育作為教育的一個體系,也要實現現代化。家庭教育現代化的標誌主要體現在家庭教育思想現代化、體系現代化、內容現代化和功能現代化四個方面。思想上的現代化伴隨工業化、城鎮化、信息化和網絡化的到來,傳統社會與傳統家庭正在經歷一個歷史性的重構過程。
  • 我對中國式家庭教育的看法
    4.好成績都是幫出來的中國的教育目前還是應試教育,比的是成績,比班級排名,比年級排名,讓孩子適應應試教育也是父母的義務。孩子成績差,多陪陪孩子找原因,找方法,把不好的學習習慣改掉。為孩子減負,父母只能增負。
  • 關於子女的家庭教育的幾點看法
    雖然教育已經發展的比較成熟,但是家庭教育這一板塊其實還是比較薄弱。很多的家長其實也是聽一家之言,或者是聽從別人的意見,再或者是在書店買兩本關於家庭教育的心靈雞湯來進行自我強行灌針。對於這樣的觀點,其實大家都知道是不科學,而且是比較零碎。
  • 志願服務為家庭教育開拓新場景
    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訊(記者 黃鵬舉)日前,朱利安(國際)家庭教育學院暨《至愛——慶群談志願文學》媒體見面會在京舉行。本次媒體見面會以「志願服務與家庭教育」為主題,來自不同領域的專家學者就志願服務的文化基礎、家庭教育的社會效應、志願服務與家庭教育的關係等展開深入探討。
  • 興智家庭教育受邀出席第十二屆網易教育峰會,創始人艾江生談疫情...
    2020年12月1日,作為中國教育界備受關注年度教育盛典之一,第十二屆網易教育金翼獎頒獎典禮在北京網易研發中心盛大舉行。
  • 家庭教育的前提是教育家庭
    由於孩子的成長是沒有彩排的演出,身為獨生子女的父母又沒有開展家庭教育的「先例」。在此,我僅以自己30年教齡,20年培養女兒的點滴體會,談一些對家長的「負擔」及「減負」的感悟。 有「負擔」不是壞事 家長在家庭教育中有「負擔」,這雖然不是自己的追求和目的,但真實地證明了家長在這樣做著。對於做事,常有這樣一說,「小做小阻力,大做大阻力,不做沒阻力。」
  • iEnglish:通過解決學英語難題 構建家庭教育解決方案
    2020年全國兩會期間,家庭教育再次被多位代表和委員議及。全國人大代表周洪宇建議加快家庭教育立法,希望通過制定家庭教育法,使家庭教育專業化、系統化、社會化;全國政協委員許洪玲則遞交「父母持證上崗」的提案;2019年兩會,民進中央呼籲家庭教育立法;2018年兩會,全國婦聯呼籲將家庭教育法列入五年立法規劃……
  • 家庭教育論文選集
    從事的多年的家庭教育公益活動,作為一個家庭教育工作者和一位母親,也有了自己淺薄片面的體會和看法,是該好好總結和反省的時候,今天鬥膽談一下家庭教育,也算是想法的交流,懇請批評指正。那麼家庭教育是如何從無人問津發展到今天的呢?我們有必要對過去幾十年做一個簡單的了解。在家庭教育發展史論述的諸多版本中,我比較於傾向於青年學習科學與家庭教育專家趙雨林先生的家庭教育發展史觀,從1949年至今,共分為五個時期。
  • 明確家庭教育的目標是家庭教育的首要任務
    家庭教育其實不是簡單的金錢和時間就能夠完成的,家庭教育也是一門學科,它有很多的技術性地處理,各種技巧和方法。而我們的家長往往非常願意探討技巧和方法,因為這是能夠立馬運用,簡單易學的。其實家長們並不知道,正確的家庭教育觀,才是更重要的東西。育兒就像種一棵樹,觀念就是種子,種什麼種子就會結什麼果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