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家長們對子女教育越來越關注,投入了大把的金錢,以及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但孩子們身上冒出來的問題卻越來越多,越來越嚴重,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兒?
家庭教育其實不是簡單的金錢和時間就能夠完成的,家庭教育也是一門學科,它有很多的技術性地處理,各種技巧和方法。而我們的家長往往非常願意探討技巧和方法,因為這是能夠立馬運用,簡單易學的。其實家長們並不知道,正確的家庭教育觀,才是更重要的東西。
育兒就像種一棵樹,觀念就是種子,種什麼種子就會結什麼果子。如果教育觀念不正確,再好的技術和方法都是白搭。家庭教育的過程其實就跟開船出海一樣,你的觀念就是航向,航向錯了,又怎麼能夠到達大海彼岸?航向如果錯了,即使你再努力,再堅持,也只不過是離你的目標越來越遠了。
有一句話說得非常好:方向比努力更重要,方向對了,路再遠,也有一天會到達。要建立家庭教育觀,首先我們應該明確家庭教育目標,而只有你的家庭教育目標正確,才可能做好家庭教育。
我們所有的家長都期望他的孩子將來能夠過得好,這就是我們最真實的家庭教育目標。這個目標看似簡單,其實要達成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
我們說要讓孩子將來過得好,那麼先來看一個問題:什麼樣的將來才算是過得好?這個問題就是我們家庭教育的一個核心問題,只有理清了我們的目標,才能找準我們的方法。
我們認為,以下這些條件會決定孩子將來能不能過得好。
首先,就是要培養孩子一個好的身體條件
他不能渾身都是慢性病,如果孩子身上有很多慢性病,那他將來怎麼可能得好。孩子擁有一個健康的身體,本來就是家庭教育非常重要的一個任務。養育養育,養在育之前,所以有一個好的身體是擁有精彩人生的一個前提條件。
其次,要給孩子培養一個健康的心理
那什麼是心理健康的標準呢?我們提出三個能力:
培養孩子快速適應環境的能力比如說孩子去上幼兒園,其他小朋友都在這個幼兒園裡呆著很好,可你的孩子是一個星期以後就說不喜歡這個幼兒園,不想上這個幼兒園。或者說這個孩子去了小學,上了沒兩個月了,他又跟媽媽說這個小學不好,可是其他小朋友卻可以呆得住,能夠適應。
那麼如果孩子總是在新環境裡待不下去,不能夠適應新環境,也就是說孩子心理培養沒做好。大家想一想,如果不能去適應環境,那孩子的將來會怎樣?會不會過得幸福?我們的人生,就是要面對不同的環境,校園,公司,親戚朋友圈子,各種環境需要我們去適應,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能力。
沒有這個能力,那麼孩子將來會比較難於達到不低於社會平均收入的那個物質生活水平。我們所說的幸福感,都是建立在一定的物質基礎上的,沒有物質基礎,談精神層面的幸福,就是海市蜃樓。我們只有適應環境,才有可能在環境中取得更多的成就,在物質和精神上獲得豐收和滿足;才有可能去建立正確的世界觀和價值觀,獲得不擰巴的人生;才有可能生存下來,去追求更高的幸福。
2.培養孩子獲得滿足的能力
這個可能有些家長不太認同,但獲得滿足的能力真的很重要。我們舉個例子:有兩個女孩從小一起上小學,其中一個在香港讀大學,研究生畢業後回到家鄉做了一個小學老師,這個女孩小時候的夢想就是做一名小學老師,把知識傳遞給別人,幫助別人獲得知識,她覺得很滿足。另一個女孩大學畢業後,到一個大公司上班,工資很高,但她想更輕鬆的掙錢,掙到更多的錢,於是她利用職務便利,做了非法的事情,最後進了監獄。
那麼這兩個女孩,哪個女孩教育的成功?哪一個女孩過的幸福?不言而喻。我們強調培養孩子獲得滿足的能力,是因為我們深知人的欲望是無窮無盡的,如果我們不能控制住自己的欲望,最終我們將走向深淵。我們所認知的幸福,是基於內心的安定,滿足和平靜,對生活充滿安全感。而內心充滿惶恐,躁動,憤怒,抱怨,這樣的人,又如何能夠幸福呢?
3. 培養孩子自我認知的能力
我們有些人,十分在意別人的評價。有的人,努力奮鬥的動力都是來自於他人的評價,有的人,努力奮鬥的動力來自於內心的需求。如果努力奮鬥的動力都是來源於他人的評價,如果別人對他的高度評價和褒揚沒有了,那麼他努力奮鬥的動力就沒有了,隨之而來的就是對環境,對他人的抱怨,不滿。
這個也是健康心理非常重要的一個方面,如果家長孩子努力奮鬥的動力源是來自於他內心的需求,他的內心就會有強烈的渴望,所以他就會很努力很認真去做事情,對周圍對他的評價不會過於在意,不會因為人家的評價失去人生的方向。這個跟家長有非常大的關係,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給孩子太多的行為評價。比如:你這個不對,那個不對,這個做得好。家長還會跟別的孩子作比較,久而久之,孩子就會非常在意別人的評價,被別人表揚就成了他行動的動機。這樣的孩子,將來長大以後他也不會快樂,因為總會有人比他更好,比他獲得更高評價,他會接受不了,從此他的動力源就沒有了。
所以說,家庭教育非常重要,而明確的教育目標又是重中之重,只有找準方向,我們才不會迷茫,才不會懈怠。家長朋友們,一起努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