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的首要任務是品德教育

2020-12-16 光明網新聞中心

  作者:傅國亮(中國家庭教育學會副會長)

  家庭教育的定位和方向是什麼?習近平總書記2016年12月12日在第一屆全國文明家庭表彰大會上的講話,一錘定音,指明了方向。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家庭教育涉及很多方面,但最重要的是品德教育,是如何做人的教育。」

  人們常說,家庭是孩子第一所學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但我認為必須追問「第一所學校」的「第一任老師」的「第一位的任務」是什麼?因為這是指導家庭教育工作的核心理念。家庭教育的第一任務是教孩子學科知識嗎?不是。我認為,家庭教育第一位的任務應當是:教子做人。做人教育,主要是人格教育。所謂人格即個體的整個精神世界。

  總書記關於家庭教育「最重要的是品德教育,是如何做人的教育」的定位,這一關於家庭教育的新定位、新方向,應該引起教育界的重視和研究。今年教師節,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再次指出:要給孩子講好「人生第一課」。我理解,總書記講的「人生第一課」,不是定量詞,不是「第一節課」之意;而是定性詞,是「第一位課」之意。這「第一位重要的課」不是一節兩節,而是貫穿人生的始終。總書記講的「人生第一課」,就是他明確的家庭教育「最重要的是品德教育,是如何做人的教育」;就是始終幫助孩子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精神性是人生的本質。人之為人,就在於人不僅是一種物質存在,更是一種精神存在。家庭教育中,注重了對孩子知識的學習,缺乏對生命的關懷,對精神的關懷。這就使家庭教育變成了單純的技術行為,只關注「知識」的學習,是把孩子當做「工具」而不是「人」來培養。孩子從一個「人」變成了一種「工具」,家庭教育的大多數問題,也就從此而產生了。教育是一種基於信念的行為,家庭教育最主要的使命是促進孩子的品德培養和精神成長。

  家庭教育存在的問題是「家庭教育學校化」:智育中心主義。家長對「第一任務」的認識,實質上反映出家長的「人才觀」,家庭教育的價值取向到底是什麼?有課題調查發現,在家庭教育中,大多數家長不知道家庭教育的第一任務是什麼,他們把絕大多數時間和精力用在孩子學習文化和智力開發上,而忽略了孩子最本質的東西的培養,即對孩子人格的塑造、對性格的養成、對思維方法的訓練等。正如盧梭指出的,只有一門學科是必須要教給孩子的:這門學科就是做人的天職。所以,最先要探討的是家庭教育的第一任務是什麼,要讓家長明確自己作為實施家庭教育的主體,首先應該教給孩子的是「做人之道」。

  為什麼家庭教育中要突出和堅持「做人教育第一」?

  第一,人的一生中始終起主導作用的是人格修養。蔡元培說:「決定人一生的不是學習成績,而是健全的人格修養。」家庭教育是人生的起始教育和奠基教育,首當其衝應當將人格教育、做人教育作為第一任務。人生大事,人如何判斷幸福、成功?怎樣對待名利?面對挫折和困難持何種態度?無不與人格修養密切相關。缺乏人格教育,一生將是痛苦的,甚至是危險的,可見其輕重。有觀點認為,人可以通過改變思想,而改變人生。要把孩子培養成一個道德、幸福和有益於社會的人,則一定要把做人教育擺在首位。有一個正確的人生觀,才有一個有意義的人生。

  據報載,楊振寧去美國學習物理,留學前其父請人給楊授課,沒有請物理學家講物理,而是請國學大師講「孟子」。孟子說「天將降大任於斯人,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肌,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正是父親給予楊振寧的精神支柱,使之後來成為諾貝爾獎獲得者。原華中理工大學校長、院士楊叔子要求其機械專業博士生背誦《老子》即《道德經》,並作為畢業考試內容。謂之:不識道不足以成智者;不用道不足以馳騁人生。他說背誦《老子》的目的:一是培養民族責任感,二是鍛鍊形象思維能力,三是學習如何做人。

  有研究認為:智商與情商關係是:成功=智商20%+情商80%。智商,決定人可以從事什麼工作;情商,決定人在這個工作中能否成功。成人成事,決定於情商。

  第二,家庭在做人教育中具有天然優勢和特殊作用。家庭的特點和優勢是生活和教育合二為一的,家庭中有比學校教育更多、更重要的生活細節,可以刻骨銘心。記得20世紀60年代自然災害時,鬧糧荒,母親從食堂買回的窩頭,自己不吃,分給我們子女吃。後來才明白這是母親的愛,自我犧牲,讓我們子女學到關愛和知道感恩。生活中的細節諸如小事、體驗和感悟,恰恰是塑造孩子個性、人格、文化品位和價值觀念的關鍵因素。

  兒童個性的形成始於家庭,其全面發展始於家庭。家庭教育對孩子(身體、智力)個性的影響是根本性的。家庭給予兒童個性的教育是三個:習慣、性格、人性,並影響終身。

  第三,家庭裡培育的良好品格具有穩定性。家庭教育是在沒有公共監督、沒有他律的情況下實施的,由此養成的良好個性,人格品格和行為習慣,在任何環境、條件下都具有極強的穩定性。家長要意識並發揮家庭在做人教育中的天然優勢。

  目前青少年的問題可以概括成四個迷失:信仰迷失,價值迷失,道德迷失,人性迷失。這是從「重要性」排序。如果以「基礎性」排序,「人性迷失」則是最基礎的、第一位的。四者之間,人性迷失是根本,人性的教育是最基本的教育,沒有人性,談什麼價值觀,有什麼信仰?筆者認為,好的品德、善良的人性是做人的基本前提。

  筆者認為,做人教育包括人品教育和人性教育,根基在於「人性的教育」。「人性缺位」的德育,就是「缺少人性」的德育。何為「人性」?人性即人所具有的正常的情感和理性。人性中的真善美,需要激發、喚醒和培育。教育就是關注心靈發育成長,最根本的是把人的本性中美好的情感發育起來,培育孩子向善的人性。這就是總書記多次講話中強調的:「要把美好的道德觀念從小就傳遞給孩子,」「幫助他們形成美好心靈,促使他們健康成長」。習近平總書記多次提出幫助孩子「形成美好心靈」,這是彰顯人性的德育思想。

  總之,家庭教育的第一任務不是知識教育,甚至不是文化教育,而是總書記明確的品德教育、做人教育。

  《光明日報》( 2018年12月01日 07版)

[責任編輯:徐皓]

相關焦點

  • 家風建設是家庭教育的首要任務
    高平家庭教育高平家庭教育,面向廣大家庭宣傳科學的家庭教育理念,傳播正確的家庭教育方法,幫助你的孩子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邁好人生的第一個臺階。中國歷來有重視家風建設的傳統。那麼,何謂家風?家風有哪些獨具的特點?
  • 明確家庭教育的目標是家庭教育的首要任務
    現在的家長們對子女教育越來越關注,投入了大把的金錢,以及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但孩子們身上冒出來的問題卻越來越多,越來越嚴重,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兒?家庭教育其實不是簡單的金錢和時間就能夠完成的,家庭教育也是一門學科,它有很多的技術性地處理,各種技巧和方法。
  • 家庭教育的內容包括,知識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
    家庭的教育功能是教育的諸多功能之一,其良好發揮關乎家庭的發展及社會的穩定。家庭是兒童自出生後接觸的第一環境,父母對兒童的保育和教育是先於學校教育的,在兒童的發展中居於基礎地位,在兒童的教育中屬於奠基性教育。
  • 牢牢把握教育的首要問題和根本任務
    □ 任成孝 李欣悅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教育工作,反覆強調「培養什麼人,是教育的首要問題」,我們的教育必須把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作為根本任務。這一重要論述,提出了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務,指明了教育現代化的方向目標,彰顯了為黨育人的初心和為國育才的立場。
  • 教育的「首要問題」和我國教育的「根本任務」
    習近平總書記今年9月10日在全國教育大會上的講話中提出了關於教育的「首要問題」和我國教育的「根本任務」的重要論斷。他指出:培養什麼人,是教育的首要問題。我國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國家,這就決定了我們的教育必須把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作為根本任務,培養一代又一代擁護中國共產黨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立志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奮鬥的有用人才。
  • 教育孩子的首要任務是什麼?有餘力則學文,「弟子規」給出了答案
    教育孩子也是一樣,作為父母一定要知道什麼是教育孩子的首要任務,什麼是次要任務。說到教育孩子的首要任務,或許很多家長就會發出這樣的疑問。讓孩子學習科學文化知識,難道就不是教育孩子的首要任務?對於這個問題,「弟子規」早就給出了答案。在總序裡就有這樣的描述:「弟子規,聖人訓;首孝弟,次謹信。
  • 教育部長陳寶生:把落實「十項準則」作為師德師風建設首要任務抓緊...
    陳寶生:把落實「十項準則」作為師德師風建設首要任務抓緊抓好陳寶生強調,要把握好繼承和發展、高線引領和底線要求、嚴管和厚愛的關係,在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把落實《新時代高校教師職業行為十項準則》《新時代中小學教師職業行為十項準則》《新時代幼兒園教師職業行為十項準則》作為師德師風建設首要任務抓緊抓好。
  • 師德養成是教師專業發展的首要任務
    」作為首要任務,進一步建立和完善師德師風建設制度規範體系,逐步形成師德師風建設長效機制的有力舉措。基礎教育學校有一項任務,就是要幫助全體教師深刻認識、科學把握學校各項工作的育人功能和育德價值,特別是中小學絕大部分教師是從事學科教學任務的,學科教學是育德的重要陣地,也是師德對學生產生「潤物細無聲」影響的重要場域,應當引導教師以學科本體認識為突破口,合理挖掘教學內容和載體所蘊含的德育元素,同時以自己言傳身教的正確價值觀、人生態度和人格,去追求學科教學中的德智融合。
  • 您認為家庭教育重要,還是學校教育重要?
    導讀:孩子教育問題,是孩子成長中的首要問題,這將決定著孩子以後會成為一個怎樣的人。而在孩子的個人教育中也會被分為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而這兩者之間到底哪個才是關鍵,也有著不少爭論的話語。
  • 教育工作必須把握首要問題聚焦根本任務
    教育的本質是培養人,這是古今中外的共同認識。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的重要講話,站在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的戰略高度,圍繞「培養什麼人」這個教育的首要問題,提出教育的根本任務就是「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 尹後慶:師德養成是教師專業發展的首要任務
    《關於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師德師風建設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的頒布實施,是進一步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的一項重要舉措,是指導和督促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和各級各類學校全面貫徹和落實中央有關要求,把「全面加強師德師風建設」作為首要任務,進一步建立和完善師德師風建設制度規範體系
  • 堅持把理想信念教育作為首要任務
    原標題:堅持把理想信念教育作為首要任務 黨的幹部是推進黨和國家事業的中堅力量。我們黨歷來高度重視理論建設和理論教育,運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指導中國的事情是我們的看家本領。新時代幹部教育培訓工作必須有新氣象新作為。
  • 品德為人才評價首要內容
    分類推進人才評價機制改革指導意見發布 品德為人才評價首要內容 2018年02月27日 16:04 來源:北京晚報 作者:代麗麗 字號 關鍵詞
  • 培養什麼人,是教育的首要問題
    原標題:培養什麼人,是教育的首要問題 教育是國之大計、黨之大計。在全國教育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發表重要講話,站在國家繁榮、民族振興的戰略高度,深刻總結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教育事業發展成就,作出重大部署,為做好新時代教育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
  • 江蘇把品德列為人才評價首要內容
    把品德列為人才評價首要內容  針對我省人才評價機制存在的分類評價不足問題,《實施方案》提出將根據不同職業、不同崗位、不同層次人才特點和職責,制定發布全省人才評價分類指導目錄。計劃在3年內分類建立健全涵蓋品德、知識、能力、業績和貢獻等要素,科學合理、各有側重的人才評價標準體系。
  • 專家解讀:家庭教育的核心在於立德樹人
    修訂後的大綱新增了8條核心理念,包括「家庭教育重在教孩子如何做人」。在立德樹人方面,大綱有哪些亮點,家長如何理解和把握立德樹人,中國婦女報·中國女網記者專訪了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研究員洪明。  立德樹人是家庭教育的根本任務  記者:大綱核心理念強調家庭教育重在教孩子如何做人,您認為有哪些現實和長遠意義?
  • 光明日報評論員:培養什麼人,是教育的首要問題
    原標題:培養什麼人,是教育的首要問題 教育是國之大計、黨之大計。在全國教育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發表重要講話,站在國家繁榮、民族振興的戰略高度,深刻總結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教育事業發展成就,作出重大部署,為做好新時代教育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培養什麼人,是教育的首要問題。
  • 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的邊界在哪裡?
    第二,家庭教育是終身性、示範性的教育。從生活時空來看,多數時間孩子是在家與父母一塊兒度過。學校對於孩子只是人生的一小段,因此家庭環境對一個孩子成長的影響比學校要大得多、長得多。第三,從教育內容上看,與學校主要是傳授知識不同,家庭教育的任務主要是生活教育、人格教育和行為養成教育。
  • 加強家庭教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重要基礎
    家庭教育涉及很多方面,最重要的是品德教育,必須堅持把立德樹人貫穿家庭教育全過程,塑造孩子正確的價值觀念和良好的思想品德。加強家庭教育,是深化基礎教育改革發展的內在要求。注重引導家長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讓廣大家長理解黨的教育方針和政策,支持和配合學校開展教學改革和育人工作,讓家校真正協同起來、同向同行。加強家庭教育,是構建現代教育治理體系的必然之舉。
  • 承認差異,如何讓「問題學生」不再有「問題」,是教育的首要任務
    其首要表現在品德方面,主要表現在學習、行為、心理方面。當學生在學習中有一定的困惑時就有學習問題,當學生在生活上有一定的困難時就有生活問題,當學生的日常行為出現了一定的問題時,就有習慣問題,當學生在遵守公民社會公德、校規校紀上出現問題時,就有紀律問題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