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解讀:家庭教育的核心在於立德樹人

2020-12-17 中國新聞網

  家庭教育的核心在於立德樹人

  ——《全國家庭教育指導大綱(修訂)》系列專家解讀之一

  □ 中國婦女報·中國女網記者 王春霞

  全國婦聯、教育部等九部門日前發布關於印發《全國家庭教育指導大綱(修訂)》的通知。修訂後的大綱新增了8條核心理念,包括「家庭教育重在教孩子如何做人」。在立德樹人方面,大綱有哪些亮點,家長如何理解和把握立德樹人,中國婦女報·中國女網記者專訪了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研究員洪明。

  立德樹人是家庭教育的根本任務

  記者:大綱核心理念強調家庭教育重在教孩子如何做人,您認為有哪些現實和長遠意義?

  洪明: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就家庭教育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特別指出家庭教育最重要的是品德教育,是如何做人的教育。修訂後的大綱切實貫徹了這一重要理念。

  大綱明確,家庭教育要從養成良好習慣開始,逐步培育兒童正確的價值觀,培養兒童熱愛黨、熱愛祖國、熱愛人民、熱愛中華民族,明禮誠信、勤奮自立、友善助人、孝親敬老等良好思想品德,增強兒童法律意識和社會責任感,使兒童養成好思想、好品德、好習慣、好人格,培養兒童與他人、與社會、與自然和諧相處的能力。

  家庭教育強調做人的教育,從全局角度看,是新時代黨和國家教育方針的總體要求,從家庭教育的角度對教育三個根本性問題進行了具體回答,即培養什麼人,如何培養人,為誰培養人。

  目前家庭教育存在兩種傾向值得注意:一是重智輕德,應試教育之風依然盛行,忽視了人的全面發展;二是部分家長過分強調個人利益,不注重正確價值品質的塑造,忽視了社會責任,偏離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要求。

  從本質上講,「人」是發展的核心,立德樹人是家庭教育的根本。而且,「人」不是抽象的,不僅要「成為他自己」,還要成為社會的合格公民。每個人不僅是為個人而奮鬥,人生的意義更在於責任和擔當,應當有家國情懷。同時,應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統領,以道德為根基,解決為人處事的問題,注重人的全面發展。

  家庭教育的核心任務是培養孩子的家國情懷

  記者:大綱特別強調引導兒童樹立國家意識,為什麼要從小培養孩子的家國情懷?

  洪明:從小培養孩子的家國情懷是家庭教育的一個核心任務,家國情懷也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是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抓手。

  家國情懷就是正確認識和妥善處理個人與國家的關係:首先,從小處著手培養自己作為中國人的身份認同,比如,說中國話、寫中國字、做中國人,發自內心地感到自尊、自信、自豪。其次,具有服務國家、奉獻國家的使命感和責任感。再次,學會處理個人利益與國家利益的關係,能夠將個人利益、集體利益、國家利益高度統一,當個人利益與國家利益出現衝突時,個人利益應服從國家利益。

  立德樹人應注重科學性

  記者:針對不同年齡段的孩子,大綱在品德教育方面各有哪些側重?

  洪明:立德樹人要遵循科學規律,尊重兒童發展規律,做到落小落細落實。大綱從小處、身邊、細節入手,強調立德樹人是一個由近及遠、由低到高的過程;從行為、情感、規範上升到理想、信念和價值觀;從修身齊家到治國平天下,從愛家鄉到愛祖國,通過情感進入人的心靈,注重儀式感,耳濡目染、形成習慣,在實踐鍛鍊中全面感知。

  除了新婚期、孕期以及0~3歲年齡段外,大綱在其餘每個年齡段都增加了家庭道德教育的指導內容;每個年齡段的指導內容要點按照德智體美勞的邏輯展開,強調了德的首要地位。

  對於3~6歲兒童,大綱明確要求父母積極帶領兒童感知家鄉與祖國的美好。指導家長通過和兒童一起外出遊玩、觀看影視文化作品等多種形式,了解有關家鄉、祖國各地的風景名勝、著名建築、獨特物產等;適時向兒童介紹國旗、國歌、國徽的含義,帶領兒童觀看升國旗、奏國歌等儀式,培育兒童對家鄉和祖國的樸素情感。

  針對6~12歲兒童,大綱明確培養兒童樸素的愛國情感,指導家長重視優秀傳統文化的價值,了解家鄉特色習俗和中華民族的共同習俗,過好中國傳統節日和現代公共節日;開展家國情懷教育,多給兒童講述仁人志士的故事、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國家發展的成就等;指導兒童寫好中國字,說好中國話;初步了解優秀傳統文化的內涵,培養兒童作為中華民族一員的歸屬感和自豪感。

  對於12~15歲兒童,大綱明確重視價值觀教育,指導家長理解、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以身作則,為兒童樹立榜樣;結合發生在家庭、學校和社會的事件開展價值觀教育,培育兒童正確的思想觀念和價值取向;通過兒童喜聞樂見的方式,講好中國故事,用愛國主義激發兒童的夢想,讓兒童能夠結合自己的現實和未來,自覺踐行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等價值準則;讓兒童學習正確認識與分析問題,分辨是非。

  針對15~18歲兒童,大綱明確,指導家長引導兒童樹立國家意識,增強兒童的公民意識和社會責任感,關注社會發展,將個人理想與國家需要相結合,認識國家前途、命運與個人價值實現的統一關係,學會將個人理想與國家發展、現實奮鬥相結合。

  可以看出,大綱對不同年齡段孩子的指導要點體現了立德樹人具有階段性,更加尊重道德成長的規律。

  健康、和諧、文明的家庭環境是孩子成長最好的搖籃

  記者:在教育孩子如何做人方面,家長應當注意什麼?

  洪明:五育之中,德育不僅具有統領性,而且滲透在智體美勞的各個方面。大綱在品德教育方面強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強調傳統文化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注重家庭建設和良好家風的傳承。

  健康、和諧、文明的家庭環境是孩子成長最好的搖籃。家風是家庭建設的核心。家長要倡導文明、和諧、平等、關愛的家庭價值觀,建立良好的夫妻、親子、鄰裡關係,妥善解決家庭內部矛盾。傳承良好家風,建設「最美家庭」,養育「最美孩子」。

  家庭德育要回歸美好的家庭生活。家長要將對子女的要求融入生活之中,提高生活能力,提升生活品位,讓孩子在豐富、高質量的生活中學會構建和諧關係、開闊視野、培養才幹、培養美德。

  同時,家長應注意言傳與身教相結合,嚴格要求與個性成長相結合。切實履行教育孩子的主體責任,從孩子的立場出發,結合生活以及孩子的困惑,通過指導、規範、辨析、實踐等方式,不斷提升家庭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相關焦點

  • 專家解讀福建高考語文試題 緊扣"立德樹人"的宗旨
    原標題:專家解讀福建高考語文試題 緊扣"立德樹人"的宗旨 2017年普通高考語文試卷(全國Ⅰ卷)緊扣「立德樹人」的宗旨,突出高考的思想性和育人功能;依據高校人才選拔要求和國家課程標準,突出高考所擔負的核心價值觀建設的使命;強化關鍵能力和學科素養的考查,突出高考的選拔功能和教學引導作用;重視試題質量
  • 【書林風萃】立德樹人,家庭教育應何為
    反觀社會,有些家庭因為教育方法不當導致育人方式出現了種種問題,比如重功利主義導致的子女片面發展,輕責任擔當導致的子女三觀扭曲,更有甚者因為家庭教育的缺位造成子女性格和行為偏差,最後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家庭教育問題已成為社會發展中的重要研究課題。黨的十九大明確提出,「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 「家校共育,立德樹人——家庭教育公開課」第六期上線啦!
    編輯搜圖請點擊輸入圖片描述家庭教育公開課第六期專家觀點一在小學階段,特別是小學低齡階段,家長應該重點對兒童進行相應的規則意識的教育。父母的作用在於「腳手架」或梯子,從一開始較多的介入、引導,然後逐步撤出,讓兒童自己管理自己。專家觀點四家長首先要樹立正確的學習觀。
  • 社會|高校立身之本在於立德樹人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站在黨和國家發展全局的高度,多次強調高校要堅持立德樹人。他指出,「我國高等教育肩負著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務,必須堅持正確政治方向。高校立身之本在於立德樹人。」
  • 「家校共育,立德樹人——家庭教育公開課」第八期上線啦!
    ``家庭教育公開課第八期專家觀點一叛逆是孩子進入到青春期的一個必然現象。專家觀點四青春期是孩子性教育最重要的一個時期,也是一個最後的機會,家長們要給孩子做好提前的預防。由爸爸對男孩,媽媽對女孩進行性教育,如果有些說不了的話,可通過閱讀等方式進行溝通。
  • 加強家庭教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重要基礎
    家庭教育涉及很多方面,最重要的是品德教育,必須堅持把立德樹人貫穿家庭教育全過程,塑造孩子正確的價值觀念和良好的思想品德。加強家庭教育,是深化基礎教育改革發展的內在要求。注重引導家長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讓廣大家長理解黨的教育方針和政策,支持和配合學校開展教學改革和育人工作,讓家校真正協同起來、同向同行。加強家庭教育,是構建現代教育治理體系的必然之舉。
  • 立德樹人,實現教育過程的整體優化
    本次論壇以「立德樹人,實現教育過程的整體優化」為主題,探討新時代基礎教育如何整體優化教育過程,以更好地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基礎教育界多位著名專家學者和來自全國各地的中小學校長共聚一堂,碰撞智慧,交流思想,呈現了一場主題鮮明、視角多樣、內涵豐富的教育思想盛宴。由中國教育學會副會長上海市格致教育集團理事長張志敏主持本次論壇開幕式。
  • 「家校共育,立德樹人——家庭教育公開課」第七期上線啦!
    點擊邊框調出視頻工具條專家精彩觀點分享專家觀點一自我發展,自我意識的成熟,是人的社會化當中的一個最重要也是最難的一個話題,也是家庭教育無法迴避的問題。專家觀點四無論家長平時是做什麼工作的,總有與孩子相處的時間,我們所謂的家庭教育,就是努力讓這段時間具有「教育」的屬性。
  • 立德樹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維度
    原標題:立德樹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維度   社會主義教育事業的核心是立德樹人。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發展素質教育,推進教育公平,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 聚焦落實立德樹人,凝練學科核心素養
    聚焦落實立德樹人,凝練學科核心素養 2018-01-16 來源:教育部 華東師範大學課程教學研究所所長、教授 崔允漷  立德樹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務。
  • 統編三科教材已使用一學期,專家:教材核心旨歸是立德樹人
    三科教材核心旨歸是立德樹人記者:黨和國家領導人歷來高度重視中小學教材建設,明確提出教材建設是「國家事權」。為什麼說教材建設是「國家事權」?韓震:在全球化時代,中國要培養認同自己的國家、認同自己文化的可靠接班人和合格建設者。
  • 立德樹人何以實現
    人無德不立,育人的根本在於立德。   「立德」一詞最早可追溯到《左傳·襄公二十四年》:「大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雖久不廢,此之謂不朽。」「立德」「立功」「立言」彰顯了中國人民自古以來的價值追求,其中以「立德」為首。眾所周知,「立」是樹立的意思,「德」是德行、道德,「立德」就是將「德」深入人心、根植人心的過程,促使人成為有道德有德行的人。
  • 童蒙養正,立德樹人!「孝行天下」幼教聯盟第三屆研討會舉辦
    本次研討會圍繞如何在幼兒園落實童蒙養正,立德樹人;如何在幼兒園指導幼兒閱讀,落實智力培養;如何在幼兒園全面落實體、美、勞等教育;如何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學前教育五大領域緊密結合;如何將傳統文化傳承與現代創新和諧共美等主題進行了深入研討。
  • ...潤德幼兒園組織家長學習「家校協同 立德樹人」第二屆家庭教育...
    NO.02 為進一步推動我國家庭教育事業的發展與創新,中國下一代教育基金會於2020年11月13日起,線上舉辦「家校協同 立德樹人」第二屆家庭教育發展論壇。潤德幼兒園聯同家長委員會積極響應青山區教育局號召,組織全園師生家長參加學習。
  • 把好立德樹人的育人「生命線」
    青島大學緊緊圍繞「培養什麼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一根本問題,將立德樹人作為立身之本,對標育人工作新形勢新要求,積極探索育人新方法新實踐,融教師育人、課程育人、專業育人、文化育人、學生思政於一體,創新構建「一二三四五」育人體系,推動育人工作在體系創新中實現實踐新轉變。「一」即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是體系核心。
  • VR技術與立德樹人教育深度融合的創新實踐意義
    全面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注重德智體美勞,重視美育薰陶,加重勞動教育,為加快教育現代化、建設教育強國,培養「五育」全面發展的建設者和接班人。人大代表建議提升語文學科的權重,增設國學內容考核,加強落實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著力提升中華文化自信,並且建議歷史學科為高考必選科目;針對現在大環境的文化不自信等問題,隨著中國綜合實力的增強,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為根本,以立德樹人為核心,以弘揚民族精神為主線,以推進中小學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及國學經典教育為重點
  • 「家校共育,立德樹人——家庭教育公開課」第五期上線啦!
    vid=n312197u1um專家精彩觀點分享專家觀點一如何去引導孩子形成獨立的問題解決能力?1、要接納孩子的情緒。專家觀點二如何去培養孩子學會分享?1、家長要了解孩子在各年齡階段的心理發展特點。專家觀點三孩子可以擁有自己不去分享的東西,不去分享的空間,不去分享的心情。我們要把孩子看作一個獨立的人,要給予他充分的尊重。在學前階段,孩子的很多行為,包括他後面的準則都是來自於別人對自己行為的一個判斷,所以家庭教育很重要,家庭內部的一致性也非常的重要。
  • 怎樣立德如何樹人
    原標題:怎樣立德如何樹人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指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關係高校培養什麼樣的人、如何培養人以及為誰培養人這個根本問題。要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節,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於教育教學全過程,實現全過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開創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新局面。」
  • ...教育研究院院長石中英成都「授課」:學校立身之本在於立德樹人
    冬日的成都,洋溢著學術的氣息,12月5日下午,一場旨在共話立德樹人使命,探尋教育初心的論壇在成都天立學校舉行,清華大學教育研究院院長石中英教授一行蒞臨成都天立學校,作《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根本任務重要論述》主題報告,並就新時代中國民辦教育發展方向展開調研與交流。
  • 教育該如何立德樹人
    教育該如何立德樹人 2014-05-22 14:57:16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需要認真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改革創新,堅持育人為本,統籌各種教育資源,協同努力。  立德樹人是我國教育的優秀傳統。我國教育歷來重視做人的教育,特別強調人的道德主體精神的弘揚,人的精神境界的追求。《禮記·大學》曰:「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並且提出「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主張,認為教育就在于格物致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