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中的底線教育 (規則教育)
孩子打人,家長肯定:咱孩子能自我保護,不吃虧,以後走上社會了也不吃虧。放心。
家長:打孩子。孩子不服。旁邊的家長,笑了,說自己孩子更厲害。孩子還小,沒出什麼問題,長大了,惹麻煩。
不承認錯誤,不承擔責任。父親暴力。孩子逃避責任,才能保護自己。
最重要的關鍵點就是處理好關愛與管教的關係。
理想的父母是嚴慈並用的,對孩子不嬌縱,不溺愛,愛在細微處,嚴在該嚴處。孩子的成長是一個逐漸社會化的過程,剛剛出生的嬰兒是完全沒有規則意識,它可以自由的吃喝拉撒睡,一旦需要得不到滿足,以哭叫的方式來自由表達。隨著孩子的發育,孩子開始跟外部世界發生更多聯繫 大約兩周歲時 孩子就需要一定的規則和指導 這時候父母需要根據孩子的理解水平逐漸給孩子立規矩 了解社會規則道德 原則 風俗習慣以及行為規範。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我們的家庭乃至整個社會都是有規則構成的 一個有規則意識的孩子 才能融入社會 適應社會 為這個社會所接納 才有施展抱負的空間 才有成功的可能 那些違法犯罪的青少年往往都是一切規則意識都沒有建立起來的青少年 當他們個體需求得不到滿足時 不是調整自己 而是以身試法。
在孩子規則意識規則行為形成的過程中父親扮演著更為重要的角色。父親往往被看作孩子的規則來源。著名心理學家弗洛姆也認為 父親的世界是法律和秩序的世界 紀律的世界 在生活中 我們也不難發現母親會表現出更多的包容 父親更喜歡給孩子立規矩 如果連父親都不捨得給孩子立規矩 那麼往往就會沒有人給孩子立規矩 李雙江的兒子無照違法駕車並毆打他人的事情 就是典型的沒有規則意識的行為 而這正是李雙江對孩子缺乏管教沒有給孩子立規矩造成的
讓孩子認識規則 了解規則並按規定走 有時候看起來像是一種限制 但實際上這是一種重要的保護 有一項研究想了解小孩子在設有籬笆和未設籬笆的遊樂場裡遊戲 哪種環境下比較守規矩 研究結果表明小孩子在未設有籬笆的遊樂場會比較沒有安全感他們所到的場地範圍較小 大都擠在遊樂場中央 有籬笆的保護使孩子遊戲的範圍更大一直延伸至籬笆的邊緣 。
所以,家庭教育中的底線教育(規則教育),對孩子來說是一種保護,並不是對孩子行為的限制,而是幫助他們更加安全的生存。
如何做:
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主任孫雲曉:
第一:父母要給孩子做榜樣
第二:打下牢固的底線,絕對不能傷害、侮辱別人。從兩歲開始,就要嚴格把握這個原則。
底線教育包括道德底線教育,就是缺德的事情千萬不能做,一定要告訴孩子: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從小告訴孩子不要傷人,更不要殺人,不說謊,不欺詐,不偷盜。大家可以在百度上搜一下一位乞丐去飯店吃飯,各種人的不同表現,生活中要告訴孩子保持自己的善良之心,惻隱之心,家長做孩子的榜樣,我們自己有善良之心,惻隱之心,孩子自然就學了去,見到乞丐要給錢,不要有任何猶豫,只要我們幫到他們就好,告訴孩子幫人有福。
古之欲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家庭教育是讓孩子做好人的教育。
古代好人歌:好人先忠信,好人生孝悌,好人知廉恥,好人守禮義,好人不縱酒,好人不戀妓,好人不賭錢,好人不尚氣,好人不仗富,好人不倚勢。
家教典範,網上有。教媳婦要在初來時,教孩子要在嬰孩時。「我的孩子會罵人了」孩子以為是鼓勵。讚揚的語氣,讚揚的氛圍,以為是對的。設法轉移就行,但不要鼓勵。
17歲,官二代,富二代。會書法,會彈鋼琴,但就是一樣,愛打人,愛打爸爸,長大強姦婦女,期間兩次打人,吃飯過程中也打架。第一次14歲打人,回來不久,強姦判10年。名人。從小養成習慣。歌唱家的媽媽,我們家孩子出事,第二天一早就告訴爸爸了,爸爸問孩子,給錢了嗎?14歲就開車。17歲回來又換新車,沒成人不能去酒吧,一瓶酒2000元。
底線教育還包括法律底線教育和規矩底線教育,法律底線教育,比如藥家鑫的媽媽從小告訴他,農村人很難纏,以至於他撞了張妙後,怕對方纏上自己,無情的刺死了對方,家長沒有告訴孩子對生命的尊重,對管制刀具的遠離,沒有底線教育,所以家規,家風,校規,校風是多麼重要;一位日本留學生在浦東國際機場刀刺母親。在機場,母子二人因學費問題引發爭執。爭執之際,汪某從日本帶回的託運行李中拔出水果刀,向其母顧某連刺8刀,導致這位母親當場倒地昏迷。審判期間這位母親幾次暈倒,還在向法官求情,請求輕判孩子。底線教育,告訴孩子不能做什麼,這種規矩,法律,底線教育從何而來呢?我們作為爸爸媽媽一定要明確告訴孩子什麼能做什麼不能做。
我們在讀弟子規,三字經,傳統的家庭教育是多麼優秀,我們要學幾句,首重孝弟對父母要敬重,對兄弟要友愛;「百善孝為先」,告訴孩子一定不要做讓父母傷心的事情;
勵志向學,勵志是做人的根本,是德育的首要目標,我們要努力學習,要實現我們的目標,實現我們的志向,做人是要做好人;
我們要告訴孩子勤勉成才,勤奮是成功的基本條件,不要相信一夜暴富,沒有經過努力就會取得成功的事情;
我們要告訴孩子守住自己的本分,不要異想天開;
我們還要告訴孩子儉以養德,不能浪費。
正德厚生,泛愛眾,而親仁,有餘力,則學文。仁愛萬物,厚德載物,我們要善良的對待周圍的人,(泰山腳下,乞丐),(敬一丹,女兒)所謂的底線教育我們家長是可以做到的,注意細節就可以了。
前六講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要控制情緒;父母是孩子的天花板;孩子成長的三個關鍵期;家庭教育的理念和法則;會愛才是真愛;
家長發現聽得越多,反而不知道怎麼針對孩子的行為做出正確的處理。家庭教育是不能給大家方式方法的教育,只能給大家理念,但是大家聽完後每個人都會有向上的勁頭,我們的理念想法都在改變,我們也會發現我們對我們的家人,朋友,周圍的人,都會有變化,會有一顆更容易接納別人的心,對他們說話的態度,方式都有變化,每天看別人的笑容都在增加,當你有一天發現自己有變化時,你就會有發自內心的幸福感,所以家庭教育,我們不要面對孩子的某個行為,某句話,我們就必須做出相應的正確的處理,沒有任何人會給我們這樣的方式方法,我們只有去改變我們自己的理念,理念決定我們的行為,行為決定我們的習慣。只要改變我們的理念,一切都是水到渠成的,一切話語,一切行為,隨心就可以,但是請你記住一定要控制自己的情緒,老天爺給了我們兩隻眼睛,兩隻耳朵,但只有一張嘴。一定管住自己的嘴,不能想說什麼就說什麼,一定要用自己的心去關愛我們的家人,一定要用有愛的氛圍去滋養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