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裡,父母分別擔任了教育孩子的重要角色,但有不少家庭存在「男主外女主內」的情況。像一些親子活動、日常遊玩或者是孩子的家長會,多數是由母親陪著孩子參與的,有不少爸爸在兒女的成長中缺位,驚現「喪偶式育兒」的現象。
殊不知,爸爸陪伴的重要性遠超你的想像。
心理學家羅斯帕克跟蹤研究美國加州390個家庭發現,爸爸陪伴玩耍時間更多的孩子,身體協調性和情緒控制更好。
所以啊,爸爸絕對不是家庭教育中的旁觀者,而應該是參與者。
世界衛生組織調查研究顯示:每天平均和父親相處2個小時以上的孩子,他們的智商和情商會更高。
因為男性的思維方式會比女性的更加發散,同一個問題,在父親那裡可以有多個不同的解決方式。
研究也表明,對男孩來說,父親是擔當、自信的象徵。父親參與家庭教育,有時間陪伴孩子的話,男孩更像小男子漢,女孩長大後更懂得如何與異性交往。
但如果男孩在嬰幼兒時期缺少父親的陪伴,他們會出現女性化的表現,甚至懦弱、缺少男子漢該有的勇敢和獨立。
如果一個女孩從小缺少父親的陪伴,她們長大後和男生交往,往往會表現出恐懼和不知所措的狀態。
最近頻頻上熱搜的黃多多就是個典型,很多人對她的情商、才藝和獨立的性格讚嘆不已,這和她的爸爸黃磊的教育有很大的關係。
黃磊在一些採訪裡說過,家庭對他的重要性。他拍戲一般都選在北京,不會離家太遠,擔心離家太遠太久會錯過孩子的成長;拍戲之餘,就在家裡陪著孩子,陪他們練琴、畫畫和做手工,參與他們的成長。
黃磊曾在一個節目上坦言:「如果孫莉提出要我在家帶孩子,我甘願做個家庭婦男。」
這讓一眾媽媽們羨慕不已。
美國父親角色研究專家泰克教授研究發現,人的發展有兩個方向:一是親密性,如慈愛、寬容、合作等等;二是獨立性,如勇敢、堅強、責任等等。
母親在培養孩子親密性方面具有天然優勢,父親在培養孩子獨立性方面具有天然優勢,父親的陪伴對孩子的發展具有獨特的價值。
父親的陪伴和正能量,形成了孩子人生最初的安全感和歸屬感,奠定了孩子完善性格的豐沃土壤。
如果父親角色缺失,孩子就缺少了人生中最重要的嚮導,缺少了最崇拜的偶像,進而變得缺乏勇氣、探索精神和創造力。
父親們,請把刷手機、看電視的時間,拿出來充實自己,陪伴孩子,成為孩子的榜樣和驕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