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公號的第一篇,也是這個公號誕生的緣由。
疫情在家追了很多劇。其中《安家》和《鶴唳華亭》使我動了寫些東西的念頭,遷延至今終於申請成功了百家號。
其實,近些年來關於親子教育中陪伴的重要性呼聲越來越高。家庭教育從來不是一個家庭的事,它其實是社會的事,是國家的事,是整個世界的事。因為推動搖籃的手是也是推動世界的手。這其中母親的作用固然毋庸置疑,反而是父親這個角色很容易被忽略。今天喪偶式家庭比比皆是。其實,在孩子成長過程中幼兒時期對母親的需要可能多過父親。而到了青少年時期尤其需要父親。因為,這個時期是一個人性格形成的關鍵期。很多缺乏父愛的孩子性格中會有很多缺憾。《安家》中的徐文昌就是個例子。大家都喊他徐姑姑,因為他善良細心樂於助人,這是從好的方面來看,其實從另一角度來看未嘗不是他缺乏男性果敢剛毅。他15歲時父親拋棄妻子,工作後他便堅決不賣給小三的房子。童年的陰影在他一生中抹不去。
《安家》劇照
而古裝劇《鶴唳華亭》中的太子更是悲慘。短短二十多歲人生中一直苦苦追尋的就是皇帝父親的認可。從小父王沒有進過母親的宮內,他看父親教大哥點茶,看父親與大哥一家共進早膳...幼小的心靈裡充滿了羨慕與嚮往,天長日久,這種羨慕變成了自卑與恐懼...不管舅舅是多麼疼愛,老師是多麼呵護,都填補不了一丁點兒父愛的缺失。所以,他問,父親要誅的是孩兒的這顆心嗎?
《鶴唳華亭》劇照
故父母之愛,在兒童的成長過程中是什麼也代替不了的。金錢不能,姥姥姥爺爺爺奶奶不能。身體在任何環境中都可以由孩童變成成年人,而心靈,一旦有了缺憾便是七老八十仍是殘缺不全。一個魁梧高大的身軀帶著一顆殘缺不全的心去對待一份感情一個家庭一份工作一個國家或者這個世界該有多麼糟糕!
所以,每一個父親,請你,愛自己的孩子吧!如果他已成人,也請你告訴他,你愛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