喪偶式教育是家庭教育的大忌,父親們,你的孩子需要你

2020-12-22 跟北房三間聊教育觀

家庭教育的核心不是教育而是家庭。那麼家庭的構成分別是:成員、關係、情感、制度、責任。如今很多人都默認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但是默認歸默認,正所謂知易行難,又有多少人會真正的塌下心研究家庭教育呢?

首先要避開家庭教育的幾大誤區:

家庭教育的範疇只針對孩子:這個觀念嚴重錯誤,既然叫家庭教育,顧名思義家庭的每個成員都有份,家長也是受教育體系內的成員。家庭教育不等於管理:管理的重點是突出以上示下的行為。而教育更突出開發和引導。家庭教育是女人的事兒:錯了,真正的家庭教育源自父親的教育實際上佔比應當更大。家庭教育忌諱「單親式」、「喪偶式」教育

結合上述的三點,很多男人覺得養家是最重要的,畢竟家庭的主要開銷主要是靠男人的收入來支撐。道理是沒有錯,但是賺錢難道是一個男人生活的全部嗎?你的孩子更需要的不是你的錢而是你的陪伴你知道嗎?

去年我兒子幼兒園搞了一次運動會,我親自帶孩子去的,但是我發現當天到場的家長絕大部分都是媽媽、要不然就是爺爺和奶奶或者姥姥和姥爺。父親帶孩子的寥寥無幾。

在跟兒子班裡一位好朋友的母親閒聊時我問:「怎麼孩子的父親不帶孩子來參加呢?」那位母親笑著說:「他工作忙,沒有時間。」我笑著說:「這根本是藉口,我難道工作不忙嗎?但是孩子的教育無小事,我是專門跟公司請假以後來參加的。」

關於「忙」或者「沒時間」恐怕是許多男人的通用理由。但是如果真的去他公司來個詳細調查就會發現或許他也沒有他說的那般忙碌。說白了這些男人是從根本缺乏對家庭概念的理解,外帶無擔當、無責任感的表現。

人類之所以有雌雄之分,說明這兩個性別有著天生的分工。父性代表的是創造力量,母性代表的孕育力量。所以我只聽到過蒼天之父、大地之母的說法,如果把這兩個稱謂調換一下,很快就會發現聽上去很彆扭同時還解釋不通。

對於孩子的教育,父親給予孩子的影響是智慧與勇氣,母親給予孩子的影響是堅定與包容。因為性別的關係,家庭角色本身就有著絕對的定位,母親再怎麼努力也給予不了孩子關於智慧與勇氣的影響。

前國足的主帥卡馬喬說過:中國足球起不來跟中國這一代大部分是獨生子女有很大的關係,因為他們缺乏責任與擔當。這句話聽上去沒有錯,但是仔細分析一下錯誤難道都怪獨生子女政策嗎?中國桌球男隊不也是世界的老大嗎?桌球隊的運動員難道都不是獨生子女家庭的嗎?

顯然卡馬喬這個理論如果成立必須附帶一個前提,就是缺少父親影響的獨生子女。

父親的陪伴到底多重要

陪伴並不是說父親和孩子一定要控制在很短的距離膩在一起。真正陪伴的意義是當孩子需要父親的時候,必須馬上出現在孩子的身邊。

如今校園當中女強男弱的勢頭正在提升。實際上這個現象本身就是存在極大問題。女孩缺少父親的陪伴,會出現一種性別的認知偏差。潛意識中覺得男性多是不務正業且天生會逃避問題的。而男孩則體現為因為從小母親陪伴過多,對女性相對很依賴於順從。

這個現象如果真的往大說甚至可以關乎一個國家和民族的國運。因為這個國家的性別屬性正在一點點地消失,所以男士們啊!如果把你們父親的職責往大了說的話,就是你們才是肩負民族興盛的人啊!

所以作為父親哪怕是每天記得回家第一件事是跟孩子打個招呼,問孩子:「今天在學校過得好嗎?」堅持下來你就會看到孩子的改變。一周抽一天時間哪怕只有半個小時跟孩子進行一些親子互動遊戲,堅持一年你會發現孩子會變得性格更開朗更有智慧。

家庭教育實際上並沒有想像中那麼複雜,但是重點是要求家庭成員全員參與其中。喪偶式教育帶來的結果是不論你現在賺多少錢,但你會毀掉孩子的將來。那個時候的你一定會後悔今日對於家庭教育的無擔當。

今天關於父親對於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就分享到這裡。如果希望家庭有一個好的未來,孩子能有更好的前景,父親們哪!實現這個願望的重任就在你的一念之間。

#家庭教育#

相關焦點

  • 「喪偶式育兒」,僅僅是爸爸們的錯嗎?
    這似乎就是很多家庭育兒的真實情況:媽媽們全身心陪伴孩子,付出無數時間與精力。爸爸們卻仿佛消失了一般,不見蹤影。曾有一份有關家庭親子陪伴的調查,根據對2000個家庭調查之後的結果顯示,在55.8%的家庭中,日常陪伴孩子的都是母親,父親在工作日平均陪伴時間為2.9小時,在周末為7.7小時,遠低於母親的4.6小時與10.9小時。
  • 如何讓「隱形爸爸」顯形,積極參與家庭教育,告別「喪偶式育兒」
    近年來,「隱形爸爸」的現象越來越嚴重,「喪偶式育兒」越來越引起中國社會的廣泛關注。據調查,中國有八成的父親,每天陪伴孩子的時間不足1小時,而每天陪伴孩子達到3小時的父親不足一成。那麼是什麼原因造成父親在家庭教育中的角色缺失呢?有什麼辦法可以改變這一現狀,告別「喪偶式育兒」嗎?「喪偶式育兒」現象的產生原因我們看到周圍的很多家庭普遍存在父親角色缺失,爸爸家庭教育參與程度不夠的現象。要想改變這一現狀,首先要弄明白這一現象產生的原因,然後才有可能針對原因,真正能找出一些很好的辦法或者切入點,改變這一現狀。
  • 喪偶式教育悄然來襲,爸爸們再不注意,孩子會痛苦一輩子
    許多家長都知道,單親家庭會給孩子的成長,帶來許多無法彌補的傷害,而且,這些問題多數是以精神上的缺陷為主。而在現實生活中,因為某些原因,有些家庭即便是父母雙方沒有離婚,卻形成了形式上的單親撫養狀況,這種情況,被稱之為「喪偶式教育」。
  • 「喪偶式家庭」三大典型特徵,好好比對一下,你中了幾條?
    第二,愛發脾氣很多教育專家都認為家庭教育應該採取母嚴父慈的做法,父親對孩子要儘量溫和。因為本身父親在孩子心中就有著很威嚴的外在形象,如果父親在教育中非常嚴厲,那麼孩子對父親一定會更為懼怕,不利於父子或父女關係融洽,甚至會影響孩子的性格。
  • 「喪偶式」教育
    喪偶式教育:是指父母一方在教育孩子中嚴重缺席,據專家介紹,這將直接對孩子身心造成嚴重的傷害,長期缺乏父母陪伴的孩子與健康家庭孩子相比,會表現出自信心不足,意志力薄弱等現象。喪偶式教育有三種情況,一:爸爸不在家,二:在家和不在家沒有什麼區別,在家也不管孩子,只顧做自己的事。三:在家不如不在家,在家不但不管孩子,還會影響孩子。
  • 孩子的成長需要爸爸的陪伴,別讓妻子「喪偶式育兒」,做個好父親
    孩子養得好,父親就會出面把功勞攬在自己身上說著「有其父必有其子」,而孩子一出問題,就只會責罵自己的妻子「你到底是怎麼教孩子的」,絲毫沒有認為自己也有過錯。就是這一類不負責任的父親,將母親推入「喪偶式育兒」的境地當中,更讓自己孩子的成長受到不良的影響。
  • 比喪偶式教育更可怕的是什麼你知道嗎?看完該反思了
    小朋友們的書包都蠻沉的,除了作業還有書法課,英語課等輔導班等著,真的看著很累,就像我經常說的,現在你不逼迫你的孩子,將來生活也會逼迫他。競爭的壓力無處不在,孩子邁入小學門口的那一刻起,競爭的車輪就推著他,滾滾向前。。。那麼作為家長的我們呢?
  • 喪偶式教育實在心累,爸爸們不要缺席孩子的成長
    很多時候中國式教育大部分的時間都是父親在支撐半邊天。作為父親仿佛有很多種理由逃避教育孩子這件事。什麼是喪偶式育兒呢?是指家庭教育中一方的顯著缺失。比如父母中的一方長期外出,或者父母均在子女身邊,但是缺少其中一方的情感支持。
  • 「喪偶式教育」你中招了嗎?這樣的教育正在迫害孩子和另一半
    大多數中國家庭都由寶媽來帶娃,而爸爸則專注工作完全不管孩子。我們現在把這種家庭教育稱之為喪偶式育兒,孩子在這種環境下成長對他們的負面影響極大。可能有些父母是有苦衷的,但不論出於怎樣的原因大家都不應該危害孩子的成長。
  • 說謊的兒子,放鞭炮的父親:「喪偶式教育」的思考
    希望經過這件事情後孩子可以誠實,如果孩子覺得懊悔,可以選擇殷勤努力,復讀一年,給父親一張真的清華錄取通知書,回饋父親這份喜悅的鞭炮聲。我想聊聊的是父親的鞭炮聲,回家後我細細一想,感受到這個父親在孩子的教育上是缺乏了解的,至於為什麼不了解我不知道,也有待後續的報導,但我看到了一些缺失。接這個話題,今天想聊的是一種叫做「喪偶式教育」。
  • 問吧精選 | 對「喪偶式育兒」說不!父親育兒的N種優勢
    在家庭教育過程中,媽媽是絕對的主角,爸爸的角色甚至完全消失。這種現象被戲稱為「喪偶式育兒」。父親在育兒中應該承擔什麼樣的角色?@常爸:要解決「喪偶式育兒」問題,必須要父親先改變他們的固有觀念。孩子的成長需要父母雙方共同參與,任何一方的缺席都是不完整的。和母親相比,父親可能會給予孩子不同的特質,母親通常更加溫柔細膩,而父親會帶來冒險的因子。
  • "喪偶式教育"存在你發現了嗎?這種教育正在迫害孩子和另一半
    大多數中國家庭都由寶媽來帶娃,而爸爸則專注工作完全不管孩子。我們現在把這種家庭教育稱之為喪偶式育兒,孩子在這種環境下成長對他們的負面影響極大。可能有些父母是有苦衷的,但不論出於怎樣的原因大家都不應該危害孩子的成長。
  • 你的寒假輔導班,是解決他媽的焦慮,還是提升孩子的?!詐屍式和喪偶式育兒是偽概念!
    交換價值,這叫教育的商業思維,我給孩子花錢報輔導班了,所以我的任務完成了,至於我選擇的輔導班如何,你在班上表現如何,和我沒有關係,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嘛。上面聽上去邏輯是對的,但這是你自己的孩子,你花錢的方向指向的是自己心理滿足,而不是孩子的需求。
  • 「喪偶式育兒」,你家中招了嗎?
    &34;,你家中招了嗎?這裡說的&34;不是真的&34;,而是在孩子的教育過程中,把重擔只交由一方完全承擔,另一方卻長期缺位,這種不平等的教育方式被稱為&34;。這種現象的普遍情況是,媽媽管家,管孩子,而爸爸卻從不參與。
  • 孩子對爸爸有疏離感?拒絕「喪偶式育兒」,3招破開親子教育困局
    文 | 小鴻兒媽媽(此文為原創 ,版權歸屬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孩子與每一個家庭成員都應該保持親密的關係,但是很多家長沒有做到。大部分孩子都只親近一個家屬,並且有絕大部分孩子對爸爸有疏離感,其實這是一種不利於孩子成長的「喪偶式」教育。
  • 「共享爸爸」是對「喪偶式家庭」的善意提醒
    其以誇張的情節,揭示了「喪偶式家庭」的弊端,令人在捧腹大笑之餘,也不由得陷入深思,反省現代家庭教育的不足之處,積極探索適宜的解決辦法。世界衛生組織最新的研究成果表明,「平均每天能與父親共處2個小時以上的孩子智商更高,男孩更像小男子漢,女孩長大後更懂得如何與異性交往」。
  • 你的家庭是否也在承受喪偶式育兒?
    聽到很多朋友抱怨說,自從生了孩子後,就體驗到了什麼是喪偶式育兒,孩子完全是給自己生的。在孩子的養育上完全感受不到父親的存在,參與感也幾乎為零。為什麼會存在這種現象呢?1、被動式剝離育兒中的存在感朋友茜茜說,從懷孕開始,老公就在外地工作,一周回來一次,平常都見不到孩子。
  • 「我的老公是個隱形人」——那些喪偶式育兒的媽媽們
    什麼叫做「喪偶式育兒?」喪偶式育兒指的是長期在家庭分工中不存在的一方,在中國普遍是爸爸們。爸爸們或多或少忙於工作而長期的不在家導致家庭角色中只有媽媽的存在,活生生新娘熬成了老娘。上升期的爸爸無法花太多精力在家庭中,久而久之形成了「喪偶式育兒」的局面。
  • 比喪偶式育兒更讓人怕的是「詐屍式育兒」,這些你中招了嗎?
    近兩年大家討論的最多、最頻繁的詞彙是:喪偶式育兒。指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父母的共同參與是建立健康親子關係的大前提,喪偶式育兒便是直接指出了當下社會上許多家庭存在的一個共同現象:孩子教育過程中父親的缺席。 同時由此延伸出另一個詞彙,詐屍式育兒。具體是指父親在家庭教育中經常缺位,卻又偶爾在某些看不慣的事情上指責孩子和媽媽。
  • 父親角色的重要性 | 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裡,父母分別擔任了教育孩子的重要角色,但有不少家庭存在「男主外女主內」的情況。像一些親子活動、日常遊玩或者是孩子的家長會,多數是由母親陪著孩子參與的,有不少爸爸在兒女的成長中缺位,驚現「喪偶式育兒」的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