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社會熱點現象反映出有些家長生而不養、養而不教、教而不當的問題,讓家庭教育的話題越議越熱。全國政協委員朱永新多年來關注家庭教育話題,為青少年的健康成長發聲。朱永新曾說:「在所有的問題兒童身上,都可以找到他們家庭的原因。」「家庭教育才是我們整個教育鏈的基礎的基礎,關鍵的關鍵。」近期熱播的兩部電視劇《隱秘的角落》、《以家人之名》都是有關青少年成長的電視劇,從中我們也可以領悟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一、父親是孩子成長路上不可或缺的角色。
《隱秘的角落》中朱永平是主人公朱朝陽的生父,作為水產商人的他生意場上做得風生水起,卻忽略了家庭的和諧,離婚並重新組建了家庭。他家財萬貫,花錢大手大腳,能用錢解決的問題在他眼裡都不是問題。劇中他第一次出現便是讓朝陽去棋牌室找他,在煙霧繚繞的牌桌上,從牌友對兒子的誇獎中,他才剛剛知道兒子考了第一名。但他馬上炫耀到:「我根本沒興趣知道他考第幾名,因為他每次都是第一啊」。牌友看著朱朝陽泛白的衣服問朱永平:「你都不給你兒子買衣服的嗎?」他圓場:「我今天叫他來的目的就是購物」,然而在商場裡,他卻問兒子:「你穿多大鞋?」
《以家人之名》中李海潮,不僅做得一手好飯菜,也用善良和無私照亮三個孩子一生的道路。李尖尖身上的每個發光點都可以在爸爸李海潮的身上找到痕跡。李海潮在同時失去妻子和兒子後,沒有被孤單和傷心打敗。他給了李尖尖十足的愛,把家裡收拾得井井有條,把麵館打理得風生水起,對街坊鄰居一如既往的友好豁達。他的愛與擔當造就了李尖尖的樂觀與善良;他的默默承受教會了李尖尖堅持與仗義。李海潮包容了女兒的不完美,允許女兒發展興趣,並由衷地為女兒的木雕得獎開心不已。他的寬容,給了李尖尖不懼風雨的強大內心;他的支持,給了李尖尖追夢的底氣。
父親在孩子成長道路上所扮演的角色是不可或缺的。哈佛大學研究發現:在家庭教育中,很多媽媽照顧孩子會將關注點放在孩子生理需求和安全的需求上,也總是以女性特有的感情細膩、做事認真仔細、性格溫柔去影響孩子,而父親則通常以一個獨立、堅毅、勇於克服困難的形象存在,孩子會模仿父親學習並潛移默化中習得這些積極的個性品質。
二、過於強勢的母愛,會讓孩子失去主見,甚至是極大的逆反。
齊明月是李尖尖的高中同學,不僅是學霸還是班長,從小就是「別人家的孩子」,成績優秀、舉止得體、懂事、聽話……可是這個高分學霸的內心深處也有自己的隱痛。明月的媽媽對她要求格外嚴格:幹涉她的朋友圈交際,不允許和差生交朋友;否決孩子的意見,然後再責怪她沒有主見;就連長大工作後,女兒穿衣打扮都要指點。媽媽的長期控制,磨平了明月的性格,使得她越來越沒有主見。大到高考志願,小到飯局點單,媽媽說東,她絕對不敢往西,只是一味地順從。
朱朝陽的母親周春紅算是典型的「中國式母親」,生活中勤儉持家,工作上剛正不阿,她以十分和善的態度面對兒子朝陽。但表面通情達理的她卻時刻透露出一種極強的控制欲。「你還吃得下嗎?」兒子跟父親生日晚餐後回到家,母親看似詢問徵求,表情中卻透露著無法拒絕的威嚴,懂事的朝陽為了讓母親開心,只能接受。當朝陽同意吃麵後,周春紅臉上洋溢著燦爛幸福的笑容,開心地跑進廚房。她監督兒子喝牛奶,隨意而溫柔地說:「喝吧,喝完了早點睡覺,我好洗杯子」,朝陽剛想推脫,母親立即拿起杯子抿了一口說:「有這麼燙嗎?」於是在母親的注視下,朝陽喝下了牛奶。「不喝就倒了吧!」又一次,朝陽已經喝不下牛奶了。母親的反應是,「喝不下倒了」。朝陽知道母親一個人帶著自己不容易,又不想讓她難過,為了討她歡心,只得用力喝下牛奶。而周春紅拿著兒子喝完的空杯子走出房間的那一刻,露出了母愛的微笑。她將除了工作以外的所有時間精力,都無償奉獻給了自己的兒子,放棄再婚尋找幸福的機會,轉而整日在單位和家之間疲於奔命,這種奉獻犧牲精神,成為了壓力,無時無刻壓在孩子的身上。
而齊明月在高考的時候故意塗錯答題卡,不願意按照母親的指引去北京上政法大學,而選擇在本地上自己喜歡的新聞專業,朱朝陽也與母親有了巨大的代溝,不願意向母親吐露自己身邊發生的事情,一步步和母親的距離越來越遠。
強勢的父母,養不出自信、有主見的孩子。父母需要控制的不是孩子,而是自己那顆放不下的心。給孩子選擇的權利,自由呼吸的空間,孩子才能越走越遠,越來越好。
三、父母要善於和孩子交流,千萬不要忽略孩子內心的孤獨。
從表面上看,周春紅一切為了兒子好,但他真的了解兒子內心最真實的孤獨和需求嗎?家長會上,朝陽因為第一名的成績得到了班主任老師的表揚,母親周春紅也格外自豪和驕傲。家長會之後,班主任找周春紅談話,告訴他朝陽在班級不合群,沒有朋友,比較內向的情況。周春紅猶豫片刻後立刻還擊:「交朋友是進入社會才做的事情,學生應該以學習為主,我還擔心他和壞小孩瞎玩兒,耽誤了學習。」她以傳統的思維教育著兒子,將學習放在首位,第一時間拒絕了老師善意的提醒。並不認為孩子有什麼問題,然而事實上,在學校裡,朝陽的水杯被同學惡作劇放了橡皮屑,體育課上被同學故意挑釁撞倒在地上,值日時同學紛紛離開只留他一人打掃……他在班級中的人際關係可見一斑,這些情況母親並不了解,她看到的是乖巧懂事的兒子。
賀子秋,大概是全劇最讓人心疼的一個孩子。
爸爸想要打掉他,媽媽賭氣生下他後又拋棄,外婆和二姨也養不起他。被李海潮收養後,他半夜起來在廁所洗衣服,到廚房幫廚掃地,明明最愛吃糖醋排骨,卻說「爸,我不愛吃肉,就愛吃青菜。」來麵館吃麵的婆婆們故意逗子秋,說他不好好表現,不聽話你爸就把你送走。本來就敏感自卑的子秋,一下子就紅了眼眶。李海潮蹲下來溫柔地告訴他:「爸不會給你送走的,哪都不去,就在爸身邊。你跟小尖一樣,都是爸的孩子,爸怎麼捨得送走呢?」那一刻,真的又戳淚,又暖心。被所有親人拋棄的子秋,全部的底氣就是那句不會送他走吧。
慶幸的是,儘管原生家庭給子秋帶去了無法磨滅的傷害,他還是被李海潮一家治癒了。看著長大後的子秋變得開朗健談,一條彈幕感慨道:「到底有多少的愛,才能成長得這麼好。」李海潮,一個標準的暖男和暖爸,總是用自己的無私的父愛去感動自己的孩子,包括他給賀子秋說那幾句話的時候,他都是蹲下自己的身子和子秋一樣高,平等的交流,用充滿慈祥的父愛去溫暖這個受傷的孩子,撫平了這個內心脆弱和孤獨的孩子的心靈。
很多時候逐漸懂事的孩子會隱藏許多我們所看不到的東西,他們學著成年人的樣子忍耐生活中遇到的人或事,父母的陪伴是孩子成長路上不可或缺的環節。請不要讓孩子過早學會孤獨而無奈地強顏歡笑。
我們說家庭教育是不可逆的,但是可以改變,最關鍵的是從今天開始,從當下開始,用更好的方法、更大的熱情、更積極的努力、更誠實的態度去改變。父母要改變孩子首先要改變自己,你對人生、對世界的新認識影響你自己的行為,也將傳遞到孩子身上,我認為任何改變都不會遲,當然如果過了關鍵期人是很難改變的,這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因此也告誡父母需要在孩子小的時候盡己所能走近教育、理解教育。所以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庭是最好的學校。
作者:侯彤,陝西省寶雞市金臺中學校長
來源:作者原創授權分享,版權歸作者。
歡迎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