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有這幾種表現,說明孩子有自卑傾向,家長鬚高度重視

2021-01-10 智慧奶奶蘇俠英

上街巧遇明明媽,聊天中明明媽總是嘆氣,一問才知道明明媽是為明明的事情而發愁。明明媽說最近一段時間明明突然變化很大,每天放學回到家就把門一關,不到吃飯的時間都不會出門。

剛開始媽媽以為明明是因為面臨小學畢業,每天學習負擔重,回到家關門是在寫作業。可是,後來細心的媽媽還發現明明不愛說話了,以前每天回到家第一時間就跑去廚房吵著說餓,現在不但不再喊著說餓,吃飯也比以前少多了。有時候爺爺奶奶勸明明多吃點,明明不是默默走開就是搖頭,整天一副拒人千裡之外的態度。

有一次,媽媽故意沒話找話跟明明聊天,從明明的談話中媽媽才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原來明明因為自己身體發胖開始自卑。明明說不敢吃飯,是因為怕吃太胖減肥困難,明明還說自己長得不好看、眼睛小,如果再胖就沒法見人。

得知明明有自卑傾向,媽媽的腸子都悔青了,媽媽回憶說,有一次晚上媽媽帶明明出去吃燒烤,因為明明吃的很多,媽媽擔心晚上吃太多不好就開玩笑說:「還吃,看你馬上眼睛都讓你吃沒了,就你這醜樣子,如果再吃得像肥豬,長大了連媳婦都找不到。」想不到媽媽一句玩笑話竟然被明明當真了。從那以後明明就認為自己長相不如人,不願意跟人接觸,小小年齡卻經常因為焦慮而失眠,整天壓抑自己,情緒也越來越低落。

孩子小的時候,家長無論怎麼說都沒關係,可是隨著年齡的慢慢長大,尤其是進入青春期孩子就會對周圍的事物很敏感,尤其是特別在意父母的評價,假如父母說話不注意,就會傷到孩子的心。

孩子如果有如下幾種表現,說明孩子已經有自卑傾向,父母一定要高度重視:

1、孩子經常發呆,或突然變得不愛說話;

2、不願與別人交流,喜歡一個人獨處;

3、特別在意別人的眼光,對自己的不足耿耿於懷;

4、做事小心翼翼,沒有自己的主見;

5、情緒低落、敏感,哪怕因為微不足道的一點小事都會情緒失控。

孩子為什麼會出現自卑傾向呢?

其實,世界上沒有一個孩子會天生自卑的,之所以有的孩子隨著年齡的增大,本來天真活潑的孩子會變得沉默寡言、甚至自卑,原因大多出在家長身上。

1、家長說話口無遮攔刺傷了孩子的心

孩子不可能永遠是家庭溫室裡的花朵,隨著年齡的長大,孩子從上幼兒園就開始步入了社會。社會環境錯綜複雜,孩子的成長環境也是錯綜複雜的。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會遇到許許多多的人和事,不知哪一件、哪一點就會給孩子留下深刻的影響。也就是說孩子的任何變化都不是無緣無故的,就像明明媽自責自己的那樣,明明之所以變得自卑,就因為媽媽的一句玩笑話。

仔細回憶便會發現,我們身邊有不少的家長,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大多都說過這樣的話,例如:你不要說你你不聽,還到處亂跑,小心叫老拐子把你拐走,你就再也見不到爸爸媽媽了;再哭,再哭就不要你了,讓壞人來把你帶走;再不聽話,就把你鎖在屋裡,我們都走……

豈不知家長這些隨口說的恐嚇話,往往會給孩子留下陰影,從而使孩子膽小、自卑、不自信。

2、家長過度溺愛使然

現在的孩子從出生那一刻起,就在眾多家人愛的包圍下生活。有些家長對孩子的保護過度仔細,日常生活中,什麼事都不讓孩子接觸。孩子要自己吃飯,家長說:「小心燙著」,接著就端過碗來餵孩子;孩子想自己洗臉,家長說:「不行,弄溼了衣服多冷呀!」於是家長趕緊放水給孩子洗;孩子模仿著家長拿掃把掃地,家長立即又說:「傻孩子,小心扎著你,快放下」……本來這些都是孩子力所能及的事情,家長卻以愛的名義橫遮豎攔。孩子長期生活在這種環境中,沒有嘗試的機會,得不到鍛鍊,即使長大後做事情也沒有主見、畏手畏腳、從而變得膽小怕事。

3、孩子生活圈子狹窄

仔細觀察不難發現,現在很多孩子生長的環境太狹窄。大多數孩子除了跟父母長輩在一起外,極少和同齡小夥伴一起玩耍。因為成年人跟孩子在一起,處處順著孩子、讓著孩子,孩子缺乏跟同伴交往、競爭的機會,這樣就使孩子的交往能力得不到鍛鍊。因為孩子長期習慣了跟熟悉的家人在一起,當見到小夥伴或陌生人的時候,孩子就會不知所措,不敢說話,更不敢參與到其中去玩耍。

想讓孩子變得自信,聰明家長怎麼做:

1、注意發現孩子的閃光點

孩子天生喜誇不喜怨,家長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觀察、發現孩子的閃光點,不要忽略孩子的任何優點。哪怕孩子只是幫家長搬一個凳子、倒杯水,家長都要給予誇獎。家長經常鼓勵、誇獎孩子,讓孩子體味到成功的喜悅,這樣就能夠有效地建立起孩子的自信心。

2、不要在外人面前埋怨孩子

有些家長管教孩子不分場合,無論是在大街上、校門口或外人面前,只要孩子做得有一點不如意,就對孩子大聲訓斥、甚至打罵。這樣不僅會嚴重傷害孩子的自尊心,還會讓孩子變得越來越自卑。

當孩子有自卑傾向的時候,家長一定要注意,即使孩子做錯了事情,都不能在外人面前批評教育。孩子有錯要教育,但是要選擇合適的場所。家長在給孩子糾錯的時候,要和風細雨地跟孩子說話,避免大聲喧譁、切忌打罵。

3、給孩子提供鍛鍊的機會

孩子3歲前是成長的關鍵期,孩子從呱呱墜地、牙牙學語、邁出第一步,到孩子步入幼兒園。這短短的3年,孩子卻越過成長過程中的一個又一個裡程碑。在孩子成長的關鍵期父母做得如何,孩子入園後就會得到準確地檢測。有的孩子到幼兒園以後,自己吃飯、喝水,如廁、自己脫衣、穿衣、睡覺,而有的孩子卻連吃飯都要靠老師喂。

父母以為對孩子無微不至地關懷是愛孩子,豈不知父母的包辦代替,恰恰是在剝奪孩子鍛鍊的機會。真正愛孩子,就應該讓孩子力所能及的事情自己做。哪怕孩子做得不好,只要孩子敢動手,慢慢地孩子的自信心就能逐漸增強。

哪個父母都不可能陪伴孩子一輩子,孩子終歸要走向社會,孩子的漫漫人生路要靠自己走,孩子事業要靠自己打拼。每個父母都愛自己的孩子,但是對孩子最好的愛,就是從小培養孩子的各種能力,讓孩子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這樣孩子將來融入到社會,才能會生活、能工作,熱愛自己的事業,面對各種環境,處理事情才能得心應手。

(圖片來自網絡如涉版權聯繫即刪)

原創作品,未經本人授權任何媒體不得轉載,違者必究!

相關焦點

  • 乾貨|這幾種表現,說明孩子有了自卑性格,家長千萬不要忽視
    外貌與能力是硬性條件,這會讓人有足夠的自信。但家庭卻影響著孩子未來的發展,對孩子事業、感情上起著重要作用。當孩子有了以下幾種現象的時候,說明孩子不自覺的進入了自卑的漩渦!難集中注意力的孩子自卑的孩子都會有一個比較普遍的現象,難以集中注意力。因為害怕做不好,所以難以集中注意力,總是有太多的雜亂思緒。
  • 孩子有這3種表現,說明他已經在自卑了,家長可別大意
    導讀:孩子有這3種表現,說明他已經在自卑了,家長可別大意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孩子有這3種表現,說明他已經在自卑了,家長可別大意!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三種表現說明孩子有自卑傾向,家長別沾沾自喜,及時引導還來得及
    但他看起來似乎並不開心,很多時候甚至有一種畏畏縮縮的感覺,父母問過幾次,他也不願意說真心話。實際上,樂樂內心可能已經出現自卑傾向,因為他內心知道父母喜歡懂事的孩子,所以被迫去迎合他們的喜好,這一切都只是為了掩飾內心的怯懦。
  • 家長要重視,當孩子有這些行為,說明有自卑傾向
    每個孩子出生時都是一張白紙,孩子長大後有什麼樣的性格,取決於小時候父母在這張白紙上畫了什麼圖案。不好的家庭教育,可能會讓孩子時時刻刻,甚至長大後都處於陰影之中,在陰影中生活的孩子或多或少都會有缺乏自信心、膽小、自卑的特點。
  • 孩子有這幾個表現,說明他很自卑,家長要重視起來
    點擊藍字 關注我們相信每一位爸爸媽媽最大的願望就是孩子能夠健健康康地長大。孩子的健康既包括身體的健康,也包括心理的健康。可是,很多家長在關心孩子身體健康的同時,往往容易忽視對孩子心理健康的關注。本期快樂魔方作文就給大家介紹幾種孩子有自卑心理的表現,家長們一定要警惕起來哦!
  • 當孩子透露出這「3個跡象」,說明孩子很自卑,家長務必提起重視
    文/小漁媽媽育兒自信的孩子在學習和生活中樂觀大方,總是能夠抓住命運給予的機會,做出不俗的成績。自卑的孩子則往往把自己縮在一個角落,即便自身非常優秀,也不敢表達自我。所以家長應該關注孩子的心理狀態,發現孩子身上存在自卑的跡象,家長就要提起重視,給予相應的引導,幫助孩子消除自卑的情緒。
  • 孩子出現這3種表現,說明他正慢慢變得自卑,家長越早發現越好
    現如今越來越多的寶娃有抑鬱症的危險,而這樣的疾病也逐漸成為家長們關注的對象,只不過這樣的疾病沒有比較明顯的外在徵兆,因此,家長則要關注孩子的動態來"診斷"孩子到底有沒有真的抑鬱症。實際上,當孩子過於自卑的話,也會有抑鬱方面的傾向,甚至會因此患上抑鬱症。
  • 孩子出現這3種表現,說明他正慢慢變得自卑,家長越早發現越好
    為避免這樣的發生,當孩子出現這三種表現的時候,說明他正慢慢變得自卑,家長應當越早發現越好。開始開始自卑的3個表現:表現1:對外界的事情感到排斥要知道孩子對於這個世界是熱情且好奇的,對什麼樣的事情都想去湊個熱鬧。
  • 「自卑」的孩子,從小有這3種表現,父母要重視起來
    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積極向上,大膽自信的,而不是有嚴重的自卑情結。孩子為什麼會自卑呢?這背後固然有各種各樣的原因,父母要仔細觀察自己的孩子,有沒有自卑的表現,然後積極地對症下藥,不要讓自卑心理影響了孩子的一生。
  • 若孩子有這3個行為,說明他內心很自卑,中了1條你都要重視
    ,遇到事情也是沉默寡言,父母就認為這就是孩子的性格本就內向,但是父母卻忽視了一點,孩子沉默,雖然和性格有一定的關係,但還有一種情況會造成這樣的情況,就是孩子出現了自卑的心理。尤其是孩子出現這3種情況,父母一定要重視,這有可能就是孩子自卑的表現。
  • 心理學家:孩子有這6個跡象,說明孩子自卑到骨子裡,家長要注意
    文/小熊育兒日記孩子的性格養成,除了和天生的基因有關係以外,還和孩子所處的環境、家長的教育方式有著極為重要的聯繫。所以說,想要讓孩子擁有一個樂觀、開朗的良好性格,我們就要從孩子小的時候開始下手,重視起來這方面的教育才行。
  • 孩子心裡自卑,一般由這2種原因引起,有3種表現,家長要重視
    許多人或多或少都有一些自卑感,這往往是他們成長過程中,被外界的挫折或嘲笑所留下的心理陰影。成年人和兒童都會有自卑心理。有的孩子把自卑感轉化為進步的動力,有的孩子不能與自己的自卑共存,這對孩子的成長非常不利。
  • 孩子如果有這三種表現,說明他已經在偷偷自卑了,爸媽可不要大意
    隨著孩子年齡的成長,如果你家娃身上有這幾種懂事的表現的話,說明你娃可能已經開始自卑了,父母別不當回事兒。1、跟孩子說話的時候,孩子的眼神會逃避孩子們在小的時候不明事理對於外界的事物非常好奇經常因為自己的不懂事而犯下很多錯誤,經常能夠聽到家長們稱呼自己的孩子是熊孩子,這都是因為孩子那不懂事而淘氣的性格,可是內心自卑的孩子在說話的時候眼神會不斷的逃避和躲閃
  • 我們孩子有這3種表現,說明「自卑情結」已經出現,家長要注意
    撰稿:小尹 | 插畫:kit |審核:靜好小劉和愛人都不善於表達,於是,他們也自以為是的認為:我家孩子不愛說話,表現靦腆,就是隨根,基因決定的。可事實上,在些性格上的形成和遺傳無關,倒是後天環境的影響起著極大的作用。比如自卑。
  • 注意了,孩子有這幾點表現,說明有自卑情緒
    孩子有這幾點表現,說明你正養育一個自卑的孩子。自卑、逞能、做錯了會覺得非常難堪;面對自己喜歡的東西,往往會有一種不配得感,這些都是討好型人格的表現。即使有時是自己應得的,也要刻意討好別人,比如討好自己的媽媽,來獲取零食或者玩具。這樣的孩子是可憐的。往往非常嚴格的父母,容易養出討好型的孩子,因為太嚴格,才會給孩子錯覺:我必須要討好他們,才會獲得我想要的。
  • 孩子的這些表現,表明他很自卑,重視起來,別讓自卑滲到骨子裡
    並且孩子有自己的活動空間,不可能時時刻刻處於父母的保護之中,因此有可能在家長沒有注意到的時候,孩子就已經產生了自卑的心理,當出現這3種表現的時候,家長就需要相當注意了。這時候大人們一定要引起警惕,出現這種情況有可能是因為孩子最近心情不好,但是更可能是因為自卑,使得孩子不願意融入同齡人。或許是因為成績不好,也許是因為自己有些不如人的地方,總之當孩子不願意與同齡人交流的時候,家長一定要搞清楚孩子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不要覺得小孩子不懂這些,小孩子的心思要遠遠敏感於成年人,他們對於嘲笑以及批評會更加在意,很可能會因為這些產生自卑的心理。
  • 孩子有這些表現,說明他在變得自卑,很多家長都不在意
    當孩子有這些表現的時候,就說明他在變自卑,一定要注意啦~一、習慣遠離人群孩子由於擁有自卑的心理這種情況就說明孩子有自卑的跡象,家長一定要正確引導,樹立孩子社交的信心~二、試圖掩蓋自己的缺點其實,每個人都有缺點,都不可能是完美的,有自卑心理的孩子,不能客觀看待自己的缺點。
  • 孩子如果有這3種「表現」,說明可能心理有問題,家長要引起重視
    導讀:孩子如果有這3種「表現」,說明可能心理有問題,家長要引起重視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孩子如果有這3種「表現」,說明可能心理有問題,家長要引起重視!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若孩子有這6種行為表現,說明他可能缺乏安全感,父母應引起重視
    所以在孩子的精神教育上,要多花點心思,留心觀察孩子的一舉一動,如果家長連滿足孩子的安全感都做不到,那麼這將會影響孩子的一生,導致性格發育不健全,降低幸福感。美國著名心理學家馬斯洛認為,安全感是孩子心靈成長的重要基石,能幫孩子更好地融入社會,這與父母的教養方式關係密切。
  • 李玫瑾:孩子經常說這三句話,是心理「自卑」的表現,家長要重視
    很多權威的研究就表明,一個人童年時期的陰影是需要用一生來修復,這種陰影對於孩子的性格養成和對世界觀價值觀的形成有直接的原因,所以當孩子心理出現自卑的情況時,家長一定要重視。有一句話說:性格決定命運,很多人都覺得性格對自己的命運影響很大,性格和一個人的選擇有很直接的關係,也和一個人說話的習慣和行為習慣有很大的關係,所以才會說性格決定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