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槍械發展史]從全威力步槍彈到小口徑步槍彈,子彈發展史後篇

2020-12-13 瘋狗的輕武

上一期的子彈發展史中篇將金屬定裝彈早期到無煙火藥普及之後的故事隨便捋了捋,故事已經說到一戰了。而今天的話打算把一戰到現在主流的小口徑步槍彈歷程講完,但話說回來,整個20世紀的槍彈發展其實都圈定在了金屬彈殼+全金屬被甲+無煙火藥這個框子裡。再沒有像十九世紀那種火帽、無煙火藥、金屬彈殼這類特別具備革命性的發展。

中間型步槍彈和突擊步槍的雛形說法紛紜,我們可以把19世紀末,義大利人的Cei-Rigotti算上。因為它既可以全自動發射、也使用在當時口徑較小的6.5x52mm卡爾卡諾彈。

也可以把1916年毛子的費德洛夫1916算上,因為它除了全自動,也是用口徑較小,後坐較弱的6.5x50mm友坂彈。

當然很多人也認為是德國人二戰時候讓突擊步槍一戰成名的StG44+7.92x33mm毛瑟短彈。

但我自己認為正兒八經的中間型步槍彈應該是法國的利貝羅勒M1918所使用的8x35mm利貝羅勒彈。

當然,在1918年這會兒。大家都還認為中間型步槍彈不足400米的射程太短,威力太弱,所以雖然一戰之後各國也有專門的小組在針對其研發,但往往都是小規模試水。比如下邊這個是瑞士二十年代的7.65x35mm中間威力彈和後來德國人7.92x33mm彈的對比。

另外,美軍在二戰之前為M1卡賓槍設計的.30卡賓彈(7.62x33mm)從某種角度來說,可以視為不那麼步槍彈的中間型子彈。因為圓頭彈的有效射程慘了點(200m)

總的來說,在二戰之前的中間型步槍彈處於一種很多國家都在嘗試性的研究,但沒人敢第一個吃螃蟹。直到1943年,德國人的MP43(其實就是stg44)實驗性的裝備,大獲好評之後被蘇聯人看在眼裡。緊接著,毛子的M43彈(後來的AK彈)也就加速問世了。只不過當時它的尺寸還是7.62x41mm,後來才改為7.62x39mm。

二戰之後,吃過StG44這種中間型步槍彈苦頭的毛子立馬的上了SKS、但SKS還沒捂熱就開始換AK。

另一邊,英國人當時開發了一種叫做.280 british的彈。他的尺寸是7x43mm,從裝藥量來說,也算是中間型步槍彈。

然並卵的是,後來被美國人強制安利了7.62x51NATO全威力步槍彈,.280就這麼流了。

下邊三從左往右分別是7.62NATO、.280British、5.56NATO。

中間型步槍彈應和了當時的作戰方式變化,因為隨著機械化作戰方式以及各類火炮的普及。步兵交戰的距離從一戰時期隔得大幾百米互啄變成了400米之內短兵相接,遠距離的活都交給炸B幹了。但中間型步槍彈因為口徑較大,彈頭質量也重,但裝藥量卻比全威力步槍少得多,因此初速和彈道性能不理想。接下來就是小口徑時代了。

越戰期間。美軍使用全威力步槍彈的M14在叢林裡被中間型步槍彈的AK打出翔,趕忙的換上了還沒完全準備好的M16,即便是期初因為可靠性問題差評連連。但改良成M16A1之後,小口徑潮流瞬間壓爆中間型步槍彈。

小口徑的殺傷機制和中間型威力彈不同,它彈頭更輕,初速更快。一方面這樣的彈道更平直、命中率更高。二方面高速的特性讓它的彈頭在射入人體之後極易翻滾和碎裂。因此別看口徑小,但在有效射程內命中人體的傷害比AK47的7.62要大得多。

接下來就是全世界都在學小口徑了,毛子也拋棄了7.62x39,用上了5.45mm的AK74。而北約不用說,跟風5.56mm。這裡值得一提的是倒黴的英國在北約第二次彈藥選型(1977年)的時候用了一款4.85x49mm的微口徑彈,結果又被美帝帶歪了....(另外可以看到德國人當時拿出的是4.75mm無殼彈)

再然後,好像也沒啥然後好寫了,我們到80年代也用上了5.8mm系列小口徑槍族...然後現在世界三大主流小口徑就是5.56/5.45/5.8。

當然,全威力步槍彈也依舊服役於500米外的火力支援,比如排及以上所屬的通機、狙擊槍等。另外從2000年之後,尤其是美軍在阿富汗幹仗之後,唱衰小口徑的聲音很大。更是有用6.5 Grendel/creedmoor、6.8SPC這類中口逕取代5.56的聲音。然而雷聲大雨點小,至今為止也只是小規模適用階段。

這篇寫的不詳細,因為21世紀槍彈的發展非常多元化。各種嘗試也很多,但是篇幅有限(主要是懶)。所以打算將一些細節(比如5.56的發展史)以後拆成單片慢慢聊。

相關焦點

  • 全球威力排名第五的手槍,發射5.56步槍彈,沙鷹只能甘拜下風
    說到大威力手槍,很多人會到沙漠之鷹,由馬格南研究所研發的沙鷹確實具備強大的殺傷力大家知道槍械的種類不同,對應的子彈種類、口徑也是不一樣的,Contender很特別,因為它擁有一支長達15英寸(約381毫米)的槍管,且槍機為步槍結構。
  • 小口徑步槍子彈變小了,為何殺傷性反而增強?其中大有門道
    二戰結束後,步槍可以籠統的劃分為戰鬥步槍和突擊步槍。其中,突擊步槍是一種從20世紀60年代開始逐漸取代戰鬥步槍的新型步槍。它們雖然都是半自動步槍,但是在口徑方面卻有很大區別。而在大多數人看來,步槍的口徑越大,威力則越大。這種說法有一定道理,但是從實際情況來看,卻是大錯特錯。
  • 二戰德軍發現步槍威力過剩,發明中間型威力彈藥,首開突擊步槍先河
    二戰期間,納粹德國研製的StG44突擊步槍,是槍械王國的一次革命,是現代步兵史上劃時代的成就之一。它是首先使用了短藥筒的中間型威力槍彈並大規模裝備的自動步槍,首開了突擊步槍之先河。
  • 小口徑步槍子彈為何殺傷性反而增強?我們都想錯了,其中大有門道
    小口徑步槍子彈為何殺傷性反而增強?我們都想錯了,其中大有門道所謂不同的槍配不同的彈,日常我們常聽說關於國產槍枝5.56毫米,7.62毫米,12.7毫米子彈口徑的數據,這些子彈為什麼會精確到毫米數後2位,真的是子彈口徑越大殺傷力越大嗎?
  • 身為一把步槍卻使用大炮子彈是什麼體驗?步槍中的榴彈炮—Ash12.7
    小夥伴們都知道,穿越火線突擊步槍中使用最為廣泛的子彈口徑一般有5.56mm和7.62mm兩種類型,例如M4A1使用的就是5.56mm子彈,而AK47使用的是7.62mm子彈。這些口徑的步槍大部分都具有機動性好,精準度高,可以連續射擊等特點。
  • 為啥手槍子彈是圓頭的而步槍子彈是尖頭的?想知道隱藏什麼道理嗎
    經常關注槍械的人,不知道你們有沒有發現一個問題,仔細觀察會發現:步槍、衝鋒鎗、機槍、狙擊槍的子彈大都是尖拱形的,而手槍子彈卻是圓頭形狀。有人會問,手槍的威力小要想射的遠,子彈頭應該是越尖越好啊,那樣才可以射的更遠,一開始我和你們的想法是一樣的,但是事實卻不是,為什麼呢?我們一起來看下。
  • OTs-12M步槍,一支為亞音速步槍彈而生的獨特復刻品
    新浪官方微博:@輕兵器愛好者每天一篇戰術&槍械知識乾貨7*24小時,不間斷的戰術大圖今年年初,美國Wolf公司將著名的俄制9×39mm亞音速步槍彈引進了美國民用市場。而由於9×39mm步槍彈的圖紙甚至無法在SAAMI(運動武器和彈藥製造商協會)或CIP(國際彈藥安全委員會)的資料庫中查詢,因此製造這一口徑的武器更是難上加難。不過,美國的武器愛好者並不甘心於此。
  • 單兵自衛武器彈藥爭鋒,三款手槍彈優選,五種步槍彈穿甲更優
    7.62×39mmM43彈上世紀60年代美國在越南戰場使用5.56x45mmM193步槍彈和M16自動步槍,開啟了軍用小口徑高速步槍彈先河之後,蘇聯人觸動很大,蘇聯人也認識到小口徑高速步槍彈的性能優勢是極其顯著的,原先AK突擊步槍和M43中間威力步槍彈構成的技術優勢已經受到挑戰。
  • 《逃離塔科夫》中的5種7.62x39mm步槍彈你認得全嗎?
    《逃離塔科夫》這個遊戲最大的魅力就是玩家可為自己的槍械搭配不同的配件和子彈,搭配的彈種不同,遊戲中的射擊精度、後坐力、穿甲能力、殺傷效能也不同,比起過去的射擊遊戲威力跟槍走,什麼槍就什麼威力的設定更有可玩性,也更考驗玩家的槍械彈藥知識。
  • 評測:CMMG「決心」步槍 第一款採用.350Legend口徑的AR槍械
    CMMG公司推出的「決心(Resolute)」步槍,這是第一款採用.350Legend口徑的AR步槍。本文為《槍械與彈藥(Guns&Ammo)》雜誌發表的評測文章,作者TomBeckstrand,本人翻譯並編輯給大家分享。美國民眾對步槍的愛好和口味是不斷變化的,筆者青年時代走紅的木託藍鋼步槍,其受到的關註明顯比各種口徑的AR步槍要少。
  • 栓動步槍配20發彈盤,一戰法國飛行員自救步槍,怎一個爛字能夠形容?
    眾所周知,法國一直以來都是歐洲大陸上有數的陸軍強國,不過他們的軍工發展似乎走上了一條「不歸路」,武器體系實在是令人不敢恭維,尤其是一戰時期,包括勒貝爾1886步槍和紹沙輕機槍等主流武器在內
  • OTs-12M步槍,一支為「9×39mm亞音速步槍彈」而生的獨特復刻品
    新浪官方微博:@輕兵器愛好者每天一篇戰術&槍械知識乾貨7*24小時,不間斷的戰術大圖今年年初,美國Wolf公司將著名的俄制9×39mm亞音速步槍彈引進了美國民用市場。但一個嚴重的問題是,美國民間幾乎找不到能發射這種槍彈的槍枝!
  • 今年中國將曝光的新一代小口徑步槍什麼樣?咱先從彈藥說起
    總有朋友在後臺留言,讓本人說說對今年可能曝光的中國新一代步槍的看法,其實在之前已經說過好幾次了,如果大家不嫌本人話難聽就再詳細說說。這個話題大概要分三次說清楚,今天先要說的是彈藥問題。熟悉輕武器的朋友都知道,先有彈後有槍,所以先說彈藥肯定是不會錯的。而真正要說明白未來槍械的發展方向,當然要「摸著鷹醬過河」。
  • 槍械史上第一款柯爾特連發步槍——第一型指環槓桿轉輪步槍
    首先,這一時期的柯爾特雖然已經意識到了標準化生產的好處和原理,還引入了一些流水線作業的理念到槍械製造中來,但是因為其還沒有購置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加工機器和相關技術,所以他的武器工廠還是不能生產出公差極小、尺寸完全統一的標準化零件,很多零件甚至還需要人工修銼調整。
  • 突擊步槍子彈為何大多不超6毫米?原來是被這個國家引領了風氣
    5.56毫米小口徑步槍彈,是北約成員國的標準用彈。由於北約各成員國家的步槍都在使用這款子彈,因此給人印象是現役的突擊步槍都在使用它。除了5.56毫米彈以外,還有5.45毫米彈(俄羅斯)和5.8毫米彈(中國)。小口徑步槍彈,是目前大多國家都採用的一種子彈。
  • 世界上第2種制式裝備的小口徑突擊步槍:AK-74
    作為前蘇聯裝備的第一種小口徑突擊步槍,也是世界上大規模裝備部隊的第2種小口徑步槍,AK-74突擊步槍的第一次公開露面,是在1974年11月7日莫斯科紅場舉行的閱兵儀式上。 AK-74突擊步槍,是槍械大師米哈伊爾·季莫費耶維奇·卡拉什尼科夫於1974年設計的,採用了與AK-47步槍相同的氣動式原理和迴旋槍機閉鎖方式,50%的零部件與AK47的改進型AKM步槍的零件相同,但是為了發射5.45mm小口徑步槍彈而進行了相應的修改設計。 AK-74步槍的機匣由金屬衝壓製成,極其堅固耐用。
  • StG-44突擊步槍:二戰德軍制式裝備,戰後中間威力步槍的鼻祖
    二戰時期,德國陸軍的步兵槍械,門類非常齊全,裝備品種也極為豐富,8發彈匣手槍、5發彈倉手動步槍、10發彈匣半自動步槍、30發彈匣自動步槍、32發彈匣衝鋒鎗、50發彈鼓或300發彈鏈供彈的輕重機槍等均有裝備。
  • 槍火:俄羅斯新步槍被中國拉出代差,卡氏獨尊,俄步槍自殘式發展數十年
    圖:M14與AK子彈對比 說穿了,這三個階段就是從基本能用,發展到好用,且功能先進。美國因為觀念守舊,不願捨棄遠射程與大威力,採用更小口徑的步槍彈藥,因而在第一階段大大落後蘇聯。結果在60年代的越南戰爭中,全威力口徑的M14因為連發時後坐力和上跳太猛烈,在叢林環境中被中間威力口徑——或者說白了,縮水威力口徑的AK47壓著打。
  • 81步槍和85狙擊槍都用的7.62子彈,但為什麼不能通用?
    二戰後至今,世界上的輕武器更新換代很快,槍的形式多種多樣,但是很多不同的步槍用的卻是一樣的子彈,比如說跟隨世界軍隊潮流的5.56子彈,7.62子彈,12.7子彈,5.8子彈,9毫米子彈等等,在很多槍戰遊戲中以及很多影視題材中都是對這些子彈的口徑以最簡潔的數字帶過,殊不知哪些我們很熟悉的一些槍械雖然用著同樣直徑的子彈卻是不能通用的。
  • 中國用5.8mm,美國用5.56mm,為什麼步槍口徑都不取整數?
    ▲為何子彈口徑大多不是整數?眾所周知,不同口徑的彈藥在通常情況下是不能通用的。甚至同種口徑的彈藥,若是規格不同便是兩種截然不同的武器。所以在討論子彈口徑為何不是整數的問題之前,必須先了解槍械何來口徑一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