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模與負債的天平搖擺不定,陽光城存巨大債務隱憂

2021-01-12 手機鳳凰網

與深陷債務泥沼的泰禾地產相似,閩系房企陽光城地產的高周轉中,也夾帶著一絲兇猛。

通過加槓桿、高周轉,在2018年和2019年銷售規模先後突破1000億和2000億後,狂飆的陽光城卻不得不在2020年,放緩前進的腳步。

在4月份的年度業績說明會上,陽光城執行董事長兼總裁朱榮斌表示, 2020年是一個不確定性很強的年份,疫情帶來的影響到底有多大、持續多久,誰也無法估量,陽光城能夠做的就是向死而生,做出最悲觀的情況判斷。

對於今年的目標,陽光城是謹慎中難掩野心。「2000億元+」的意思是,在整體供貨貨值可達到3200億的情況下,以65%的去化率就能完成目標,但並不滿足於2000億。

謹慎之處在於,陽光城前7個月的銷售額就已破千億,達到1080.02億元,完成了全年2000億銷售目標的54%,其中權益銷售金額為697.62億元。

不過,在這份漂亮的成績單背後,債務高企成為陽光城當前最大的隱患與頑疾。半年報數據顯示,截止到6月30日,陽光城負債總額達到2838億元,其中短期有息債為377億元。

事實上,陽光城的現狀與泰禾極其相似,其最大的軟肋在於,行業向好的時候,規模會快速擴大,一旦行業稍有停滯,就會帶來巨大的反作用力。本質上是一場賽跑,賭注是企業的命運。

紅線上的「重點房企」

融資監管,近期在房企內部成了熱詞。

8月20日,恆大總裁夏海鈞、萬科總裁祝九勝、融創總裁汪孟德、中海總裁張智超、陽光城總裁朱榮斌,以及碧桂園、保利、綠地、中梁等房企的財務負責人齊聚北京,參加了住房城鄉建設部、人民銀行召開的重點房地產企業座談會。

據多家媒體報導,參會的「重點房地產企業」為:碧桂園、恆大、萬科、融創、中梁、保利、新城、中海、華僑城、綠地、華潤和陽光城等12家房企。

此次座談會上,住建部與央行等部門擬對這12家房企進行融資債務總規模的控制,即「345新規」,旨在控制房企有息負債規模,要求其在9月底上交降檔方案,並於2021年1月1日起面向全行業推行相關規則。

據了解,「345新規」以有息負債規模作為融資管理的操作目標,設置了「三道紅線」:一是剔除預收款後的資產負債率不超過70%;二是淨負債率不超過100%;三是現金短債比小於1倍。

據消息人士稱,參與此次會議的12家房企均非常重視,前來參會的要麼是總裁,要麼是財務一把手。

根據相關機構2019年年報數據,中國恆大、融創中國、綠地控股和陽光城4家房企位於紅檔,「三道紅線」均踩線。

當然,隨著各家房企逐漸公布半年報,有部分房企也將位於紅檔。由於上半年融資相對寬鬆,導致一些房企不斷拿地,債務水漲船高,槓桿難言下降,即使下半年拼命降槓桿,短時間內也難見成效。

降不了槓桿,融資就會受困,哪怕是「重點房地產企業」。

負債與融資

在朱榮斌、吳建斌「雙斌」加盟後,陽光城的打法基本沒變,只是在優化。

例如,陽光城的淨負債率在逐年下降。截至2020年6月30日,陽光城淨負債率為114.98%,較2019年底下降23.22個百分點;有息資產負債率降低至33.06%,較2019年底減少3.46個百分點;平均融資成本7.5%,較2019年年末優化20個基點。

短期嘗債能力上,截至6月30日,陽光城帳面貨幣資金483.50億元,實現全額覆蓋376.52億元的短期有息負債。

2017年,吳建斌曾提出,淨資產負債率在2019年降至150%以內,2020年降至100%以內。對照來看,2019年目標達成,但2020年目標能否實現呢?

有業內人士表示,陽光城未來一年將有50億元永續債陸續到期,如果不償還,永續債利率將會上升,蠶食歸母利潤;如果償還,那麼淨負債率降到100%恐怕沒那麼容易。

命門仍然在融資端。

12億元規模的20陽城01,票面利率6.95%,為期4年,於2024年4月24日到期;8億元規模的20陽城02,票面利率7.3%,為期5年,於2025年4月24日到期……

近期,陽光城融資成本平均值超過7%,高於行業內平均值6%。數據顯示,此前陽光城的美元債,票面利率更高。

天平左右邊

「公司的負債和規模就像一個天平,天平的左邊是負債,右邊是規模,中間是利潤。當負債重的時候,規模這個天平就要向上走,也就是加槓桿的過程,企業的規模就可以做大。當負債減輕,規模必然會下降,債務和規模之間的支撐點就是利潤。」陽光城執行董事吳建斌這樣解釋過高槓桿問題。

大致意思是,高周轉的房企需要用負債去擴大規模,規模擴大後,再用利潤去覆蓋債務。

道理似乎說得通,但不意味著陽光城就不在意負債表裡的數字。據媒體統計,2017年,陽光城發行了40億的永續債,接近當年10家A股房企發債總額419億的十分之一。此後2018年到2019年,陽光城永續債規模一直保持在50億左右。

永續債就像是讓人「上癮」的藥方,儘管不會列入負債表,降低公司資產負債率,但增高的利息卻不斷蠶食公司歸母利潤。

今年上半年,陽光城淨利潤17.71億元,同比增長14.98%,淨利潤率微升0.26個百分點至7.34%,仍低於2019年行業11.2%的平均淨利潤率水平。

在業內人士看來,這無疑是一種惡性循環。陽光城只有依靠不斷增長的銷售規模,才能與不斷增長的負債規模達成平衡。一旦遭遇市場問題,公司狀況會迅速惡化。

「影子」的價值

有媒體稱,陽光城正在通過資產騰挪,將帳面上的債務變小。

據報導,陽光城通過旗下子公司拿地,隨後將子公司的股權轉讓給其他公司。而其他公司背後的最終控制人,就是陽光城董事長林騰蛟,這些公司算是陽光城的「影子」公司。

陽光城中報顯示,今年上半年,陽光城共計處置了19家公司的股權,這些公司合併總負債高達193.85億元。這樣做的好處是,項目以及債務出表,降槓桿立竿見影。

「企業要想實現快速發展、可持續發展,就必須繼續要追求高周轉的打法,而且在相當一段時間,高財務槓桿是根本降不下來,一是沒有這個條件,二是也沒有降的理由,三是它能夠推動公司的快速發展,從心理上也不需要(降)。」吳建斌不久前坦言。

現在好了,融資監管加強的情況下槓桿仍然得降,雖然房企有很多的應對方式。但泡沫終有一天會破,誰將成為下一個被戳破的泡沫?

內容來源:求是財經

相關焦點

  • 陽光城債務的「隱秘角落」:規模增長停滯 負債率超100%紅線
    作者| 房小白 編輯|樂燕紅不同於以往,這次陽光城(000671.SZ)未召開2020年中業績會。「高增長、高利潤、低負債共存」,在融資加槓桿背景下,陽光城的半年考成績單個別指標看似漂亮,實則規模增長停滯、銷售業績持平,隱憂難以排解。
  • 陽光城的平衡術:上規模、去槓桿
    「不可能三角」很難打破,但陽光城是少數做到平衡發展的房企之一。 2019年財報顯示,陽光城銷售額突破2000億大關,同時淨負債率等財務數據得到大幅度優化,多家機構上調評級。左手上規模、右手去槓桿,陽光城是如何施展平衡術的呢?
  • 深度|「三道紅線」新政下房企實際負債分析及測算
    且自9月起「三道紅線」已在12家房企(碧桂園、恆大、萬科、融創、中梁、保利、新城、中海、華僑城、綠地、華潤和陽光城)試點實施。同時,根據與部分試點房企溝通確認,表外負債亦納入目前報送範圍,房企需每月報送表內外有息債務數據並每季度進行數據回顧。
  • 三紅「藏債」面面觀:陽光城、金科、榮盛發展的小聰明、大考題
    紅檔房企(三條全踩),有息負債規模增速不能增加;橙檔房企(踩二條紅線),有息負債規模增速不能超5%;黃檔房企(踩一條紅線),有息負債規模增速不超10%;綠檔房企(未踩紅線),有息負債規模不超15%。對於強規模效應的房地產業而言,高槓桿的現金流就是生命線、就是擴張器。
  • 融資三道紅線預期之下 近期眾房企降負債動作愈發頻繁
    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到,在紅色檔的26家房企中,不乏頭部房企和千億規模房企的身影。頭部房企包括中國恆大和融創中國,而在年中的業績會上,降負債也成為了兩大頭部企業的高頻詞彙。據恆大管理層透露,「力爭2020-2022年,有息負債平均每年減少1500億元。」也就是說,未來三年恆大降負債總額將達到4500億元。
  • 擺脫債務,不讓自己有進一步負債的可能,第1步竟是:剪斷信用卡
    想快速還清負債,沒譜?那是因為你不知道「債務雪球」計劃的存在有朋友說,這個計劃很容易理解,但是做起來要付出很多努力。是的,債務偷走了你的未來。 如果同樣是每個月支付最低還款額,你可以把這些錢存起來,用於定投,時間的複利會給你奇蹟般財富。但是,你必須做出選擇,對自己說:「我再也不借錢了。」當你說出這句話是,你會經受一次次的考驗。
  • 這麼龐大的債務規模何時會爆
    值得一提的是,從凱恩斯主義誕生起,世界各主要國家陷入了一種「螺旋式負債」拉動經濟的循環之中,即每當經濟遇到風險挑戰時,也是債務規模量大增之時,累計到現在,全球總債務規模在今年或將超過277萬億美元,那麼,這麼龐大的債務規模,全球經濟距離債務危機是否越來越近?
  • 中國銀行部門槓桿率的現狀與隱憂
    中國銀行部門帳面槓桿率的「向好」與宏觀經濟槓桿率的「堪憂」形成了巨大的反差。銀行披露的現有指標未能充分反映其風險,監管規則亦未能實現多重、穿透式監管。商業銀行「去槓桿」並非一再降低負債率,而是對銀行風險全面重新審視。
  • 如何認定夫妻共同債務避免被負債,民法典新規來了
    在很多夫妻共同債務案件中,最常遇到的情況就是:丈夫偷偷獨自在外借了錢,妻子不知情沒籤字沒花過一分錢,卻被迫一起埋單甚至吃上官司?!真是人在家中坐,鍋從天上來!那麼問題來了,難道不是誰籤字借錢誰還債嗎?怎麼就變成了夫妻一起還債?相信這是許多夫妻朋友都很關心的問題,而換個角度思考就會發現,理清婚內夫妻一方是否「被負債」,需要先弄清楚到底哪些債務是夫妻共同債務?
  • 藍光發展踩兩紅 負債規模1861億 楊鏗:三高之下 何為優秀
    01仍踩兩紅 債務規模升至1861.38億元LAOCAI擔憂不無道理。不幸的是,藍光發展三線全不達標:淨負債率105.63%;累計負債規模1843.2億元,資產負債率80.84%,高於65.08%的行業均值,扣除756.26億預付款後,資產負債率仍達71.34%,高於70%的監管紅線;現金短債比0.75倍,較年初的1.18倍下滑明顯。
  • 近期眾房企降負債動作越發頻繁 70%房企「踩線」眾房企主動「降檔」
    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到,在紅色檔的26家房企中,不乏頭部房企和千億規模房企的身影。頭部房企包括中國恆大和融創中國,而在年中的業績會上,「降負債」也成為了兩大頭部企業的高頻詞彙。據恆大管理層透露,「力爭2020-2022年,有息負債平均每年減少1500億元」。也就是說,未來三年恆大降負債總額將達到4500億元。
  • 解禁時定增股東拼命找代持 定增承諾兜底存兩大隱憂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獲悉,近期就有中介在私募圈尋找代持資金,接盤對象是某上市公司的第二大股東,因為最近定增到期,持股比例15%,目前希望尋找協議代持資金,協議代持分三個5%,一共完成對上述股東的全部代持,需要代持資金規模在10億元左右,每一個代持主體資金規模在3.3億元左右。另外上述股東對代持資金承擔兜底+利息+後端分成。代持6~12個月,到期後減持退出。
  • ...要確保如潞安這樣的國企不出現一筆債務違約 誰知道現在情況如何?
    小編在網絡上搜索了一下,其實早在2018年8月,山西省召開「全省國企上半年工作座談會」就明確提出「確保下半年不出一起債務違約」,可以看出對於「國企欠債」這種事情山西省非常重視。小編也注意到了同年即2018年8月,關於山西大型國企潞安集團的一篇報導,潞安集團債務危機:負債近2000億 1年內到期債券241億。重視程度和欠債數據,都讓人震驚。
  • 鴻達興業集團10億債務違約,百億潮汕富豪爆發債務危機
    從母公司層面看,截至今年6月末,鴻達興業集團資產負債率已高達95.59%,處於極高水平,償債壓力巨大。2016年以來,鴻達興業集團的財務槓桿水平一直在60%以上高位徘徊,明顯高於行業平均水平,存在較大槓桿風險。財務槓桿水平《小債看市》分析債務結構發現,鴻達興業集團主要以流動負債為主,流動負債佔總負債比為52%。
  • 負債200億不還,卻給女兒1億!娶小30歲嬌妻,過上「瀟灑生活」
    你們聽過「負債一身輕」的這個詞的嗎?對於很多人來說負債可是一件「天大的事情」,自己可能因此吃不好、睡不好。但對於一些人來說,欠下巨額債務卻「一身輕鬆」自己依舊過著瀟灑自如的生活,豪車、豪宅一點都不少。而今天我們要講的這位就是「負債一身松」,他欠下了超100億的債務,但「沒錢還」的他依舊一點不慌,他就是臺灣富豪孫道存。1949年出生的孫道存是一個標準的富二代,他的父親孫法民是臺灣著名的富豪商人。孫法民有著「中國電纜之父」之稱,也是太平洋電纜創辦人之一,當年的孫法民資產也達到百億之多。
  • 債務中的韓國人:國家富有,但人均負債和家庭債務,卻債臺高築
    工薪族人均債務創紀錄據韓國《中央日報》4日的報導,去年韓國工薪族人均貸款額高達4245萬韓元(約人民幣23萬元),創下迄今為止最高的紀錄。據韓國統計廳最新發布的《2019年就業行政統計工薪族負債數據》顯示,去年韓國工薪族人均貸款額比2018年上升7.1%,且呈逐年上升趨勢。
  • 一圖看全球債務雪球有多大:日本負債最多 澳門為零
    儘管經濟增長和創紀錄的低利率使得償還現有政府債務變得容易,但Visual Capital的傑夫-德斯賈丁(Jeff Desjardins)指出,這也造成了政府債務絕對規模超過63萬億美元的局面。全球經濟潮流可能變化很快,一旦出現衰退或利率迅速上升,債務水平可能很快就會重新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
  • 負債1.46萬億 近300家房企破產 如何防範房地產債務危機?
    伴隨著國內外新冠疫情對房地產市場供給端和需求端帶來的巨大衝擊,房地產開發企業資產負債率呈現逆勢上行趨勢。疫情衝擊下房地產企業的債務風險凸顯自1998年房地產市場化改革以來,房地產開發企業負債總額逐年增加。至2019年底,全國房地產開發企業負債總額高達76萬億元,佔GDP比重高達76.7%。
  • 50家房企手持現金超2.5萬億 但負債……
    但負債……) 如何應對疫情帶來的不穩定因素?手有餘糧的開發商,才能做到心中不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