鴻達興業集團10億債務違約,百億潮汕富豪爆發債務危機

2020-12-18 騰訊網

近年來,由於化工行業不景氣,鴻達興業集團盈利能力下滑、償債壓力大,資產流動性弱,今年再疊加疫情影響,債務危機一觸即發。

01債務違約

12月14日,上清所公告稱,截至日終仍未收到鴻達興業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鴻達興業集團」)旗下「20鴻達興業SCP001」的付息兌付資金,暫無法代理發行人進行本期債券的付息兌付工作。

上清所公告

據公開資料,超短融「20鴻達興業SCP001」發行於今年3月,發行規模9.5億元,票息7%,應於12月14日到期兌付本息。

值得注意的是,這是鴻達興業集團首次發生債券違約,不久前其有一筆3億元中票發行取消。

12月10日,鴻達興業集團公告稱,由於近期市場波動較大,本公司決定取消「20鴻達興業MTN001」的發行,調整後的發行安排將另行公告。

據悉,「20鴻達興業MTN001」原定發行基礎規模為3億元,發行規模上限為5億元,鴻達興業集團調整為基礎規模後仍取消發行。

可見,鴻達興業集團債市再融資遇阻,並且今年其已多次被評級機構列入觀察名單,償債壓力受到廣泛關注。

《小債看市》統計,目前鴻達興業集團存續債券8隻,存續規模43.46億元,其中將有26億債券於一年內到期,短期面臨較大集中兌付壓力。

存續債券到期分布

除此之外,鴻達興業集團上市子公司鴻達興業(002002.SZ)還存續一隻「鴻達轉債」,發行於2019年12月,當前餘額24.26億元,募集資金用於中谷二期項目投資建設。

在評級方面,鴻達興業集團主體和相關債項評級均為AA+,同時評級機構將其主體和相關債項列入評級觀察名單。

02債務危機一觸即發

據官網介紹,鴻達興業集團創立於1991年,總部設在廣州,擁有「資源能源、鹽湖開發、化工、環保、新材料、交易所和股權投資」七大產業體系,是中國大型資源能源綜合產業集團。

2004年,鴻達興業集團控股的鴻達興業在深交所上市,是中國「氫能源、新材料、大環保和交易所」產業的領航者。

鴻達興業集團官網

從股權結構上看,鴻達興業集團的控股股東為自然人周奕豐,持股比例為72%,二股東鄭楚英持股28%,兩人為夫妻關係。

股權結構圖

近年來,由於氯鹼行業景氣度下滑,鴻達興業集團的盈利能力也隨之下降。

2019年,鴻達興業集團實現營收101.15億元,同比下滑7.56%;實現歸母淨利潤3.04億元,同比下滑14.13%;淨資產收益率由4.58%下降至3.75%。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前三季度在營收大幅下滑近20%情況下,鴻達興業集團經營獲現能力惡化,經營性現金流淨額首次淨流出3.83億元。

盈利能力

截至最新報告期,鴻達興業集團總資產為385.93億元,總負債245.05億元,淨資產140.88億元,資產負債率63.5%。

從母公司層面看,截至今年6月末,鴻達興業集團資產負債率已高達95.59%,處於極高水平,償債壓力巨大。

2016年以來,鴻達興業集團的財務槓桿水平一直在60%以上高位徘徊,明顯高於行業平均水平,存在較大槓桿風險。

財務槓桿水平

《小債看市》分析債務結構發現,鴻達興業集團主要以流動負債為主,流動負債佔總負債比為52%。

截至今年三季末,鴻達興業集團流動負債有128.06億元,主要為短期借款,其一年內需償還的短期負債有79.52億元。

然而,相較於短期負債,鴻達興業集團的流動性逐漸枯竭,其帳上貨幣資金只有17.12億元,較2019年年末大幅下降57%,現金短債比為0.21,存在巨大短期償債風險。

在銀行授信方面,截至今年三季末鴻達興業集團銀行授信總額為123.41億元,未使用授信額度為27.47億元,可以看出其財務彈性欠佳,備用資金較少。

銀行授信情況

在負債方面,鴻達興業集團還有非流動負債116.99億元,主要為長期借款和應付債券,其長期有息負債合計114.67億元。

整體來看,鴻達興業集團剛性負債已超200億元,主要以長期有息負債為主,帶息負債比為83%,可以看出有息負債過高。

有息債務高企,加重鴻達興業集團財務費用負擔,2019年其利息支出為7.93億元,近兩年計提較多資產減值損失,對利潤造成較大侵蝕;另外其銷售和管理費用也不低,控費能力待提升。

《小債看市》注意到,歷年來鴻達興業集團手中現金都不算充裕,2018年後隨著短期借款規模迅速增長,其自有資金與短債間的資金缺口進一步擴大。

在業績下滑、獲現能力惡化壓力下,鴻達興業集團償債來源主要依賴於外部融資。

在融資渠道方面,鴻達興業集團渠道較為多元,其對短期借款依賴度較大,除了借款和發債,還通過租賃融資、股權融資、股權質押和信託等方式來融資。

不妙的是,今年以來鴻達興業集團外部融資環境惡化,其籌資性現金流淨額已由淨流入轉為淨流出狀態,籌資流入資金已不能覆蓋到期債務,償債風險激增。

籌資性現金流情況

在股權質押方面,截至今年6月末,鴻達興業集團與一致行動人合計質押鴻達興業8.5億股,佔其所持公司股份的87.66%,可以看出其股權質押率較高。

2018年下半年,由於股價跌破平倉線時未及時補倉,鴻達興業集團多次被迫減持鴻達興業股份。

今年7月,出於回收資金需要,在履約保障比例充足的情況下鴻達興業集團仍對部分質押股份進行平倉,被動減持鴻達興業股份1723.68萬股,其未來面臨較大平倉風險和被動減持壓力。

上半年,鴻達興業集團通過可交換公司債券換股、集中競價交易、大宗交易等方式累計減持鴻達興業股份1.29億股,目前其及一致行動人合計持有9.04億股,佔股34.93%。

值得一提的是,鴻達興業集團還持有中泰化學(002092.SZ)10.44%的股份,為後者第二大股東,這是其在2016年公開市場收購而來,但目前不僅該筆投資已形成大額浮虧,其還把所持中泰化學股權幾乎全部質押。

除了股權質押比例過高,鴻達興業集團的受限資產規模也較為龐大,因此其資產流動性弱,資金騰挪空間已十分有限。

截至今年6月末,鴻達興業集團受限資產有83.9億元,佔淨資產超50%,主要為受限固定資產60.68億元。

另外,鴻達興業集團應收帳款和存貨規模較大,周轉效率持續下滑,不僅對資金形成較大佔用,存在一定跌價和回收風險。

截至今年三季末,鴻達興業集團應收帳款有49.15億元,存貨40.39億元,且應收下屬子公司款項短期內回籠難度大。

2017-2019年,由於應收帳款壞帳損失,鴻達興業集團計提資產減值損失合計近4億元。

應收帳款和存貨情況

今年3月,鴻達興業集團上市子公司鴻達興業拋出定增計劃,其擬募資不超過49.85億元,投建年產五萬噸氫能項目,其中5億用於補充流動性,5億用於償還銀行借款。

總得來看,鴻達興業集團業績持續下滑、經營獲現能力弱;剛性債務擴大償債壓力大,但其資金鍊緊張、股權質押率高,資產受限規模大。

03潮汕富豪白手起家

1991年,從小受家庭耳燻目染的周奕豐,創立了鴻達興業集團的前身廣州成禧,生產塑料原料等化工用品。

經過十年精耕細作,加上不凡的商業洞察力,廣州成禧也算發展得風生水起。

然而,這一行業受經濟影響嚴重,2001年經濟危機,國內大多數同行都選擇壓縮產能甚至停產,而成禧卻仍舊頂著壓力和風險照常生產。

幸運的是,經濟危機並沒有太久,2002年市場就有了回暖趨勢,隨著國內外對於塑料原料需求增大,塑料原料的價格恢復。

受經濟危機影響,國內塑料原料企業儲備、產能都很低,出現了供不應求的情況,而挺過來的周奕豐緊緊抓住這次機會,開始迅速發展,歷經行業洗牌、轉型升級後,他將成禧更名為鴻達興業集團。

鴻達興業集團董事長周奕豐

2004年,周奕豐再次遇到了人生中裡程碑式的大事件--收購內蒙古烏海市化工廠。

2003年7月,創辦於1952年的老國企烏海市化工廠由於經營不善破產,周奕豐出手收購了該企業,並進行了一系列的升級改革,如今的烏海化工已經成為了年生產能力200多萬噸的大型塑料化工原料製造企業。

2005年,周奕豐又創立全國第一家塑料交易所——廣東塑料交易所,國內塑料交易進入電子化時代,目前其年交易量超1000萬噸,國內外客戶更是有著30萬家。

鴻達興業集團成長曆程

之後,周奕豐便開始了頗有野心的收購擴張之路。

2011年末,鴻達興業集團以司法劃轉、代為償債的方式收購江蘇瓊花(002002.SZ)成為大股東,2013年6月瓊花股份更名為鴻達興業,並在旗下成立全資子公司江蘇金材科技,開始向PVC製品進軍。

商業版圖不斷擴大的同時,周奕豐的個人財富也在水漲船高。

在2014年胡潤中國排行榜,周奕豐排在第547名,身家也只有41億元,而三年後其個人財富已經飆升到105億元。

如今,在鴻達興業集團成立30年後,周奕豐又遇到經濟下行和化工行業不景氣周期,再加上其近年來激進擴張的後遺症凸顯,債務危機一觸即發,這次周奕豐可能沒那麼幸運穿越行業周期了。

相關焦點

  • 「廣州大型集團」被列入觀察名單,百億潮汕富豪陷入資金鍊困局
    01列入觀察名單7月29日,新世紀評級將鴻達興業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鴻達興業集團」)主體及「18鴻達興業MTN001」、「19鴻達興業MTN001」列入評級觀察名單,並將持續關注公司流動性壓力化解情況、即期債務償付能力、經營情況及股票質押平倉風險。
  • 集團債券違約風波拖累 鴻達轉債大跌20%
    ⊙記者 孫忠 ○編輯 黃蕾   受集團債券違約風波影響,鴻達興業正股與轉債昨日雙雙大跌。其中,鴻達轉債昨日跌幅觸及20%的熔斷「紅線」。  12月14日晚間,上海清算所發布公告稱,截至當日日終,並未收到鴻達興業集團2020年度第一期超短期融資券(代碼:012000912,簡稱:20鴻達興業SCP001)的付息兌付資金。  儘管是大股東發行的債券觸發違約,但在市場情緒影響下,鴻達興業正股與轉債昨日開盤即低開。其中,鴻達轉債低開4%,不久跌幅便擴大至20%,觸發跌停熔斷。
  • 新光集團債務危機爆發,周曉光背負巨額債務
    事業人生步入黑暗天有不測風雲,世間世事難料,多行業的不斷滲透,公司經營不善,使新光集團陷入了困境,由於多行業的深入需要投入大量資金進行支持,因此新光集團陷入了資金危機,而周曉光也在2018年陷入了人生的黑暗期。
  • 政企攜手成功化解百億債務危機——民企巨頭西王「重生」記
    2019年10月24日,山東大型民企西王集團發生債券違約,引發百億債務危機,對企業生產經營、當地經濟和金融環境、社會穩定帶來重大影響。防範化解金融風險是金融工作的根本性任務。省委、省政府堅決果斷決策,科學高效處置,濱州、鄒平兩級市委市政府堅持市場化、法治化原則,至今年3月成功化解西王集團債務風險,開啟了企業「浴火重生」新徵程,在全國蹚出一條處置大型民營企業債券違約的成功之路。
  • 新光集團陷百億債務危機 數百名散戶牽連其中
    在2016年的胡潤房地產富豪榜上,周曉光、虞雲新夫婦排名第22位。2011年11月23日,新光集團發行了2011年新光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公司債券(以下簡稱11新光債)16億元人民幣,債券期限為7年,存續期第4年末發行人上調票面利率選擇權及投資者回售選擇權,債券利率為8.10%,同時在銀行間債券市場和上海交易所發行,主承銷商為華林證券。
  • 豐盛遭遇債務危機 同胞公司曾參與新光圓成重組
    造成股價大幅波動的原因是:南京豐盛產業控股集團(對外簡稱「豐盛集團」或「南京豐盛控股」,為明顯區分,本文簡稱「豐盛產業」)被曝近13億債務逾期。豐盛產業和豐盛控股兩公司股權看似相互獨立,實際是聯繫緊密的兄弟公司,外界常將之統一視為由季昌群掌管的「豐盛集團」。此外,本次豐盛產業債務危機牽涉到浙江名企新光控股集團。
  • 興業太陽能跌幅擴大至超60% 欲進行債務重組
    因30億的債務違約連鎖反應,2018年興業太陽能進入了至暗時刻,存款凍結、營收減少等不斷的惡性循環,使得興業太陽能無法正常運營,歷經13個月,水發能源集團成功「迎娶」興業太陽能。資料顯示,水發能...億美元債券Singyes6.7510/17/2018,宣告2018年美元債券違約,同時觸發另外2筆債券的交叉違約條款:2.6億美元優先票據Singyes7.9502/15/2019,以及9.3億人民幣、2019年到期、票息5%、可換股債券;此外,還觸發了集團若干銀行信貸項下之交叉違約。
  • 為什麼不違約——理解全球債務危機的全新視角
    過去十年的歐洲主權債務危機,重新引發了一場曠日持久的辯論,主題是金融的結構性權力以及當代國際危機管理模式對社會公正和民主的影響。談到1926 年或1927 年向玻利維亞政府提供的高息貸款,羅斯福認為這是紐約銀行家的「金融剝削」行為,表示「當然……玻利維亞無法支付債務的利息或本金」。因此,歷史的教訓相對明確:不僅違約是常見的,在危機時期被視為「正常」甚至「不可避免」的,而且戰前時期的重債國家在暫停償債時也表現出相當程度的經濟自主權,至少允許它們將部分調整的負擔轉移給外國債權人。
  • 浙江女首富的危機:新光集團百億債務違約 牽扯中信、光大多家信託...
    華夏時報(chinatimes.net.cn)記者吳敏 北京報導新光集團的債臺越築越高。1月5日,新光集團旗下上市公司st新光發布了一則其與全資子公司的部分債務逾期的公告。一位投資者在互動問答平臺向st新光提問為何公司借錢到期不還,是否被控股股東掏空,st新光回復稱,由於受控股股東資金佔用尚未歸還的影響,公司發生債務逾期。公開資料顯示,st新光於2008年8月8日上市,控股股東為新光集團,董事長是浙江女首富周曉光。目前,新光集團的官方網站已無法打開。
  • 新光債務危機爆發 浙江女首富周曉光要成往事?
    在截止9月17日20時的福布斯全球富豪實時榜單上,周曉光成為最新的浙江女首富。而她執掌的浙江大型民企新光控股集團正陷入流動性風波。9月25日晚間,新光集團債務危機正式爆發。聯合信用評級公告稱,鑑於新光控股目前公司資金非常緊張,到期兌付存在極大的不確定性,聯合評級決定下調公司主體和「15新光01」和「15新光02」信用等級由AA+至CC,並將評級展望由穩定調整至負面。
  • 直擊新光集團債務溝通現場:債權人直呼「沒信心」
    危機主因首先是受金融形勢、環境和政策變化的影響,民營企業融資遭遇普遍困難;其次今年以來全國範圍債券違約事件頻發,極大惡化了浙商群體的金融生態;再有,前不久突然發生的一些負面事件等意外因素,一定程度影響了公司多項重大融資計劃的進展。實際上,新光集團的債務危機,早已有跡可循。今年8月,因「11新光債」、「15新光01」和「15新光02」債券二級市場價格大跌。
  • 可轉債持有者如何預先判斷母公司信用違約?
    可轉債本質依然還是上市公司發行的債券,一旦遭遇現金流危機,上市公司連債務都還不起了怎麼辦?我們都知道企業破產的清償順序,首先償還職工工資、其次是欠繳社保和稅款、然後輪到償還債務,最後才是股權清償。連債券都付不起了,股票那就更沒戲了。
  • 新光集團陷468億債務危機 接班大公子虞江波連續卸職
    新京報訊(首席記者 趙毅波)新京報記者獨家獲悉,新光控股集團的接班人、浙江女首富周曉光大公子虞江波已連續卸下一系列職務。新光集團負債超400億元,債務危機走向何方仍無最終答案。新京報記者自工商資料獲悉,新辰控股有限公司近日發生法定代表人變動,虞江波卸任,周平榮接任。
  • 鴻達興業集團9.5億超短融違約 旗下股債暴跌 尚存超43億債券未兌付
    經濟觀察網 記者 蔡越坤開盤不到一小時,鴻達興業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鴻達興業集團」)控股鴻達興業股份有限公司(002002.ZH)股價觸及跌停板,報價3.42元/股。與此同時,今日上市公司鴻達興業旗下「鴻達轉債」跌20%,盤中臨時停牌。復牌後繼續下跌。Wind數據顯示,截至10:30,鴻達轉債跌逾25%。股債大跌之前,12月14日,上清所公告:「今日是鴻達興業集團有限公司2020年度第一期超短期融資券(簡稱:20鴻達興業SCP001)的付息兌付日。
  • 超100億債務違約、股票"爆倉"...中信國安集團,全面崩塌
    1000億債務壓頂,中信國安(000839,股吧)集團的危局還在繼續。12月16日,中信國安集團有限公司(下簡稱「國安集團」)公告稱,公司未能按照約定籌措足額償付資金,「16中信國安MTN002」不能按期足額償付本息,已經構成實質性違約。
  • 即將爆發的主權債務危機將催生更多的投資移民項目
    在後疫情世界中,各國政府遭遇史無前例,極其巨大的主權債務和財政赤字。全球各國政府總債務(佔GDP的比例,2018年)截止2019年12月,大概20多個政府的債務率超過了90%(日本幾乎是270%)。這些國家已經深陷危機了。今年還有很多國家會加入它們的隊伍。
  • 獨家丨誰拖累了豐盛集團?債務危機牽出三胞、新光等豪華「朋友圈」
    然而,即便擁有如此超豪華朋友圈的民企巨頭,在危機到來的時候,也未能「倖免於難」,反而可能拖累自己掉進泥潭。故事的主角,就是剛剛爆出巨額債務違約的南京豐盛產業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下稱「豐盛集團」)。12月26日,豐盛集團發布公告,確認已到期債務12.8億元違約的消息。
  • 數百億債務纏身,丹東港拼死一搏
    丹東港集團的市場主體類型是「有限責任公司(外商合資)」,集團四位股東均為香港註冊的企業。據中國經營報報導,這四家公司的出資人均為丹東港集團董事長王文良。(東方IC/圖)2019年3月22日,陷入百億債務危機的丹東港集團有限公司 (下稱丹東港集團)高管現身北京,召開了一場「丹東港債務重組媒體見面會」。此時高調提出要進行債務重組,是丹東港集團抵制破產重整的拼死一搏。2005年初,丹東港集團由原丹東港務局改制而來。中國執行信息公開網顯示,丹東港集團的實際控制人為王文良。
  • 負債469億元申請重整 新光集團債務危機走入下半場
    新光集團債務危機走到下半場。根據ST新光最新公告,收到公司控股股東新光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新光集團」)通知,新光集團及其下屬3家子公司分別向金華市中級人民法院(以下簡稱「金華中院」)申請重整。ST新光公告稱,公司控股股東新光集團2018年9月發生債務危機以來,新光集團及其實際控制人雖竭力制定相關方案、通過多種途徑化解債務風險,但仍不能徹底擺脫其流動性危機。
  • 丹東港再成老賴:負債464億,69億債務違約,49億資產被查封
    丹東港60多億元債券違約備受關注,而就在3月1日,丹東港方面就其債務違約發布公告稱,正在與潛在重組投資方淺談債務重組方案。但並未提及「老賴」一事。而相應地,丹東港法定代表人黃梅雨也被列入老賴名錄,被限制消費。早在去年3月15日,據上海清算所官網顯示,丹東港集團發布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