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企攜手成功化解百億債務危機——民企巨頭西王「重生」記

2020-12-16 大眾網

  政企攜手通過市場化、法治化方式成功化解百億債務危機——

  民企巨頭西王「重生」記

西王玉米胚芽油生產線每小時可灌裝兩萬瓶,目前正滿負荷生產。(趙洪傑 報導)

  ■編者按

  有些驚心動魄的故事,從不因時間流逝而失去力量,卻在沉澱中讓人獲得更深刻的啟迪和思索。2019年10月24日,山東大型民企西王集團發生債券違約,引發百億債務危機,對企業生產經營、當地經濟和金融環境、社會穩定帶來重大影響。防範化解金融風險是金融工作的根本性任務。省委、省政府堅決果斷決策,科學高效處置,濱州、鄒平兩級市委市政府堅持市場化、法治化原則,至今年3月成功化解西王集團債務風險,開啟了企業「浴火重生」新徵程,在全國蹚出一條處置大型民營企業債券違約的成功之路。

  距此次債券風險化解已有半年多時間,記者深入鄒平蹲點,採訪各方人士,推出這篇通訊,還原風險處置工作過程,探尋「西王案例」的經驗與啟示。

  時入深秋,天已微涼。金杜律師事務所律師吳聖民再次從廣州來到西王集團,此時他眼中的西王與半年多前已大為不同:糧油產銷業績連創新高,發貨區車水馬龍;高品質稀土特殊鋼新材料產業化項目現場一派繁忙。

  而去年10月,他第一次來到這裡時,這個中國500強企業正深陷百億債務危機,破產陰雲籠罩。

  省委、省政府果斷科學決策,各方共同努力,一場金融風險科學處置的攻堅戰緊張打響:穩定生產經營,確保信貸穩定,聘請專業機構……今年3月31日,西王集團債務和解案第一次債權人會議高票通過了以債券為核心的債務和解協議,標誌著企業以司法和解形式成功化解危機,既最大限度保護了債權人和債務人權益,又穩定了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和金融環境。

  吳聖民全程參與了此次司法和解。在他看來,這是目前國內涉及資產及債務規模最大的和解案,也是國內首例依託司法和解程序集中化解違約債券風險的案例,為山東乃至全國困境企業化解債券危機和處置債券違約風險提供了寶貴經驗。

  「不看殘值看升值」

  鄒平市韓店鎮西王集團辦公樓,回憶起這段驚心動魄的債務危機處置過程,經歷豐富的西王村黨委書記王勇,仍難掩激動。

  保企業活命還是保信譽?2019年9月,這個殘酷問題擺在了69歲的王勇面前。經歷了7月、8月接連抽走流動資金近50億元用於償債後,9月西王又有債券到期。此時企業流動資金已經見底,10億元兌付資金中有2000萬元無論如何也湊不上。不希望發生違約的王勇,只好向當地另一家企業借款。因為劃付晚了幾小時,西王債券的「技術性違約」被公之於眾。

  成立於1986年的西王集團,是一家以玉米加工和特鋼為主業的村辦民營企業,旗下擁有3家上市公司、1家財務公司和4家高新技術企業,位列2019年中國企業500強第379位、中國戰略性新興產業領軍企業100強第76位。企業年上繳稅金最高時超過13億元,近5年企業累計上繳稅金超過50億元。這樣一家產業基礎較好的民營企業,債務危機何以發生?

  多年前,西王與多家企業存在互保關係。較早認識到擔保圈風險後,為解除擔保關係、降低財務成本,西王連續多年發行企業債券,至2017年時債券發行總規模達到186億元,佔債務總量的60%以上。除為齊星集團擔保20多億元外,其他互相擔保均已解除。

  西王集團董事長王棣說,受到齊星集團資金斷裂影響,西王接連遭遇股價暴跌、評級公司下調信用等級、部分銀行抽貸斷貸等重創,加之企業發行新債受阻,2017年3月後,為保住企業信用只能靠減少流動資金來償還到期債券。

  濱州、鄒平兩級政府也幫助企業多方協調資金,緩解公司流動性緊張。2019年7月31日,濱州財金集團與省金融資產管理公司、鄒平國投公司聯合設立30億元重點企業發展基金,置換西王食品質押股票,及時穩住了股市。

  但被動式「救火」之後,風險最終還是爆發——2019年10月24日西王集團發生債券違約,並導致存續債券100.4億元都觸發違約或交叉違約。

  破產陰雲正步步向西王圍攏過來。

  「西王的生死關乎1.6萬名職工、800多名村民的生計,必須挺過這一關!」王勇說。2019年,全國發生違約的債券有178隻,涉及金額達1424.08億元,多是通過破產重整或清算的方式解決。但他心裡篤定,西王遠未到那一步。

  「不看殘值看升值。」鄒平市副市長(掛職)郭志偉說。鄒平市聘請第三方專業財務團隊在西王摸底半個月,認為西王債務風險的發生,是由於資金結構、債務結構錯配導致,屬於流動性風險。而其玉米深加工、特鋼兩大主業在國內具有突出的行業地位——產品好,市場需求大,符合國家產業政策,完全具有造血功能和升值空間。

  鄒平市市長胡云江認為,貿然走上破產重整或清算之路,不僅會失去一家優秀的企業,也是對債權人利益的損害,更對濱州乃至全省金融生態、社會就業和穩定大局帶來傷害。

  出路在哪裡?

  濱州及鄒平市委市政府、西王領導班子很清楚,百億級的待償債務靠發新債、借貸、抽取流動資金,無論如何也填不上了,必須拿出一個從根本上化解債務危機的方案。

  奔著這個目標,2019年10月剛接任西王集團董事長的王棣頻繁出入北京的證券公司和律師事務所。經多方溝通、認真選擇後,王棣帶著從北京邀請到的金杜律師事務所律師返回鄒平,行李箱裡裝著一份由金杜提供的解決方案——協議債權重組。

  「絕處逢生」的債權司法和解

  協議債權重組方案將在債權人全部同意的基礎上,通過分期償付、債轉股等方式,拉長債務兌付期限。這是一個多贏的方案:西王免於破產,債權人利益得到最大限度保護,政府得以避免大企業倒閉帶來的社會不穩定和金融生態的惡化。

  「簡單說,就是以時間換空間。」聽完王棣解釋,王勇有些不敢相信。思索片刻,他點點頭:「按律師的方案辦!」

  馬上,30多人的金杜律師團隊從全國各地向西王總部大樓集結。審查、審計、財產調查、現場核查……沒幾天,辦公室裡的材料摞起一人多高。

  為最大限度爭取債權人同意,西王集團逐一聯繫431名債權人說明解釋。對主要債權人,公司高層更是兵分三路登門拜訪。

  一家主要債權銀行的負責人見到王棣,緊緊握住了他的手:「很多企業債權違約後,別說高管,連財務經理我們都見不到。你能主動上門,說明西王有信心解決問題!」

  方案溝通是場拉鋸戰。不少債權人對債務展期心存質疑,工作團隊只能反覆耐心解釋。一連幾個方案被廣州一位債權人拒絕,副總裁王磊坐上廣州塔頂485米高的速降座椅,用瞬間的失重體驗暫時逃開壓力和挫敗。

  截至2019年12月底,有80%的債權人達成重組意向,但少部分債權人仍堅持立即清償。而按照規定,只有債權人100%同意,債權重組方能達成。

  「再磨下去,怕是原本同意重組的也會改變主意,必須快刀斬亂麻。」王棣與律師團反覆研究對策。

  「可以走司法途徑。」金杜律師事務所合伙人王鑫指出了另一條出路。他提出,《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破產法》中對企業破產有三種界定,除了常見的破產清算和破產重組,還有帶有困境企業拯救性質的第三種處理方法——司法和解。

  司法和解與協議債權重組思路一致,不同點在於司法和解採取的是「多數決」——有表決權的債權人過半數同意,並且其所代表的債權額佔總額的2/3以上,和解方案即可獲得執行。

  但這種方式必須置之死地而後生。按《企業破產法》規定,表決達到規定的通過比例,和解成功,企業脫困;達不到,則立即啟動破產清算程序,企業倒閉。自2007年《企業破產法》頒布實施以來,國內尚未有企業通過司法和解化解債券違約風險的成功先例。

  王棣沉默了,這是一條只能成功,不能失敗的「不歸路」。

  有相熟的黨政幹部勸他,「上了法庭,外界就會知道西王用上了《企業破產法》,會以為西王真的不行了」。有人反問:「誰能保證投票一定能通過?」

  要不要司法和解?西王站到了十字路口。

  「第一,要確保一次成功。第二,要堅決按照『保生產、穩金融、化債券、引戰投』的既定戰略走下去。」關鍵時刻,濱州市委書記佘春明堅定支持這種市場化、法治化的化解方式,給王棣吃下了定心丸。

  史無先例的百億級司法和解,單靠西王一家民營企業顯然無法推動。一雙有形之手悄然加力——在鄒平、濱州乃至山東,一場圍繞西王的拯救行動全面拉開。

  省委、省政府對此高度重視,有關領導同志多次調度、作出批示,要求依法依規妥善化解西王集團債務風險問題。濱州、鄒平兩級黨委政府分別組成工作專班,協調有關問題。

  2020年2月21日,西王集團正式向鄒平市人民法院提交了和解申請書。司法和解隨即進入到最緊張的倒計時,決定西王未來命運的債權人投票就在一個月以後。在前期充分摸底的情況下,律師團隊針對債權人的共性及個性需求,制定了每家債權人20萬元以下金額全額清償、20萬元以上部分由債權人在兩種償還方案(50%留債分6年期清償+50%轉為上市股票及擬上市公司股權和按100%的比例由西王集團在10年內以現金方式分8期清償完畢)中自由選擇一種的債券和解方案,並逐一與債權人溝通,細化完善方案。

  「晚上湊到一起梳理債權人信息,模擬投票過程,一遍遍演練。」吳聖民回憶,那段日子,西王辦公大樓的燈幾乎每晚徹夜通明。

  3月31日上午,西王集團第一次債權人會議如期在鄒平市漢卓酒店的臨時法庭舉行。胡云江等政府工作人員作為管理人代表出庭。由於前期準備工作充分,西王集團的和解協議獲高比例表決通過:同意人數佔出席會議有表決權人數的比例為89.57%,同意的債權金額佔無財產擔保債權金額的比例為86.41%。其中,同意的債券持有人267家,同意金額佔債券總額的80.25%。

  4月17日,鄒平市人民法院裁定認可西王集團和解協議。

  企業「浴火重生」,金融環境「觸底反彈」

  「西王有3個上市公司,如果能更好利用資本市場融資發展,可能不需要這麼大規模的發債。」復盤債務危機時,王棣表示。

  西王將破解之道訴諸引進戰略投資者——戰投不僅能為西王注入資本,還會帶來專業人才,完善現代企業制度。

  今年2月,西王集團與一家實力強勁的戰投籤署了合作協議。雙方將共同開展股權合作、投資引進、資本運營等方面工作。目前,第一筆資金已經注入,後續各項工作也在加速推進中。

  百億債務危機成功化解後,針對企業自身短板,西王內部改革也馬不停蹄地開展起來。西王集團總裁夏培劍介紹,西王已實施「大財務」管理體制,對下屬各子公司資產運行狀況進行規範管理、有效監控。

  「只有將主業做大做強,才有應對風險的能力。」王棣說,緊扣高質量發展、融入新發展格局,西王已將與主營業務無關的十幾家公司剝離、脫鉤,提出並大力實施「做大糧油、做精特鋼」兩大戰略和建設「國家糧油創新發展示範基地」「國家高端稀土特殊鋼新材料保障基地」兩大基地的戰略規劃。

  「西王食品系列食用油銷售連續數個月增長迅猛,不斷刷新紀錄。」夏培劍表示,西王啟動了擴建年產60萬噸玉米胚芽油項目,後續還將啟動菜籽油加工項目。

  今年8月,暫停了近兩年的年產100萬噸高端稀土特鋼新材料項目重新啟動。「項目涵蓋8個類別的『卡脖子』特鋼產品,投產後將全部實現進口替代,並向終端產品延伸。」西王特鋼有限公司總經理張慶生說。這一項目由西王特鋼與中科院金屬所合作建設,已成功入選工信部國家強基工程和中科院弘光專項,承擔國家重大科技創新任務。

  記者在現場看到,項目已完成變電站、軟水處理站等配套工程建設,廠房基礎工程已完工。項目投產後預計年銷售收入72億餘元,利潤11億餘元,稅收7億多元。

  數據顯示,2020年1-8月西王集團實現銷售收入300億元,利稅9.2億元,上交稅金4.5億元,與去年同期相比基本持平,穩步發展的勢頭良好。

  「危機化解後,我們將開啟企業『浴火重生』新徵程,努力為維護國家糧油安全、破解『卡脖子』工程,為地方經濟社會發展作出更新更大的貢獻,回報各級黨委政府的支持和信任。」王棣說。

  債券危機成功化解,不僅讓企業「重生」,更改善了當地金融生態環境。

  鄒平市以西王債務風險化解為契機,按照「分類處置、一企一策」思路綜合運用司法重整、引進戰投、注入流動性等方式全力化解不良,努力修復金融生態環境。今年上半年,濱州金融系統新增貸款130億元。一位國有銀行省級負責人評價:西王集團債券和解是當地金融環境觸底反彈的標誌性事件。

  「政府引導和市場主導有機結合,始終堅持了法治化原則。」吳聖民說,這一國內首例依託司法和解程序集中化解違約債券風險的典型案例,對豐富國內違約債券處置方式具有重要啟示和借鑑意義。

相關焦點

  • 民企債務危機持續發酵 東旭光電加持科技創新破困局
    業內人士指出,民企巨債壓身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深化、金融去槓桿、產業結構升級等多重經濟因素的綜合結果,產業經濟正面臨轉型陣痛。在寒冬之下,能在債務危機後迎來轉機的將是提前布局新興戰略產業,且具有真正技術含量的公司。債市違約頻發 民企成違約大戶近年來,我國債券市場違約頻發。從整個債券違約情況來看,自2018年開始,債券違約無論數量還是規模都創歷史新高。
  • 西王和解草案二選一 債轉股、留債期限將成博弈焦點
    西王集團申請破產和解鄒平市領導掛帥管理人自2019年10月出現債券兌付公開違約以來,經過數月波折後,西王集團債務危機迎來重大進展。2020年2月下旬,山東省鄒平市法院發布《裁定書》,稱西王集團「以不能清償到期債務且資產不足以清償全部債務」為由向法院提出和解申請,法院裁定受理。
  • 雲南後谷咖啡 直擊債務危機
    ■中國聯合商報 記者 彭傑 雲南報導       和眾多雲南實體企業一樣,中國本土咖啡龍頭企業後谷咖啡公司,陷入了嚴重的債務危機。還好,後谷咖啡決心脫下民間借貸這一「皇帝的新裝」,直面債務危機,尋求解決辦法。
  • 中誠信國際:西王集團違約案例分析及啟示
    來源:金融界債券作者:中誠信國際評級與債券部 翟帥2020年3月31日,西王集團有限公司(下稱「西王集團」或「公司」)與債券持有人就債務和解方案正式達成協議,這是國內首例依託司法和解程序集中化解違約債券風險的案例,也是國內債券市場上涉及違約規模最大的債務重組方案。
  • 上海破產法庭:助力小微企業化解債務危機
    歡迎關注認真普法的上海高院頭條號↑↑↑本期導讀本期案例中,通過充分運用破產和解手段,助力小微企業化解債務危機化解債務危機、贏得生存機會對於自己一手創立起來的公司,如果僅因為一筆債務就倒閉,股東很是不舍和不甘,遂向合議庭表達了希望公司生存下去的想法。此外,合議庭還了解到,這段時期債務人也陸續接洽了幾個有合作意向的客戶,公司仍具有發展潛力。
  • 長城資管遼寧分公司出手 *ST金洲債務危機化解有望?
    長城資管遼寧分公司將根據*ST金洲的實際情況提供綜合金融服務,協助*ST金洲化解當前債務危機,實現轉型升級發展。至e公司記者發稿時止,*ST金洲報於1.05元,上漲0.05元,漲幅為5%。業績虧損、債務違約*ST金洲現階段的經營狀況不容樂觀。
  • 中國鐵物重生記:親歷者「復盤」危情時刻
    來源:中國證券報-中證網原標題:中國鐵物重生記:親歷者「復盤」危情時刻● 本報記者 張勤峰 劉麗靚一個月前重返債市,馬上又要登陸股市。據了解,截至2015年12月31日,中國鐵物集團總資產451.38億元,總負債549.87億元,淨資產為-98.49億元,已嚴重資不抵債,啟動重組為的正是化解危機。計劃趕不上變化。「本來想解危機,結果危機了;本來想重組,結果要保命了。」時至今日,從現任中國鐵物集團總會計師、時任集團財務部部長趙保輝的話中,仍能感受到那份公告以及那場風波帶來的震動。
  • 市場化債務危機化解樣本加加食品:穩步推進資產重組 未來金槍魚+...
    自10月24日復牌補跌後的加加食品,隨著債務危機的化解,股價走勢已現企穩。而復牌前一晚,加加食品發布了重組方案修訂稿、對深交所重組問詢函的回覆等一系列公告。公告顯示,在上市公司、控股股東及債務重組方中國東方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簡稱「東方資產」)的共同努力下,上市公司存在的關聯方資金佔用、違規擔保、違規票據所涉債權均已得到償還,違規事項已全部消除,加加食品已經徹底解除債務危機。據了解,加加食品也成了依照資本市場規則,完全市場化化解債務危機的第一單,標本兼治的解決了問題。
  • 摩達資訊|企業債務危機化解暨重整法律對策研討會順利舉行
    2020年10月10日,由陝西省法學會企業經濟法治研究會、陝西省法學會民營企業(中小企業)發展法治研究會、西安市法學會經濟法學研究會聯合主辦,西安交通大學法學院、摩達法律策略研究院承辦的「陝西省企業債務危機化解暨重整法律對策研討會
  • 豐盛遭遇債務危機 同胞公司曾參與新光圓成重組
    造成股價大幅波動的原因是:南京豐盛產業控股集團(對外簡稱「豐盛集團」或「南京豐盛控股」,為明顯區分,本文簡稱「豐盛產業」)被曝近13億債務逾期。豐盛產業和豐盛控股兩公司股權看似相互獨立,實際是聯繫緊密的兄弟公司,外界常將之統一視為由季昌群掌管的「豐盛集團」。此外,本次豐盛產業債務危機牽涉到浙江名企新光控股集團。
  • 上海破產法庭:服務「六穩六保」助小微企業化解債務危機
    上海破產法庭:服務「六穩六保」助小微企業化解債務危機 2020-08-20 19:2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以約5億成本,化解近20億債務!全國首例大型國有建築企業破產重整案成功
    河南商報首席記者 孫科 文/圖日前,在鄭州市中級人民法院的一次座談會上,河南商報記者了解到,河南省建設集團有限公司歷時一年多的破產重整案終於有了一個圓滿的結果——引進戰略投資,以4.65億元的成本化解了19.71億元的債務,沒有一個職工下崗、沒有一人被拖欠工資,省建設集團將獲得重生。
  • 債務危機牽出三胞、新光等豪華「朋友圈」
    聯手登上中國企業500強、民營企業500強,控制、入股多家上市公司,單一市值、總市值達到千億以上,交往的都是巨頭級人物,如果是企業老闆,面對陣容如此豪華的「朋友圈」,你羨不羨慕,想不想加入?然而,即便擁有如此超豪華朋友圈的民企巨頭,在危機到來的時候,也未能「倖免於難」,反而可能拖累自己掉進泥潭。
  • 新光圓成控股股東債務危機升級
    隨著再增5隻債券未按期兌付,浙江民企巨頭新光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新光集團」)債券違約事件進一步升級。新光集團旗下上市公司新光圓成(002147)亦因此在11月27日收到深交所的關注函。在控股股東深陷債務危機的背景下,新光集團對新光圓成資金佔用及違規擔保事件如何解決,無疑成為擺在公司面前的一大難題。而在11月27日晚間,新光圓成再披露公告稱,控股股東新增股權輪候凍結。據了解,新光圓成在11月26日披露了關於控股股東債券未按期兌付的公告。根據公告可知,公司控股股東再添多隻違約債券。
  • 前浙江女首富回應債務危機:會給出誠懇交代未來將回歸新光飾品
    8月26日晚間,新光集團董事長周曉光在社交媒體公開回應集團遭遇的債務危機,這也是危機爆發後,周曉光本人所作出的首次公開回應。周曉光表示,債務危機發生以來,她一直在拷問自己,這些年在創業道路上的得失、對錯。
  • 長城資產參與化解債務危機 中國鐵物一攬子重組圓滿收官
    上證報中國證券網訊(記者 黃紫豪)上證報記者獲悉,1月8日,代碼為000927的上市公司「*ST夏利」正式更名為「中國鐵物」,標誌著中國長城資產重點參與的中國鐵路物資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國鐵物)一攬子重組圓滿收官,也標誌著這一曾引起社會巨大影響的首例央企私募債風險事件,在銀保監會、國資委等上級部門的正確指導和大力支持下,經過中國長城資產歷時4年持續不懈的綜合性金融救助後,最終得到了圓滿化解
  • 萬億巨頭身陷困境,資金短缺,工資遲發,無奈處理3000億資產
    輕微負債有利於促進企業的發展活力,眾所周知,國內的房地產企業一般都伴隨著負債,但是他們通常會把債務水平控制在一定的範圍內。如果負債過高則可能引發債務危機,國內也有不少企業因為高負債而舉步維艱,不得不另尋出路。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萬達的王健林,當時萬達被曝出4000多億的債務,為了扭轉頹勢,王健林帶領萬達斷臂求生,不斷拋售旗下資產還債,還帶領代打積極轉型。
  • 百億債務壓頂一舉迎來14億美元融資,看鋰業巨頭如何化險...
    01「蛇吞象」失利 天齊百億債務壓頂時間回到11月13日晚間,A股明星股、中國鋰業巨頭天齊鋰業主動爆雷,公司18.84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24.4億元)併購貸款於2020年11月底到期,佔公司最近一期經審計淨資產的
  • 危機重重華業資本何處去?女董事長:欲今年完成債務重組
    摘要 【危機重重華業資本何處去?女董事長:欲今年完成債務重組】8月9日,華業資本收於0.98元,連續11個交易日收盤價格低於1元,市場對其是否會被「1元退市」仍抱擔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