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長春市實驗中學2018招生分數線不降反升背後的真相......
2018年,長春市實驗中學繼高考捷報頻傳的同時,招生工作也完美收官。在生源銳減,一批次錄取線整體下調10分的情況下市實驗的錄取線漲了4.4分,達到601分。
藝術實驗班(225人,這個項目招生人數最多)漲了3.2分,達到587.1分,中外課程漲了2.3分,達到576.8分。
同時,還有如下特徵:
社會關注度提升。僅開放日當天來學校諮詢的家長就有近3000人。
報考的人數多。在整體考生減少近5000人的情況下,僅報考藝術實驗班的人數就達到2600人,2158人通過面試。
優秀生源扎堆。主要生源校的推薦生大都超過600分,超過610分以上的人數大幅攀升。
長春市實驗中學歡迎2018級優秀學子的加入!
深讀長春市實驗中學:厚積薄發 精彩蝶變!
歷史洪流滾滾向前,滄海變桑田。
當我們站在歷史的某一個時間點上,回望來時路,總是能夠在曲折、起伏的前行過程中,能夠找到一種強大的支撐,一種色彩鮮明的脈絡,一種與眾不同的氣質,這種支撐、脈絡、氣質,正是激發我們不斷前行的巨大精神動力,我們通常叫它「基因」。
在長春有一所高中,與新中國同時誕生,是長春市最早建立的中學;
在改革開放初期,它創造了當時長春教育的多項第一,來校參觀和「取經」的人可以說是絡繹不絕;
它用優異的成績獲得無數的榮譽,贏得社會和家長的尊重,成為長春教育中傳統「四大校」之一;
它也曾經經歷過一段低迷,但是正是秉承著優秀的「實驗基因」和「勇於改革,敢於擔當」精神內核,重新崛起,上演著王者歸來的故事;
它就是——長春市實驗中學。
回溯歷史
長春市新中國第一所高中誕生記。
7月3日星期二。長春市實驗中學校長張彤率領著學校領導班子一眾迎接一位特殊的客人的到來。
這位客人是改革開放後長春市實驗中學首任校長宋正友。宋正友今年82歲,身體硬朗,精神矍鑠。在接下來的兩個小時時間裡,宋正友打開了話匣子,對於長春市實驗中學的歷史娓娓道來。
長春市實驗中學是與新中國同時誕生的一所新型學校,1949年建校,校長是嶽平(後任廣西省教育廳副廳長),第二任校長是李雷(省教育廳副廳長、詩人),第三任校長是靳雲漢(後任吉林大學副校長)。
長春市實驗中學建校初期為地方黨、政機關輸送了大批幹部,解決了地方用人之急;抗美援朝時期,向部隊輸送了大批志願軍人,為國爭光;1953年以後,學校更名為實驗中學,開始擔承國家教學改革實驗的任務,積極進行學制改革實驗。
改革開放初期 創造若干第一
改革開放初期,長春市實驗中學勇立潮頭,積極改革,在很多方面敢為天下先,創造了很多個「第一」:
首先是率先實現一部制上課。上個世紀60年代,吉林省實驗中學更名長春市六十五中學,東北師大附中更名長春市六十六中學,長春市實驗中學更名長春市六十七中學,後來長春市實驗中學學生人多為患,不得不二部制授課。「學生只上半天課,上午還沒放學下午來上課的學生亂鬨鬨地擠進來,教學根本無法正常進行。」
新班子到任後,想方設法克服困難解決『二部制』問題。比如,校長宋正友帶頭和書記、人事、辦事人員擠在一個辦公室裡,老師們見領導帶頭克服困難,也都積極尋找克服房舍困難的辦法。這樣,新班子上任第8天就實現了一部制。《長春日報》刊發《長春市實驗中學實現『一部制』》的消息,學校師生精神大振,為下一步的改革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不僅如此,長春市實驗中學還創造了若干個第一:全市第一個執行教育局招生制度改革;全市第一個實行骨幹教師多上課制度;全省第一個恢復實驗中學校名;在評特級教師時,全省第一個打破論資排輩;全省第一個參加教育部中學司的教材改革實驗;全省第一個開設校本課《中學生修養》……
正是因為經過這樣一系列改革,才創造了輝煌--1981年高考長春市實驗中學成績遙遙領先:全省理科考生總分在500分以上的,長春市實驗中學佔了1/5,總分在450分以上的,佔了1/9。一個學校的尖子生在全省能佔這麼大比例,是絕無僅有的。
也正是因為經過這樣一系列改革,才有學校知名度的提升。1979年開始承擔的教育部中學司《中學數學實驗教材》改革實驗,開始躋身到全國知名學校行列。首輪參加這項實驗的全國只有9所學校,其知名度都是很高的。中國當時頂尖的數學教學法專家都曾參與過這項教材的實驗工作,他們來校深入課堂,親臨指導,對教師的提高幫助很大。實驗班的實驗效果也十分令人滿意。
1982年,這個實驗班升高中數學統考平均114.7分(滿分120分)。1983年10月,這個班剛剛升入高二的時候曾和高三學生一起參加全國數學競賽,報名六人,有四人進入吉林省前五十名,其中洪濤同學獲得全省第四名。高二學年結束時,這個班又模擬參加了1984年高考的數學考試,平均成績是70分,遠超學校應屆高三學生的數學平均分。
實驗成果在《人民教育》《光明日報》《中國教育報》上發表後,來校參觀和「取經」的人可以說是絡繹不絕。
滄桑巨變市實驗搬家淨月曾備受壓力
2003年學校由西廣場遷至淨月經濟開發區,被打造成佔地22萬平方米的森林花園式高中,校園內音樂廳、體育館、電視臺、青少年生涯發展指導中心等具有國內領先水平的現代化設施一應俱全,常規班、國際部滿足學生求學需要,學生公寓、可供4000人同時用餐的學生餐廳滿足學生生活所需……
雖然說環境非常優越,但遠離市區的「尷尬」位置,加上當時城市發展進程還沒有那麼大輻射,交通也不太便利,讓長春市實驗中學生源遭受重創,生苗質量下降,辦學成績也滑出一級梯隊,這是一段壓力倍增的痛苦期。
新的迸發
夢想照進現實
「應該用歷史的眼光來看待問題,長春市實驗搬到淨月,客觀上生源下降,但是從我們的領導班子、教師隊伍來說,從未懈怠,大家都在憋著一口氣,在拼搏努力,相信市實驗是可以重新崛起的,這一點我們毫不懷疑」。長春市實驗校長張彤這樣表示。
功夫不負有心人。憑藉多年沉澱下的深厚優秀的辦學底蘊的支撐,延續「實驗」基因,向著創新型高中的目標奮進的路上,長春市實驗中學進行的多項嘗試開始開花結果。
2018年高考,長春市實驗中學喜報頻傳:600分以上人數共計95人,一本總人數387人,佔參加高考總人數近五成。
教師是學校最寶貴的財富。成績的取得源於學校有一支吃苦耐勞、甘於奉獻的教師隊伍,其敬業精神堪稱「鐵軍」。
地理老師胡仁慶,在長春市實驗中學供職15個年頭了,實驗精神的傳承在他看來,體現在常規教學的每個細節,體現在每次考試之後的「科任聯席會」--利用兩三節課的時間,老師們就每一個學生出現的每一個問題進行討論,接下來的教學將針對個體進行「精準扶貧」。
剛剛送走畢業班的中青年數學老師杜豔蕾,效率極高,高三這一年,她幾乎是在學校度過的,家裡根本顧不上,而學生們不知道的是,杜老師有著嚴重的腕部關節疾病,有時握著粉筆的手會疼得抖起來……
作為青年教師代表的原高三生物組備課組長周杰老師,對市實驗人的奉獻精神同樣感觸頗深:校內模擬考試,頭一天考,第二天一定出成績,無論多晚必須將卷子精細的批改出來,這已經成為一種習慣;原高三12班李佳原同學,入學成績班級倒數第二,高考成績達到了583分,這與老師的鼓勵和個性化指導密不可分。
就是這樣一支有老中青三代組成的教師隊伍,深深知道「精神傳承需要每個人去做」,在長春市實驗精神「團結 勤奮 求實 創新」的感召下戮力前行。
目前,長春市實驗中學擁有227名教職員工,其中黨員131人,經受磨礪,起到率先垂範的作用,是學校發展的先鋒隊。在一線教師隊伍中,國家、省、市骨幹名優教師高達129人,骨幹教師佔教師總數的一半兒還多。
教師培養
「三化」價值實現工程激發動能
學不可以已。「不久前,吉大孫正聿教授做了一場長達2小時20多分鐘的講座,我把錄音傳到和徒弟們的學習群裡,大家分享講座重點、個人心得,還有熱心的老師淘寶下單把孫正聿教授最新出的書放進了購物車,說快遞到了大家傳看。」說起自主學習,長春市實驗中學教師發展中心主任張豔快人快語,很有激情。
除了抱團取暖的社團化共同體,高考結束後的這段時間,李輝副校長還一直在帶領全體教師進行《立德樹人下的高考方向研究》,「我們今天談素質教育、談人的發展、談核心素養,與考試方向的研究是一致的。課程研究,讓身為高中老師的我們真正找到安身立命的東西。」
社團化共同體、課題化研究還有課程化學習交流都是長春市實驗中學推行的「三化」教師價值實現工程的組成部分,這個價值實現平臺,在教師日常的教書育人、教科研工作、對內對外研討交流等活動中提煉實踐性知識,積累形成寶貴的教育智慧。學校一大批教師在這個工程中形成了自主發展的品質,一大批教師脫穎而出,成為學校新的中堅力量。
「在打造創新型高中的願景下,長春市實驗中學的老師們被激發出自主成長動能,展現出充滿激情、活力四射的精神風貌和專業自信。」長春市實驗中學王淑娟書記說。
特長教育
市實驗的另一張響亮名片
2018年長春市實驗中學高考的一個亮點是,高三18班王浩同學以超過北大控制線近百分的優異成績被北京大學錄取。
說起母校,王浩的感恩不只在於高一時從標槍到鉛球的成功轉項,更是因為在市實驗的學習,讓他燃起對過去認為遙不可及的夢想的追求,「剛剛走進市實驗中學的時候,我給自己立下的目標是考上一所二本或一本學校的體育生,那時候北大想都不敢想。」
為什麼王浩會在市實驗取得如此完美的教育成果?
長春市實驗中學工會主席常剛介紹說,長春市實驗中學體育教育有著悠久的歷史傳統,長春市實驗中學的歷任體育人都本著「為榮譽而戰、為尊嚴而戰」的光榮傳統而拼搏;同時,「精誠團結 通力協作」的團隊意識在這個集體有充分的體現和驗證。
在高峰期,長春市實驗中學連續11年取得吉林省和長春市冠軍。學校2017年被評為全國體育先進單位。
國際範兒
高起點起步打造唯一孔子學堂
7月5日,在長春市實驗中學國際部小禮堂,滿頭小碎辮兒、愛唱《好一朵美麗的茉莉花》的非洲高中生製造了一場「黑色波浪」,非洲賴索托馬馳本國際學校孔子課堂高中生夏令營的開營儀式在這裡舉辦。
由長春市實驗中學與賴索托馬馳本國際學院共同建立的賴索托孔子課堂是吉林省在非洲唯一的一所孔子課堂,2016年學校選派優秀的漢語教師赴賴索托任教,於2017年正式掛牌成立。通過配套的國際課程教學體系,樹立孔子課堂的品牌形象,市實驗走向了世界。
第二維度,加拿大海外高中班,是原滋原味的國際高中,說起來辦學成績,國際部老師如數家珍:畢業生的30%升入排名世界前五十名大學,50%升入排名世界前百名的大學;第三維度,中外合作班,是國際理念的本土化。
海外升學彰顯國際視野。2018屆市實驗中學加拿大高中畢業生49人,全部升入世界名校。1人被世界排名第17名的麥吉爾大學錄取,5人被世界排名第22名的多倫多大學錄取,9人被世界排名第30名的UBC大學錄取。
王者歸來
重新崛起 教學組合拳產生共振
經過十數年的臥薪嘗膽,2018年高考長春市實驗中學凱歌高奏。
多元出口彰顯開放辦學成果,生源質量不斷提升。83名同學獲得高校自主招生資格,首次進入全國自主招生初審通過人數500強學校,排名437位。
談起崛起之路,長春市實驗中學主管教學副校長李輝總結道:成績來自於紮實的基礎管理、來自於精良的教師隊伍、來自於一個不能少的堅持,更是來自於教學的組合拳:從集體備課、作業批改、輔導答疑、教學巡視、班主任看班、高考真題、階段複習計劃、考前整理等方面進行細緻、認真的檢查,點點過關、點點落實、點點糾偏,使學校的每一項要求能夠落到實處,每一項措施能夠發揮效能,每一個環節都能得到有效監控。對教學管理的要求更加細化和嚴格,落實、落實、再落實,把握節奏、產生共振、能量最大化。
文化建設
定位創新告終 傲立新時代
長春市實驗中學在文化建設中也有著創新實踐,尤其是學校的「一橫一縱開放戰略」中的開放辦學模式,彰顯出發展的格局和文化的創新。
學校新一屆領導班子與學校全體教師共同討論,經過思維火花的碰撞,將新時代學校的定位確定為:創新型高中。延續「實驗」基因,長春市實驗中學的管理、教學和教研活動再一次走在全省前列。
創新型高中建設的宗旨是滿足學生成長需求,以理念為引領,「智慧校園」課程體系的構建應運而生,尤其是八大主題校園課程群極具特色,「思想者校園、小夥伴校園、書香校園、科技校園、陽光校園、唯美校園、實踐校園、自主校園」,涵蓋了部分國家課程內容,更在提升能力、發展興趣、促進學生全面而有個性的成長方面提供了課程資源和展示平臺。
學習共同體,是人才培養模式創新的一個亮點,尤其是對學生的自主學習和自我管理能力的培養,是一個非常好的載體。在班級內以強強結合、強弱結合等方式組隊,小組間從自主管理、綜合素質評價等方面進行打分排名,從此這一組成員命運休戚相關、學習榮辱與共。
打造校際聯盟,互助發展,教研活動豐富多彩,有承襲優良傳統的D3聯盟(東北三省三校「友誼杯」教學研討會活動)、D12聯盟(東北三省十二所名校「教科研協作體」活動);有按照長春市教育局的統一部署的長春地區五校高中聯盟;在校際聯盟大型活動中,充分發揮長春市實驗中學全國文明校園、省級示範高中的示範和輻射作用。
目前,長春市實驗中學是吉林省唯一的中國教育科學院骨幹校和教師掛職研修基地校,每年為來自全國各地的校長教師做培訓;依託吉林大學,加強基礎教育與高等教育的有效銜接,其資源的有效利用促進創新人才的培養工作。長春市實驗中學是部分重點高校的優秀生源基地校,為學生提供了廣闊的升學機會。
在省教育廳、長春市教育局等社會各界支持和幫助下,長春市實驗正在重新崛起,厚積薄發,正成為長春淨月潭畔一顆璀璨的明珠,耀眼奪目。
(實習編輯:李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