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央視網消息:1月6日,位於深山的革命老區阜平縣北果園鄉店房村的軍熙棗業有限公司正式開工投產,棗農們將一筐筐紅棗送到企業的收棗點,點著比過去收購價一公斤高几元換來的錢,棗農們歡心地笑了,企業的車間也繁忙地開始生產,掀開了溫州企業家到老區精準扶貧的新篇章。據悉,該企業投產後,每年僅店房村老百姓增加紅棗收入在200萬左右,今後每年將可分配利潤的5%作為村集體的扶貧基金,實現扶貧工作「輸血」和「造血」的相結合,支持和保障深度貧困縣打贏脫貧攻堅戰,讓貧困地區老百姓的生活「紅起來」。
阜平是河北省農副產品出口基地縣。農副產品種類多,產量大。阜平大棗馳名中外,曾榮獲1990年河北省林業廳"優質產品"稱號、1994年全國首屆林業名特稀優新產品博覽會銀獎、1997年河北省首屆農業博覽會名牌產品、1999年昆明世界博覽會金獎、2002年樂陵全國紅棗交易會金獎、2007年中國國際林業產業博覽會金獎,2009年5月被河北省果品流通協會評為"中國大棗十強縣",同年11月被中國果蔬產業品牌論壇組委會評為"中國十大名棗"等。全縣紅棗達3000多萬株,年產上億斤,以大棗為原料的深加工發展到8大系列30多個品種,但年生產產值還不到一個億,深加工潛力巨大。
阜平縣是革命老區。二次革命戰爭時期,中國工農紅軍第24軍挺進阜平,在這裡建立了中國北方第一個縣級蘇維埃政權;抗日戰爭時期,在這裡建立了中國第一個敵後抗日民主根據地,老區人民為新中國的建立付出了巨大的犧牲,做出了突出的貢獻。由於歷史原因和交通閉塞,這裡長期處於深度貧困狀態。阜平縣現在是中央軍委國防動員部的扶貧點,在該部的積極牽線和阜平縣委、縣政府的努力推動下,黃邦謙和親朋好友合作,將軍熙棗業有限公司建設項目落實在了擁有13個自然村、盛產大棗的北果園鄉店房村,紅棗及其深加工成為了黃邦謙第三次創業的目標定位所在。
五年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視察河北,多次就河北省工作特別是脫貧攻堅工作發表重要講話、作出重要指示。河北,成為他視察次數最多的一個省份。「沒有農村的小康,特別是沒有貧困地區的小康,就沒有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牢記總書記重託,河北堅持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扎紮實實推進脫貧攻堅,五年來,針對脫貧攻堅出臺了一系列政策。各類社會幫扶主體累計向河北省投入資金136.65億元。其中直接投入資金66.86億元,引進資金69.79億元。幫助上項目17716個,資助貧困學生14422人,舉辦培訓班27098期,培訓各類人員98.91萬人(次),組織勞務輸出10.79萬人。2017年,河北出臺方案,確定對壩上地區的康保、沽源及深山區的阜平、陽原等10個深度貧困縣和206個深度貧困村進行集中攻堅。河北省將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新增脫貧攻堅資金主要用於深度貧困地區」要求,加大財政支持力度,堅持既「輸血」又「造血」,補短板、促發展,推進深度貧困縣脫貧攻堅,支持和保障深度貧困縣打贏脫貧攻堅戰。
為響應黨中央「支持幫助貧困地區和貧困群眾儘快脫貧致富奔小康,決不能讓一個蘇區老區掉隊」的號召,響應國家「精準扶貧」、「定點扶貧」政策,充分發揮民營經濟在扶貧工作中的示範作用,阜平縣軍熙棗業有限公司決定和店房村結成幫扶對子。扶貧基地負責人黃邦謙,是中國商業企業管理協會副會長、北京環球眾人眾輕紡市場有限公司董事長,他對老區人民有著深厚的感情,他把到深度貧困地區扶貧作為自己肩負的責任。他說:老區扶貧項目一定要做紮實,要充分利用好店房村優質的棗資源,打造集「技術研發、技術推廣、種植、加工、包裝、銷售」整個產業鏈,並將公司在「包裝設計、市場運營、渠道建設、電商銷售」的資源優勢落實到扶貧基地,將方圓20平方公裡的店房村375戶棗農辛苦種植的12000畝棗園的大棗及深加工產品銷售到全國各大城市乃至世界各處,讓廣大消費者品嘗到革命老區原生態無汙染的農產品,推進店房村大棗產業的發展,為革命老區人民早日過上幸福生活貢獻力量,幫助貧困群眾儘快脫貧致富奔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