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末冬初,天高氣爽,大別山區盛開的油茶花一層層、一簇簇,呈現別樣山鄉風情,大巴車一輛接一輛駛進位於信陽市光山縣的司馬光油茶園。
「我們也是老區的,是跟著習近平總書記的足跡來的,聽說這裡有條『好路子』,我們來取經,」來自江西於都的參觀者告訴記者。
信陽市光山縣司馬光油茶園 信陽市委宣傳部供圖
位於大別山區的河南信陽,曾是鄂豫皖蘇區首府所在地,在血與火的歲月裡創造了「28年紅旗不倒」的奇蹟,卻也曾因閉塞落後,成為全省唯一一個轄縣均為貧困縣的省轄市。
2019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河南時深入信陽革命老區,提出了要「把革命老區建設得更好,讓老區人民過上更好生活」的殷殷重託。信陽幹部群眾牢記總書記重託,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產業,走出了一條大別山革命老區的特色扶貧路。
如今,巍巍大別山蒼翠依舊,但老區人民的生產生活已然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因地制宜找對路子
眼下的司馬光油茶園裡,漫山遍野的油茶樹「抱子懷胎」,滿樹翠葉襯著雪白的茶花和棕紅的茶果,與不遠處的龍山湖交相輝映,愈發燦爛迷人。
油茶果 信陽市委宣傳部供圖
然而十年前,這裡卻是一片荒山。「光山縣地形以丘崗和淺山區居多,氣候乾濕適宜,很適合種植油茶樹,但油茶樹一般3年掛果、7-8年才能豐產,村民們不願種,都外出打工了,這上萬畝丘崗地要麼種植效益不高,要麼就被荒棄了,」信陽市政協副主席、光山縣委書記劉勇介紹說。
推進扶貧開發、推動經濟社會發展,首先要有一個好思路、好路子。近年來光山縣堅持從實際出發、立足資源優勢,確定了以油茶為突破口,把發展油茶產業作為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支柱產業來抓,不斷加大政策扶持、創新發展機制。
按照「政府引導、市場主導、企業帶動、全民參與」的發展思路,光山縣成立了第一家油茶企業,先後從6個村流轉荒山發展油茶,形成了司馬光油茶園產業基地。基地與周邊貧困農戶籤訂用工協議,在基地建設、管理等方面優先聘用貧困群眾。
通過「公司+基地+農戶」模式,把農民組織起來,形成利益聯動機制,實現了各方共同受益。如今司馬光油茶園油茶種植面積達到2.7萬畝,年產值近億元,帶動就近就業3000餘人,幫扶貧困戶1800多人,實現人均年增收2800元。
農民在司馬光油茶園幹活 信陽市委宣傳部供圖
「進油茶園幹活,在家門口掙錢,還能照顧家。以前是貧困戶,生活不好,現在的生活天天像過年,頓頓能吃肉。」72歲的陳文珍把家裡的土地流轉後,在油茶園裡幹活,每年收入3萬多元,望著滿山碩果盈枝的茶樹,她欣喜地說,「荒山變金山嘍!」
「路子找到了,就要大膽去做」
2019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走進司馬光油茶園,考察了解光山縣發展油茶產業、推動脫貧的情況後指出,「利用荒山推廣油茶種植,既促進了群眾就近就業,帶動了群眾脫貧致富,又改善了生態環境,一舉多得」。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堅持走綠色發展的路子,推廣新技術,發展深加工,把油茶業做優做大,努力實現經濟發展、農民增收、生態良好。」
「總書記對我說,路子找到了,就要大膽去做。這句話一直激勵著我們向前走、加油幹!」司馬光油茶園負責人動情回憶。
司馬光油茶園油茶籽綜合深加工生產線 信陽市委宣傳部供圖
圍繞做優做大油茶業,今年年初,總投資3.5億元、佔地102畝的司馬光油茶園智慧產業園投產,第一條油茶籽綜合深加工生產線正式上線,項目全部建成後年加工油茶籽可達3萬噸,標誌著光山油茶種植、加工、銷售一體化邁出了一大步。
「別看這小小油茶果,可全身都是寶。油茶籽壓榨出的茶油是高品質食用油,初榨之後的茶籽餅粕可應用於醫藥、日化等行業,提取完茶皂素的茶粕是很好的有機肥料。有了現代化的生產線,真正是把油茶吃幹榨淨了!」油茶園負責人樂呵呵地推介說。
將「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與自身特色相結合,光山繼續大踏步向前走。目前全縣已種植油茶25萬餘畝,油茶不僅成了當地近30萬農民的「幸福樹」、「致富果」,還極大地改善了生態環境。油茶、茶葉、花木、雜果等主要林地面積達到66.5萬畝,全縣林木覆蓋率超過45%,優良的生態吸引著遠近遊客紛至沓來,生態旅遊業方興未艾。
「一畝油茶百斤油,又娶媳婦又蓋樓。」當地流傳的順口溜,樸實地道出了百姓脫貧致富的喜悅之情。
信陽市溮河區茶園 信陽市委宣傳部供圖
「多彩田園」織就美好生活
光山油茶的發展,是信陽特色產業發展之路的一個縮影。
黨的十八大以來,信陽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堅持因地制宜、發揮資源優勢,以「多彩田園」產業扶貧示範基地建設為抓手,探索建立了「特色產業+園區+貧困戶」、「美麗鄉村+合作社+貧困戶」等多種產業扶貧模式,培育了一批特色產業,建成示範基地近2000個。
信陽市溮河區茶園 信陽市委宣傳部供圖
——新縣田鋪大壪依託豐富的紅色文化資源和綠色生態資源發展鄉村旅遊,激活了農村經濟。
——平橋區堅持不挖山、不填塘、不砍樹、不拆房,打造了一批特色村落,引來了八方遊客。
——溮河區作為信陽毛尖的原產地和主產區,紮實做好以茶興業、以茶富民和茶旅融合大文章。
——潢川縣大力推廣「種綠色稻,養生態蝦」的「稻蝦共生」模式,打造「稻鄉蝦」和「蝦鄉稻」兩個品牌。
——淮濱縣藉助弱筋小麥種植區位優勢,整村推進、連片種植,達到弱筋小麥產業扶貧全覆蓋。
......
信陽市溮河區茶園 信陽市委宣傳部供圖
宜農則農、宜林則林、宜遊則遊,信陽各地充分發揮自身比較優勢,一幅經濟發展、農民增收、生態良好的「多彩田園」新圖景正在信陽全面鋪開。
通過「多彩田園」產業扶貧,信陽累計帶動貧困戶9.4萬戶、帶動貧困人口30.2萬人、帶動貧困村860個,覆蓋率93.5%。2020年2月,信陽8個貧困縣全部脫貧「摘帽」。
「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發展產業是實現脫貧的根本之策』,要『使貧困地區發展紮實建立在自身有利條件的基礎之上』。信陽貧困的帽子摘了,但特色產業發展之路不會動搖,」河南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信陽市委書記喬新江指出,下一步信陽將在鞏固產業扶貧成果基礎上,遵循鄉村發展規律,推動扶貧產業轉型升級,構建具有鄉土特色和資源優勢的產業體系,推動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
信陽市淮濱縣弱筋小麥種植區 信陽市委宣傳部供圖
貧困帽子摘了,攻堅精神不能放鬆。追求美好生活,是永恆的主題,是永遠的進行時。老區人民牢記習近平總書記考察信陽時留下的殷殷囑託,正依靠一個個特色產業構築更美好的未來。
來源:求是網
作者:求是記者 曠思思
製作:王慧
原標題:《百城千縣萬村調研行 | 找對路子 邁開步子 老區人民過上好日子》
閱讀原文